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槐長吁一口氣,又從懷中掏出了一封密函,遞給餘長寧道:“餘總管,此乃陛下吩咐下官帶給你的密信,請你仔細閱看。
餘長寧點點頭,請軍士帶江槐下去休息之後,獨自一人走入船艙,拆開李世民所寫的密函細讀了起來。
密函內容很詳細,寫滿了李世民對此戰的一些構思和要求,由於目前百濟兵鋒太強,連下新羅三十餘城,幾乎快要攻破其首都金城,所以李世民要求餘長寧所部儘快馳援新羅,趕赴戰場,而因餘下水師還未集結妥當,將由平壤道副總管柴秀雲率領,稍後趕來新羅。
李世民給餘長寧的任務很明確,那就是不顧一切也要保住新羅不被攻破,然後與新羅聯手攻伐百濟,渡海遠征軍在半島取得立足點後,再與遼東方面的唐軍南北夾擊高句麗。
至於李績所領的二十萬軍隊,將從遼東進攻高句麗,而御駕親征的李世民也在其中,可見朝廷這次對高句麗是動了真火。
稍事沉吟,餘長寧立即喚來杜禹英,劉仁軌兩人商議。
前不久在送回朝廷的戰報中,餘長寧將劉仁軌大肆褒獎了一番,李世民顯然相信餘長寧用人的眼光,直接將劉仁軌遷升爲平壤道總管,歸於餘長寧麾下,因此劉仁軌對餘長寧大生感激之心,感嘆這位年輕的統帥真是自己的伯樂。
三人聚在一起整整計議了一個下午,當沉沉暮靄籠罩大海之際,所有都尉也全部趕來五牙戰艦,進入臨時幕府商議軍情,餘長寧清朗的聲音久久迴盪着。
望着燈火闌珊的唐軍幕府,蘇紫若發出了一聲輕輕的嘆息,她知道餘長寧馬上就要奉命出征新羅,這麼一去,兩人只怕又有很長時間不能見面,而且戰事兇險刀劍無眼,他根本不會武功,若是出了什麼意外,那可如何是好。
心念及此,蘇紫若心頭的擔憂更甚,一雙好看的娥眉也是緊緊地蹙了起來。
“紫若,你在想什麼?”
隨着輕輕一句,歐寧羽出現在了蘇紫若的身前,絕美的容顏上盪漾着淡淡的笑意,兩位絕色佳人站在一起,彷彿姐妹花一般。
“師叔……”蘇紫若吞吞吐吐,卻又欲言又止。
歐寧羽又是一笑,淡淡道:“你不說我也知道,是否捨不得離開餘長寧?”
聞言,蘇紫若俏臉掠過一絲紅暈,半響之後,輕輕地點了點頭。
“既然捨不得他,那就跟隨他一併到新羅去吧。”
歐寧羽的話輕輕的響徹在蘇紫若耳邊,讓她瞬間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驚愕問道:“師叔,你,你同意我跟着他去?”
歐寧羽微笑頷首,看向蘇紫若的目光如同慈祥的母親看着自己的女兒:“今番已經順利剿滅魔教,晚些時候回劍齋也是可以,況且師叔也想到新羅去看看,待向各派交代妥當後,你我便跟着大唐水師出發。”
霎那間,蘇紫若美目中迸射出歡喜不已的神光,只覺師叔是這個世間上最好的人,點頭笑道:“好,那我們就一併前往新羅。
翌日,歐寧羽召集各派掌門說明了一切,並請餘長寧派遣了一首樓船,送正道俠士迴歸大唐。
得知歐寧羽和蘇紫若會陪自己一道前去,餘長寧自然是不勝歡喜,稍事準備之後,便下令劉仁軌領軍出發。
大唐水師目前所在的位置,在離長江出海口不遠的東海上,如果要前往新羅,須得順着海岸線北上,然後從滄海(黃海)東進,穿過朝鮮半島與倭國相隔的海峽,抵達新羅,整個航線有數千裡之遙,行程時間需要大概一個月左右。
而大海之上風險莫測,加之夏季時常有大風暴的出現,餘長寧命令劉仁軌一定要注意天氣變化,不可冒失前行進入危險之地。
乘着空閒,餘長寧也加緊了解新羅目前的形勢,杜禹英胸有經緯,遍讀史書,自然是他最好的老師,將自己所知道的慢慢講述了起來。
新羅由辰韓的斯盧部建於西晉,初名徐羅伐,直到中華南北朝時期才定下國號,取“德業日新,網羅四方”之意,故名爲新羅。
建國以來,新羅經常被臨海的倭國欺凌騷擾,曾一度淪爲其附屬國,直到後來高句麗率大軍南征,這才驅逐倭人,將新羅置於在高句麗的保護之下。
其後新羅受中原文明的影響,制定律法、風化大開,國事也日漸強盛,與西面鄰國百濟、北面高句麗雄霸朝鮮半島,爲與高句麗爭雄,新羅百濟兩國更是結爲了同盟。
不過後來百濟投靠了高句麗,新羅也成爲了大唐的藩屬國,兩國同盟關係不在,從此以後朝鮮半島兵戎不絕,這次百濟乘新羅內亂局勢未穩,聯合高句麗侵入新羅,才使得大唐決定出兵救援。
說到這裡,杜禹英嘴角溢出了一絲笑意,淡淡說道:“聽聞這位新羅王名爲金德曼,乃是一位絕世麗人,有西施貂蟬之貌,在她還是公主的時候,美豔之名便已經傳到大唐,百濟王更想用十城換之納她爲妃,只是新羅堅決不同意罷了。”
話音落點,劉仁軌冷哼一聲道:“婦人當國如牝雞司晨,乃國之大忌,怪不得這新羅會有亡國之危,原來竟是因爲這般緣故。”
杜禹英笑道:“金德曼才德兼備,寬厚仁慈,聰明機敏,十四歲即位以來多有建樹,被新羅國人尊其爲“聖祖皇姑”,劉總管萬不可一葉障目認爲女兒才能不及男子,突厥汗王阿史那甄雲便是一個最好的佐證。“說完,杜禹英還不忘瞟了餘長寧一眼。
餘長寧毫不在意地一笑,然而劉仁軌卻大爲尷尬,因爲他知道突厥汗王可是餘元帥的娘子,剛纔的話的確有所不妥。
餘長寧沉吟片刻,說道:“百濟儘管是彈丸小國,然我們的兵力也不多,因此不能掉以輕心,到達新羅之後,我們先幫新羅守衛快要淪陷的都城,待柴元帥帶領援軍抵達,再進行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