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

漢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陰曆十月二十,也就是“霜降”節氣的前二天,奉車都尉竇固和騎都尉耿忠率五千騎卒,在雒水南邊的長亭,告別代替皇帝來送行的的三公九卿和文武百官,告別送行的妻兒老母和數萬雒陽吏民,浩浩蕩蕩地離開京師。

大軍順着崤函險道行到弘農郡,當天便在弘農郡紮營住下。

班超則提前一日馳到太華山軍營,沒想到班家坊內已經貴客盈門。三年練兵,收營在即,那天晚上,右扶風秋曹也趕來了,華陰令朱五木帶着幾名庖廚親自掌廚燒烤。班前則取出權魚存在這裡的西域蒲桃酒,在班家宗祠大宴別部全軍,由右扶風秋曹帶着三老、鄉紳給別部餞行。

酒酣時分,秋曹似是很隨意地說起馬匪的事兒,“仲升,西域地域廣大,西域各國都是沙漠綠洲上的城邦國。而這些沙匪是遊蕩在沙漠上空的幽靈,是看不見、又趕不走的惡夢。汝不知道彼什麼時候、會從什麼地方,會在汝最無防備的時候突然出現。”

“沙匪身懷絕技,勇武過人,血腥殘忍,從不會放過任何一支駝隊。尤其胡焰、蒙榆、肖初月和周令四人,都是十惡不赦的慣匪,且每人都殺人如麻,有萬人不擋之勇。如果能收降四人,爲別部所用,別部定然將如虎添翼……”

經過三年殘酷訓練,別部營中三百五十餘士卒、刑卒,隨便那一個都勇不可擋。便是茂陵一戰後倖存下來的蠕蠕等五名胡女,也令人生畏。此時的班超,自然未將幾個小沙匪當成一回事。但是,他還是點點頭,記住了這四個人的名字!

等竇固的大軍過了華陰時,班超率領三百騎卒歸建。別部的行軍位置在後軍之前,中軍之後。漢軍經三輔出隴右,又經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一路到達涼州酒泉郡的涼州大營。而班超這纔算真正開始了三十餘年的“平生懷仗劍,投筆事戎軒”的戎馬生涯。

即將離開河東,在等待乘船至河西時,班超心思重重地望着高平城方向。華塗突然悄聲問道,“司馬,河東是否有未竟之事?還是聞到呼衍歷味兒了?不管是私事公事,吾都可以帶幾人緩行幾天。太華山上讓彼走脫,是吾終生遺憾,吾正想再會會這死驢!”

華塗是中軍軍侯,他是班超肚子裡的蛔蟲,見班超常常向高平城方向眺望,且若有所思,極容易走神,一付心思重重的樣子,於是便主動問道。

班超搖了搖頭,他眺望着高平方向,輕聲道,“呼衍歷此時正在河西,吾能聞着彼味兒。不過,吾此時想的不是這個胡人。班家在此確實有私事,不過吾已命人去辦。汝爲中軍軍侯,即將接收刑卒,汝不能離軍!”

到底是什麼事,班超不說,華塗也不好再問。

從進入河西這塊熟悉的土地開始,班超胸中即瀰漫着一股遠行歸來的感覺。“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當江南”。河西是他的出生之地,他和班固、雁旋、權魚一起,在綠洲和黃沙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歲月。那一段美好的時光,已經永遠刻在他記憶的深處,成爲生命的一部分。

除了故地重遊的感慨,進入河西,他確實還強烈感受到了另一股氣息。十年前,他與淳于薊、秋臣聯手,與漠北強人呼衍歷在崤山之下的呂苑血戰一場,最終慘勝,屠蘇將軍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呼衍歷帶傷逃進河水上游的深山之中,被淳于薊一路追殺至河東,最終脫身。

十年來,呼衍歷並沒有消失。他就象一個幽靈,仍在大漢的腹地遊蕩着,雒陽、太華山都露出過他的蹤影,他正死死盯着權氏一族。班超深知朝廷的盤算,太史橋大案時,楊大人不露面卻“命”他去解救權魚。這個呼衍歷的行蹤,朝廷瞭然於心,卻一真不將其伏法!

就因爲子虛烏有的履葵魔咒,就爲了寒菸脖子上掛着的那塊看着不起眼的小石頭,這討厭的魔罵到底要折磨多久?班超早已經將寒菸當成自己的閨女養,寒菸也常居班府。班超已經命鄧堯、班昭悄悄留心,要給她找一門好親家。他又想起老疏勒王的咒語,按照那說法,只有找到能爲寒菸復國之人,並與寒菸成親,石頭纔會露出真容。

其實,史家子孫班超從來不相信什麼魔咒。但呼衍歷這個愚昧的漠北人深信不疑,朝廷也信了,都在等着那一刻。於是,在班超內心深處,他也在等着那個他並不相信的一刻。因爲,他已經決心幫朝廷找到那個被履葵符了魔咒的草原柱璽,徹底斷了漠北胡人風水!

兩年前,司馬南在三輔作亂時,司隸校尉部別駕從事竇戈至河西,順藤摸瓜,最終抄了北匈奴“國師”呼倫的老巢。但呼衍歷卻再一次從竇戈的眼皮子底下逃掉,從此,整整兩年時間不知所蹤。

自從進入河西時起,班超又強烈地感受到那一絲讓他心裡倉皇、並隱隱不安的氣息。人的一生總會遇到一二個這樣的對手,他或許是你的手下敗將,但每想起他,你都會在內心洋溢着一份莊重,你會感到興奮、激動和不安!河西是大漢通向西域、漠北的交通要道,西域胡人、漠北胡人、羌人、鮮卑人等都與漢人共生在這片土地上。複雜的人口,不同的生活習俗,河西必然是呼衍歷隱藏在大漢的最好地方。

沒有根據,這僅僅是他的感覺。可河西、河東地域廣大,沙漠、草原遼闊,人口衆多,商隊來來往往,你上哪去找他?只到此時,班超才理解了楊大人當初的決斷。匈奴隱藏在大漢的人,絕不僅僅一個呼衍歷,抓了他,也就斷了線索,更大的魚兒也就難入網了。

可自從兩年前呼倫在彭城死在楊大人的劍下時起,朝廷定然已經沒有理由再留着呼衍歷。此刻的班超,渴望着與呼衍歷再來一次較量,報太華山時的一箭之仇!

大軍路過當年河西軍首府觻得城時,班超帶着班秉、班騶二人來到昔日的大將軍府。如今這裡已經是城中一個最大的互市市場,紛紛揚揚、熙熙攘攘的車馬、牛駝和無數行人間,僅有幾處黑色的斷垣殘壁,彷彿在寒風中訴說着當年那場火災的慘烈。

“陶將軍,師父,河西軍的將士們,吾來了,給汝等報仇來了……”

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二十四章 閃擊燕然第十五章 魚邸風情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十八章 起兵大計第二十五章 大勢已去第八章 智鬥羣狼第八章 西羌使者第十七章 初露崢嶸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二十四章 楊終發難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十五章 擊破石舂第十四章 陡陷絕境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五章 于闐墨爵第三十九章 亡羊補牢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燭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十二章 害蟲被羈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二十六章 天山雄鷹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十一章 古典戰爭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十七章 隱秘戰線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二十二章 陰盛陽衰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一章 突出重圍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十六章 風雪孤城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六章 死到臨頭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二章 樓蘭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