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皇帝有詔

慕容燁與方儂率人趕到寢殿之時,兩軍在寢殿門前相互對峙,各不相讓,內宮是禁衛御林軍的主場,但慕容燁所帶的這支軍隊並不遜色。令方儂奇怪的是,這支軍隊並非衛鷹所帶領,他們身上給人的氣息更爲神秘,難不成會是‘赦殺令’所屬?可惜時間緊迫,她沒有機會嚮慕容燁問清。

“讓開!靖安王爺奉皇上命令,保衛寢殿,任何人敢阻攔格殺勿論!”方儂大聲宣佈,如今有慕容燁站在她身後,她的心中莫名多了幾分安穩。

“保衛內宮一向是御林軍的職責,除非皇上撤除禁衛御林,否則恕不能相讓!”御林軍首領攔在門前,沒有半分想讓的形勢。

方儂氣極不過,又要拿出九龍令牌,有令牌在手,天下莫有不服之人!但這一次,慕容燁在方儂掏出前,不動聲色的阻止了她,九龍令牌雖至高無上,但若被方儂盡用在這個小地方,恐怕以後的公信便會下降,也再沒有什麼影響,千辛萬苦也將會功虧一簣。

“阿儂,不要魯莽!”慕容燁語氣很強硬,卻捨不得傷害方儂半分,只是上前將吵鬧的方儂拉到了身後,何況會放他們進門的人很快就到了。

方儂並非看不清形勢之人,她也是一時焦急,聽了慕容燁的話也逐漸的心安了,退回到他身後不再多說什麼,“我只是氣不過。”

“你父親來了。”慕容燁邊與方儂說着邊對着從寢殿出門的方鼎睿也深深的一揖,甚爲恭敬,只是並沒有換來方鼎睿的好臉色,他倒也不在意,繼續道,“方丞相,不知寢殿之中的情況如何?”

“皇上召集羣臣寢殿覲見,王爺自然也在列,請入內。不過皇上可沒有允許王爺擅自帶兵入宮,內宮守衛一向由御林軍負責,王爺就到此爲止吧。”方鼎睿面無表情掃過對峙的兩軍並不在意,只是他的神情也恰好說明他們的準備已經萬無一失,方鼎睿讓出了半身,往後退了一步,淡然揮手讓衆人退下,“王爺請。”

在這裡動手並不是明智之舉,尤其是在百官都已經隨後趕到的情況之下,慕容燁點頭表示贊同,他現在倒是對慕容旭的佈置也很有興趣,同樣也揮手讓自己這邊的人退下了。而方儂不聲言語,看了方鼎睿一眼,默默的跟在慕容燁身後進門,局勢一觸即發。

百官陸續到達,寢殿外的廣場上跪滿了文物朝臣,都靜待着即將到來的一切,方儂隨慕容燁跪在最前端,心裡卻越發的惴惴不安,就連本該受皇帝接見的慕容旭此時不在殿中卻恭敬的跪在殿外,低垂着頭,看不到一絲表情,殿門緊閉,更沒人敢近前一探究竟。

莫非是皇帝醒了!

不僅方儂一人有此擔心,時間流逝,跪着的朝臣也已經的忍不住開始交頭接耳,直到那緊閉的大門終於‘吱呀’的響了一聲,打破了這個詭異的氣氛,但從殿內出來的人,卻讓方儂倒吸了一口氣。

麗妃的眼神依舊空洞,失了神志的從殿內走出,麻木的看着跪了一地的人,像沒魂魄的傀儡,拖着長裙毫無聲息的出現在衆人面前,將手裡拿着的聖旨丟在了守在門外的太監手上,那一刻竟忽然笑了合着臉上不住流出的淚水,一步步離去。

“麗妃娘娘,皇上他……”

“走了。”

廣場上留下一個遙遠而渺茫的回答聲,瞬間就被覆蓋在驚愕的哀弔聲中,喪鐘不時其時的響起,沉重悠遠,莊嚴肅穆,給了君王一個最體面的送別。

只有方儂始終僵硬着身子,死死的盯着太監手上的那道聖旨,難道那就是皇帝留下來傳位給慕容旭的聖旨?不應該由御史保存,爲什麼會在麗妃的手上?

“公公,請宣先皇遺旨。”方鼎睿自然看到了麗妃拿出來的聖旨,國不可一日無君,他身爲丞相以國事爲重,現在這話雖有違禮數卻不冒犯,甚至得衆人擁護。

“是,丞相。”太監忙收斂神色,恭敬打開聖旨,肅穆清嗓,“衆臣聽宣。”

“臣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七皇子慕容旭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堅剛不可奪其志,臣惑不能動其心,着其克承大統,繼朕登基,諸臣當戮力同心,共戴新君,同扶社稷。”此聖旨是皇帝傳位詔書,衆人心中早有準備,只是宣旨太監宣到此處,莫名停頓了一下,眼神不由看向慕容燁,似有恐懼,好一會才繼續道,“靖安王慕容燁謀害太子,理應當誅,朕念新君登基,大赦天下,不宜殺戮,此除去宗籍,貶爲庶人,此事自朕而止,不必再查,欽此!”

遺旨宣罷,該由衆臣領旨謝恩,可偏此時,一向禮教嚴苛的朝臣像是都將朝綱禮數拋之腦後,幾句短短的旨意在此時即將引起軒然大波,更甚者將掀起腥風血雨,所有人都將目光定在慕容旭和慕容燁身上。

見衆人寂靜一片,宣旨太監有些無措的走到慕容旭面前,“殿下,您快接旨吧。”

慕容旭也不急促,只是擡頭看了宣旨太監一眼,嚇得那宣旨太監立刻就跪倒在了地上,自己面前跪着的可是景國的新君,他有十條命也不敢站在面前。

“謝父皇,兒臣接旨。”慕容旭終於伸手接過了聖旨,起身負手朝着臺階之上走去,身後是不容置喙的高呼萬歲和擁立新君的跪拜聲。

慕容旭站在階梯之上,面向衆人,君臨天下之威沒有任何人敢質疑,冷冽的目光掃過衆人,方儂甚至覺得這一刻自己的心裡有些隱隱的澎湃,恍然如夢,一切就彷彿回到了前世。

“衆卿平身!”慕容旭是天生的王者,舉手投足之間不露一絲的怯弱。

“謝皇上……”

“且慢!”方儂按捺不住,一咬牙,以比重臣更快的速度起身,不顧衆人異樣的目光衝到了慕容旭的身邊和他比肩而立,怒目相對,“這遺詔是假的。”

慕容旭擡手製止了飛身上前準備帶走方儂的侍衛,絲條慢理的發問,帶足了君王之氣,現在大勢已定,他倒想看看方儂還能鬧出什麼,“你的意思是朕僞造遺旨?”

“你不配稱朕!”方儂完全沒有被慕容旭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氣勢壓倒,取出了袖中的九龍令牌,示向衆人,最後停在慕容旭的面前,堅定的看着他,“九龍令牌再此,見令牌如見先皇!”

慕容旭確實眼中閃過一絲微細的驚愕,只是轉眼竟勾起了嘴角,微微上揚,似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不加言辭,不動聲色的跪下了。且不論遺旨真假,連新君都已經跪拜,朝臣更是紛紛跪地,不敢多做辯駁。

“先皇有旨,七皇子慕容旭顛倒是非,篡謀奪位,天理不容,駁回已下聖旨,收回皇命,另立靖安王慕容燁爲帝!”方儂大聲宣佈,氣勢同樣不輸任何人。

只是這一次換來的卻是無盡的沉默,皇帝怎麼會傳位於慕容燁?衆人只是驚愕。而慕容旭和階下方鼎睿的眼中閃現的是勝利的笑意。皇帝與慕容燁的關係一向勢成水火,就算旨意是真,恐怕也沒有人會盡信,千算萬算還是算漏了這積怨已久。

方儂心裡也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但是現在的她已經沒有退路了,一旦慕容旭登上皇位,悲劇就會重演。

“你們……”

“他們怎麼了?還是由朕來解釋吧。”慕容旭搶走了方儂的話題,站了起來,輕而易舉的奪過了方儂手上的九龍令牌,“令牌確實是真的,但是父皇與王叔一向嫌隙,傳位之事恐怕難以服衆,不知道阿儂是從哪裡得到的令牌?又是哪裡胡謅出這一番話的?!”

方儂淡然一笑,,冷靜的看着慕容旭上演的這出賊喊捉賊,竟然反誣陷她偷了令牌,“那請問七皇子殿下,聖旨難道就不能被仿造?”

“聖旨是父皇親諭,大家也看到了是麗妃娘娘帶聖旨而出,素聞你與麗妃交好,若是聖旨是假,豈非說明麗妃故意陷害王叔。”慕容旭輕鬆的回道。

偏這一句,方儂完全無法反駁,麗妃爲何會出現在寢殿,還帶聖旨出門她確實不知道,“阿儂只是覺得此事事關重大,必須要清清楚楚,先皇既賜阿儂九龍令牌,阿儂必不辱使命,聖旨在前,口諭在後,自然以九龍令牌爲信!”

“這個自然。”慕容旭的臉上看不出一絲的緊張之意,“九龍令牌出,自然當信,只是令人信不過的是你阿儂而已,唆使司馬將軍帶兵圍城這等大逆不道之事都做的出來,讓衆人如何信任你一個小小女子!”

方儂也步步緊逼,毫不退讓,“衆人可以都不信,但是先皇信任我!否則殿下覺得阿儂如何得到九龍令牌,看時下禁衛御林都是殿下的人,阿儂一個小小女子,難不成能有通天本領盜得九龍令牌!”

第55章 有辱門楣第193章 假戲真做第90章 照娶不誤第211章 麗太妃之謎第138章 震驚宮闈第47章 莫負癡心第89章 慕容燁之怒第143章 你救了我第33章 回江東第98章 衝撞了三皇子第51章 盛宴之上第65章 花落儂家第247章 外面的世界第19章 狼虎合謀第204章 巫蠱之禍第188章 消失的梅花釵第250章 衆人心思第106章 芸軒危矣第34章 臨終遺願第57章 一把火燒死自己第272章 出城之法第174章 成仇敵第42章 殺雞儆猴第97章 逐鹿臺第164章 逼宮第101章 殺身之禍第97章 逐鹿臺第114章 他日我若爲青帝第138章 震驚宮闈第112章 戚家的計謀第191章 萱夫人第24章 找出香芹第234章 暴露第74章 無妄之災第226章 雜役女僕第95章 這一胎……有蹊蹺!第217章 伴睡龍側第63章 危機四伏第170章 雲國皇子第172章 決勝負第178章 相見不如不見第239章 禁忌方儂第226章 雜役女僕第13章 禍水東引第115章 已經成仇第221章 熟悉的陌生人第55章 有辱門楣第149章 一箭雙鵰第230章 顏侍第9章 方瑜被拖走第209章 護女心切第178章 相見不如不見第170章 雲國皇子第202章 獨臂皇子第262章 又一次交鋒第107章 繡香包第243章:甦醒第112章 戚家的計謀第244章 相處第4章 聖意難測第250章 衆人心思第73章 皇后之邀第246章 怒火第84章 夜半鐘聲到客船第48章 棒打落水狗第160章 朕想問問你第236章 不期而遇第一卷 此恨綿綿無絕期_第70章 空等的花期第110章 離死不遠第185章 故人相見,分外眼紅第247章 外面的世界第153章 可造之才第139章 十三王爺第244章 相處第50章 夜半奪命第185章 故人相見,分外眼紅第73章 皇后之邀第64章 勝者爲王第207章 龍裔第229章 佻逗與復仇第83章 雪落無聲第189章 合謀?巧合?第138章 震驚宮闈第240章 神秘部落第86章 一夜雪第53章 夜半狂徒第239章 禁忌方儂第178章 相見不如不見第209章 護女心切第210章 冰釋前嫌第172章 決勝負第179章 一夜之歡第124章 司馬隱患第241章 去留第186章 歸寧第231章 人盡可夫第51章 盛宴之上第18章 我要當皇后第270章 相邀離去第106章 芸軒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