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宸極宮的路上經過宮中舞樂坊,聽得樂師正在排演過年要用的樂曲,絲竹聲聲,還有古箏的聲音。
聽着聽着,我突然想起在青樓裡那一眼恍惚看到了阿晗,是我看錯了?
我搖搖頭,應該不會。正想到這兒,突然見清歌從遠處端着盤子過來,看到我,笑盈盈的迎了過來,笑道:“初晞,你回來了?回寢殿嗎?”
我點點頭,問道:“盤子裡盛着什麼?”
清歌笑道:“這是用梅花蒸的新式糕點。”
我笑着準備拿一塊兒嚐嚐:“好巧的心思,竟是要將這花木做了糕點的。”
清歌一把拍掉了我的手,嗔怪道:“不是給你吃的,我這是要送到冷宮太妃那兒的,我聽聞那些個老宮人偶然提及說太妃素愛梅,可惜她現下又不能出來賞梅,我便想送些這個糕點。”
我撇撇嘴,隨後又讚賞道:“若是給太妃的便不多說什麼了,只是清歌,你送去時千萬要悄悄地,別讓別人知曉了。”
清歌點點頭道:“這個自然,前些日子太妃還送出了口信,叫多謝初晞你呢。”
我嘆道:“也不算是同情可憐,只是能理解太妃罷了,日後有什麼新鮮玩意兒,不那麼落於俗套的,便也給太妃送些去吧。”
清歌點點頭笑道:“也是,只是隨手的功夫,不值當什麼的。”
我們兩個一路說說笑笑的也就回到了宸極宮。
……
在宮裡閒散了幾日,本想着阿晗可能來找我,倒是願望落空了。我也就憋悶不住,四處看看。
東轉西轉,我還是沒有落腳的地方,我想了想,憑着記憶朝着阿晗住的小院走去,轉了許久還是沒有找到,一路上來來往往的宮人我又不能問,總不能太子妃詢問一個還未成家的王爺的住所,不成樣子。
未找見我便也不去找了,只是兜兜轉轉的自己欣賞着這皇家帝苑。
要進臘月了,才前幾日在宮外見了已經哄哄鬧鬧的置辦年貨,準備過年了,這時節,宮裡來來往往的宮人也是來回拿着精緻的宮燈或是佳節用品,也是一副要過年的情形。
我走了一路也累了,便尋着想回宸極宮,沒想到,幾個轉彎之後,我卻看到了阿晗的小院,沿着平整的石板路走過去,遙遠的看見院裡梧桐稀疏的枝椏上還殘存着一兩點的星星點點的白雪。
我興沖沖的過去,卻發現院門落了鎖,我順着門縫兒往裡瞧了瞧,院裡的積雪還未消,看着一時半會之間阿晗大概不會回來了,我便轉身回去了。
我回到宸極宮,看到桌上擺着精緻的堆紗的宮燈,清歌正在一個一個的仔細檢查着。
我問她道:“這是要做什麼?”
清歌仍然細細地檢查着,說道:“這是宸極宮份例裡的年節用品,我先看看宮燈,怕有扎不穩當的,若是過年點的時候落了下來或是不當心燃了起來便不好了,我還是先仔仔細細的看一遍纔好。”
我點點頭,也就不再打擾她,自己坐在火爐旁喝茶。
未幾,清歌看完便招了幾個小宮女將宮燈拿了出去,自己也坐在我旁邊烤火,問我道:“今兒去了哪裡逛了?十爺遣了宮人送了來燉好的人蔘紅棗烏雞湯,十爺遣的人說了,那紅棗是西北的大紅棗,最甜,補血是最好不過的。人蔘是高麗的貢品,也是極品,烏雞是野生放養的,很是滋養,我在炭爐上給你煨着呢,這會兒給你端了來吧。”
我點點頭,看着清歌沒一會兒便端着幾個小盅和雞湯過來了,舀了一盅遞給我,我嚐了一口,其實這湯的味道還是挺奇怪的,不過嚥下去之後味道就變了,鮮香滿口。
我笑道:“好喝,你也嚐嚐,清歌。”
清歌坐下道:“初晞你現在才需要補身子,我喝那麼滋補的湯做什麼?”
我也不理會她,又拿起一個小盅舀了一碗湯,聽到清歌跟我說道:“對了,今日十爺還教人來說明日約了你出宮呢。”
我把湯遞給清歌,看着她接過去說道:“知道了,阿情又是憋悶壞了。”
“初晞你這總是出去,倒是要注意別叫壞人遇見。”
我笑了:“哪裡那麼多的事故呢!”
我和清歌圍着火爐談了許久便各自睡了。
……
第二日,我和齊悅齊情同前幾次一樣,拿了腰牌便出宮了。
我正在小攤上看編織的生肖動物,惟妙惟肖,齊悅拉了我一下,悄悄說道:“初晞,有人跟着我們。”
我一愣,看着齊情還在不知情的看着一隻編織的兔子,我輕輕的對齊悅說道:“阿悅,我們不若回宮吧,我有些擔心。”
齊悅堅持道:“不行,我倒是要會會,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我攔不過,齊悅便拉着阿情一直慢慢的走,不時回頭看看,把齊情弄得莫名其妙,嫩嫩的問道:“五哥這是做什麼?”
我剛要說話,齊悅猛然對我說道:“初晞,不若我們分開走,這樣大概能揪出來那些人。”
我拒絕道:“不可,太冒險了。”
齊悅已然不聽我的勸阻,說道:“初晞你和阿情一起,我們分兩路,在上次的那個青樓匯合。”
我有些着急,疾言厲色道:“不可,即便要分開,阿情也不能跟着我。”
齊情嘟着嘴,我摸摸他的頭,哄道:“阿情,乖,聽我的話。”隨即對齊悅說:“分開可以,你和阿情一起,我沒有能力保護阿情,就這樣吧。”說完我就朝着熙攘的人羣擠了過去,齊悅也未來得及拉住我。
我一個人晃晃悠悠的在街上看看這瞧瞧那,心想,虧得我是一身男子裝扮,不然一個女子孤零零在街上還真是不好辦了。
我東逛西逛的猛一回頭,發現有幾個人的反應不太對,看到我回頭都慌慌張張的找什麼遮掩着。
我開始疑惑了,這麼說的話,阿悅說的那些跟蹤的人是跟蹤我?或是,此刻他們分了兩撥,一撥跟着我,一撥跟着阿悅和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