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又扯遠了,總之,國民議會舉體通過了本公子的意志之後,便於五日之後在位於長安以北之地,選擇了一塊開闊的地區,開始開工建設華夏帝國英靈殿。
而報紙之上,開始進行了每五天一位歷史人物的評價和詳細地描述,描述這位歷史人物的生平,讓那些老百姓能夠聽到讀到這些歷史人物的相關事蹟。
並且每張報紙都會附送五張投票的票,而在長安城的每一個坊,在本公子治下的每一個郡縣,都設立了投票站。當投票率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這位歷史人物,才能夠被供奉進華夏英靈殿內。
而朕,自然是擁有提議權,提議哪些人可以進入英靈殿,不過,同樣也需要投票才行。
當然,雖然投票權不在我,但是,卻可以憑着輿論的操縱,影響到那些讀書人,那些能夠聽到或者是讀到報紙的華夏百姓對於這位歷史人物的評價,而最終能夠影響到投票的結果。
更重要的是,更乘着這個機會,皇家大劇院和全聚德大劇院還有好些劇院都乘着這個機會,開始排演那些被投票的歷史人物的相當劇幕。
現如今,不再進行宵禁,那麼,必然應該讓老百姓們在晚上能夠有娛樂和消遣的地方,正是因爲如此,演藝事業如今可是蓬勃發展,最早,歷史也最悠久的,自然是全聚德東市大劇院和西市大劇院,接着便是皇家第一劇院和皇家第二劇院。
而之後,關中商業集團,又在長安投資建設了五所大劇院,光是這些劇院,每天所能夠接待的觀衆人數達到了七萬人次。另外,還有那些茶館,樓臺館閣,每天的晚上,長安城至少會有近七八萬人遊蕩在燈火通明的喧囂處。
雖然也有一些人心懷不軌,但是,那些禁衛軍的騎兵可不是吃素的,每天晚上,或多或少都會有各種案件的發生,但是大多數都很快被破獲,其中還有不少都是當場破獲,所有的犯罪者,一律被扔進了勞改營裡,咱其他的啥都不缺,但是人力還真是缺乏,特別是不少又髒又累的活計,最是適合讓這些傢伙勞動改造。
而在這個時候,我也收到了來自交趾的消息,艦隊已然抵達了位於交趾南方的港口。而這隻相比起這個時代而言,算得上是巨型的艦隊,把交趾太守丘和給嚇得嘴皮子直哆嗦。
近五十艘運輸船,還有五十艘各式戰艦組成的艦隊,在這個時代的人眼裡,絕對算得上是一隻戰略性力量。
而且運送過來了六百名技藝精深的船匠和他們的家屬共計三千五百餘人,另外還運送來了兩個團的兵力,使得整個港口,華夏帝國軍隊的人數達到了一個旅,也就是七千五百多人的兵力。
嗯,老舅來信所言,他考慮了許久,決定帶着丘和去好好的看看,看看那港口,看看那些戰艦,更要讓丘和看看那些精銳的華夏復興軍將士。
不得不說,老舅的做法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如今,我華夏復興軍已經以摧枯拉朽之勢攻佔了近半巴蜀之地的消息早已經傳揚天下,而蕭銑此刻已然緊張了起來,因爲他的地盤,恰好就在巴蜀之地旁邊。
而本公子的二十萬精銳之師那強悍到令人髮指的戰鬥力,還有屈突通等諸位大將軍的突出表現,足以讓蕭銑膽寒不已,要知道,巴蜀雖亂,但是好歹也有近三十萬軍隊。
可是,這才兩個來月,地盤就損失過半,而大軍也同樣折損近半,他蕭銑的兵力,的確比巴蜀之地的聯軍加在一起還要多出十萬,可是有用嗎?
就算是他有四十萬大軍,可是北邊要防着王世充,東南邊要防着死敵林士宏,而正東方向,還有個杜伏威也是虎視眈眈。他的四十萬大軍,至少有過半拿來防範這幾處。
而今,本公子的大軍殺氣騰騰而來,蕭銑沒被嚇哭就算是好的,哪裡還有閒功夫去管什麼遠在天南的交趾之地。
交趾太守丘和也並非不識時務之人,要不,他當初也就不會在歸國無路的情況之下,向蕭銑獻上降表。這也就是爲什麼丘和會對本公子的人來這裡修建港口,大造舟船睜一眼閉一眼的原因。
而今,華夏復興軍與本公子之名已然威震華夏,而今,二十大軍已然入蜀,並且輕鬆就取得了如此大的功績。而今我的志向,要是丘和還看不明白,他也就白當了這麼多年的官。
就在上個月,巴蜀之地連連大勝之機,丘和就曾經找我舅父聊過是否乘現如今舉旗歸國之事。不過舅父告訴他,彆着急,等着。
第一,如今華夏帝國大軍雖然連戰連勝,但是,終究尚未打通與交趾的聯繫;第二,不跳出來聲明,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吸引別人,也就是蕭銑的注意力。
畢竟,華夏帝國的大軍與佔據着巴東郡的樑國已經快要臉貼臉了,蕭銑的日子自然是很不好過,注意力也全被吸引了過去,只要這邊不幹出什麼過份出格的事,蕭銑最多也只能看着,不會有其他的動作。
而正好趁着這個時機,努力的壯大自己的實力,這纔是最關鍵的。現如今,跟丘和相比起來,俺老舅更像是交趾太守。
而此次如此大規模的艦隊到來,再加上六千久經訓練,頑強悍勇的復興軍將士,已經讓丘和明白了本公子的心意,的確是很看重交趾之地。
不然,何必遠隔萬里,還要派出這麼一隻精銳的力量前來,而今,更是運送來了大量的船匠。
而這裡,目前爲止,已經在先期趕來的工匠的指點之下,蓋起了磚窯、水泥窯、石灰窯,到目前爲已經,已然修建好了三個可以用來建造排水量在七千石左右戰艦的船塢,還準備再建造三個同樣的船塢。
另外還會在此建造兩個達一萬石的船塢,看數字,七千石似乎很多,但是實際上折算成噸位而言,不過是四百八十三噸左右的排水量。而一萬石也不過才六百九十噸的排水量。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船匠,或者說華夏在這個時代航海工業的發展,還是很強大的。
早在漢武帝時期,準備征服南越時,就曾經大量的建造大型樓船,起上層建築三到四層,高在十丈,可載千名將士。而三國時東吳也曾建成五層戰船,可載兵三千人。樓船不僅外觀巍峨威武,而且船上列矛戈,樹旗幟,戒備森嚴,攻守得力,宛如水上堡壘。
而在前朝,也就是楊廣北征高句麗時,也曾經在登州大造樓船。而其大業十二年下令在洛陽所樓的龍舟,更是巨大,只不過被賊人所焚燬。想想吧,單說東吳時的戰艦,三千名全副武裝的將士,還要在船上裝載輜重,還有那些什麼投石器拍杆之物,想想有多重。
一名成年男子,平均下來怎麼也得有一百二十斤,而這個時代的士卒的裝備,怎麼也得有三十來斤,再包括他們的口糧和輜重均下來,每個人至少還需要二三十斤,這麼算下來,每個人按一百八十斤算,三千人就是五十四萬斤。
再加上船身的自重,還有弩車、拍杆等各種玩意,一艘樓船的排水量差不多要有五六百噸才行。
而我在韓城縣所建船的船隻,運輸船的排水量多在一百到一百五十噸之間,而戰艦,最大的五艘福船達到了三百噸,而其他的戰艦最小的也有兩百噸。
沒辦法,本公子手底下的戰艦是爲了保證能夠在黃河裡通行而建造的,而現如今的船匠,已經有把握去建造更大的戰艦,而黃河內的戰艦,只是用來維護航道的,在本公子的眼裡,未來,華夏帝國的水師,應該把目光放向更加遼闊的大洋。
在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打造戰船,這些工匠們,早已經熟悉了戰艦的建造工序,現如今,這裡既然已經到了海上,而在這裡,參天的古木更是數不勝數,不造鉅艦,難道我還造小船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