二百零二 席捲天下的風暴

知道袁隗打算做這樣的事情,袁術和袁基在一開始都是不贊成的。

袁基擔心事情若發生了,會讓袁隗的處境十分危險。

袁隗擺擺手不這樣認爲。

“我爲董卓舉主,董卓無論如何不敢殺我,這是天下最大的道理,董卓讀過書,不敢違背,他若要違背,也要看看自己的身後會不會有禍患,他不敢的。”

漢末政治的潛規則,故吏對舉主的義務明明白白,袁隗據此認爲董卓無論如何不敢殺自己,否則就是自絕於天下。

以董卓的水平,不至於犯這種錯誤,否則他整個家族都很危險了。

正如董卓奪權沒有傷害袁氏一樣,袁隗把權力奪回來的話,最多廢掉董卓,也不會夷滅董卓的整個家族。

袁隗的話讓袁基和袁術十分認同,頓時覺得這一招很有意義,於是立刻按照袁隗的想法去安排。

袁隗又安排袁術離開雒陽,想讓袁術作爲討董的發起者,率領各地諸侯向京師進軍。

之所以不選擇袁基,是因爲袁基是嫡長子,務必要和自己一起穩住董卓,逃了一個袁術不礙事,要是逃了袁基,董卓立刻就會警覺。

要爭取時間,給大家爭取起兵的時間。

其後,在十分詭異的氛圍之下,袁氏開始暗中聯繫士人,探他們的口風。

這一試探,竟然得到了不少人的響應。

這些人紛紛向袁隗表示後悔,表示自己被董卓迷惑了,沒有看穿他的真面目等等。

袁隗十分想發火,但是現在需要爭取到大家的合作,所以他也就一副既往不咎的樣子,爭取他們的暗中合作。

並且這樣一來,袁隗看出了董卓強橫之下的虛弱,在政治方面的跛腳,一旦露出本性,立刻就會被那些野心家給拋棄。

袁隗覺得自己的計劃一定可以順利掀翻董卓,奪回本該屬於袁氏的榮耀和權力。

這個計劃在士人之中悄悄流傳,很快便流傳到了荀氏士子的耳朵裡,荀氏在朝中的族人司空荀爽和黃門侍郎荀攸都知道了這個事情。

荀爽有些猶豫,荀攸則是堅決反對。

“叔祖,這種事情難道不荒謬嗎?”

“此話怎講?”

荀爽看向了素來以聰敏睿智著稱的荀攸。

荀攸緩緩說道:“董卓禍亂雒陽,若要除掉董卓,難道不應該在雒陽之內將他除掉嗎?大將軍招募外兵對付宦官我就十分不贊同,這是亂天下的舉措,現在好不容易穩住天下,太傅又要做和大將軍一樣的事情!”

荀爽想了想,覺得荀攸說的有道理。

“繼續說。”

“招外兵入京,本來就是冒險的舉措,從古至今,從未聽說爲了定禍亂而招募外兵討伐京師的,賦予外地刺史太守軍權,這是在分離國家,賦予容易,收回難,兵已到手,誰還願意交出來?

昔年孝桓爲了奪回權柄誅滅樑冀,依靠的不過是一羣宦官,梁氏一族是外戚,有太后,有故吏,勢力遠比董卓龐大,而孝桓只用宦官刺殺了樑冀,一切就得以平定了。

如今只需要一名刺客刺殺董卓,則大事可定,太傅卻要招外兵聯合討伐雒陽,這是以臣伐君,是在亂君臣尊卑,這纔是真正的禍亂天下!”

荀攸把話說得十分嚴重,荀爽雖然覺得這是有道理的,但是卻對荀攸的計劃十分擔憂,並不太認可。

“孝桓誅殺樑冀,是因爲有大義名分,而且天時地利人和具備,刺殺之舉本來就有極大的偶然性,若是失敗,被董卓追究,又不知道要死掉多少人,這未免太冒險了。”

荀攸忙說道:“再冒險,董卓再憤怒,也只是亂京師,亂雒陽,不會亂天下,而太傅要天下起兵,則天下熙熙攘攘,兵禍連接,興起容易,消滅難,只怕天下從此大亂,不復安定!”

荀爽思慮再三,還是搖頭。

“太傅既然有這樣的想法,就一定有善後的手段,可以統御討伐董卓的兵馬,不使軍隊作亂。”

“難道不會再出現第二個第三個甚至第四個董卓嗎?”

荀攸反問,荀爽頓時無言以對。

但是荀爽終究沒有采用荀攸的建議,而是附和了袁隗的建議。

荀攸長嘆一聲,不再說話。

荀攸的族叔荀彧此時也在朝中任職,心中也頗爲認同荀攸的意見,但是荀爽主意已定,荀彧也無可奈何。

再一想大將軍何進招募外兵入京,擾的京城大亂,現在好不容易穩定京師,結果袁隗又要鬧事。

荀彧預感有大的災禍要來了,心中起了求去之心,只想儘快離開雒陽,去安全的地方避難。

袁隗的計劃於是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同。

於是從某一日開始,不斷有親近的士人在董卓耳邊對董卓建議,說董卓剛剛登上相國之位,應該向全天下表示自己的賢明,好讓天下服從。

董卓就擔心這個事情,於是詢問他們應該怎麼辦。

這些心懷鬼胎的野心家們向董卓建議,分封朝中有名望的名士到各地做官。

因爲各地之前多有宦官集團的官員大逃亡,出現了很多空缺的官職,沒有官員治理地方可是不行的。

所以,這個時候應該將沒有主官的地方安排名士做主官,這樣就能安定天下,宣揚董相國的威望到天涯海角了。

董卓被連番轟炸轟炸的暈暈乎乎的,覺得這樣做是對的,於是以滿滿的優越感擺出了一副賢明的姿態,分封了一大批名士以官職。

比如封韓馥爲冀州牧,封劉岱爲兗州刺史,封孔伷爲豫州刺史、封張諮爲南陽太守,封屢次頂撞自己的孔融爲汝南太守,封應劭爲泰山太守,封張邈爲陳留太守,封荀彧爲亢父縣令。

同時在最親近的心腹四人——何顒、鄭泰、周毖、伍瓊的再三建議之下,董卓作爲最高執政,要彰顯自己作爲執政者的氣度和風範,這樣才能讓天下歸心。

於是董卓懷着良好的自我感覺,施捨般的原諒了袁紹的逃亡之舉,並且得知他在冀州,就封了他渤海太守以爲和解。

又拜大將軍舊部鮑信爲濟北相,拜王匡爲河內太守,以示與他們和解。

又逢青州刺史郭鵬上表稱大破黃巾軍三萬,爲部下請賞,董卓便做主,改青州刺史左將軍郭鵬爲青州牧,增強郭鵬的事權,同時顯示拉攏之意。

這些任命統統都寫上是董卓表奏的他們爲官,特意寫的明明白白。

董卓覺得這樣一來足以彰顯自己的『寬宏大量』,所以這些人一定會以自己爲恩主,對自己感激涕零,誠心誠意的認同自己的統治。

然後董卓便志得意滿的開始享受自己作爲天下第一臣的尊榮,隨意進出皇宮,隨意任免官員,對自己胃口的,提拔,不對自己胃口的,貶斥。

他自以爲情況已經穩定了,卻不曾想一股強烈的政治軍事風暴正在醞釀之中。

這股風暴愈演愈烈,愈演愈烈,直到天下熙熙攘攘,再不復安定,也不會停息。

一千三百四十四 陛下春秋正盛,何故退位?八百五十七 我們真的那麼不如魏人嗎一千一百七十二 孔卿當真是孔夫子嫡傳血脈?六百二十九 漢中郡一分爲二四百八十八 這是你們自找的二十八 拿捏有道的蔡邕一百六十八 太守府內洋溢着快活的空氣四百五十一 郭鵬的野望一千五百一十六 郭某人的報應一千二百三十五 兒子請父親收回成命!五百三十九 魏軍的強勢威懾一千四百零四 他決定用女人來籠絡這羣精銳善戰的戰士們一百九十九 新官上任一千二百 郭魏政權的一次自我革命一千零二十 這纔是諸葛亮啊九百四十八 天下都一統了,這幫人還沒醒呢八百一十四 從漢到魏的過渡二百零五 討董號召六百一十 你還會做孫伯符的摯友嗎?一千四百六十五 危機不僅僅在於商業,更在於政治八百五十八 我魏天子素來很看重士兵的性命六百五十四 蔡邕相信郭鵬一千二百四十一 惡人,爲父幫你做,好人,你來當六十二 長水司馬郭子鳳九百八十三 馬遠看到了當年的自己一千四百九十二 郭瑾決定私下溫情的僞裝一千零五十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苦戰七百一十九 爲了存活,周瑜已經不惜一切手段了二百五十七 這是郭鵬的奸計!四百六十九 我是你們的君主,不是你們的朋友五百七十八 我就叫他把江東兵的血在合肥流乾一千零五十五 反腐風暴即將開啓七百九十九 等到郭鵬死了,天下還是從前的天下一千五百一十七 曹蘭對郭鵬產生了巨大的誤會一千五百五十七 如果魏國需要他做一個神,他就做那個神好了四 曹嵩是個聰明人五百九十七 合肥之戰(中)七百二十一 郭魏政權已經贏了一千二百零六 天塹變通途一千二百零五 曹仁榮耀退休三百八十五 袁術無所畏懼一千一百二十七 他們的臉上始終帶着笑容四百四十二 皇城破六十三 新官上任一千一百三十二 他知道他對魏帝國有絕對控股權六十八 形勢逆轉一千三百八十九 衛軍大將軍趙雲趙子龍,他彈劾你!一百二十七 局勢扭轉一千一百四十八 黃龍殿會議九百二十九 你們,真是我最棒的棋子啊一千五百一十 “幸運兒”王粲五百六十九 漢室江山,是不是已經到頭了?六百九十三 昨日稱公,今日稱王,明日又當如何?一千二百四十五 不示弱於皇帝,必死無疑三百九十七 中原大地烽煙再起四百一十九 臧霸開始有了異樣的心思五百八十三 受挫的蜀軍八百四十五 劍閣之戰即將進入下一個環節九百二十二 陛下劃定的線你不能越過去!一千三百零九 太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六百零二 他的背後插着一支箭五百九十八 合肥之戰(下)四百二十五 罪人一百零八 郭郎爲何會選擇我糜氏一千一百一十八 高定和朱褒都死了六十一 做一枚稱職的棋子五百二十 這天下越亂,我越高興!一千一百六十五 小國寡民就是那麼不堪一擊八百八十五 郭某人的政策重點永遠都是農村一千二百七十 徐晃可不認爲自己的將軍做到頭了三百七十五 郭鵬納妾一千二百四十二 你覺得你能很好地駕馭他們?七百三十九 他們就是爲了破陣而誕生的二百四十八 於是乎郭某人在歷史的舞臺上縱情起舞七百 無我四百三十四 一旦城破,又該如何?八百八十六 郭瑾主動請纓五百三十一 三州同盟六百八十三 郭鵬不需要涼州人的配合一千零八十二 陳宮很想要進入中央一千三百七十六 卡拉卡拉皇帝把目光投向了東方二十九 猛男盧植一千三百五十二 郭瑾感覺自己的臉都要被抽腫了四百六十四 帝國的精神內核五百八十四 郭嘉的信三百一十三 不把袁紹當作生死大敵一千一百二十一 張飛是個真將軍三百七十六 劉協的日子是真的不好過九百七十六 就叫東廠吧四百七十八 如此這般的我,配不上封公的賞賜嗎一千二百三十八 兜兜轉轉二十年七百零一 一切聽憑父親做主六百七十四 成公英的求援二百零七 加入聯盟七百九十 這一切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八百九十九 于禁有了一個決斷五百四十 漢中爭奪戰五百零九 曹宏的極限操作七百七十一 皇權危機一千一百二十五 威望這種東西不是上位者生來就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