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八十三 所有人都輸了,只有皇帝贏了

在四大家族倒戈的現如今,皇帝陛下甚至可以決定士人們如何入學,要學習什麼,然後如何畢業,最後如何當官。

他們從學習開始直到入仕的一系列行動軌跡,全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基本上皇帝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士子們必須要遵從。

這種被全方位掌控的感覺並不好。

軍事,經濟,政治,然後是文化。

被士人們當做核心利益的文化,終於也淪落到皇帝陛下的手裡了。

士人們所剩下的唯一的優勢只有士人出身這個羣體概念了。

因爲士人出身,在政治前途上還有希望可以看到,所以不至於全無希望,至少成就高官顯貴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雖然再也不能依靠家族出身直接預定一個高官顯貴的位置,可至少,還是有優勢的。

皇帝陛下再怎麼做也不可能讓那些泥腿子踩在士人頭上。

察舉依然存在,士人家族依然保留了直接向禮部推薦子弟做官的許可,這大概是他們唯一可以得到的慰藉。

他們向皇帝確認了,進入太學學習的士人子弟即使沒有成功拿到足夠的學分,不能畢業,也能走孝廉之路尋求做官之道。

這讓他們大部分人感到寬心,感到放鬆,因爲特權依然在。

只要特權還在,那就行,那就證明皇帝陛下還是心向士人。

這一波因爲混亂而瘋狂涌入太學的士人學子數量實在是很多,而且四大家族也都不斷的號召士子們進入太學。

太學的學生數量一下子增加了那麼多,要是都走太學畢業考試的路子做官,士人的身份優勢體現在什麼地方?

士人們根本不可能和寒門還有黎庶子弟同臺競爭的,這是對士人的侮辱。

被逼無奈和他們一起學習已經非常給面子了好嗎?

舉孝廉這條路,一定要爲士人保留,絕對不能放手,這和施教權還有經典解釋權被頂級士族壟斷不同,舉孝廉是士人階層的整體利益,每個士人都能受益,一旦被觸碰,那整個士人階層差不多都要爆炸。

爆炸的程度就絕對不像這一次一樣被郭某人巧施計謀獻祭桓氏,然後控制的很妥當。

整個魏國都要爆炸的。

按照眼下的趨勢,公學興盛而私學頹廢已然成爲定局。

而且根據皇帝的聖旨精神和部分小道消息來判斷,要不了多久,皇帝陛下就要正式頒佈廢私學立公學的行政命令。

皇帝陛下要把教育權完全收歸中央,不許地方私人授課講學,只准中央太學和地方學宮、學校授課講學。

天下學子只有在中央太學和地方學宮、學校接受的教育才能被承認,在私人教學設施裡接受的教育履歷是不被承認的,連學籍都混不到。

學籍非常重要,有了學籍,才能被承認爲官員候補。

也就是說有了學籍才能被舉爲孝廉、茂才,若無學籍,就代表你沒有受過正統教育,就不行。

這是皇帝的要求,一定要達成的要求,士人們覺得這倒也沒什麼不可以。

反正只要他們的特權還在,一切就還能商量,特權沒了,那纔是大問題。

現在不過是入個學,然後混個學籍的事情,上不上課,其實對於家族內部學術實力很強的家族來說意義不大。

孝廉茂才之路還保持着,那就一切ok,入學就入學。

所以很快,士人子弟們便不得不進入公學學習,混個學籍,然後才能走孝廉茂才之路了。

雖然這無傷大雅,但是這對於各傢俬學來說傷害很大,原本被承認的私學忽然間變得不能被承認了,這多少讓一些人很不爽。

這不爽的根源,當然是四大家族造成的。

袁氏,荀氏,孔氏,賈氏。

這四個家族爲了討好皇帝,居然還把各自家學的教育資源全部交給了皇帝,讓皇帝大大擴充了太學教育團隊的實力。

可以預料的是,袁氏,荀氏,孔氏,還有賈氏,估計會成爲所有不願意接受這個局面卻不得不接受這個局面的士人們的共同敵人。

他們用經典解釋權和施教權換來了永遠的安全和富貴,然後一口氣把其他有共同利益的家族拋棄了。

拋棄的非常果決,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直接就給拋棄了。

好傢伙,你們做的可真夠到位的。

他們不敢恨皇帝,因爲皇帝太強,強到讓他們絕望。

但是這四大家沒有那麼強,還被加上了見利忘義、狗腿子之類的稱號,所以自然而然就被恨上了。

別說那些家族的恨意了,就算在此事上沒有直接利益的官員們也會嫉妒他們。

嫉妒他們靠着先人的餘蔭獲取瞭如此顯赫的地位。

而這些官員十數年如一日的辛苦工作遠遠比不上他們的餘蔭。

這就讓人覺得很不公平,很不爽。

一刀一槍拼殺上來的軍事勳貴集團也會嫉妒他們。

嫉妒他們沒冒什麼風險就得到了世襲罔替不會降級的爵位,可以與國同休。

咱們拋頭顱灑熱血在戰場上用命拼來的爵位,居然還不如你們這些靠着祖宗的廢物們得到的要好!

隔代還要降一個級別,對於爵位低的子爵男爵來說,一兩代人不爭氣,家族就要被打回原形了。

於是軍事勳貴集團也對他們感到不滿了。

官僚集團和軍事勳貴集團這兩大集團都對他們不滿,他們除了緊緊圍繞在皇帝身邊,靠着皇親國戚的身份擠進這個圈子尋求保護之外,已經沒有其他任何的出路了。

四大家族這羣文化勳貴們已經給淪落到沒有皇帝的保護就無以爲繼的地步了。

而最大的獲利者,當然,只有這位皇帝陛下。

這位皇帝陛下是唯一一位完全的獲利者,他所付出的和他所得到的完全不成比例。

但是因爲強悍的武力做後盾,其他人也不敢說什麼就是了。

所以這次事件,所有人都輸了,只有皇帝贏了。

其結果就是現在,進入太學讀書的士人們從入學到畢業到做官,全都要接受皇帝陛下的一手安排,不能反抗。

以前是沒有這樣的道理的,但是現在,有了。

果不其然,沒過幾天,七月中旬的時候,在太學革新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的時候,皇帝頒佈了新的命令。

於尚書檯八部之外增設一部,名爲教育部。

以原先的太學行政團隊充任教育部的骨幹職位,令太學祭酒袁嗣充任第一任教育部尚書。

教育部存在的意義就是總領包括太學在內的全國範圍內的一切公學的教育活動。

然後皇帝陛下同時宣佈,在全國範圍內罷黜私學,興建公學。

所有學子必須進入地方學宮、學校或者太學獲取學籍,然後才能被成認爲學子,由此可以獲得預備官員的資格。

沒有學籍,就算是士子都不能通過舉孝廉之路成爲官員。

吏部和禮部在篩選的時候也會嚴格注意把控學籍,不是來自太學或者地方學宮、學校的學子就不被納入官員體系之內。

一千四百五十四 年輕的郭承志無法理解一千五百三十一 蔡邕病了七百六十六 要用史書來秀恩愛八百七十一 征伐遼東一千一百五十八 曹氏族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錯二百三十六 大軍歸來四百三十一 他必然死於袁術之手五百三十七 你可願來我軍中從軍?九百七十七 陛下要的是整個西域變成州五百八十二 孫吳的立國之戰一千一百六十七 咱們兩家自此就親如一家,你看可好?一千二百零九 科舉考試的內容之爭七百三十三 張遼的自保之道五百九十四 孫權看着合肥城出神三百零九 孫策請纓討陸康一百三十三 受到驚嚇的張舉九百九十七 曹氏不能被郭鵬定義爲威脅九百九十七 曹氏不能被郭鵬定義爲威脅四百六十三 他們的慾望爆發了一千三百九十二 新皇帝下手有點柔和?一百四十二 郭鵬要休假五百一十五 陰溝裡翻船一百五十 蔡邕彈琴送郭鵬一百一十五 郭鵬無意於挽回這個漢帝國一千五百三十六 他失去這個兒子了一千二百零六 天塹變通途七百一十九 爲了存活,周瑜已經不惜一切手段了三百四十三 好處我拿,黑鍋你背七百七十七 劉健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大玩家五百三十二 郭鵬出征三百七十五 郭鵬納妾一千五百零七 沒人在意劉健爲什麼死二百三十三 韓馥無法生存一千四百零三 現在,沒人比他更懂糧食的重要性一千三百四十三 我會帶你一起走七百二十八 三路出擊一千零四十六 烏孫內戰順利爆發三百零九 孫策請纓討陸康一千一百七十五 新的州級行政單位——雲州一千一百七十五 皇室子女的一生一世都要爲皇室服務一千二百六十七 魏軍來了一千一百六十六 于闐國與疏勒國的覆亡一百七十一 劉焉上表八百三十八 關羽不會放過任何機會一千一百七十六 你是一個很好的皇帝一千零二十 這纔是諸葛亮啊九百五十二 曹休想當英雄二百八十五 不要用你的興趣來挑戰我謀生的本領一千零九十五 誓師北伐五百七十五 蜀軍北伐一千三百九十八 羅馬帝國糟糕的制度開始發揮它的威力一千二百九十一 王威遊歷羅馬城一千三百四十三 我會帶你一起走五百八十二 孫吳的立國之戰九百五十九 聯合商隊西出玉門關二百八十 郭鵬想麻煩呂布做一次拆遷辦主任四百六十五 大勢七百五十四 郭子鳳,我怎能眼睜睜看着你篡奪漢室江山一千五百四十七 太子妃的人選二百八十三 覺醒的曹仁一千四百五十二 諸葛亮提供的官方服務四百五十六 所以,賈詡堅決的反對了一百零一 班師一百七十六 劉辯登基八百八十二 天上掉下個張益德一千零六十二 司馬懿知道答案八百六十五 真以爲魏天子是冤大頭?一千四百八十二 司馬懿發現這羣安息商人還真是挺有錢的七百二十九 劉表後院失火七百九十七 攻伐荊州,平滅劉表一千一百四十五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條條都不向你開放三百八十七 袁術正式稱帝七百五十 黃祖在行動一百三十三 受到驚嚇的張舉八百五十 吳班投降一千二百九十二 羅馬貴族和魏帝國的雙贏三百九十八 曹仁的內心毫無波動六百四十七 新皇帝的人選一千三百九十八 羅馬帝國糟糕的制度開始發揮它的威力四百七十七 父與子一百三十 無路可退的郭鵬二百六十八 宗員死了一千五百二十九 這就是兵法與國力之結合一千一百三十五 第一名,馬謖八百六十七 劉璋入洛陽一千二百八十六 肢解荊州學業堂四百六十一 現在朝廷這是要往回走嗎一千一百八十四 皇帝的怒火一千二百八十四 他認爲羅馬帝國沒什麼大不了的六十二 長水司馬郭子鳳一千一百二十 孟獲做起了白日夢六 你曹孟德毫無疑問是個奸賊一千二百三十八 兜兜轉轉二十年七百三十八 虎衛重騎的首戰九百二十三 崔琰非常討厭宦官三百四十七 主動去世的袁紹九百二十六 崔渠是不是唯一會死的那個人?一千零八十七 曹洪也是一朵奇葩三百九十一 閻柔入弘農一千四百一十 郭珺要做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