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勝利的渴望,讓斯佩變得盲目。
對執行命令的忠誠,讓斯佩又有點畏首畏尾。
這兩種因素的綜合做用下,斯佩想不犯錯誤都難。
公海艦隊離開威廉港之後,採用了一條最爲常用的航線,即沿着日德蘭半島西海岸線向北,經過斯卡格拉克海峽西端,再從靠近挪威的近海離開北海、進入北太平洋。其實,這也是帝國海軍破交戰艦最常走的航線。
當然,這也是一條最安全的航線。
雖然丹麥沒有參戰,但是德軍在一九四一年底就佔領了挪威,並且在挪威西部沿海地區修建了十多座空軍基地,部署了數百架作戰飛機。最重要的是,帝國空軍在挪威部署了一百多架海上巡邏機。這些巡邏機執行的不是反潛任務,而是專門用來搜索在北大西洋上航行的美英船隻。
這些巡邏機的存在,極大的提高了破交作戰的效率。
要知道,當時依然有不少船隻單獨航行,沒有編在船隊裡面。雖然運送貴重物資的船隻都在船隊裡面,得到了護航戰艦的直接保護,但是一些船隻爲了趕時間,或者是爲了避開德軍潛艇的主要活動海域,會脫離船隊單獨航行。更重要的是,護航戰艦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發揮作用。
別忘了,北大西洋上的天氣狀況極爲惡劣。
如果船隊遇到了極端天氣,不但護航航母上的反潛飛機無法升空,連反潛戰艦也無法發揮作用。雖然在這種天氣下,潛艇的作戰效率也會降低,但是至少還能作戰,而護航戰艦幾乎無法正常活動。
也正是如此,德軍潛艇在北大西洋上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至於破交戰艦,只要能夠把握住機會,同樣有可能獲得不錯的機會。
當然,這些巡邏機也能用來支持艦隊作戰。
這也正是斯佩的想法。
在他看來,公海艦隊沒有艦隊航母,能夠用於偵察的,只有大型戰艦上的水上飛機,而這些水上飛機的性能都不怎麼樣,因此不可能取代偵察機。如此一來,就只能利用部署在挪威的岸基巡邏機來擴大偵察範圍,搜尋艦隊周圍海域,及時發現逼近的英國艦隊,爲艦隊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必須承認,斯佩的想法並沒錯。
問題是,他忽略了一點。
這就是,在英國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中也沒有艦隊航母。事實上,在冬季,就算有艦隊航母也很難在北大西洋上派上用場。要知道,北大西洋的天氣在冬季極爲惡劣,即便是主力艦也會受到影響。雖然英德海軍的艦隊航母都針對北大西洋上特殊天氣做了改進,但是航母本身的特點,依然限制了其作戰使用範圍。在前兩年的這個時候,英國海軍的艦隊航母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北大西洋戰場上。
顯然,坎寧安不會忽視這麼重要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坎寧安準確預測到斯佩會走挪威近海航線,而且知道斯佩走這條航線就是爲了獲得岸基航空兵的支持與掩護。
顯然,坎寧安不會笨到主動去送死。
問題是,這樣一來,坎寧安就別想把斯佩擋在北海里面了。
對坎寧安來說,這絕對是個問題。要知道,自從大戰爆發,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公海艦隊就沒有離開過北海。如果讓公海艦隊殺出北海,就肯定會對北大西洋航線構成威脅,甚至會迫使美英取消所有船隊,並且召回所有在航船隻,從而使得英國難以及時獲得來自美國的援助。
對英國來說,這絕對是不可接受的結果。
所幸的是,坎寧安早就料到了這一點。在出任本土艦隊司令的時候,坎寧安就直言不諱的提出,要讓他擔任本土艦隊司令官,就得給他全部指揮權限,在他率領艦隊出海作戰的時候誰也不能指手畫腳。
這件事,還鬧到了英國首相那裡。
在與丘吉爾見面會談的時候,坎寧安把話說得更明白,即信任他、才任命他爲本土艦隊司令官,那麼就應該絕對信任他,不要對他的作戰決策產生任何懷疑,而他也將保證不會讓公海艦隊成爲威脅。
щщщ◆ тTk ān◆ c ○
必須承認,丘吉爾十分信任坎寧安。
事實上,丘吉爾與坎寧安的私交很不錯。
別忘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丘吉爾就是英國海軍大臣,而當時的坎寧安已經是皇家海軍中的一名校官了。在擔任海軍大臣期間,丘吉爾與坎寧安見過好幾次面,而且兩人有很多的共同話題。也正是在這個時期,丘吉爾與坎寧安結下了較爲深厚的友誼,並且維持了數十年。
可以說,當時換成其他人,丘吉爾都不會放權。
別忘了,對於風雨飄搖的大英帝國來說,皇家海軍是最後的支柱,而本土艦隊就是皇家海軍的核心與精華。
很難想像,如果本土艦隊戰敗了,英國還能打贏這場戰爭。
當時,坎寧安獲得了很大的權力。最重要的就是,只要本土艦隊出海,那麼就算是丘吉爾也不能過問作戰行動,只需要等待戰鬥結果。
有了這項權力,坎寧安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既然斯佩的目的是突破英國皇家海軍的北海防線,前往大西洋攔截運輸船隊,那麼坎寧安就沒有必要一定要在北海與斯佩決鬥,完全可以把戰場拉得更開一些,等斯佩艦隊進入北大西洋之後,再與之決戰。
可以說,這是一個相當聰明的選擇。
別忘了,坎寧安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艦隊決戰中擊敗斯佩艦隊,從而徹底消除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威脅。
從戰略上講,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掌握北海的制海權,也就不可能讓強大的帝國陸軍跨過英吉利海峽,也就不可能擊敗英國。這樣一來,只要來自美國的援助沒有斷絕,就算英國本土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的戰略轟炸下變成了廢墟,英國也不會戰敗,至少能夠堅持到一九四四年底。
原因很簡單,到了一九四四年底,中美海軍就將在太平洋戰場上分出高下。如果中國海軍最終贏得了太平洋戰爭的全面勝利,那麼中國海軍肯定會在一九四四年底、最遲會在一九四五年初出兵大西洋。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在一九四四年底之前,還能獲得一大批新式戰艦,並且在擊敗紅俄之後把重點轉向對英作戰,生產出更多的作戰飛機與戰艦,爲進攻英國本土鋪平道路。
坎寧安明白這一點,也就知道殲滅公海艦隊的重要性。
在戰術層面上,如果坎寧安在北海攔截公海艦隊,即便不考慮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部署在挪威的航空兵,坎寧安也沒有足夠的把握殲滅公海艦隊。道理很簡單,公海艦隊的主力艦全是快速戰艦,即便打不過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也能在不利的情況下撤退,而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肯定會提供支援與掩護。如此一來,本土艦隊就不大可能阻止公海艦隊直接退回到威廉港。
要知道,在一九四一年,處於巔峰狀態的英國皇家海軍在出動了本土艦隊滯貨,連“俾斯麥”號都沒能攔截下來。更何況,現在的本土艦隊已經大不如前,而作戰對象則是整個公海艦隊。
到北大西洋上決戰,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就是,即便公海艦隊打了退堂鼓,想要撤回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本土艦隊將獲得更多的攔截與追擊機會。
更重要的是,公海艦隊返回威廉港的航線就那麼幾條,而且多數在英國皇家空軍的打擊範圍之內。如此一來,本土艦隊在截擊逃跑的公海艦隊的時候,還能夠得到皇家空軍的支援與掩護。
此消彼漲,本土艦隊的勝算就大大提高了。
做爲一名優秀的艦隊指揮官,坎寧安不可能不知道,能在北大西洋上獲得很多機會,而他只需要把握住其中的一次機會,就能夠毫無懸念的擊敗公海艦隊,打贏這場對大英帝國來說最爲重要的海戰。
可以說,這也正是美英當局煞費苦心,把公海艦隊引誘出來的主要目的。
說得不客氣一點,當時上到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丘吉爾,下到美英的情報機構人員,無一例外的都在爲坎寧安服務,或者說是在爲坎寧安創造這個可以擊敗、甚至是殲滅公海艦隊的機會。
要知道,那三支船隊沒有開往摩爾曼斯克,其目的地就是英國的港口。
三支船隊在出發後不久,就在百慕大羣島海域會合了,而這裡也是從美國到英國的運輸船隊安全航程的最後一站。再往西航行,就將進入德意志第二帝國潛艇的主要活動區域,也就有可能遭到潛艇伏擊。
三支船隊留在了百慕大羣島。
按照美國海軍的安排,最快要到一月十日,這三支船隊纔會--。
也就是說,坎寧安必須在一月十日之前完成這次作戰行動,而這場戰鬥的結果將直接決定三支船隊的去留。
正是如此,坎寧安必須抓緊時間,絕不能浪費時間。
在斯佩率領公海艦隊朝挪威航行的時候,坎寧安率領的本土艦隊已經從南面繞過了設得蘭羣島,在英國本土北面繞了個大圈子,然後以十六節的最高巡航速度北上,準備前去攔截公海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