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面對現實

“……塹壕的側牆,可以使用木條編出條牆進行簡單的加固,至於平時的維護,可以通過適當的草皮培植來解決!”

此時作戰會議室內,只能聽到唐浩然一個人的說話聲,諸如等司令部將校軍官無不是用認真聆聽的態度聽取着他的想法,當然免不了的是速記員快速用筆記下大帥的想法,以使專業人員將其加以整理。

或許其它人並不瞭解大,但作爲土工專家的許志遠,卻敏銳的覺察到大帥的想法,同樣也看到了這種簡易堡壘體系的益處,他的最大特點就是的就地取材,修建的堡壘所需的原料,完全自本地,極少使用混凝土、鋼材等工業物資。而這也從根本上解決了,堡壘與工業建設爭奪工業物資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省錢!

資金!這纔是真正的問題,軍令部沒有上億的經費用於修建堡壘,資金問題如何解決,是這一工作拖沓的根本原因,大家之所以會說“再等等”,等的並不是鐵路,而是資金。

可相比於借鑑海軍基地修建的築壘地域堡壘,大帥現在的這個堡壘耗費的資金是有限的,只是鐵絲網、電燈、抽水機等設施,部隊只需要投入人力,挖掘塹壕、伐木,便能完成堡壘的築建工作,短則數月,多則一年,東北的對俄防禦堡壘體系既可投入使用。甚至,如果有必要的話,這完全可以再進一步。

“大帥,我注意到陣地和宿舍的牆壁用小尺寸的木頭做防護欄,我認爲在非主要區域可以使用木板,爲了延長木材的使用壽命,這些木材應經過乾燥處理,再就是可以掩體頂部。除圓木外,還應採用多層小木條,以減緩土層對房頂的侵蝕……”

許志遠在提及他的想法時。更是提到可以借鑑“地窩子”的修建,實際上他們之間並沒有太多的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掩體入地更深,其頂部防禦能力更強。

“在關東,爲了節省木料很多地窩子都會徹上三四層泥牆,相比於木頭牆,它更耐腐朽,因爲泥牆下方就是火炕,每年入冬時,燒一冬的火炕就能把牆裡的潮氣全都烤掉。這地窩子更是越用越久,在參謀旅行時,我甚至見過使用超過30年的地窩子……”

許志遠這麼一說,唐浩然又豈會不同意,無非就是將室內的暖爐變成室外的火坑。

“嗯,這個想法不錯,我看可以這麼做嘛,當然,我的那些只是一個想法,立足於就地取材。自力更生嘛,畢竟,咱們或許可以等着鐵路。但別人會等到咱們嗎?所以,什麼事情都要趁早……”

話聲稍稍一頓,唐浩然略沉默片刻,又補充道。

“在塹壕中,最重要的就是鐵絲網,我看司令部可以組織部隊充滿研究一下這個鐵絲網的運用,有需要的話,鐵絲網可以優先配發至各堡壘區域,當然。這些鐵絲網現在可以先存放於倉庫中!”

很多事情總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達成共識,至少在外人看來。唐浩然的話很有道理,確實。防禦工事的修建工作刻不容緩,畢竟,誰也無法保證,俄國人會不會在鐵路修建之前,打進東北,有些事情還是提前作好準備,那樣才能讓人睡踏實。

但是,真想睡踏實,卻又談何容易啊!

“目前,遠東地區俄軍兵力約爲5萬人上下,其可動員兵力爲12萬人,如果計算俄軍於尼古拉總督區17.5萬駐軍,其兵力2.5倍於我……”

壓力,總是無處不在的,即便是解決了一個問題,總還會有新的問題,俄國人的現實壓力幾乎壓得唐浩然喘不過氣來。

“戰列艦兩艘、一級巡洋艦8艘,二級巡洋艦5艘,魚雷巡洋艦2艘,炮艦11艘,雷擊艦……”

閉上眼睛,只需要回憶着這些數字,唐浩然便能直觀的感受到俄國人的壓力,在另一個時空中有一句名言“近世中國就是在日俄兩國的步步進逼中,苦苦求生”,對於任何一個欲謀求富強的中國人來說,來自俄國的威脅是不可忽視的,更何況,東北根本沒有退縮的餘地,失去了東北,所謂的“唐大帥”不過就是另一個“張六子”。

默默的點着一煙雪茄煙,唐浩然深吸一口,讓那雪茄煙霧在口腔中瀰漫着,以品味其悠香,可今天這古巴的雪茄,卻品不出任何香味來,沒有濱江之前,對於北鄰壓力體會不會像現在這般明顯。

現在的吉林,尤其現在屬於吉林北部的長春以北直至後世的三江平原,可以說是一望無際的曠野,人丁稀少已經沒辦法形容這一切,更合適的詞語是“人煙罕至”,有些地方方園百里,甚至軍隊都比居民更多,這樣的地方如何保護?

後世並沒有給唐浩然太多的啓示,無非就是移民實邊,但另一個時空裡的中國,有時間去慢慢的“移民實邊”,但這個時空……

踱着步,唐浩然的腦海中反覆思索着與俄國有關的情報,固然,現在吞併了日本的俄國,爲英美等國警惕,但警惕歸警惕,如果俄國一意孤行,選擇向東北進擴張的話,到那時,誰能阻擋俄國人呢?

除了自己,沒有其它人,即便是英美的支持,也將是在東北展現其力量之後,但戰爭,是自己想要的嗎?

指間夾着雪茄煙,唐浩然想到“禍水東引”的計劃,那個計劃看似成功了,日本滅亡了,再不可能發動甲午戰爭,甚至現在甲午年既將平平安安的度過,北洋艦隊依然得意洋洋的於東亞展現着其存在,日本卻已經成爲了歷史。

但歷史在這裡卻又以另一個局面展現在人們的面前,一個更爲強大的俄國出現了,這個俄國的擴張**並沒有因爲吞併了日本而縮小,反倒是進一步擴大了,對日本的吞併進一步刺激了他們的貪婪之心,所以他們現在纔會試圖染指東北。

“是鐵路!”

又一次,唐浩然像是提醒着自己什麼似的,再次強調着這兩個字。俄國人想要合辦這條鐵路,以縮短至海參崴的距離。

“他們的野心是因爲自己修了這條鐵路才產生的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早在十年前,在俄國人意圖修建通往遠東的鐵路時,其就已經盯上了這條最憂的路線,在另一個時空中,出於“聯俄抑日”的考慮,李鴻章同意與俄國合資修建“中東鐵路”,而在這個時空中……俄國人向自己提出了這個要求。

相比於對李鴻章虛虛假假的“援助”承諾,這一次,俄國方面倒是提出的條件更多的是基於商業上的保證,比如增加發給東北方面像炸藥、水泥以及鋼軌等方面的份額,看似空洞的商業承諾,甚至比虛假的“援助”更實際一些,如果一切當真是那麼商業的話,那麼問題反倒簡單了。

“既然俄國人可以把問題商業化,自己是不是也能商業化呢?”

房間內靜悄悄的,唐浩然的眉頭緊蹙着,吸了口雪茄,又吐出煙,任由煙霧於面前瀰漫着,此時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商業化,商業化……

俄國人想要合辦鐵路,是想染指東北?當然,俄國人肯定有這方面的野心和想法。畢竟這條鐵路在戰略上於俄國的意義,甚至大於中國,也正因爲明白這一點,唐浩然纔會修建這條鐵路,從而避免俄國染指路權。

可即便是如此,也未能阻擋俄國人“合辦”的想法,甚至他們隨時準備投資5000萬金盧布,用於購買鐵路49%的股份,由此可見其“決心”,現在吞併了日本,勢頭正是強勁時的俄國,自然不可能接受自己的拒絕,如果直接拒絕的話,往輕了會引起外交危機,往重了說……那結果就是誰都無法保證的。

如果只是外交危機還好處理,但如果引發戰爭的話——沉吟着,唐浩然的眉頭一皺,在脣邊喃喃着,

“合辦鐵路是不是能,絕不能讓他們插手鐵路的築建,請神容易送神難……”

想另一個時空中,沙俄與蘇俄,假借着“合辦”甚至“合作”的名義,對這條鐵路的控制,唐浩然又怎麼可能會接受所謂的“合辦”。

“商業化,看樣子只有這個辦法了,先退一步,給你一條軌道用!”

於心底思索着,唐浩然自然想到了後世的“三軌鐵路”,緊貼着俄式的寬軌中加一條鋼軌,以開通準軌列車,這樣的話,無論是準軌列車,亦或是俄軌列車都能與這條鐵路上行駛。

“互惠互利,我這邊給你加一條鋼軌,你們在那邊,也得給我加一條鋼軌!然後大家互相收過境費,等到了將來……”

將來打過去的時候,也方便一些,火車可以直接開到海參崴,至於自己這邊,反正沿鐵路建移民點是原定的計劃,無非再給鐵路兩側的壯丁團加派一個任務——折軌的任務,甚至可以提前把工具下發到各個移民佔,到時候一但命令下達,數以十萬計的壯丁就會在警察的指揮下,迅速完成第三條鋼軌車軌的折除,同時直接裝上火車運走。

想到這,唐浩然的脣角一揚。

“無非就是一夜換軌罷了!”(。

強烈推薦:

第144章 新加坡盛宴第312章 江寧變第129章 法國第21章 授田第76章 道路第268章 極光第224章 火焰第108章 北洋之憂第167章 新世紀第166章 冒險第139章 失望第49章 浮想第11章 行憂第324章 金陵事第104章 向着大海第39章 洋操第373章 雖遠必誅第148章 真真假假第150章 前奏第355章 舵手第74章 海洋的召喚第258章 老艦新春第57章 華之萬東第328章 湖廣風雲第94章 倫敦的雨衣第207章 魔鬼第198章 不同之處第97章 轉變第9章 仁川第90章 大津第349章 總演習第50章 搭架子第171章 旅順口(下)第36章 平壤第219章 未來第15章 毒策第83章 東洋第25章 局變第38章 總督之憂第204章 拿回來第65章 金山第246章 一路向西第208章 炮壘第315章 在湖廣第50章 海上之事第350章 東瀛的春天第123章 歷史的巧合第200章 奉天第200章 奉天第301章 新的開始第8章 撈一把第84章 鋼鐵時代第21章 授田第73章 飛艇第181章 潛伏第199章 奇襲(下)第226章 內外第81章 根基(上)第91章 東亞風雲 上 今天加更!第71章 試驗室第328章 湖廣風雲第268章 極光第162章 忠臣第39章 洋操第137章 北洋之心第156章 公私難分第277章 攔截第37章 一人爾第153章 杭州義(中)第39章 洋操第46章 取捨第134章 學習之道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323章 南下第121章 彈劾第77章 不下第155章 雷動第31章 特區爲何第376章 鐵釘第325章 朋友第62章 時局如戲第13章 胥吏第14章 商鬥第254章 難擇第270章 外交第144章 軍馬第130章 開啓第120章 紛亂第48章 將離第178章 父與子第268章 極光第207章 魔鬼第138章 內憂之因第37章 一人爾第161章 忠誠之士第8章 一言非是用人道第18章 軍田第282章 勒梅爾大海戰(五)第198章 不同之處第147章 袁大人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