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名不虛傳

自從羅夫康命令哈盛萊派部重築淩河城後,漢弗裡發現羅夫康和周賓等將軍的工作忙碌了起來。羅夫康和周賓等人清楚地知道,淩河城的修築涉及到了一個作戰問題。這是羅夫康第一次指揮大兵團與金軍作戰,事關帝國在北方的命運,羅夫康對這次出兵作戰所遇到的問題都必須事先全部考慮到。金國的君王及將領指揮帶兵打仗的水平,金軍迅猛穿插分割的能力,機動靈活的作戰風格,強悍旺盛的戰鬥意志是有目共睹的。羅夫康和周賓對在與金軍的作戰中可能會碰到的情況作了充分的考量。羅夫康和周賓設想他們率部與金軍作戰可能會碰到以下幾種情況:金軍會對帝國一師採取穿插分割的戰術,但只要帝國一師各部緊密銜接,金軍的分割穿插就無法得逞;金軍可能會率部迂迴切斷帝國一師的後路,對帝國一師形成包圍的態勢,但羅夫康認爲在雙方兵力幾乎同等的情況下,金軍君王及將領恐不會做出這樣的行動,因爲斷敵退路並想圍而聚殲是建立在雙方兵力相差懸殊的基礎上的;金軍可能會置當面帝國一師不顧,抽出一部分轉而去攻打阿里斯達城,就像當年對龐倪胄那樣,吸引帝國一師率部回援,在帝國一師回援的途中尋機與帝國一師決戰。

考慮到金軍靈活多變的戰術,羅夫康也想出了種種相應的對策,在召集聯隊長以上的將領的開會上,羅夫康說道:“金軍在作戰中慣用穿插分割的戰術,但只要我軍在移動推進時穩紮穩打,密集靠攏,不給金軍留下可以穿插分割我軍的戰機,金軍的這一戰術便無法得逞。金軍可能也會迂迴到我軍的側後,切斷我軍的退路,並對我軍形成包圍之勢,想對我軍圍而殲之。但是帝國一師有十多萬人馬,金軍在兵力上無法對我軍形成有效的優勢,他們想包圍我們並吃掉我們,是那麼容易的嗎。一旦金軍切斷我們的後路,想圍住我們,我們也不用驚慌,全軍與金軍決死一戰,到時三旗軍也會加入戰場,援助我們。我們在兵力上對金軍有明顯的優勢,在與金軍的對決中不會處於下風。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金軍派出一部兵力轉而去攻打阿里斯達,想迫使我們回頭救援。我們不能中了敵人的詭計,碰到這樣的情況,到時我們應該奉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帝國一師應先集中全力攻打當面的金軍,決不能分心去回援阿里斯達。”

羅夫康認爲,只要帝國一師十多萬人馬密集靠攏,穩紮穩打地推進,並堅定不移地與當面金軍決戰,就能使這場戰役朝着最有利於帝國一師的方向進行:重兵對壘的作戰恐怕是金軍最不願意看到的。羅夫康對來犯金軍兵力的推定是建立在第一次淩河之戰的經驗主義上的。羅夫康認定金軍這次前來的兵馬人數不會超過十五萬。周賓提出了質疑:“也許會來的更多”。“不會,上次淩河之戰,金軍總共來了十四萬人馬,受制於他們國家的人口,才過了五年,他們的兵力不會增加太多。即使金國的兵員不止這個數,他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兵馬都派過來,總是要留下一部分的。所以這次他們派過來的人馬不會超過十五萬。”羅夫康相信自己的判斷。

但是即使羅夫康爲出征的帝國一師將士制定出了最適合他們自己的作戰指導方針,羅夫康也確信金軍派出的兵馬總人數不會超過十五萬,還有一個決定戰役勝負的因素也必須引起他的高度重視,那就是維持帝國一師官兵作戰的後勤物資的保障。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是關係到帝國一師能否擊敗金軍的關鍵,一旦帝國一師在與金軍野外作戰時出現斷糧或糧草接濟不上的情況,那對於羅夫康來講,這纔是最致命的。

在後勤物資的保障上,除了帶足作戰所用的武器裝備,對糧草的充足供給是重中之重。羅夫康對帝國一師後勤長官下令,各部要帶上三個月的口糧。爲了防備金軍來攻阿里斯達城,羅夫康下令把阿里斯達城外的糧草全部轉移到城內的山中,不給金軍留下一粒糧食。

在指揮體制和人員安排上,羅夫康和周賓親率出征的部隊,前往淩河迎戰金軍。出征的帝國一師官兵共計十三萬六千餘人,其中騎兵十一萬(含戰車部隊),步兵炮兵工兵等兵種約二萬六千人。“老團長”鄭維浩留下來,指揮留在阿里斯達城內外的守軍,約三萬八千人,其中一萬人馬部署在城外的山背後,其餘留守城內。

在行軍序列的部置上,出征的帝國一師的將士分五路齊頭並進,左右各二路,中間一路。左路爲張國雄的第一聯隊和陳世允的第二聯隊,右路爲董向燾的第三聯隊和段舉飛的第四聯隊,中間一路即爲羅夫康和周賓的師部直屬的師縱隊。這次出征的帝國部隊全是羅夫康的帝國一師官兵,沒有北方其他部隊參與。羅夫康想通過這一方式給北方其他各部的將領看看帝國中央直屬部隊的雄威。這也是羅夫康帶三旗軍的統領及陸希萊登上高臺觀看帝國一師出征仗式的原因。羅夫康就是想讓他們看看帝國的軍威,增加他們對帝國軍隊戰勝敵人的信心,並向他們彰顯帝國的國威。因爲軍威是一個國家國威的非常顯眼的體現。尤其是陸希萊,羅夫康叫陸希萊到阿里斯達,就是讓陸希萊看一看帝國在北方的軍事力量,目睹一下帝國北方部隊的威容,增加他對帝國守住北方的信心。

當然,羅夫康不會忽視三旗軍的力量。在哈盛萊、巴達武、卡德茨來到阿里斯達後,羅夫康對他們說道:“這次我率帝國一師十幾萬將士出征迎戰金軍,若我軍與金軍展開大兵團對決,激戰在一起時,你們要做好準備,率旗軍趕來增援,進入戰場,我們聯合起來一起對付金軍。情況許可,我會派人傳達這方面的命令,你們也要隨時觀察戰情,以便到時作出及時的反應。”

聽到羅夫康將軍的話後,哈盛萊、巴達武和卡德茨點頭同意,表示他們會聽從羅夫康將軍在戰場上發給他們的一切指令。

一切準備安排妥當後,羅夫康給帝王四世寫了一份簡況,簡述了出征前的各項工作,內容如下:

帝國一師出征將即,各項工作大抵都已準備安當。這次我軍出征將士計十三萬六千人,騎兵十一萬,包括戰車部隊,騾馬一萬,由職等親自率領,前去淩河,救援被金軍圍困的淩河城內的軍民。另留下四萬人守衛阿里斯達,委任鄭維浩指揮。出征之前,職等令三旗軍統領和陸希萊來到阿里斯達,作一番溝通和交流,以便到時作戰協調一致,共同抗擊前來的金國大軍。這次,職等率帝國北方各部抗擊來犯我淩河城的金軍,決心擊退金軍的圍困,徹底斷掉金軍圍困我軍的念頭,鞏固帝國在北方的防線,重新拾起北方軍民對帝國的信心。

這次出征作戰的前後,羅夫康在給帝王的呈文報告中,一次也沒有提到“與金軍決戰”或“決戰”這幾個字眼。顯然,羅夫康傳達當前北方的局勢時,有意迴避了與金軍決戰這件非常重要的事。羅夫康之所以如此行事,是有他的想法的。北方的局勢發展到了這一地步,與金軍的作戰業已成爲定局。但是羅夫康率大軍出征淩河是爲了逐退金軍對淩河城的圍困,與金軍展開的決戰是爲了達到這一目的所要做的事。也就是說,決戰只是過程,解圍纔是目的。如果羅夫康把這次解圍定性爲跟金軍的決戰,這會讓羅夫康找不到下臺的臺階。要是把這次解圍渲染爲是跟金軍主力的對決,把帝王及中央那些文武高官的胃口吊得老高,那要是決戰沒打成,羅夫康將何以自處?到那個時候,保不定中央有些官員指責羅夫康畏敵不前,錯失戰機,不敢與敵決戰等措辭,這顯然會置羅夫康於不利處境。畢竟,話不能說得太死。因此,羅夫康把這次出征作戰說成是爲了解圍,就給自己留下了迴旋的餘地:決戰打起來就大打,決戰打不成,變爲小打或中打;不管怎麼打,只要帝國一師能逼退金軍,解淩河城之圍,就算達到了目的。那些位居廟堂之上的中央官員們也找不到攻擊他的任何理由。所以,羅夫康把此次出征的目的說成是爲了解圍,大大減輕了自己出徵時身上揹負的壓力,減少了自己的後顧之憂。

自從羅夫康入主北方,就任北方統帥,他就一直在爲這場戰役做準備,現在是到檢驗羅夫康和他的帝國一師將士在北方這麼多年來刻苦訓練的成果了。聯想到當年的北上作戰,羅夫康把所有能想到的都想到了,可最後的結果還是出乎羅夫康的預料,北上作戰最後以虎頭蛇尾的方式告終。聯想到當年胸有成竹率部偷襲甕城,最後卻遭到無可挽回的挫敗。失敗更能教育人。想到埃西霍的戰敗主要在於兵力上的不足,羅夫康不斷向帝王索要兵馬,以便在野外與金軍的戰鬥中,使自己所部人馬不落下風。在出徵之前,羅夫康對與金軍的戰鬥中可能會碰到的問題想了一通,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以便在戰場上碰到突發事件能迅速做出及時反應。同時羅夫康清醒地意識到了與金國大軍的作戰註定是一場艱難的戰鬥,必須對戰鬥的艱鉅性有充分的認識。

羅夫康對這場淩河之戰做了充足的準備,相比較金軍對此的準備卻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在心理上。帝國一師的十三多萬人馬齊頭並進,穩步地向淩河城推進,鋼盔羣匯成的墨綠色的洪流,洶涌前驅。用望遠鏡看到這一幕的金軍將官大爲驚駭,連忙向阿勒兒報告戰況。阿勒兒得知這一情報後,頓感當前金軍無法抵抗羅夫康來援的大隊兵馬的進攻,忙派人到金都米里斯提,向金國君王邁卡威請求增派大軍。阿勒兒令藤山和莽泰各領一萬五千人前去阻擊羅夫康的部隊,不使羅夫康的部隊靠近淩河城,令卡豪率一萬金軍監視弗玻裡聖的鑲白旗,使巴達武的鑲白旗軍不敢輕舉妄動,並擔任阻擊他們出城參戰的任務。

藤山和莽泰奉命率部阻擊羅夫康的部隊。對藤山和莽泰來講,眼前的阻擊戰他們之前從未打過。以前他們總是處在攻擊的一方,如今他們卻要阻擋帝國軍隊的攻擊,戰場上攻守角色的易位使他們感到不是很自在。阿勒兒叫藤山和莽泰構築防禦陣地,不惜一切代價阻滯敵人的推進,等待援軍的到來。爲了調動藤山和莽泰率部賣力防守,阿勒兒對他們說道:“守得住,才能攻得下,眼下敵大兵逼近,你們只要頂住敵人的攻勢,待君王率大兵援軍的到來,我們即刻由守轉攻,對帝軍發起反擊”。

藤山和莽泰來到嶴子山一帶,構築防禦陣地,挖溝築壘,並派人搶佔沿邊兩側山頭高地,阻滯羅夫康部隊的前進。帝國一師的先頭部隊與擔任阻擊的金軍的先頭部隊交上了火,帝國一師的新式火炮噴出一條條火舌,對佔據山頭制高點的金軍施以精準猛烈的炮擊,炮火向敵人縱深處延伸,步兵在炮火的掩護下,爬上山頭,殲滅盤踞在山上的金軍。帝國一師步炮兵的協同一致的作戰,讓佔據山頭要地的金軍難以招架。與此同時,帝國先頭部隊的反覆衝殺,雖然作戰用兵規模不大,但帝國軍隊在進攻中展現出的銳勢令藤山和莽泰感到了強大的軍事壓力。

一份份緊急軍報從前線飛送到金都米里斯提,急報中金國君王邁卡威看到了羅夫康大軍的強勢:來援的帝國軍隊兵力“當在十萬以上”,“敵兵源源而來,一眼望不到頭”。邁卡威看到前線將領傳來的求援緊報,心急如焚,邁卡威忙派費朗率三萬金軍先去救急,邁卡威親率五萬金軍後至。

在行軍中,羅夫康一再告誡帝國一師各部要緊密靠攏,穩紮穩打,步騎兵步調要相一致,注重對糧草的防護,對側翼要格外關注。羅夫康率部的密集型推進因而速度不快,在得到先頭部隊已與金軍短兵相接後,羅夫康令先頭部隊不可急功冒進,待大部隊到來,再對金軍發動攻勢。羅夫康決心以大兵團密集推進的方式壓迫金軍,等部隊準備到位後逐漸向前推進,要麼迫使金軍退卻,要麼與金軍決戰。

藤山和莽泰雖然連日擊退帝國一師部隊的多次進攻,但是隨着當面帝兵越來越多,攻擊越來越強烈,使藤山和莽泰漸感無力抵禦。藤山和莽泰聯合向阿勒兒要求,在敵兵逼人的攻勢下,准許所部可逐次退卻,待援兵到來後再予以反攻。阿勒兒同意了藤山和莽泰的要求,告訴他們“君王已派先頭部隊火速來援,將至,望諸貝勒將士奮力阻擋來敵,爲反攻打下夯實的基石”。

就在羅夫康率部都趕到戰場,各就各位,準備對當面之敵發動總攻時,費朗的三萬金軍也趕到了淩河。阿勒兒在得知費朗貝勒到來後,感到有了底氣。阿勒兒從包圍的淩河城的金軍中再抽出五千人給藤山和莽泰。金軍也調整了部署,費朗與藤山和莽泰東西兩面出擊,向當面帝軍發動進攻,阻擊帝軍前進。

金軍的反擊開始了。

在營帳中,羅夫康審視着當前的戰況,送來的戰報令人欣喜,帝國一師已突破當面金軍設置的二道阻擊陣地,金軍最後一道防線只等大軍一齊出動,便可突破。除此之外,沿邊兩側山頭高地盡數被帝國一師佔領。羅夫康聽完捷報,點頭說好。羅夫康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一件重要的事。羅夫康問周賓:“我們叫樑棟成無論如何都不要出城作戰,只要守住淩河城的命令發出去了沒有?”

“已經發出去了,有好幾天了,應該送到淩河城了。”周賓回答道。

“好。”羅夫康輕聲說道。

周賓對羅夫康說:“從戰報上看,金軍大部隊的援軍還未到。”

“是的,所以我們接下來的作戰必須小心。周賓,你叫人傳達一下我的命令,叫先頭部隊密切注意敵人的動向,從今日起要時刻防備敵人發動的反擊,以免攻擊的部隊在敵人發動攻擊時猝不及防,避免不必要的傷亡。”羅夫康說道。

周賓迴應道:“好的,我這就派人給各部的將領傳達這個命令”。

羅夫康和周賓清楚地看到,雖然金軍處於守勢,但是他們一定不會任憑帝國一師進攻,金軍肯定會發動反擊。只是令帝國一師的將士沒想到的是,金軍的進攻這麼快就到了。

波詭雲譎的戰場,瞬息萬變,任誰也無法對敵方動態瞭如指掌。就在羅夫康注意敵人反擊的命令剛剛傳達到第一線作戰的前鋒部隊時,在部隊的將士們還未對敵人引起足夠的警惕時,金軍的攻擊已迫在眼前。

當羅夫康得知金軍開始全線向當面的帝國一師發起進攻時,羅夫康密切注視着戰場的動態。情報顯示,金軍分左右二路對帝國一師發動了進攻,西線金軍的攻勢猛烈,東線金軍正向這裡急馳前來。在參謀人員不斷向羅夫康傳來及時情報,並在地圖上標註敵人所在的位置,羅夫康仔細看着地圖上的敵軍動向,用手點着地圖上西線金軍所在的位置,順着東線金軍移動的路線。羅夫康下達了命令:令第一和第二聯隊及師縱隊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頂住西線金軍的進攻。

帝國一師的第一和第二聯隊及師縱隊與西線金軍激戰在了一起,在帝國一師三部人馬的拼死抵抗下,西線金軍每前進一步都顯得分外艱難。就在帝國一師用三個聯隊的兵力與藤山和莽泰的金軍鏖戰時,東線費朗的金軍以快於西線金軍的推進速度從整個平推的戰線中突了出來。打擊金軍的戰機就這麼出現了,這就是羅夫康爲什麼命令第一第二聯隊和師縱隊死死頂住西線金軍進攻的原因。

戰機轉瞬即逝,羅夫康必須在東線金軍與西線金軍無法形成合力前,抓住東線金軍冒進孤立的一部,予以殲滅。但是羅夫康要想完成這個作戰設想,至少須具備以下二個條件:一是第一第二兩聯隊和師縱隊必須能頂住西線金軍的進攻,阻滯西線金軍的推進;二是第三和第四兩個聯隊必須把東西兩線金軍隔開,切斷東線冒進之敵的退路,並對該部敵人予以包圍。

羅夫康給第四聯隊的聯隊長段舉飛和第三聯隊的副聯隊長董向燾下達了作戰的指令:

段聯隊長、董副聯隊長,東線金軍在未與西線金軍會合前的行進中前頭部隊過於前傾,此是我軍打擊殲滅他們一部的絕好戰機。而要想殲滅敵人一部,第三聯隊和第四聯隊必須通力合作。第三聯隊負責阻斷東西兩線金軍的聯繫,使兩路金軍無法遙相呼應。第四聯隊負責切斷分割東線金軍前傾之一部或幾部,對其予以包圍,殲滅之。作戰方案大抵如此,第四聯隊在出擊作戰中到底能圍住多少金軍部隊,這視你們具體的情況而定。不要盲目貪大,出擊時觀察敵人的動向,行動注意隱秘,動作要快,務必速戰速決。望你們牢記,令到後從速執行。

段舉飛和董向燾接到命令後,準備行動。董向燾來到段舉飛的營地商議如何協同作戰。最後決定董向燾率部負責切斷敵人向西線金軍的靠攏通道,段舉飛則率部對突出之敵予以圍殲,董向燾所部視情況幫助段舉飛部消滅包圍之敵。當段舉飛得知東線金軍有一支數千人的部隊獨自駐宿,正等着後繼部隊到來時,段舉飛感到戰機來了。段舉飛抽出一部乘着夜色悄悄繞到這部金軍的背後,切斷了他們的退路,董向燾派部也封住了他們向西的去路。一場圍殲戰打響了。

這部金軍被兇猛殺過來的帝國騎兵殺得七零八落,昏頭轉向,很多人還沒反應過來便成了衝過來的帝國騎兵的刀下鬼。仗打得酣暢淋漓,所圍金軍除一部分脫逃外,悉數被殲。清點戰場,段舉飛部共殲滅金軍三千餘人。捷報傳到羅夫康那裡,羅夫康聽到捷報後,對傳報的人說:“告訴段舉飛和董向燾,我對這個結果很滿意”。羅夫康的這句回話,多年以後董向燾仍十分清晰地記得,因爲他很少聽到羅夫康將軍會對戰果表示滿意,更不用說“很滿意”了。羅夫康這一反常態的表示反映了這場規模不大的圍殲戰對他有着重要的意義。

費朗在獲知先頭部隊有一部被帝國軍隊吃掉後,令部衆不要擅自行動,全軍收縮在一起,向藤山和莽泰的人馬靠攏。三千兵馬的被殲並未對費朗造成多大的影響,反而給費朗提了個醒,使費朗的部下變得謹慎小心。費朗的東線金軍正在向藤山和莽泰的人馬靠近,而藤山和莽泰得到費朗的先頭部隊有一部被殲後,也停止了進攻,接應費朗的金軍,與他們會合。

就在費朗與藤山和莽泰會合之際,金國君王邁卡威率五萬金軍趕到了淩河。邁卡威帶隊來到距戰場不遠的地方,登上高地舉起望遠鏡觀望着羅夫康的帝國一師,見帝國一師的兵馬布陣嚴整,前後相接,緊密相連,遂對羅夫康有了一番理性的認識。放下望遠鏡,邁卡威不禁說了這麼一句話:“果然名不虛傳”。

第66章 事情改變人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8章 同仇敵愾第150章 同室操戈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160章 暗流洶涌第28章 突圍方案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14章 旗開得勝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110章 一統山河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81章 血戰棲潭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125章 長天一色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201章 絢麗的雲彩第22章 一箭雙鵰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70章 攻擊爲效第71章 夜郎自大第80章 出師未捷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75章 門戶洞開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74章 前途未卜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79章 酸甜苦味第169章 維持現狀第201章 絢麗的雲彩第232章 外篇?羅夫康的閒暇時光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64章 故人相逢第222章 最後一戰第114章 旗開得勝第14章 中央突破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207章 盛大的晚宴第96章 築壘試驗第27章 圍捕行動第60章 曼蒂蘭斯特第52章 蓄勢待發第78章 淮王新政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70章 攻擊爲效第22章 一箭雙鵰第119章 六軍大戰第98章 慢慢地陷落第72章 捲土重來第43章 內外夾攻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119章 六軍大戰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88章 風雲突變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41章 無眠之夜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130章 重要之事第232章 外篇?羅夫康的閒暇時光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131章 穩固防線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92章 掃尾工作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50章 好的發展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67章 一山二虎第183章 嘹亮的軍號聲第169章 維持現狀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51章 連環之計第128章 平金三策第26章 一石三鳥第66章 事情改變人第38章 僱傭軍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43章 內外夾攻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