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七十三 司馬懿眼中所看到的

毛玠這樣一問,司馬懿忽然意識到了什麼,他頓時就激動起來了。

難道……

他忍不住了,立刻回答了毛玠。

“是,下官家中兄弟八人,下官排行第二。”

司馬懿懷着莫名的情緒點了點頭。

“除了你兄長司馬伯達,你還有六個弟弟,你身上的擔子不輕啊,仲達,苦了你了。”

毛玠笑道:“當今州刺史和郡守的辟召之權已經受到了很大限制,沒有前漢時期那樣可以輕輕鬆鬆辟召屬吏了,不過還是有那麼一些職位可以由我來選擇的。

你家要是有什麼想要出仕的兄弟,不容易在洛陽做官,又不嫌棄我這涼州地處偏遠氣候苦寒,那你就讓他來涼州吧,在我這裡,至少也能謀一份差事,不是嗎?”

毛玠這樣一說,司馬懿頓時一臉驚喜的看向了毛玠。

“使君所言……當真?”

“我騙你作甚?”

毛玠點了點頭:“這一次調查組來查案,我這刺史府裡也要好好地審查一下,人手也會有所缺乏,正愁沒地方補充人手,我這邊還要辦事。

但是經過這一次審查,我才發現,身邊人真不能隨便選擇,否則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們的手就不乾淨了,可我卻什麼都不知道。

仲達,做長官的,不能被矇蔽啊,我也想知道些什麼,可是能相信的人不多,你家兄弟若能來,我一定相信,也算是幫了我一個忙了。”

毛玠微笑着,向司馬懿伸出了橄欖枝。

諸葛一家當然輪不到他,但是司馬一家還是有點盼頭的。

他們都是郭氏故吏,未來的前途很值得看好。

司馬懿大爲喜悅,原本心頭的那一絲沉重感頓時被一掃而空,剩下的全是鬆快感。

“果真如此,那使君就是我家的恩人了!司馬懿多謝使君!”

司馬懿向毛玠鄭重一禮,向他表示真切的感謝。

“哈哈哈哈哈!不必如此不必如此,仲達是個人才,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毛玠扶起了司馬懿,滿臉都是對他的看好和鼓勵。

很顯然,對於他來說,稍微動用一下手上的權力鼓勵一下拉攏一下司馬氏,是一件有好處的事情。

司馬懿未來的前途也不會不明朗,畢竟他也是內閣出身,也是郭氏故吏。

現在拉一把,未來又能得到什麼樣的回報呢?

毛玠現在還不知道,但是他敏銳的直覺告訴他,他一定不會吃虧。

離開刺史府返回廣至縣的路上,司馬懿依然沒有從絕對的喜悅之中回過神來。

因爲他是真的很高興,非常高興。

他羨慕諸葛亮,羨慕的就是他的背景。

他認爲因爲這個背景,諸葛亮纔有爲所欲爲的膽量,纔有爲所欲爲的底氣,纔有辦成一切的勇氣。

只是因爲他的兄長是民政部右侍郎,而吏部尚書張昭與他家族的關係很好。

這一切是司馬家族所沒有的。

司馬家族的長子甚至因爲荀彧的問題而面臨社會性死亡的嚴重局面,幾乎失去了出仕做官的資格。

長子無法出仕,所以司馬家現在全靠司馬懿一人撐着。

司馬懿現在如果不能打開局面,就不能給自己的六個弟弟爭取出仕的機會,就不能恢復家族。

司馬家族好歹也是成功轉型的士人家族,是多麼難得的一件事情,如果因爲政治因素而失去了興盛的機會,簡直就是對不起列祖列宗。

過去,司馬懿沒有諸葛亮那麼深厚的底氣,但是現在,他至少有了一部分。

通過毛玠,他似乎擁有了一些底氣。

毛玠固然不在中央執掌權力,但是毛玠只要能進入中央,必然是中央大員。

毛玠和陳宮,和曹氏,和兗州出身的那些官員的關係,以及他本身的資歷,都決定了毛玠擁有進入中央呼風喚雨的資格。

讓司馬家族獲得毛玠的助力,讓一個或者兩個弟弟成爲毛玠的故吏,而自己繼續走郭氏故吏的路線,讓司馬家族有了一條退路,這就是司馬懿這一次冒險所得到的回報。

這份回報是很多人擠破腦袋都得不到的。

而他得到了。

此時此刻,司馬懿忽然有一種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感覺。

雖然有那麼一點點對不起諸葛亮的感覺,但是……

他不也沒有受到什麼損失嗎?

想必他並不會在意這種事情,今後,還能繼續做好朋友的,對吧?

司馬懿微微笑着,眼中所看到的,是無限美好的未來。

如此美妙的未來所代表着的,是他可以和諸葛亮平起平坐。

和諸葛亮平起平坐,做想做的事情,不會像之前那樣感到十分的窩火。

對,就是這樣。

有了後臺,我就可以和諸葛亮一樣了。

一定的!

司馬懿看到的就是這些。

而此時此刻,遠在洛陽城之中,郭某人眼中所看到的,則是激烈碰撞的未來。

爲了儘快爲魏帝國架構起一個完整的骨架,爲這個帝國規劃好日後前進的路線,郭某人所要做的事情真的很多。

而他眼下正在籌備的事情,就是北伐草原的事情。

北伐草原這件事情宜早不宜遲,不能給鮮卑人太多休養生息的時間。

魏軍需要一舉殺入草原,蕩平所有鮮卑人,徹底掃平草原對中原的威脅,然後打造畜牧經濟區以長久掌控草原。

如此,趕在小冰河全面來臨之前消滅掉北方的威脅,然後集中全力應付小冰河帶來的威脅。

消滅掉了北邊的鮮卑之後,魏帝國未來最大的隱患也就不復存在了。

當年檀石槐時期鮮卑給東漢帝國帶來的威脅和影響真的是非常之大,要不是檀石槐死得早,後代和連又非常無能,當時的鮮卑大帝國是真的有威脅中原政權的實力的。

而這一切,也是東漢帝國自己造成的。

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鮮卑作爲匈奴的僕從軍跟隨匈奴侵擾邊境,由此,鮮卑才作爲民族實體被中原王朝所知。

匈奴分裂後,鮮卑族逐漸擺脫其控制,漢明帝章帝時代,鮮卑兩次攻打匈奴,反抗匈奴對他們的壓迫。

而後,直到漢和帝永元三年,受到東漢和南匈奴打擊的北匈奴被迫遷往中亞,鮮卑族這才趁機佔據了大草原,逐漸發展壯大。

郭某人一直都認爲竇憲北伐北匈奴在戰術上獲得很大的成功,使得勒石燕然和封狼居胥一起成爲漢民族軍功頂點,但是在戰略上,這是一次重大失誤。

這場戰爭直接造成了鮮卑的崛起。

稱帝以後,郭鵬抽空閱讀了東漢政府官方藏書裡對於這段歷史的記載,更加明確的認定這場戰爭就是一次戰略上的誤判。

竇憲力主北伐北匈奴根本就不是出於什麼軍事目的,而是一次政治上的冒險。

因爲竇憲與竇太后寵臣劉暢有仇,派人刺殺劉暢,並且嘗試嫁禍於蔡倫,結果事情敗落,被囚禁在宮內。

爲了保住性命,保住權位,竇憲已經別無選擇。

竇太后當然也不會真的就放棄自己家裡優秀的後代。

再怎麼寵幸劉暢,太后執政當然要靠外戚,要靠血脈後代。

所以竇太后生氣歸生氣,可還是要保住竇憲的。

但是竇憲這個事情做的實在是太囂張,刺殺仇敵,惹了衆怒,今天能殺劉暢,誰知道之後不會殺其他人?

這都不算死罪嗎?

衆怒難犯,竇太后不得不把他囚在宮內,一方面教訓他,一方面也是在保護他。

雖然很想要放他出來,但是也不能明目張膽,只能想點別的辦法,不然竇憲一出去估計就要慘死當場。

軍功贖死就是很好的辦法。

有漢一代軍功最重,若以軍功贖死,必然可行。

當時,正好南匈奴單于上表請求討伐北匈奴,於是竇憲和竇太后抓住了這個時機,籌備北伐北匈奴讓竇憲獲取戰功來對衝掉曾經的死罪。

這個消息出現之後,東漢朝廷對於是否要打擊北匈奴進行了激烈辯論,持反對意見的人不少。

在當時那個環境下,匈奴早已不復當年極盛時期控弦五十萬衆的輝煌時期。

那個時候的匈奴已經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靠了東漢,北匈奴繼續留在大漠,其人口大爲縮減,勢力大大衰退。

可以說無論是經濟軍事還是政治角度來說,當時的北匈奴和東漢帝國已經完全不在一個重量級別了。

東漢政府軍對北匈奴的打擊就像一個強壯的成年人暴揍一個熊孩子,北匈奴幾乎沒有戰爭東漢帝國的可能。

在這樣的背景下,尚書宋意強烈反對竇憲北伐。

他認爲北匈奴已然衰頹,不是東漢政府的對手,南匈奴的體量也不夠大,把雙方保留下來,長期使雙方對立,草原勢力分裂,互相爭戰,對東漢政府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而且宋意還注意到當時鮮卑族正在逐漸崛起的勢頭,意識到北匈奴的存在對鮮卑人有一定的牽制作用。

要是把北匈奴幹掉了,東漢能佔據草原還好,要是佔據不了草原,不就是平白無故給了鮮卑發展的空間嗎?

他就問竇憲和竇太后,他們到底有沒有佔據草原控制草原的本事,如果沒有,就要留着北匈奴,給東漢帝國擋災。

那顯然是沒有的。

竇憲和竇太后只是爲了讓竇憲脫離死罪而戰,哪裡又有什麼長遠的戰略眼光呢?

這是一次政治冒險,不是軍事戰略。

南匈奴離開了草原,不想回草原過苦日子。

北匈奴又被打跑,無法繼續留在漠北。

那草原就成爲了真空帶,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後獲利的必然是擁有一定體量和明確領導核心的鮮卑。

一千三百九十五 和平時期的晉升機制和淘汰機制一千三百二十 在劫難逃一千零七十 調查組的官員一個比一個兇悍八百三十四 嘴炮之王一千三百八十二 趙雲是唯一合適的人選九百四十九 曹仁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五百九十一 蔣欽的抵抗失敗了一千二百零七 程昱求職一千二百零七 程昱求職六百零六 這是暗黑周公瑾最後的溫柔一千三百三十八 多麼幸運的一件事情八百七十 隨孤一統江山!八百三十八 關羽不會放過任何機會四百零四 孤意已決,御駕親征北伐郭賊一千三百零一 要跟我一起出海嗎?一千二百一十 程昱愛權力甚過愛自己六百三十八 咱們要讓新的雒陽城比舊的還要好一百五十二 郭鵬對糜竺勢在必得一百九十 我去青州吧一千零三十二 馬遠真的非常思念他的陛下二百八十一 開闢出名爲考試的通天之路九百一十九 可以擴大戰爭範圍了六百七十 他們覺得郭鵬累了一百一十一 長期發展規劃四百零六 袁術再牛,也是天的兒子一千三百七十八 趙雲十分後悔一千四百六十二 千錯萬錯都是安息人的錯一千二百一十二 程昱的第一刀四十三 鵬絕不讓陽球傷害蔡公一百四十 郭府君的煩惱一千二百六十八 你們居然敢襲擊王師!六百九十六 嘿,史書四百二十六 火頭將軍郭鵬二百四十 進擊的文丑一千二百八十二 張遼在朝廷裡沒有朋友五百零八 陶謙死了五百八十四 郭嘉的信七百八十六 曹魏的覆轍,郭魏不能重蹈一千三百四十一 刊印司與報紙一千零二十二 酒肆的出現一百六十七 太守迴歸九百二十六 崔渠是不是唯一會死的那個人?一千一百九十七 帝國內部的叛亂已經進入尾聲三百四十一 是匡扶漢室,還是……一百七十七 兵諫何太后一千三百五十 他要帶領大家學習西周的開拓史七百九十 這一切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八百九十九 于禁有了一個決斷一千三百九十一 張飛本身只是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一百八十二 宦官出逃,郭鵬渡河三百五十 這並不能實現他的夢想一千五百三十七 我就是那味心藥二百七十七 孟卓不會怪罪我吧?五百八十五 郭某人可不是傻白甜一千四百七十九 千古,也唯有一個諸葛亮一千五百四十八 您覺得農部尚書諸葛瑾之女如何?九百五十四 荊州裁軍一千三百六十三 孔子和墨子將成爲中華文化廟堂之中的文理二聖一千三百四十九 父親,這也是您已經預料到的結局嗎?六百二十六 龐羲這是要把吳懿往死裡坑七百五十八 程昱居然要請客吃飯?三百一十八 繁陽縣城的城門轟然洞開一百九十七 董卓失去了對袁隗的畏懼九十七 震天雷二百一十一 郭鵬來了四百一十 天子之兵,怎能貿然後退?三百二十二 你不是很狂嗎?一千四百四十六 太上皇的大手筆三百九十五 徐州的抗擊袁術統一戰線五百零九 曹宏的極限操作七百一十三 被趕出家門的曹操一千四百零九 哲羅國王的神經一下子繃緊了一千二百二十三 郭瑾秘密來訪八百五十七 我們真的那麼不如魏人嗎一千四百六十三 鎮西都護府的大危機一千五百二十八 李乾決定畢其功於一役六十 爆發一千二百三十五 兒子請父親收回成命!七百二十 吳人依然談魏色變一千一百四十八 西域的鬥富浪潮一百 殺胡虜二百五十三 界橋之戰二百九十八 忠誠比天大九百零七 開戰時刻三百一十一 討伐袁紹(爲盟主武選清吏司加一更)五百二十六 沒人能給他們一個準確的答案一千二百五十五 三個幸運的家族一千二百二十九 幸好你沒有一千零九十九 夏侯惇覺得自己的確是無路可退了八百一十六 如此的一羣真實的人啊一千一百三十四 魏帝國已經開始重新出發了一百七十六 劉辯登基六百九十八 魏王一千二百二十九 幸好你沒有一百八十二 宦官出逃,郭鵬渡河八十八 程立不能答應九百九十一 看來曹蘭這皇后也不是白當的二十九 猛男盧植一千三百六十一 太上皇怎麼開始對學部指手畫腳了?六百八十六 隴右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