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禪一詞來源已久,封爲祭天,禪爲祭地,合起來稱呼爲“封禪”。乃是帝王拜揭天地的一種禮儀,古人認爲羣山中泰山最高,爲“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間的帝王應到最高的泰山去祭過天帝,纔算受命於天,早在夏商周之世便已開始流行
。
根據傳說,先秦之前舉行過封禪的帝王共有十二位,分別是無懷氏、伏羲、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但由於之前史料記載缺失,所以這十二帝封禪也只是流於傳說。
其後秦並天下統一中國,直到現在大唐貞觀之世,真正經過封禪的只有兩位君主,那就是聲明顯赫的秦皇漢武。
秦始皇秦一中國之後,認爲自己的統治得到上天的委命,便在第三年帶了齊魯的儒生博士到泰山舉行封禪儀式。
而西漢中葉漢武帝在內“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外北擊匈奴,南滅南越,憑此文治武功也曾前往泰山封禪,而那次封禪也是至今爲此的最後一次。
就此也可以看出帝王封禪的條件,一是統一中原國力強盛,二是文治武功四夷臣服,雖然只有單單兩點,但這兩點卻是很少有帝王能夠做到的。
如今楊世道在這大殿提出舉行封禪儀式,不僅是對大唐盛世的自信,更是對李世民文治武功的歌頌,所以一經提出,立即在羣臣中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餘長寧作爲現代人,對這封禪的重要性卻是渾然不覺,在他看來,不過是舉行祭天儀式而已,何必弄得如此麻煩,不如就在大興宮擺設祭壇,何必要跑到泰山那麼遠?
李世民手指緊緊地捏了捏御座扶手,臉上露出了一絲激動的紅色,對於楊世道的提議不禁怦然心動了。
秦朝乃是華夏第一個統一九州的朝代,而漢朝卻是古代最爲強大的盛世,他李世民若能緊隨秦皇漢武進行封禪,那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這也肯定了李世民自己作爲大唐天子以來所取得的成就。
然而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便是能消散他以前發動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逼父遜位的惡名。
心念及此,李世民輕輕地吁了一口氣,環顧羣臣問道:“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話音剛剛落點,長孫無忌出列稟告道:“按照春秋時期齊國大夫管仲的說法,封禪需要鳳凰來儀,麒麟現身,方纔算得祥瑞之兆,所以古代帝王無數,而真正能夠封禪成功者寥寥無幾,但聖德之君必有上天護佑,微臣聽聞上月流星墜於涼州,紅色鳳凰鳴於九天,乃是大吉之兆,而本月青州漁民出海誤入蓬萊仙島,曾見麒麟聖獸飛翔於雲端之上,這些無比表明着上天對我大唐的認可,所以微臣認爲封禪正當其所
。”
當先便得到了長孫無忌的認可,李世民不由大是振奮,又繼續問道:“還有哪位愛卿有奏?”
大臣們都是精通察言觀色,眼見李世民如此表情,心裡早已明白了幾分,況且目前大唐貞觀盛世的確堪比秦皇漢武所取得的功績,所以大家也是樂於順水推舟,都紛紛出言贊同。
餘長寧聽見殿內全都一片贊同之聲,頓時搖頭失笑,看來皇帝老丈人還是免不了搞些面子工程,只怕這泰山是去定了。
便在此時,一個低聲的嗓音突然響了起來:“殿下,老臣反對泰山封禪。”
此言一出,全殿皆驚,大臣們探頭探腦地打量着那出聲之人,都想看看是誰如此不識擡舉打破了這歡慶喜悅的氣氛,但當看清那人,不少大臣又露出了無奈之色。
李世民略一愣怔,望着魏徵苦笑道:“魏卿家爲何反對?難道是認爲朕的功勞不夠?”
魏徵沉着臉拱手道:“陛下即位以來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
“那難道是朕德行不夠?”
“非也,陛下堪稱千古明君。”
“莫非魏卿家覺得四海未定?“
“目前九州平定,四海昇平。”
“難道覺得百姓錢穀不夠豐厚?”
“非也,大唐百姓還算安居樂業。”
這一問一答話到這裡,李世民頓時露出了不悅之色,冷哼出言道:“既然如此,那爲何你卻要反對朕前往泰山封禪?”
魏徵雖然個子矮小,臉黑猶如包公,但口氣卻是猶如沉雷劃過,震得大殿嗡嗡作響:“陛下,古之帝王名聲的大小,在於他道德水平的高下,而不在於是否到泰山封禪
。從隋代大亂以來,天下干戈不止,浩劫不斷,我大唐雖然統一天下平定九州,但也連連用兵烽火不休,如今雖然滅東土厥,平吐谷渾,掃高昌國,在外取得赫赫戰功,但就是實而論,國內百姓也只堪堪溫飽過了幾年好日子而已,如今皇帝要去封禪泰山,必定會勞役百姓,多用糧餉,舉國又大起波瀾,所以老臣反對。”
餘長寧暗暗偷笑道:這魏徵當真也算一個老實人,竟連這些話都敢明目張膽地說出來,若非皇帝老丈人天縱英明,仁愛之國,遇到夏桀商紂那樣的暴君,說不定立即便被拖出去砍頭了。
李世民眉頭皺了皺,心平氣和地開口道:“魏卿家,封禪並非朕喜好沽名釣譽,而是向天下彰顯我大唐取得的文治武功,既要有盛世之實,也要有盛世之名,況且即便是車架萬騎前去泰山,朕也會體貼萬民不會鋪排浪費,難道這你也要反對?”
魏徵依舊正色拱手道:“老臣反對。”
話音落點,李世民鼻子都差點氣歪了,雖說魏徵不是第一次給他如此難看,但李世民還是覺得在羣臣都贊同的情況下,魏徵如此反對實在有些太過分了。
此刻,吳王李恪突然出班奏道:“父皇,前往泰山封禪不僅是天心所向,更是民心所向,兒臣經常與齊王書信往來,齊王多次在信中說齊州的百姓仰慕聖天子久矣,曾上萬民表請求天子前來泰山,魏大人如此固執己見反對封禪,不知有何不能告人的目的?”
李恪口中所指的齊王名爲李佑,乃是李世民的第五子,領齊、兗兩州,而泰山便在兗州境內,聽見連齊王都如此說了,不少大臣又是紛紛出言附和李恪之話,使得魏徵更顯孤立。
面對李恪的指責,魏公卻沒一絲動怒,拱了拱手便退回了班內。
見狀,李世民暗暗鬆了一口氣,一拍御案定策道:“諸位愛卿,朕已決定明年開春之時前往泰山封禪,彰顯我大唐盛世的文治武功,請尚書省以及齊州都督府做好封禪籌備,屆時朕將率領羣臣前往兗州泰山。”
“微臣遵旨。”大殿中頓時響起了一片允諾之聲。
下得早朝,羣臣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宮殿,口中還興奮地議論這前去封禪的事情。
餘長寧眼見魏徵一人踽踽獨行離開殿門,連廊下食都沒吃便準備離開,不由頓升好奇,疾步迎上拱手笑問道:“魏大人,難道賓滿樓做的廊下食不和你的胃口嗎?怎麼現在就走了?”
魏徵眼見是餘長寧,不禁露出了驚訝之色,淡淡笑道:“非也,只是今天心情有些憋悶而已
。”
餘長寧第一次與這個千古盛名的諫臣單獨在一起,心裡不由有些激動,笑道:“其實魏大人你也用不着如此多慮,千古帝王有哪個不想留下一筆功績刻在史書?陛下爲之意動從而決定封禪也是常事。”
魏徵卻是苦笑搖頭,突然止住腳步正色道:“餘駙馬,你乃新晉之臣,卻不知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鋪張浪費若是有了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本官也是在提醒陛下不要好大喜功,浪費錢糧啊!”
言罷,他輕輕一嘆走了。
望着魏徵頗顯孤單的背影,餘長寧久久回不過神來,半響才嘆息道:“這個老頭兒的確有些大題小做了。”
來到鴻臚寺衙門,楊賢文立即前來向餘長寧稟告要務。
他拱手笑着低聲道:“大人,下官已經按照你的吩咐收買了一批出名的風水師,現在他們都在大肆造謠說南山以北乃是一片難得的風水寶地,不少庶民已是開始議論,想必要不了多久便會一傳十,十傳百,弄得人盡皆知。”
餘長寧滿意地點頭道:“三人成虎,看來過不了幾天南山風水寶地一事便會得到貴胄們的認可,到時候我們再順勢修建陵園,一定會狠狠地賺一筆。”
聽少卿大人將司儀署的生意做的如此之大,楊賢文不由露出了敬佩之色,但還是有些猶豫地開口道:“不過大人,建造陵園可是需要一筆不小的金錢,司儀署目前也只是略有節餘而已,根本無法獨立建造。”
餘長寧微笑開口道:“關於此事我正要找你商議,常言道合作才能雙贏,本官覺得不如也將典客署一道拉進陵園的建造,你看如何?”
楊賢文聞言一愣,隨即露出了不悅之色,開口道:“大人的主意雖是不錯,但典客署那幫傢伙以前多對我們輕慢侮辱,若是合作修建,難保不會生出事端,加之兩署吏員向來不和,下官覺得還是再做考慮爲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