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歷史 - 古典時代
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影響表現在21世紀的歐洲的語言、思想、法律和思維方式中。古希臘是一羣城邦的集合,從中發展出了早期的民主制度。雅典是最強大的和最發達的城市,從伯里克利時代開始就是知識的搖籃。公民論壇進行國家政策的辯論和立法,最著名的古典哲學家們從中產生,如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後者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作爲希臘馬其頓王國的國王,亞歷山大的軍事成就把希臘文化和知識一直傳播到印度河邊。但是在布匿戰爭中戰勝迦太基強大起來的羅馬共和國在這一地區崛起。希臘文明傳承到了羅馬文化中,雅典本身也被歸入元老院和羅馬人民(SPQR)的旗下。羅馬從阿拉伯一直擴張到不列顛尼亞。公元前44年當羅馬到達全盛時,領導人尤利烏斯·凱撒被懷疑破壞共和,意欲獨裁而遇刺身亡。在隨後的混戰中,屋大維篡奪了權力,收買了羅馬元老院。宣佈共和國重生的同時,他實際上開始了羅馬國家從一個共和國到一個帝國——羅馬帝國的轉變。雅典民主政治古希臘繁榮時期,絕大多數城邦廢除了專制制度,實現了共和,一些城邦建立了公民享有充分權利的民主制。雅典在公元前594年進行了著名的梭倫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執政時期,城邦政治充分民主化。民主政治時期的雅典沒有國王,公民大會、五百人會議和陪審法庭是掌握國家權利的最重要的機構。公民直接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國家各級官職向公民開放,通過選舉產生。由全體公民組成的公民大會是雅典國家的最高決策機構。 伯里克利時期雅典基本實現了民主,但是真正享有民主權利的只是擁有公民權的少數雅典人。奴隸和婦女都沒有政治權利。 古代羅馬意大利是羅馬的發祥地。公元前510年,一個奴隸制共和政治的羅馬國家在意大利半島崛起。古代羅馬繼承古代希臘的文化傳統,盛行奴隸制,是歐洲奴隸制文明的輝煌時代。
古代希臘
希臘文明是一羣城市國家——城邦(最重要的有雅典、斯巴達、底比斯、科林斯和錫拉庫扎)的集合,擁有千差萬別的政體和文化,包括沒有先例的各種各樣的**形態、哲學、科學、數學、政治、體育、戲劇和音樂。最強大的城邦——雅典,通過雅典貴族克里斯提尼發明的一種早期的直接民主方式進行管理。在雅典民主制度之下,雅典公民獨立自行投票表決立法和行政議案。這裡誕生了蘇格拉底,公認的西方哲學奠基人之一。蘇格拉底還發明瞭蘇格拉底法,或稱反詰法——一種一直使用至今的教育方法,提出一系列問題要求學生個人回答,鼓勵對問題進行更基礎深入的思考。因爲這種哲學,蘇格拉底被宣判死刑,罪名是“蠱惑雅典的青年人”,以及他的討論與當時的宗教信仰不相容。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是柏拉圖學院的建立者。他在作品中記錄了這一幕,並且繼續下去發展出了它自己的獨特哲學——柏拉圖主義。帕特農神廟帕特農神廟希臘各城邦在黑海、地中海、小亞細亞、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的大希臘沿岸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但是在公元前5世紀向東部的擴張受到了來自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反擊。在希波戰爭中,希臘城邦結成了聯盟,並在普拉蒂亞戰役中戰勝波斯帝國,擊退波斯人的入侵。希臘各城邦結成了提洛同盟繼續與波斯戰鬥,但是雅典在聯盟中的領導地位促使斯巴達組織了針鋒相對的伯羅奔尼撒聯盟。兩個聯盟之間爲希臘的領導權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伯羅奔尼撒聯盟獲勝。對於隨後的斯巴達霸權的不滿導致了科林斯戰爭爆發,底比斯領導的聯盟在留克特拉戰役中擊敗了斯巴達。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戰將希臘文化傳播到波斯、埃及和印度,也得到了這些國家的更古老的知識,開創了一個被稱爲希臘化時代的新的發展時期。亞歷山大逝世於公元前323年,他的帝國分裂成許多希臘化文明國家。
羅馬的興起
西塞羅演說喀提林推翻共和國西塞羅演說喀提林推翻共和國許多希臘的知識被羅馬吸收, 名畫《蘇格拉底之死》-蘇格拉底
它利用敵人的不團結從意大利向外擴張,唯一真正對羅馬的崛起的挑戰來自腓尼基人的殖民地迦太基,它被擊敗在公元前3世紀,這一事件標誌羅馬統治的開始。羅馬首先被國王統治,後來是元老院共和(羅馬共和國),最後在公元前1世紀成爲帝國,受奧古斯都和繼任的獨裁者們的統治。羅馬帝國勢力在地中海,控制着沿岸所有國家。它的北部邊界是萊茵河和多瑙河。在皇帝圖拉真(公元2世紀)統治時,帝國領土達到了最大,控制着近似5,900,000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包括不列顛,羅馬尼亞和部分美索不達米亞。帝國帶來了和平,文明和中央**對治下領土有效的管理,但是在3世紀一連串的內戰消弱了它的經濟和社會力量。在4世紀,皇帝戴克裡先和君士坦丁把國家分成了東西兩部分。雖然戴克裡先殘酷迫害基督徒,但是君士坦丁還是於313年在米蘭敕令中宣佈停止國家支持的對基督教的迫害,從而爲帝國之後於380年將基督教作爲國教埋下伏筆,使天主教會成爲一個重要的組織。
古典時代晚
期君士坦丁大帝312年在拉布蘭旗下收復羅馬之後,馬上於313年簽署了米蘭敕令宣佈基督教爲羅馬帝國的合法宗教。此外,君士坦丁正式地將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遷到希臘城市拜占庭,並將後者改名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之城)。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宣佈基督教爲羅馬帝國國教,同時他也是最後一個統一的羅馬帝國的皇帝,從此之後,帝國一分爲二:西羅馬帝國以拉文納爲中心,東羅馬帝國(後被稱爲拜占庭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爲中心。西羅馬不斷受到日耳曼部落的掠奪(見:歐洲民族大遷徙),並在476年最終陷落於赫魯利人首領奧多亞塞之手。羅馬的權威在西部完全喪失,西部省份很快變成了一羣日耳曼王國的拼湊集合。但是羅馬城在羅馬天主教教會的監管之下,仍然是知識的中心,在西歐很大程度保留住了羅馬的經典思想。同時,在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成功地將所有的羅馬法法典化成爲《民法大全》(529-534)。在6世紀中,東羅馬帝國捲入了一系列致命的衝突之中,首當其衝的是與波斯薩珊帝國(見羅馬-波斯戰爭)的戰爭,隨後是新興的***教哈里發帝國(四大哈里發和倭馬亞王朝)的進攻。至650年,埃及、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省已經落入***軍隊之手,倭馬亞王朝隨後在7世紀和8世紀分別征服了西班牙和意大利南部(見***佔領時期)。在西歐,一種新的政治結構正在形成:羅馬帝國解體後的權力真空之下,當地建立起了平民和他們耕種的土地之間的等級制度。地主收取什一稅,並向當地的領主效忠。什一稅用於支付國家財政和戰爭支出。這就是封建制度,新的領主和國王不斷出現,其中最偉大的是法蘭克人的統治者查裡曼大帝。800年,查裡曼作爲大片領土的征服者,被教皇利奧三世加冕爲羅馬人的皇帝(Imperator Romanorum),有效地加強了他在西歐的權力地位。查裡曼的王朝是一個新的西歐日耳曼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開始的標誌。在其國界之外,新的力量也在積聚。基輔羅斯公國在封疆擴土,大摩拉維亞在日益成長,而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則忙於保家戍邊。
羅馬帝國的衰落
羅慕路斯·奧古斯都於476年向日耳曼人投降羅慕路斯·奧古斯都於476年向日耳曼人投降西羅馬帝國不斷受到來自北歐的襲擊,而羅馬最終於476年陷落。西羅馬帝國的最後一個羅馬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向日耳曼首領奧多亞塞投降。英國曆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1776)中認爲羅馬人墮落了,喪失了公民的美德。吉本說相信死後可享永生的基督教使人懶惰與冷漠,至今仍然如此。格倫·布沃肖克評論說:“從18世紀以後,我們對羅馬衰亡耿耿於懷:它被看作是所有已知的衰落的原型,而且因此成爲我們擔憂自身的象徵。”它仍然是最大的歷史謎團之一,傳統上擁有龐大的研究學者隊伍。另外一些值得注意的時期如378年的阿德里安堡戰役,395年狄奧多西一世(羅馬帝國最後一次政治統一)逝世,406年日耳曼人在羅馬軍團撤回意大利阻擋亞拉里克一世時跨過萊茵河,408年斯提利科去世,以及隨後的西羅馬軍團瓦解,565年最後一位嘗試收復西羅馬的查士丁尼一世去世,以及632年後***勢力入侵。很多學者堅持認爲比起“衰亡”來這些變化更適合被描述成一次複雜的轉變。隨着時間流逝關於羅馬帝國爲何衰亡或者是否真的衰亡了提出了很多理論。近代歐洲15世紀末以來,以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民族國家的崛起爲標誌,歐洲進入近代時期。近代包括從中世紀到工業革命爲止的三個世紀,大約從1500至1800年,或者從1492年發現新世界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爲止。這個時期的特點是科學的重要性上升,技術進步突飛猛進,世俗公民政治和民族國家異軍突起。資本主義經濟從意大利北部諸共和政體如熱那亞等開始萌芽發展。近代也見證了重商主義經濟理論的發展及佔據主導。自然,近代也代表了在大部分歐洲地區封建社會、農奴制以及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的衰落與最終消失。這一時期也包括了新教改革、災難性的三十年戰爭、歐洲對美洲殖民和歐洲獵殺女巫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