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心難測

權倌躬身道,“恭賀聖上,驛卒五百里加急,漢使團于闐大捷,班司馬斬首二千級,擊破龜茲、焉耆兩國聯軍三萬甲騎!”

尚書令鄭弘、尚書僕射李育已經打開泥封,劉炟卻急步上前,親自伸手拿起匣中簡冊。

幾下攤開,只見班超寫道,“啓奏陛下,乙巳月(注:即四月)初,南呼衍部再度南下。貴人黎繁將龜茲、焉耆兩國萬餘騎犯溫宿、疏勒,都尉呼衍獗提三萬甲騎襲于闐。臣率使團迂迴馳援于闐,將於闐、鄯善、拘彌、疏勒、西夜五國兵歷十餘戰,斬首三千餘級,俘千數百,敵中計病亡三千餘人,傷敵無數,餘皆潰逃。吾軍民合計傷亡三千三百餘!”

“西線疏勒國方向慘遭敗績,臣分身無術,疏勒國兵全軍覆沒,吏民傷亡三千餘,田地被毀,顆粒無收。楨中州遭受浩劫,楨中城被屠,州兵、吏民亡三千餘。後蒲犁州、西夜國援軍至,擊退強敵,虜亡二千餘,餘敵逃脫!臣漢使節班超、副使節淳于薊急呈!”

劉炟看完,莫名其妙地搖了搖頭,口中直抽涼氣。班超的奏章如一幅畫面,向他展示了波瀾壯闊的西域這場夏季大決戰的整個戰爭進程!

“一戰亡吾萬人,此仇不報,死不瞑目!”于闐方向大勝令他興奮,可疏勒方向“疏勒國兵全軍覆沒”、“楨中城被屠”,兩國吏民傷亡萬餘人,又令年輕的皇帝瞋目切齒、怒火滿胸,衆臣分明看出,聖上捧着簡冊的手在微微顫抖!

雖然代價慘重,但他的使節班超還是戰勝了,而且是大勝,班超的戰報令他振奮!

他將簡冊遞給趙熹,並令衆臣傳閱,自己急步走到牆上掛着的西域縑圖前,整整半晌無語。他難以想象,他更不敢相信,班超身處絕域,虎狼環伺,手中僅有三十餘騎,卻能呼風喚雨,依靠沙海南道三個弱國、窮國,竟然讓北匈奴最強悍的南呼衍部屢屢飲敗,沙海北道數個強國、大國連遭敗績!

望着圖上隴各各郡,他又氣不打一處來。朝廷先派吳棠,後派傅育,兩任護羌校尉與隴右多郡太守、各郡郡兵加起有數萬人,竟然就壓不下羌人反叛勢頭,對比何其強烈。他在心裡忿然怒問,這到底是爲什麼?是朕用人不當,還是前方將帥未能用命?!

劉炟在深思時,三公、尚書令和韓棱、郅壽、陳寵等十餘尚書郎也已看完班超奏章,也都一齊趨到圖前。朝廷正在出徵前夕,西域漢軍此戰對幾位老宰輔心理上的震撼一點也不比皇帝劉炟少!

趙熹年輕時曾經是馬上悍將,跟隨光武帝劉秀南征北戰,屢建功勳。他以爲劉炟此時心情也與衆臣一樣,便手拿銀柄竹杆指着縑圖道,“陛下,班司馬此勝,全因運籌得當!疏勒方向慘勝,于闐方向大勝!北匈奴分兵而擊,疏勒爲疑兵,暗襲于闐乃是此戰要旨,此計甚爲毒辣。如果班超應對失措則不僅要大敗,且會被逐出西域!”

但他想錯了,劉炟的目光分明看着縑圖上戰火紛飛的隴右!

趙熹顧自道,“班超在疏勒取守勢,在於闐取攻勢。定然取重兵戰寧彌,先斷北虜糧道,一戰而擊其要害,又用精巧妙計是故能勝。奏章有言虜‘病中計亡三千餘’,此即關鍵。呼衍獗部何故會病亡如此多人?此必班超用巧計,否則以龜茲、焉耆強悍甲騎,如何會數千人一齊病亡?”

衆人恍然大悟,但沒人能想明白班超到底用了什麼妙計。牟融道,“太傅所言有理,是施計使其不能戰再痛擊之,故能斬首數千級,俘千數百。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地因勢用謀,此正班超戰無不勝之故也!”

趙熹道,“老臣有一點不明,龜茲、焉耆甲騎乃虎狼之師,悍不畏死。于闐、鄯善、疏勒國兵如羣羊,素來不是其對手。班超即便用計,以三萬于闐、鄯善、疏勒、西夜、拘彌國羣羊,便如何能勝三萬虎狼之師?天下名將,終是令人深思、費解啊!”

尚書僕射李育道,“此乃因竇氏崇尚狼性,班超又系竇融老將軍傳人,狼將羣羊,自然能打敗羊將羣狼!”

“非也非也!”牟融頻頻搖首,手捋白鬚道,“汝不知兵,呼衍獗乃漠北名將,其妻焉澠夫人亦西域強人,此二人可不是羊!”

其實,李育是主戰派,他此言另有其意。試想,如果不是朝廷迎回了戊已校尉、宜禾都尉並罷屯、閉關,呼衍獗怎麼有膽量舉北道諸國千里南下進攻于闐國、鄯善國?疏勒新敗,處於困境之中的班超又如何渡過難關,再展雄風?!他的話,自然迅速引起共鳴,尚書們紛紛力陳已見,就差主張馳援西域漢軍了!

李育的話,衆尚書之言,似有點“荒腔走調”,令司空第五倫心裡顫悠不已。他咬牙戰戰兢兢地提醒道,“陛下,臣以爲天旱未歇,三輔、隴右各郡國谷價高企,暫且不宜對西域用兵!”

“卿言有理,國雖大好戰必亡——”劉炟已經緩過神來,他優雅地點點頭,“寬政養民,休養生息,國之大要,朕未敢相忘。然隴右羌患難平,令朕寢食難安。班超未用河西民力、物力,未用中國一錢一繒,憑一已之能將三十弛刑卒便殺伐決斷,隴右有吾數萬大軍,朕若再有一個大鴻臚,或一二班超,何愁羌患不滅?”

劉炟雖年幼,卻性寬仁溫厚,他很少用這種教訓人的語言與年邁重臣對話。今天的一席話,說得酣暢淋漓,令御書房內衆官爲之一振!

可振奮之餘,衆位老臣不免暗暗心寒,也隱隱爲班超擔心。他們彷彿都不認識劉炟一樣,這還是那個一無所知、病病殃殃、不恥下問的青澀少年嗎?這個城府極深、那麼不可捉摸的君主,還是那個戰戰兢兢、一說話就臉紅的繼位新君嗎?

這些老人見多識廣,從劉炟繼位之初始,朝內朝外一場劍拔弩張的世族爭鬥便在帝都雒陽上演着。他們此時分明清晰地看出,又一場被溫情外衣包裹着的皇權爭奪,表面溫情脈脈,其實十分殘酷,正在漢宮悄然拉開帷幕!

繼位之初,劉炟投太后所好,打破先帝外戚不得進入中樞禁令,破例令三位舅舅進入公卿行列,而太后連表面上反對一下都沒有。這讓人迷惑,不知所從。太后嚴厲管治外戚,整肅吏治,可劉炟卻重用外戚,廣施仁政。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劉炟允外戚進入中樞並非僅是討好太后。與前漢歷代一樣,新皇甫立之時必依靠外戚,劉炟既依靠竇氏爲朝廷柱石,同時又扶馬氏厚自己根基,是試圖構建一個只有他自己能駕馭的世族權力平衡,並作爲朝政的基石!

但在封賞外戚一事上,劉炟遇到了麻煩,太后堅決不允,母子倆互不相讓,幾乎傷了母子情分。

在漠北和西域事務上,劉炟對太后更是陽奉陰違,分明也在自搞一套。太后支持先帝“斷匈奴右臂”國策,劉炟便以隴右正有羌患爲藉口,全面回縮,罷屯、閉關,聽任班超麾下西域漢軍孤懸西域,自生自滅!

這些老臣都是老江湖,他們開始意識到似乎有什麼大事正在悄然發生着,但又沒人能說清是什麼。所有所有的怪事,似乎都圍繞着一個東西在逐步鋪陳。他們如一隻一隻機靈的老狐狸,嗅到了不安的血腥氣息,便遠遠地躲開這場母子間的皇權爭鬥,和其背後那關係朝廷大局走向的世族之爭!

牟融是太尉,他習慣在手腕上戴上一串北匈奴貴人必戴的骨珠。那是用人骨製成的墨黑色串珠,烏亮晶瑩,是鎮守塞北的騎都尉秦彭送給他的戰爭紀念品。此時,他將串珠拿在左手掌中,一邊捻動一邊道,“陛下,西域將士用命,老臣以爲,當舉朝會慶賀西域大捷。另三軍已成,征討隴右羌叛主將人選宜速定奪!”

此時夜色已很晚,瞅一眼更漏已經二更將盡,萱貴人已伸頭向御書房內瞅了一眼,那可愛的小腦袋便悠地縮了回去。劉炟頓時伸了一個懶腰,疲倦地道,“唉,過得真快,衆卿請回吧,好生歇息,征討隴右事明日再議!”

此言一出,第五倫費力地揉揉臃腫、痠疼的腰部,面色不露痕跡地一笑。

趙熹、鮑昱、牟融與鄭弘相視一眼,都怏然放下手中的筆,失望地起身告辭。他們都知道自己白高興了一場,在劉炟眼中,大漢已經閉關,西域漢軍勝也罷敗也罷,即使漢使團被逐出西域,充其量不過是大漢肘腋之痛,而隴右纔是朝廷的心腹大患。與上一次溫宿大捷一樣,于闐大捷的捷報再一次被束之高閣,連嘉勉都沒有更別說朝賀了!

班超抗詔不歸,新帝劉炟或許還在氣頭上,不朝賀也就罷了。隴右羌患,已成燎原之勢,可選定出徵將帥一事又遙遙無期了,這讓老太尉牟融欲哭無淚!

~~~~~~~~~~~~~~~~~~~~~

求收藏

第三十六章 私鹽官鹽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六章 夏季血祭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二十七章 漢廷震怒第三十八章 戰機驟現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二十二章 陰盛陽衰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九章 雪中送炭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四章 原始圖騰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二十二章 司馬聖人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三十六章 再得大將第八章 于闐危急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三十二章 情亂時分第三十三章 靜候來客第二十八章 洞房古風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六章 田舍大火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十九章 蘭臺事發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三章 鄰家小妹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十八章 單于南下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二十六章 烏壘遺恨第四十一章 竇融仙逝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七章 天折將星2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十一章 義薄雲天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四十四章 鐘鳴鼎食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二十五章 迂腐蠢儒第二十五章 禮遇王妃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一章 客棧遇刺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二十一章 少裝可憐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三十七章 崤山秘戰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