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賢良

“賢良寺裡無賢良!”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這句話便開始在京城裡傳道着,原因到也簡單賢良寺因臨近皇宮,多年來一直爲地方疆吏進京述職下榻之處,這賢良寺中古柏參天,老槐蔭地,房舍寬敞,十分幽靜。寺中有畫工精緻生動的壁畫,不過對於過往於此的地方疆吏來說,卻大都無心於寺內風景。

按道理來說地方疆吏進京述職的原則就是“多帶人、多帶銀”,前者是用來出主意的,至於後者則是用來交好京官的,多年來縱是最跋扈的疆吏來京,亦不敢有違此理。不過,這一次,當賢良寺中那座常年爲“北洋大臣”所用的西跨院迎來了那位北洋大臣時,賢良寺內的一些和尚便發現這位李大人與平素不甚一樣——隨員甚少,不過三十餘人,除去護軍和轎伕外,隨行卻沒有幕僚一員,唯有剛從日本回國的李經方隨同其一起來了這賢良寺。

在西跨院的廳堂之內,因爲天上下着大雨的關係,使得這個夏天瞧起來似有些隱涼,一位老者卻穿着一身單衣,站於廳堂門邊,目光深的看着門外的大雨,他手中端着的茶杯中清茶煙氣升騰變幻。

窗外傳來地是雨水打着屋檐的聲音,聲聲入耳,卻又聲聲凌亂。

這位老人便是那位權傾天下的重臣,有着東方俾斯麥之稱,身兼無數要職的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在朝廷的第四份詔令下到天津後,他乘着官船輕車簡從的來到了京城,一如過去般住進了賢良寺。

“賢良寺中無賢良”,這句話說的就是他李鴻章,實際上,這於京城中盛行的話,說的卻是那些入住於此的地方疆吏,實際上也只有漢臣赴京纔會住進賢良寺,至於滿臣。他們大都於內城有自己的宅子,縱是身爲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亦於內城沒有自己的宅子,這地方住的都是旗人,自然沒有他這個漢臣的落腳之處。

賢良寺裡無賢良。到底是這寺中無賢,還是國不容賢,這怕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方纔得知,在過的十八天中,他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北洋陸水師。於遼南遭受重創,水師重地旅順口爲敵逆所佔,只有一點殘兵敗將撤出遼南,至於水師還在已經駛往上海、新加坡保養,而這朝廷還指往着他去救。

幾十年宦海沉浮,一生功業,彷彿只是一場春夢一般。是時候應醒了,在心裡這般尋思着的時候。李鴻章耳邊響起了兒子的聲音:

“爹,這太后什麼時候召見?”

李鴻章彷彿被從夢中驚醒一般,愕然轉頭。瞧着兒子,好一會才展顏一笑。

“按規矩,我今天遞摺子,明個太后或者皇上就該召見了……”

規矩,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按照規矩來。

“爹,這今個不定多少人在等着爹派人送銀子!”

李經方在說話的時候,那脣角一揚,臉上帶着一絲嘲諷之狀,過去父親每次進京,送出的銀子少則亦有數萬兩。縱是父親每每一提往京中述職,便是一陣頭痛,那一年送出的銀子,縱是少則不下十數萬兩。多則近百萬兩,若是用來辦事,能辦多少事?可這些年上千萬兩銀子打點出去,又換來了什麼?

“從今以後,咱們再也不送了!”

道出這句話的時候,李鴻章的臉上的鬍鬚微微一跳。在這句話道出來之後,他又看着兒子吩咐一聲。

“今個先去恭王府吧!你也跟着去!”

到恭王府是下午四點鐘。雖說夏日晝長,可因爲下雨的關係,這離天黑也還有兩個來鐘頭,恭王特地親自帶路,引着李鴻章進入書齋“陶廬”,今日這時的設宴款待。這不是簡慢,而是體恤,因爲在正廳安席,則親王儀制所關,少不得衣冠揖讓,豈不是讓客人受罪?書齋設座,只算便酌。陪客亦僅一位,是奕訢的長子載澄,特地把長子請來作陪,便有不拿李鴻章當外人的意思。

官場上素來如此,甚至就連同李鴻章自己,之所以帶着長子李經方來拜見恭王,亦也有着這方面的意思,雖說心思可各異,可這主客四人,這會圍着一張大理石面的紅木圓桌,成鼎峙之勢,無上下之分,談的自然是閒話,雖皆未主動談及時局,可話終究還是扯到了時局上。

“對了!老中堂,我聽說查匯豐銀行從前承借銀款,名雖向外洋轉借,暗中多有中國富商之銀。各次所借之款,合同載明股票即在上海出售。可見借款實系國人之銀。何以國人不敢通借與本國,寧可讓洋商剝削?”

恭王隨口提及近日聽說的事實,無論是海軍1700萬兩的借款,亦或是北洋衙門剛剛與匯豐銀行定下的2000萬兩借款,無不是於上海出售,換句話來說,是洋人拿着國人的銀子掙朝廷的錢,而國人卻不敢借銀子給朝廷。

“不若洋商之足信也。正如現各省商民借銀千數百萬,其能借妥者,迫於官勢,非本心也。”

李鴻章下了一個斷語,其實在內心裡,他想說的卻是“朝廷無信”自然借不到銀子。

“其間更有不肖州縣威味刑驅,多方逼抑,甚至貧富顛倒,索賄開除,又向出借紳民需索無名之費,弊端百出,謗議頻興。如此這般……當然會使商民裹足不前,不敢應募了……咳!”

李鴻章搖搖頭不願再說下去了。

提到這一層,恭王勾起無窮心事,要辦海軍,要加旗餉,要還洋債,還要興修供太后頤養的御苑,處處都要大把的銀子花出去。去年俄國意欲滅日,爲加強海軍,不得不借了1700萬兩銀子,現在唐浩然造反,又得籌集幾千萬銀子以平定逆亂,可銀子從那裡來?

“老中堂!”

恭王想沉着而沉着不下來,原來預備飯後從容細商的正事,不能不提前來談:

“萬事莫如籌餉急!如今既然興辦海軍,以防俄人,又要平定唐逆之亂,經費愈支愈多,這理財方面,如果沒有一個長治久安之策,可是件不得了事!”

“王爺見得是,鴻章也是這麼想。理財之道,無非節流開源,閻丹初綜覈名實,力杜浮濫,節流這一層倒是付託有人了。至於開源之道,鴻章年初的時候那個摺子上,說得很清楚了,想來王爺總也聽說過!”

恭王當能記得。那時候湖北的張之洞請造銅元,還有山東也請造銅元,作爲北洋大臣的李鴻亦請造銅以解民需,可歸根到底,都是因爲朝鮮盡得銅元之利,大家瞧着眼紅,自然的想自制銅元以解已用。

“你是說這鑄銅元吧,現在朝廷不是已經許了你了嗎?不過遠水救不了近火,關鍵是眼前如何得能籌個銀子?”

這一問,在李鴻章“正中下懷”,他想了一下,徐徐答道:

“王爺總還記得原折上有印鈔票一議。西洋各國,鈔票不但通行本國,他國亦有兌換行市,我們大清國又何嘗不可印?如果由戶部仿洋法精印鈔票,每年以一百萬爲度,分年發交海防各省通用,最要緊的是出入如一,凡完糧納稅,都準照成數搭收,不折不扣,與現銀無異。等到信用一立,四海通行,其利不可勝言!”

“這……”

恭王將信將疑地說,

“這不就是歷朝發寶鈔的法子?這個法子,我跟好些人談過,解說從來不曾成功過。”

“是的,歷朝發寶鈔,都沒有成功過。然而,北方票號、南方錢莊的銀票,又何以行得開?京師‘四恆’的票子,通都大邑,一律通行,其中的道理,就在我們的銀票是實在的,發一千兩銀票,就有一千兩現銀子擺在那裡。好比賭局中,先拿錢買籌碼一樣,籌碼值多少就是多少,誰也不會疑心賭完了拿籌碼換不到錢。發鈔票,如果也有現銀子擺在那裡,信用自然就好了。”

“老中堂!”

原本於一旁作陪的載澄,連忙於一旁邊說道,

“您這一說,我倒想起一個典故,好比王介甫想化洞庭湖爲良田一樣。”

李鴻章一愣,細想一想,纔想起載澄所說的典故,其實是劉貢父的故事。這是宋人筆記中數數得見的故事,載澄也誤記了。原來記載:王安石愛談爲國家生利之事,有小人附和諂媚,說梁山泊八百里,決水成田,可生大利。王安石一聽這個建議,大爲高興,但轉念想想,又不無疑問,決水何地可容?其時東方朔一流人物的劉貢父,正在客座,回答王安石的話說:“在梁山泊旁邊,另鑿八百里大的一片水泊,可容已決之水。”王安石聞後立即哈哈大笑,不再談這個建議了。

而這會載澄引此典故的意思是說:既有現銀子在那裡,又何必再發鈔票?李鴻章當然明白,欣賞地答道:

“貝勒問得好!銀行發鈔票,自然不是別鑿八百里泊以容梁山泊之水。發一萬兩銀子的鈔票,不必一萬兩銀子的準備,其中盡有騰挪的餘地。然而這又不是濫發鈔票,是一個錢化作兩個錢的用途,又是無息借債,於民無損,於國有益,最好不過的一把算盤。”

“老中堂,”

聽得很是用心的奕訢立即意識到這是解決問題良策,於是連忙地繼續問道。

“你再說說!其中的道理,我還想不透徹。”

(弱弱的求一下定閱和月票,無論您看的是不是正版!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羣:150536833歡迎你的加入)(。

第29章 投身第130章 開啓第198章 奇襲(上)第110章 大海在召喚第220章 沙皇的決斷第124章 要塞第52章 達姆彈第171章 旅順口(下)第38章 路憂第71章 經驗第39章 求援第160章 新玩意第345章 法必責衆第53章 北洋衙門第28章 夢想第300章 革命第13章 胥吏第22章 士兵的野心第120章 紛亂第176章 心生異第168章 筆刀第36章 平壤第185章 津門憂第27章 投機第325章 朋友第14章 鴻門第222章 試一下第72章 擴張第38章 路憂第221章 爲了勝利第207章 試一試第75章 遊說第302章 出逃第209章 氣數第185章 遼陽戰役(四)第35章 強國之道第87章 聽天由命第350章 東瀛的春天第173章 義務第5章 泰西風雲言語間第370章 託雷翁事件第5章 同文館(下)第248章 憂慮第239章 開創時代第325章 朋友第206章 墳墓第138章 干涉第288章 破滅(上)第302章 出逃第378章 不列顛的決定第95章 西洋與東亞第14章 殺雞給猴看第20章 內外之別第219章 未來第21章 賠罪第16章 悔之晚矣第100章 擇才第104章 向着大海第347章 未來的選擇第158章 如我所想第101章 板上之肉第6章 將欲行第68章 融資第73章 飛艇第100章 乘機第12章 四策(下)第287章 決戰(二)第35章 信唐某第187章 潰敗第38章 總督之憂第266章 分歧第347章 未來的選擇第57章 湖南才第169章 旅順口(上)第140章 由他們去吧第143章 討個明白第195章 突襲第122章 父子第39章 求援第310章 浪潮第57章 湖南才第27章 投機第244章 啓航第24章 合作第193章 東幕之間第190章 俘補第2章 心思第201章 漢城第282章 勒梅爾大海戰(五)第42章 大清國的希望第47章 流亡者第292章 代價第171章 旅順口(下)第349章 總演習第229章 生死線第123章 歷史的巧合第159章 開啓大門第5章 泰西風雲言語間第224章 火焰第45章 天津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