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西羌使者

這一次,他經過長期思考後,用漢文寫成《牧馬中州策》,派可靠之人,呈送給蒲奴單于。在這篇策論中,呼倫寫道:

“陛下,劉秀之漢非劉徹之漢,漢地富庶卻數十年不演兵,其盛兵、邊防已廢。劉莊之漢,比劉徹之漢更可怕。彼少時即存有北擊大漠雄心,然親政後內有河患制肘,無暇北顧。外因兵制已廢,國無盛兵,故外強中乾,實不堪一擊!河西數郡,僅有兵不足一萬。塞北邊防,靠鮮卑、烏桓、南匈奴數萬人維持苟安。”

“雒陽北軍,僅有三千老弱病殘,鐵騎千人可盡屠之。雍營、黎陽與各邊郡,僅有兵各數千人。郡兵戰力低下,不堪一戰。南匈奴、鮮卑、烏桓同爲北人,附漢不過圖一時之利。今吾已結西羌燒當羌王滇旬,彼應諾共同舉兵。臣以爲,此當爲吾匈奴帝國千載難逢機遇,失不再來!”

“陛下當贈送牛羊女人,以結南匈奴、鮮卑、烏桓,斷漢人北塞屏障,以使其邊境洞開!並命呼衍部將西域各國兵出河西,陛下自將本部、丁零、南匈奴、鮮卑、烏桓兵出漠南,滇旬將聯絡西羌各國,兵出隴右、關中、漢中、蜀地,三路大軍會師雒陽,漢朝必亡也!”

“如若失去此大好機遇,待治河功成,劉莊乃梟雄之帝,必揮師北向,舉國北征。以大漢之國力,一旦主動用兵,傾舉國之力,則大禍畢至。或彼演劉徹舊事,先徵西域,再斷吾匈奴右臂,最後徵漠北,吾定將民無所遁而亡國矣……”

呼倫的密信,一語道中了匈奴貴族心中永遠的痛,故而讓蒲奴單于和衆大臣爭論了已經十餘天。衆人心裡都很清楚,漢匈不兩立,攤牌的日子已經不遠。但是,舉國南下,這可是孤注一擲,這樣的決斷不是那麼好下的。就在這時,西羌燒當羌國特使滇渠,於凌晨時分到達聖山。

與北匈奴一樣,在西羌諸國中,燒當羌與漢亦有世仇。燒當羌王滇旬又叫東吾,其子叫迷吾,均梟勇之輩,早有反漢之心。北匈奴國師呼倫多次出高原,說動燒當羌勾連各羌國。倘若羌胡結盟,舉國南下之策便多了一分勝算,這讓衆人對羌使充滿期待!

聖山的清晨,分外壯美。一輪紅日涌出草原與蒼天相接處,將青山、草原、河流、松林都染成朦朦紅色剪影。盆地內連綿不斷的各式軍帳、戰車、幡旗、矛戈結成的壯闊行營,悠揚沉重的號角伴着蕭蕭馬鳴此起彼伏。

通向山下的官道上,一隊由十餘匹疲憊的戰馬和五十餘峰駱駝組成的駝隊,在十六名北匈奴隨行武士的護衛下,正歪歪扭扭地向盆地中間走來。遠遠看去,猶如一支戰敗而歸的騎卒,無精打采地行走在葦草長波中。

“哼,永遠扶不起的賤羌!”

蒲奴單于帶着百官,已經站在金帳門前迎候,並小聲恨恨地罵了一句。兩千名鐵甲騎士,已從金帳大門至轅門的大道上排列成一溜甲士甬道。兩騎一組,一面紅色大旗,一柄青銅大斧。行轅區外戰旗招展,斧鉞生輝,聲威壯盛!

轅外甬道上,前出百十里迎接的郝宿王勒都爾,陪伴着滇渠正悠悠而來。當駝隊進入一箭之地的石碑標誌時,甲士甬道外鼓聲大作,兩排長號仰天而起,嗚嗚齊鳴。郝宿王勒都爾在戰馬上向滇渠肅然拱手通報道,“單于已親率百官,在帳門前恭迎親王大駕!”

滇渠聞言一振,他挺直腰,剎時端坐在戰馬上。他是一個三十餘歲的羌人,披散着長髮,身穿一領極爲普通的灰色麻布袍,面色彤紅。或是一路奔波,讓這位羌王受盡了奔波之苦。或是生活在高原的羌人,不適應漠北的風光氣候。此時的滇渠,神色散淡,似凝重、愁苦,又似萬分疲倦。

匈奴衆臣原本瞧不起羌人,此時見滇渠一付落泊之態,嘴角便不免漏出一絲輕蔑的微笑,但旋即又變爲肅然莊重。二百多年前,匈奴人佔有河西時,曾打得高原羌人丟盔卸甲,舉族爲奴。可今天不一樣了,他們可以哂笑羌人的寒酸,但現在的匈奴人需要羌人幫忙,他們絕不能表現出絲毫的輕視和不屑。

滇渠竟然在鼓樂聲中,在馬上閉目養神,他根本就不看紅旗林立斧鉞生輝的北匈奴精銳鐵騎。穿過騎士甬道,進入行轅大門後不久,便來到一座白色銅頂大帳之前。大帳矗立在盆地中央,大帳頂端,一杆黑色大纛旗正迎風舒捲。

單于和衆臣正佇立大帳前迎接他,滇渠趕緊跳下戰馬,伏身跪於地,叩首長拜道,“西羌燒當羌國王弟、萬騎長滇渠,拜見大單于陛下!”

匈奴衆大臣與衆將都以居高臨下之態,看着這個披髮、魁偉、卻一臉疲憊之色的羌人。但蒲奴單于卻露出笑容,親自將羌人扶起後說道,“大使不遠萬里,旅途勞頓,請先至行轅暫歇。晚上吾將與萬騎長暢懷痛飲,共商大計!”

滇渠受寵若驚,不敢違拗,便再一次躬身拱手道,“謝單于陛下,小王遵令!”說着,便諾諾退下,帶着他身後這一羣奇形怪狀的羌人,跟着郝宿王勒都爾離開大帳。

郝宿王勒都爾將滇渠一行,帶到充作賓舍的氈帳安置下。令匈奴人沒想到的是,滇渠一行這一睡下,便睡了整整一天。

滇渠退下後,單于帶着衆人進帳,右大當戶鬼魃忍不住道,“陛下何故對羌人奴才如此厚禮,而自損威儀?”

蒲奴單于叱道,“羌人數十萬,盛兵十數萬,豈彼時之羌哉?必待之以厚禮,欲成大事者,何故輕慢羌人耶?”

衆將聞言,這纔不敢多言。

中原秦亡後,西漢建國,冒頓單于也興於北野,並據有河南地和河西,實力大增,“破東胡,走月氏,威震百蠻,臣服諸羌人”,西羌諸國成爲匈奴的附庸,共同對抗西漢帝國。漢武帝時代,漢軍擊河西、漠北,匈奴敗遁北野,西漢“列置四郡,通道玉門,隔絕羌胡,使南北不得交關”(注:據《漢書》·《西域傳》),徹底切斷了羌人和匈奴人的聯繫。

正因爲有這前因,匈奴衆將才從內心深處輕慢羌人!

夜晚,聖山變得如詩如畫。盆地內的各色燈火,將營地裝扮成一個流光溢彩的燦爛世界。軍旗獵獵,刁斗聲聲,有軍營的壯美,卻沒有戰場的蕭瑟殺氣。初夏尚有涼意的微風中,黑松林內瀰漫着一片華貴的侈糜。

滇渠一行飽飽地睡了一大覺後,都緩過神來,被戰戰兢兢地請進單于帳。沒有人怪罪羌人失禮,相反,大帳內數十張案上,均已經擺上食鼎,剛剛炙烤好的乳羊也已一一上案。單于和衆大臣、名王,都靜坐案後等待着尊貴的客人呢。

等客人坐定,鐘聲響起,侍女們迅速爲客人開鼎、倒酒,噴香的燉小鹿內與烤乳羔,令人垂涎欲滴。漢人豪族好排場,宴客時要待鍾磐聲響起,纔會開鼎而食。蒲奴單于這是用漢禮迎接滇渠,用心可謂良苦!

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二十一章 驟臨城下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十八章 謀刺班超第三十五章 別部副將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三章 賞罰分明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九章 釋比秘營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二十三章 鄧女閱典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二十三章 燭下美人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二十六章 天山雄鷹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三章 鄰家小妹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二十二章 陰盛陽衰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十四章 耿恭自薦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十八章 名門之後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二十二章 竇固返京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十五章 羊狼對決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八章 匪夷所思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十六章 野蠻生長第十八章 楚地隱士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二十七章 名坊深處第四十一章 屯人之後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二十四章 戰端再起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一章 瞞天過海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十章 直下車師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一章 掌控莎車第二十六章 綁架國王第七章 舉國之恥第二十七章 名坊深處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一章 秘境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