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受夠了

顧祝同擔任海軍參謀長的八年,可以說是中國海軍在戰後的第一個輝煌時期,也是海軍最得意的八年。在這八年裡,大刀闊斧的軍事改革對海軍的影響微乎其微,而且主要是正面影響。甚至可以說,在這八年裡,即便只有四年由顧祝同擔任參謀長會議主席,他的影響力也遠在其他將領之上。

相比之下,田黛芳就遜色得多了。

田黛芳上任之後,軍事改革就波及到了海軍,而海軍的艱苦歲月也就由此開始,曾經的輝煌難以再續。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田黛芳。

不管是顧祝同、還是田黛芳擔任海軍參謀長,軍事改革的大刀遲早會落到海軍頭上,而顧祝同只是推遲了這一天的到來。如果顧祝同沒有退役,就算還能堅持幾年,海軍也不可能永遠不受影響。

根據後來公佈的資料,到一九六一年,不管是不是顧祝同擔任海軍參謀長,海軍都得進行改革。

顯然,田黛芳只是接住了接力棒。

問題是,人們知道的只是坐在海軍參謀長位置上的人是誰,以及海軍在哪位將領擔任參謀長的時候開始走下坡路。

更重要的是,顧祝同在任期間爲海軍爭取了太多的額外利益。

結果就是,在田黛芳擔任海軍參謀長的時候。海軍不得不爲此承受懲罰,成爲國防部重點壓制對象。

田黛芳擔任參謀長的第一年,海軍就損失了戰後最大的造艦項目。

這就是“共和國”號超級航母。

“共和國”號航母的設計工作在一九五四年啓動,其主要目的是爲了搭載作戰半徑爲一千五百公里的重型攻擊機,以便讓海軍獲得有限的戰略核打擊能力,打破由空軍壟斷了的戰略力量。

針對這個戰術指標,“共和國”號的設計極爲獨特。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比如,“共和國”號只有一個小得可憐的艦島,以便擁有最大的飛行甲板。又比如。在滿載排水量超過八萬噸的艦體上,只安裝了兩臺升降機與兩部大型蒸汽彈射器,而且採用了近有三點四度的斜角甲板。

顯然。這是一艘很獨特的航母。

要知道,在大戰末期服役的滿載排水量六萬噸出頭的幾艘大型航母,在經過第三次現代化改造後,都擁有三部升降機、三部蒸汽彈射器,艦島也要大得多,綜合作戰能力比“共和國”號的設計指標高得多。

一九五八年,顧祝同在離開總參謀部前,“共和國”號的建造工程正式啓動。

可惜的是,這艘註定要短命的航母只在船臺上存在了不到一年。在一九五九年八月,其船體建造量僅有百分之二十的時候。國防部撤消了“共和國”號的建造工程,已建成的部分在拆毀之後被當成廢鋼鐵給賣掉了。

此時,擔任海軍參謀長的正是田黛芳。

雖然從事後的角度看,“共和國”號夭亡對海軍來說並不是壞事,因爲其直接影響就是讓“長江”級航母提前問世。並且由此拉開了超級航母的時代,爲中國海軍在接下來的數十年內建造的六級三十四艘超級航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當時,這絕對是時任參謀長會議主席的陸軍參謀長給田黛芳的當頭棒喝。在任何人眼裡,“共和國”號建造工程下馬,都是對海軍、對田黛芳的打擊。

要知道,田黛芳爲了保住“共和國”號。抗爭了數個月。

事實上,田黛芳的抗爭,收到了更加顯著的成果。

僅僅一年之後,也就是一九六零年,“長江”號的建造工程啓動,而“長江”級超級航母的設計工作只花了不到十個月。更重要的是,“長江”級不是試驗性質的超級航母,總共建造了四艘,即“長江”號、“黃河”號、“珠江”號與“淮河”號,也因此成爲中國海軍第一種批量建造的超級航母。“長江”級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但終止了航母之爭,也就是建造大型航母與建造小型航母的爭論,還爲接下來的“秦嶺”級超級航母打下了基礎,確定了超級航母在海軍中的地位。

此外,田黛芳還爲海軍爭取到了更多的利益。

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核動力艦艇。

雖然在顧祝同擔任海軍參謀長期間,中國海軍就獲得了核動力攻擊潛艇,還啓動了戰略核潛艇的設計與建造工作,核動力巡洋艦項目也順利展開,但是核動力艦艇大放光彩,是在田黛芳擔任海軍參謀長期間的事情。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華”號核動力航母了。

這艘航母在一九六一年開始設計,並且在一九六四年就動工建造。可見,正是田黛芳的全力推動,才讓“中華”號從設計圖紙走向了造船廠。別忘了,田黛芳在一九六三年與一九六四年擔任參謀長會議主席。

除了“中華”號核動力航母,在田黛芳擔任參謀長期間,還推動了核動力巡洋艦、核動力驅逐艦與核潛艇的建造工程。

當時,田黛芳甚至提出了“核動力艦隊”的概念。

可以說,在一九六四年,田黛芳幾乎把海軍再次推上了巔峰。

可惜的是,就在所有海軍官兵都憧憬着美好未來的時候,田黛芳所帶來的短暫輝煌也宣告結束了。

這一切,正是丁明聰的功勞。

丁明聰擔任國防部長首席助理之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海軍。在第一年,除了核潛艇之外的所有核動力戰艦項目全部下馬。丁明聰只給出了一個理由,即核動力戰艦的效益遠不如常規動力戰艦。

當然,丁明聰並沒有說錯。

即便在半個世紀之後,核動力戰艦也沒有取代全部常規動力戰艦,而且核動力艦艇的全壽命使用成本確實高於常規動力戰艦。

問題是,在當時,這絕對是海軍最爲沉重的打擊。

要知道,發展全核動力艦隊是田黛芳最大的願望,更是田黛芳超越顧祝同所必須達到的目的。

設想一下,如果田黛芳爲中國海軍打造了全核動力艦隊,他的聲望肯定能超過顧祝同。

可惜的是,只懂經濟的丁明聰讓田黛芳的美夢徹底破滅了。

雖然田黛芳沒有放棄,而是據理力爭,甚至以辭職相威脅,而席存瑞在其就任總統的第一年裡,顯然不希望看到海軍參謀長辭職,但是最終也只保留下了“中華”號航母,以及全部核潛艇。

要知道,在“中華”號之後,田黛芳壓根就沒有考慮過建造常規動力航母。

按照海軍參謀部制訂的建造計劃,“中華”號航母至少會有一艘姊妹艦,以替換即將退役的兩艘艦隊航母。

只是,丁明聰無論如何也不答應建造第二艘核動力航母。

結果就是,原本只計劃建造兩艘的“秦嶺”級增加了一艘的訂單,而且建造工程安排在了“中華”號之後。

至於造艦規劃中的核動力巡洋艦與核動力驅逐艦,哪怕是正在建造的也無一倖免。

雖然在席存瑞離開總統府之後,中國海軍的核動力航母計劃再次得到確認,而且今後所有的超級航母都爲核動力,但是這些事情與田黛芳根本沒有關係,因爲田黛芳在此之前就已退役。

由此可見,田黛芳肯定是恨極了丁明聰。

只是,並不能由此認爲丁明聰的所作所爲是錯誤的。

事實證明,即便是核動力航母,在效益上也不如常規動力航母,而真正有巨大價值的只是核潛艇,畢竟核動力潛艇擁有常規潛艇所無法比擬的性能。至於水面艦艇,核動力所能做到的,常規動力都能做到,而且全壽命使用成本更加低廉。相比之下,核動力航母的主要優勢在持續航行能力上,而這項性能對航母的作戰能力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至少對中國海軍來說如此。

當然,田黛芳與丁明聰的矛盾不僅僅在造艦項目上。

景虎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如果能夠讓丁明聰下臺,田黛芳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可惜的是,軍人主政的時代早已結束,文職官員擁有決策權,而將軍必須聽從政府的命令。

田黛芳對丁明聰的態度,也正是羅樹人、杜傑生對丁明聰的態度。

在這位以吝嗇出名的國防部長手裡,三軍一兵都無法倖免,即便是景虎也認爲丁明聰在某些事情上做得太過分了。

說白了,丁明聰把軍隊當成公司進行管理,那就是把戰爭當成了買賣。

顯然,戰爭絕對不是買賣,而且很多東西的價值根本無法用金錢、或者是其他可以量化的工具來衡量。

比如,哈拉帕戰役的失利所造成的影響就不可能用金錢來衡量。

既然戰爭不是買賣,那麼軍隊就不是企業,也就不可能像企業那樣來管理軍隊,至少不能以實現效益爲主要目的。

丁明聰與杜傑生爭辯的時候,景虎明顯感覺到,田黛芳與羅樹人都受夠了。

杜傑生只是點燃了軍人與文職官員的矛盾,而田黛芳與羅樹人不會袖手旁觀,景虎則是無能爲力。

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12章 危機浮現第42章 航母保鏢第57章 皇朝末日第104章 撤退第85章 陣營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25章 能打就打第19章 送上門來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25章 再接再厲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180章 分歧第88章 同胞兄弟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443章 大裁軍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57章 皇朝末日第434章 攻擊第19章 事在人爲第184章 大選第398章 偷襲第98章 伏擊圈第609章 國防部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38章 大東溝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62章 搭檔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601章 威脅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145章 搜尋第155章 得手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34章 池中之物第512章 強攻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28章 叔侄第79章 偷襲第13章 銀行集團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45章 選擇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53章 犧牲第541章 大潰退第93章 各有千秋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18章 輕重有別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86章 隱患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129章 意義第569章 前沿部署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6章 坐收漁利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155章 農民軍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138章 進攻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63章 體能極限第129章 據點第117章 算計第447章 備戰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188章 復出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212章 出動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240章 下坡路第75章 出發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