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敵二,“直隸”號沒有勝算。
只是,以一敵一的話,中國戰艦的勝算肯定要比美國戰艦大得多。當“直隸”號以一敵二的時候,爲另外四艘中國戰艦創造了以一敵一的機會,也就會爲打贏這場主力決戰奠定了基礎。
戰後,很多人都認爲,在這個時候,萊特獲得了擊敗中國艦隊的最佳機會。
這就是,放棄已經遭到重創,而且註定跟不上的“直隸”號,用六艘戰列艦對付另外四艘中國戰列艦。在這種情況下,羅成剛只有一個選擇,即降低航行速度,讓“直隸”號跟上主力戰列。問題是,只要降低速度,美艦的炮擊命中率就將大幅度提升,因此優勢依然在美軍手裡。以當時的情況,羅成剛很有可能不會讓主力戰列減速,因爲這會使他喪失唯一的優勢。顯然,在六打四的情況下,就算美軍的單艦戰鬥力不如中國艦隊,打到最後至少能夠確保不敗。
問題是,萊特沒有這麼做。
也許,萊特認爲,在一敵一的情況下,他的勝算更大一些。
僅看紙面數據的話,萊特的勝算確實要大得多。要知道,在不考慮官兵素質與戰艦狀態的情況下,兩艘“依阿華”級的戰鬥力就相當於中國海軍的三艘快速戰列艦,而“南達科他”級與中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相當。
問題是,戰艦的戰鬥力,絕對不是看紙面數據。
事實上。當時“依阿華”級的表現非常糟糕,甚至不如“南達科他”級,戰鬥力根本比不上中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
在一打一的情況下,美軍根本沒有勝算。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這就是,兩艘留下來對付“直隸”號的美軍戰列艦,很快就將成爲中國艦隊第二戰列的打擊對象。
更重要的是,羅成剛在此時做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
發現美軍依然緊咬不放,而且“直隸”號的航速已經掉到二十六節以下,羅成剛給這艘奮勇作戰的戰艦下達了一道命令,即減速退出主力戰列,爭取儘快與第二戰列會合。然後撤離戰場。
當時,羅成剛的意圖,顯然是要保住“直隸”號。
在他看來,既然“直隸”號的戰鬥力已經降低。就沒有必要做出無謂的犧牲,保存實力顯然更加重要。
當然,羅成剛沒有忘記讓第二戰列去支援“直隸”號。
也許,正是羅成剛的這道命令,影響到了萊特。
原因很簡單。在發現“直隸”號減速退出戰列後,萊特似乎認爲,中國艦隊的鬥志已經被打掉了,不然不會讓還能戰鬥的戰艦撤退。也正是如此。萊特才認爲,他能夠在一對一的情況下擊敗中國艦隊。
當然。萊特也許還想到了一點。
這就是,繼續攻擊“直隸”號。肯定會迫使中國艦隊指揮官讓第二戰列去掩護這艘勢單力薄的戰艦,從而使得第二戰列無法及時參加主力決戰,因此也就無法爲另外四艘戰列艦提供支持。
不管怎麼說,在這短短几分鐘內,戰場局勢發生了微妙變化。
顯然,“直隸”號脫離主力戰列,可以說是這場海戰中的第二個轉折點。只是,“直隸”號產生的影響還遠沒結束。
在脫離主力戰列後,“直隸”號沒有撤退,仍然在與兩艘美艦戰鬥。
事實上,在羅成剛下達了命令後不久,“直隸”號上的官兵就修復了兩座受損炮塔,主炮火力得到了保證。更重要的是,“直隸”號所能達到的最高航速,並不比主力戰列的二十六節差多少。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
這就是,第二戰列並沒有跟隨主力戰列加速,因此在幹掉了美軍的兩艘大型巡洋艦之後與主力戰列的距離超過了十五公里。也就是說,即便第二戰列以三十節的速度最趕,也要大約一個半小時才能追上。
也就是說,在這一個半小時之內,“直隸”號絕對不能撤退。
道理非常簡單,如果“直隸”號撤退,兩艘美艦很有可能放棄“直隸”號,前去參加主力決戰。即便兩艘美艦沒有放棄“直隸”號,也會導致“直隸”號嚴重偏離戰列,從而喪失逃脫機會。
“直隸”號的堅持,對整個戰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堅持之後總會有收穫。
四點四十八分,“直隸”號取得了開打後的第一個戰果,用一次精準的六炮齊射擊中了“北卡羅來納”號。雖然只有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命中目標,但是命中點恰好就在“北卡羅來納”號的艦橋上。顯然,這枚穿甲彈不可能擊沉這艘龐大的戰艦,但是卻擊斃了包括艦長在內的數十名官兵,其中軍官就有十多人。更重要的是,這枚炮彈摧毀了該艦的通信中心!
在啓用後部艦橋上的備用火控中心之後,“北卡羅來納”號的戰鬥力沒受影響。
當時,美軍已經吸取了經驗教訓,即爲主力艦配備了兩部火控雷達,備用的火控雷達設在後桅杆上。
問題是,“北卡羅來納”號已經無法用電臺與其他戰艦進行通信聯繫。
對於炮戰來說,問題還不是很大,因爲“華盛頓”號就在其後方大約三公里處,因此可以用燈光信號來傳遞簡單的作戰信息。問題是,跟隨“直隸”號減速後,“北卡羅來納”號與前方的“印第安納”號的距離已經擴大到了八公里左右,而且還在繼續擴大,已經無法用燈光信號聯繫了。
更要命的是,當時接替指揮“北卡羅來納”號的卡特少校,也就是該艦的二副,根本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這個問題,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對“北卡羅來納”號還以顏色之後,“直隸”號沒有撤退,仍然在堅持戰鬥,而且官兵是越打越猛。
只是,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直隸”號再也沒有取得重大戰果。
根據中國海軍的作戰記錄,“直隸”號總共擊中了“北卡羅來納”號三次,只是除了擊中艦橋的那枚炮彈之外,另外兩枚炮彈都沒有對該艦造成多大影響,這兩枚穿甲彈甚至沒能在艦體內爆炸。
事實上,“直隸”號總共擊中了“北卡羅來納”號五次,有兩枚都沒爆炸。
在接下來的半個小時內,“直隸”號總共捱了十七枚炮彈,其中十一枚是“華盛頓”號的戰果。在這十七枚十六英寸穿甲彈中,有十二枚在“直隸”號的艦體內爆炸,四枚在艦面上爆炸,只有一枚沒有爆炸。
顯然,“直隸”號根本承受不了這麼沉重的打擊。
打到五點三十分左右,“直隸”號的艦體已經嚴重左傾。僅剩的一座主炮炮塔,要讓主炮的仰角達到三十八度,才能向美艦開火。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但是以“直隸”號當時的傾斜角度來看,其艦體的進水量肯定超過了八千噸,而“直隸”號的冗餘排水量還不到五千噸。
顯然,“直隸”號註定要沉沒。
問題是,即便在這個時候,“直隸”號依然在堅持作戰。
五點四十分左右,“直隸”號打出了三顆紅色信號彈。
任何一名中國海軍的官兵都知道,這是堅持戰鬥到最後一刻的信號,即“直隸”號的官兵放棄了逃生的機會,將與該艦共存亡。
“直隸”號在這個時候堅持戰鬥,絕對不是毫無意義。
事實上,即便“直隸”號有機會撤退,在這個時候堅持下去,也能夠產生十分重大的影響。
別忘了,第二戰列即將到達。
更重要的是,主力戰列裡的四艘戰列艦正在跟美軍做殊死搏鬥。不管怎麼說,只要“直隸”號堅持下去,就是在支援其他戰艦。
顯然,美軍也知道這一點,因此打向“直隸”號的炮火更加猛烈了。
在這緊要關頭,“直隸”號的防護性能得到了充分證明。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而且美軍的戰報也不大可信,但是可以大致斷定,在沉沒之前,“直隸”號至少被近一百枚十六英寸穿甲彈直接擊中,而且其中六十枚,都是在“直隸”號喪失了航行能力,成爲靶子的情況下被擊中的。
“直隸”號沒有在大爆炸中沉沒,主要就是,在最後一門主炮被摧毀後,“直隸”號上的官兵爲主炮彈藥艙注入了海水。此外,當時艦體大部分已經浸到海面以下,因此大部分艙室已被海水淹沒。
最終,“直隸”號緩慢的沉入了大海。
五點四十七分,“直隸”號的艦體與上層建築全部被海水淹沒,只剩下前後兩根桅杆還在海面之上。
直到這個時候,“直隸”號上的官兵都沒有逃生。
最終,“直隸”號上的一千七百餘名官兵中,只有十七人倖免於難,而且這十七人都是在戰鬥中掉入大海的,沒有一個主動逃生。
“直隸”號堅持到了最後,爲這場海戰做出了最大的貢獻。
此戰之後,馮承乾親自參加了“直隸”號陣亡官兵的葬禮儀式,並且在葬禮上宣佈追認該艦所有官兵一等戰功。戰後,中國海軍博物館專門設了一個館區,向外界展示“直隸”號的英勇戰鬥事蹟。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