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代言人

帝國風雲sodu

李承志在挑選新人的時候,中國高層的領導人正在商討一個極爲重要的問題。

這就是,這次軍事行動的規模。

顯然,軍方極力主張把事情做徹底,即出動主力部隊攻佔危地馬拉全境,剷除軍人獨裁政府,然後在危地馬拉進行全國大選,建立民主政權。政府高官則持相反的立場,認爲應該儘可能的縮小軍事行動規模,以攻佔危地馬拉城爲主要目的,協助反政府游擊隊組建臨時政權。

爲了這件事,席存瑞在半個月內召開了八次軍政會議。

說白了,如果連軍事行動的最終目的都沒訂下來,又如何採取軍事行動呢?

當然,席存瑞非常清楚軍方與政府的矛盾在哪。

十多年來,中國沒有經歷過大規模戰爭,甚至沒有參與過太多的局部衝突,軍隊早就閒出毛病來了。雖然在民族獨立運動中,中國軍隊沒有閒着,在世界各地都有行動,但是大多僅是規模很有限的特種作戰行動,軍方沒有獲得多少表現的機會,中國甚至沒有因此而頒佈與軍事行動有管的法令。

可以說,出兵危地馬拉是大戰之後,中國軍方獲得的第一次打大仗的機會。

顯然,對於那些時刻都想打仗的將軍來說,肯定不會錯過這個機會,把一場局部衝突發展成地區戰爭,才能讓他們達到目的。

只不過,這絕對不是軍方主張大打的關鍵原因。

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軍方與軍火商的關係。

大戰結束之後,中國軍隊的處境非常艱難,大規模裁軍、全方位的軍事改革、三軍司令部被整合到了國防部之下、文職軍人掌權等等,都對原有的軍隊秩序產生了嚴重衝擊,讓很多軍人因此失業。

別的不說,大戰結束的五年中,中國軍隊有近兩千名將軍提前退役。

雖然取消准將的改革沒能推行下去。准將軍銜依然保持了下來,但是到一九五五年底的時候,將領的數量已經由大戰期間的五千多人減少到了三千多人。而且到一九六零年進一步縮減到了不到二千五百人。

軍人的待遇尚且如此,就更別說裝備項目了。

大戰結束後的第一年,就有八成的裝備項目下馬。很多已經進入採購階段的裝備項目都被撤消。拿海軍來說,當時已經在建的戰艦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保存了下來,其他的全部在船臺上拆毀。

直到一九五六年,中國軍隊纔開始重新採購新式重型裝備。

顯然,在這個艱難時期,軍隊的發展建設能夠勉強維持下去,靠的不是政府,而是各大軍火商。

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但是根據民間調查機構給出的結論。在一九五六年之前,規模最大的十二家軍火企業至少爲軍方提供了二十億華元的援助,只不過大部分援助都沒有違反法律。比如,軍火商主動承擔新式武器裝備的研製工作,把維護保養已有裝備的價格壓到最低。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幫助,中國軍隊肯定會出問題。

要知道,在一九五六年,也就是中德關係正式決裂,標誌着一個全新時代的中德冷戰正式拉開序幕,中國軍隊的很多武器裝備都停留在大戰時期的水準。根本不可能在下一場戰爭中取勝。

雖然德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但是沒有好的武器裝備,就意味着在下一場戰爭中需要付出更爲慘重的代價。

如果沒有軍火商的積極參與,恐怕中國軍隊的很多裝備項目都無法正常啓動。

問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軍火商是商人,即便不排除有部分軍火商是堅定的愛國者,會爲了國家與民族而犧牲個人利益。但是這絕對不是說,軍火商就會做虧本買賣。更重要的是,大型軍火企業都不再是某個人當家做主,與企業有關的都得由董事會決定,而並非所有、甚至並非大部分董事會成員都願意做虧本買賣。

軍火商在軍隊上的投入,遲早會成倍的、甚至數十倍的收回去。

對軍火商來說,最大的回報就是得到軍隊的訂單,而要讓軍隊下達訂單,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動一場戰爭。

也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認爲,民族獨立運動背後就有中國軍火商的身影。

只是,殖民地的獨立運動,基本上與中國沒有關係,而且戰前最大的殖民地宗主國,即英國在戰後迅速改變了立場,公開宣佈放棄所有殖民地,甚至向新成立的國家移交了殖民地佔領軍的物資與資源。至於法國的殖民地,在大戰結束前就被瓜分完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殖民地並不多,而且受到的影響也不大。

總而言之,殖民地的獨立運動,並沒有讓中國軍火商嚐到甜頭。

中國軍火商需要的是一場由中國軍隊直接參與的,至少是針對某個國家,最好是針對某個地區的大規模戰爭。

顯然,危地馬拉與中美洲地區就符合這個基本條件。

如果這場軍事行動演變成大規模地區戰爭,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最大的受益者都是中國的軍火企業。

後來有人做過統計。在一九六六年,中國軍方的軍火、即彈藥訂單,總價值僅有三十四億華元。如果把採購核武器的費用排除在外的話,那麼用於採購常規彈藥的費用實際上還不到十五億華元,採購的子彈不到五億發、炮彈不到三千萬枚、炸彈總共才一萬五千噸,戰術類常規導彈僅一千二百枚。在接下來的一年裡,中國軍方的軍火訂單猛增到一百六十七億華元,其中用於採購常規軍火的達到了一百二十八億華元,總共採購了一百二十億發子彈、三億五千萬枚炮彈、十六萬八千噸炸彈與五萬枚戰術類常規導彈,與上一年相比,增加幅度超過了百分之一千。

這是個什麼概念?相當於讓生產彈藥的軍火企業的年利潤提高了十多倍。

有趣的是,並非所有的軍火訂單都留在了國內。

關鍵就是,很多軍火企業沒有做好準備,也就無法接下軍方遞來的大單。比如,槍彈與小口徑炮彈的產能就嚴重不足,當時就算全部兵工廠開足馬力生產,也無法及時完成軍方下達的訂單。顯然,前線的作戰部隊可不會等着彈藥生產出來纔跟敵人打。結果就是,中國軍方不得不從海外訂購彈藥,即從友好國家那裡購買彈藥,或者是向友好國家的軍火企業下達訂單。只是,這依然無法解決問題。到最後,中國軍隊不得不從友好國家的軍隊那裡借用彈藥。最典型的就是,日本的國民自衛隊就爲以出借的方式,爲中國軍隊提供了十億發子彈與五千萬枚小口徑炮彈。當然,這也與日本在戰後定下的和平憲法有關,即日本本國生產的武器裝備,僅用於自身防衛,不得用於出口。即便中國是日本的“宗主國”,而且日本的和平憲法是由中國佔領軍制訂的,但是法律就是法律,中國軍隊也不能超越日本的法律,就只能從日本國民自衛隊借用軍火。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總而言之,最想打仗、打大仗的絕對不是軍人,而是軍火商。

如果再往深處看,中國的其他企業家、以及銀行家也脫不了干係。這就是,軍火業屬於終端產業,而在其上游還有鋼鐵業、化工業、採礦業等等中游產業,而這些企業的利益也與戰爭有關。

說白了,武器裝備都是用鋼鐵製造的,彈藥裡都需要炸藥。

只要軍火生產線運轉起來,就需要大量的鋼鐵、橡膠、炸藥、塑料等等,從而爲上游企業提供更多的訂單。

把這些企業聯繫到一起,並且在背後給予支持的則是銀行家。

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家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的時候,都需要銀行貸款,而大型銀行在提供貸款的同時,會對企業進行滲透,比如在董事會獲得席位,甚至直接收購盈利較好的企業的股票,成爲其主要股東。在大戰期間,中國的軍火企業都在急劇擴張,而且在戰爭結束前的盈利狀況都非常良好。結果就是,幾乎所有的大型企業裡都有銀行委派的董事會成員,而且有銀行的注資。即便沒有遭到銀行入侵的軍火企業,也從銀行獲得了貸款,而貸款與利息正是銀行控制軍火企業的把柄。

說白了,如果軍火企業沒辦法盈利,銀行的投資就將虧本。

爲了不做虧本買賣,銀行家自然會設法讓軍火企業盈利,而爲了讓投資有價值,就更需要讓軍火企業有極高的利潤率了。

顯然,一場大規模戰爭,才能給銀行家帶來足夠高的利潤率。

要知道,在銀行家眼裡,絕對沒有愛國主義,一切都是爲了賺錢。

由此可見,中國的金融業、鋼鐵業、化工業、礦業、軍火業是綁在一起的,軍火企業只不過是戰爭的直接代言人罷了,而那些叫囂着擴大戰爭規模的將軍,也僅僅只是軍火企業的代言人。

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126章 變局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175章 夜戰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394章 拉鋸戰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42章 低調行事第90章 力挽狂瀾第175章 夜戰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175章 好消息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89章 借刀殺人第134章 首敗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131章 帝國末日第91章 棟樑之才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206章 閃擊戰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46章 臨危不亂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71章 替死鬼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335章 一步之遙第562章 頑抗第456章 軍事冒險第177章 新局面第75章 出發第3章 帝國之路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630章 霸權第609章 國防部第104章 撤退第445章 兩洋咽喉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623章 核試驗第228章 新戰場第176章 重頭戲第92章 等待機會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5章 明爭暗鬥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271章 攻守易勢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377章 好與壞第6章 長遠之計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10章 無妄之災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119章 賭注第604章 援助第158章 野心家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539章 硬碰硬第26章 熱身活動第60章 精氣神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171章 遠去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51章 攻守同盟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39章 朽木難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