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爾虞我詐

對於英國在這場大戰中發揮的作用,戰後的評價一直是負面的,即很多人都認爲英國拖了美國的後腿,在戰爭中做出的貢獻不及產生的負擔,沒有爲協助美國打贏這場戰爭起到積極作用。

這個評價,與一九四二年底發生的事情有很大的關係。

說白了,如果不是丘吉爾橫着插了一腳,那麼羅斯福很有可能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做出放棄澳大利亞的決定。這樣一來,美國就能收回一百六十萬兵力,近三千架作戰飛機,數百艘艦船,還能節約數百萬噸的作戰物資。這些力量,用在任何一個戰場上,都能夠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戰後,很多人就認爲,如果美軍在一九四二年底撤離澳大利亞,除了可以鞏固夏威夷羣島的防禦部署之外,還能夠開闢一處新的戰場,或者是直接出兵歐洲大陸,比如向紅俄派遣遠征軍。如果選擇後者,那麼在美軍投入五十萬左右的兵力之後,紅俄很有可能不會在一九四三年戰敗。只要紅俄堅持到一九四四年,特別是一九四四年的下半年,那麼整體戰局就很有可能朝對美英俄軸心有利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美英俄軸心有望打贏這場戰爭。

當然,這僅僅是戰後的推測,而且沒有考慮到中德意同盟集團的反應。

只是可以肯定一點,即在一九四二年底,美國真的放棄了澳大利亞。那麼接下來的戰局肯定要比死守澳大利亞好得多。

關鍵就是,丘吉爾做出的承諾根本不可能兌現。

要知道,丘吉爾在做出承諾的時候,德軍已經推進到了莫斯科郊外。雖然利用嚴酷的寒冬。俄軍粉碎了德軍在年底攻佔莫斯科的企圖,還在反擊行動中消滅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羣的兩個集團軍,斃傷俘德軍官兵近二十萬人,取得了自戰爭爆發以來最大的勝利,但是這最多算得上回光返照,因爲俄軍在這場反擊中付出的代價比德軍高得多,僅傷亡與失蹤官兵就超過了四十萬,而充當誘餌的五萬俄軍幾乎都進了德軍的戰俘營。此外。在裝備損失上,俄軍也遠高於德軍。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俄軍在十月份發動的這場反擊,加快了紅俄走向戰敗的速度。主要就是。在這場反擊戰中,俄軍損失了最精銳的作戰部隊,傷亡的四十五萬俄軍官兵中,有四十萬都是老兵。此戰之後,俄軍中已經沒有在戰前組建的作戰部隊了。而且服役一年以上的官兵僅剩下了不到五萬人。等到一九四三年開春,就算俄軍武裝起了近五百萬的“首都防衛軍”,也根本打不過精銳的德軍。此外,裝備上的巨大損失。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几個月內補充回來,因此俄軍在開春之後。不得不用步槍與刺刀跟德軍的坦克、重炮進行較量。

說得直接一點,俄軍在這場反擊中流光了最後一滴鮮血。

雖然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德軍都沒有前進一步,但是俄軍也沒有能夠把德軍擊退,反而在陸續的戰術反擊中損兵折將。利用這幾個月,德軍不但爲前線部隊提供了充足的物資,還讓主力部隊輪番撤下來休整。到了一九四三年春天,當德軍再次披掛上陣的時候,俄軍就再無取勝的希望了。

紅俄即將戰敗,接下來就是英國。

也就在丘吉爾向羅斯福提出建議的時候,英國皇家海軍向唐寧街遞交了一份報告,明確提到必須在紅俄戰敗之前,組織發起一次旨在削弱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作戰行動,而具體的作戰方案是出兵波羅的海,迫使公海艦隊進入北海與本土艦隊決戰,力爭在艦隊決戰中消滅公海艦隊。

顯然,丘吉爾不可能不知道這份報告的價值。

別忘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丘吉爾就是英國的海軍大臣,即便沒有多久就被迫辭職了,但是此後丘吉爾依然活躍在英國政壇上,而且與海軍的關係非常密切,也就非常瞭解英國皇家海軍。

當然,丘吉爾肯定了解海權的重要性。

既然如此,丘吉爾就不應該不清楚,皇家海軍不可能出兵西南太平洋。

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在向羅斯福提出建議之前,丘吉爾就已經收到了皇家海軍提交的報告,而且在原則上批准了皇家海軍的作戰計劃,並且要求皇家海軍保密,在年底之前不得采取行動。

顯然,丘吉爾是在明知道不可能兌現的情況下,向羅斯福做出了保證。

這意味着什麼?

說得嚴重一點,丘吉爾欺騙了羅斯福,或者說是利用了美國在澳大利亞戰略上進退兩難的處境。

原因很簡單,丘吉爾在提出這個建議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就看到了機會。

在獲得情報之後,雷德爾制訂了一份針對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的作戰計劃,而其主要基礎就是英國皇家海軍將從本土艦隊中抽調出兩艘艦隊航母與兩艘快速戰列艦,組成西南太平洋遠征艦隊,而雷德爾的作戰思想,就是趁此機會挑戰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一舉奪得北海的制海權。

當然,雷德爾的作戰計劃得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支持,也得到了陸軍總參謀長曼斯坦因元帥的全力支持。

德皇的立場自然不必多說,他一直把英國當成頭號敵人,做夢都想攻佔英國。

曼斯坦因在這個時候支持雷德爾,則與德俄戰場上的局面有關,即在頂住了俄軍的冬季反攻之後,曼斯坦因已經意識到,俄軍在反擊中賠上了最後的資本,紅俄很有可能在一九四三年夏季之前戰敗,至少會丟掉莫斯科。這樣一來,半年之後,帝國陸軍就有望揮師攻打英國了。

只是,這得有一個前提,即帝國海軍得奪取北海的制海權,控制英吉利海峽。

要不然,帝國陸軍就只能從空中進入英國,而帝國空軍的運輸機,根本無法運載那些笨重的裝甲戰車。

也就是說,如果雷德爾的作戰計劃取得成功,那麼在帝國陸軍擊敗了紅俄之後,就能立即啓動攻打英國本土的作戰計劃。到時候,從德俄戰場上撤下來的數百萬德軍,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問題是,雷德爾並不知道,這正是丘吉爾設下的圈套。

要知道,在過去的兩年裡,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一直沒有挑戰英國皇家海軍。這既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總體戰略有關,即在擊敗紅俄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國不會攻打英國,也就沒有必要奪取制海權。再說了,就算帝國海軍能夠擊敗英國皇家海軍,也不見得能夠奪取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權,因爲英國皇家海軍身後還有美國海軍,也就不可能通過艦隊決戰的方式解除美英海軍的戰略封鎖。更重要的是,如果帝國海軍在艦隊決戰中戰敗,不但會繼續遭到嚴密的戰略封鎖,還有可能使本土受到直接威脅。當然,這還與德皇的立場有關,即名義上是帝國海軍總司令的德皇並不想讓海軍去冒險,更捨不得讓那些昂貴的戰艦去冒險,也就不支持艦隊出海決戰。

受此影響,英德海軍在過去兩年裡,基本上都是在小打小鬧。別說艦隊決戰,像“沙恩霍斯特”號與“格奈森瑙”號擊沉“鷹”號、以及圍堵“俾斯麥”號這樣的小規模海戰都不常見。

說得直接一點,英德兩國艦隊似乎與這場戰爭無關,都遠離戰火。

也正是如此,戰後很多人都認爲帝國海軍的戰略嚴重錯誤,在和平時期用海軍軍費百分之九十打造起來的艦隊,在戰爭時期所做出的貢獻,還比不上只花了海軍經費百分之十的潛艇部隊。很多人都認爲,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沒有把重點放在艦隊上,而是在戰前瘋狂建造潛艇,恐怕英國會以更快的速度戰敗。

當然,這種說法是否正確,根本沒有必要去爭辯。

關鍵就是,英國皇家海軍一直沒有過上過安穩日子,也不得不始終在本土保持一支足夠強大的艦隊。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真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公海艦隊的最大貢獻。

如果沒有公海艦隊,英國皇家海軍就沒有必要讓本土艦隊足夠強大,也就可以把主力艦用在其他戰場上,比如派往地中海,以雷霆之勢擊敗意大利海軍。當然,在這種情況秒,意大利不見得會參戰,或者說不見得會以同盟國的身份參戰。別忘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意大利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盟國,卻足足觀望了兩年,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即將取勝的時候才參戰。

由此可見,公海艦隊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心腹大患。

只有在消滅了這個最大的隱患之後,英國皇家海軍纔有能力出兵他處。

也正是如此,丘吉爾纔會機關算盡,甚至不惜犧牲盟友的利益,製造出讓公海艦隊出海作戰的機會。

這也看得出來,丘吉爾壓根沒想過兌現承諾,或者說在殲滅公海艦隊之前兌現承諾。

問題是,羅斯福沒有認清這一點。(未完待續。。)

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385章 掉隊第178章 參謀的戰爭第43章 出頭鳥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137章 綱領第94章 航空力量第245章 駕駛員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434章 攻擊第79章 將計就計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192章 工程師第431章 冒險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8章 人間地獄第53章 倒計時第160章 覺悟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131章 帝國末日第16章 以退爲進第129章 意義第178章 參謀的戰爭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451章 登陸前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58章 時機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92章 工程師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524章 能源第40章 擴軍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401章 將才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580章 新使命第14章 海軍之父第509章 守將第61章 中興干將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127章 不支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498章 僵持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82章 預料之外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187章 馬拉松第86章 相互妥協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38章 自我犧牲第93章 各有千秋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45章 特立獨行第159章 主動權第45章 選擇第198章 回家第6章 整裝待發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182章 最大化第33章 一意孤行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609章 國防部第79章 偷襲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69章 毅然決絕第5章 元勳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398章 偷襲第621章 核時代第13章 戰端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47章 不怕死第434章 攻擊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240章 下坡路第105章 前途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