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

帝王四世十年五月,在深克利特要塞中的哈盛萊收到羅夫康給他的信,讀過信中的內容後哈盛萊驟然緊張起來,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哈盛萊將軍,令你抽出一部人馬重築淩河城。你們如有什麼困難,可向我反饋。重新修築淩河城並派兵進駐是我軍今年的頭等要務。帝王已批准了我的這個行動。你在接到這個命令後,與之相關的準備工作須迅速行動起來。你們何時行動,有何困難,向我彙報。總之重築淩河城的行動你們要在今年行動並完成這個任務,不可拖延。勿忘。

在信中,哈盛萊得到了羅夫康讓他們“重築淩河城”的命令。接到這個命令後,哈盛萊眉頭緊鎖,羅夫康的命令帶有強制性,即一定要修築好淩河城,時間也定在今年。哈盛萊知道,重築淩河城不是一件小事,它是一個牽一髮動全身的大事。哈盛萊爲此召集鑲紅旗將領開會,商討如何答覆羅夫康將軍的這個命令。

在會上,樑棟成說:“重新修築淩河城不是一件難事,難就難在會不會引起金軍的注意。金軍對我們修築淩河城的反應是我們能不能保住淩河城的關鍵。”“說到底,就是看金軍會不會因我們修築淩河城大舉進犯,就像當年我們重築小淩河城一樣。”德里亞說道。樑棟成點贊說:“里亞將軍說得對,可不能再像修築小淩河城那樣了,賠了夫人折了兵。”樑棟成這一說,引得其他與會將領議論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都大同小異,擔心金軍一旦興師動衆,修築好的淩河城不僅無法保住,連帶一部分鑲紅旗將士也要跟着賠進去。

主持會議的哈盛萊知道與會將領的擔心,會上哈盛萊說道:“羅將軍給我們的這個命令,我們不能不從。大家所擔心的也是我擔心的。既然羅將軍令我們重築淩河城,肯定有他的道理。畢竟重築淩河城不只是我們的事,這事事關北方全局,牽一髮而動全身。大家擔心修築淩河城會引來金軍不是沒有道理。我想,我們在給羅將軍的答覆中,試探一下羅將軍對重築淩河城的態度,即他讓我們什麼時候築城,會給我們什麼樣的支持。”聽了哈盛萊的話後,與會的將領一致贊成哈盛萊的想法。

哈盛萊寫信答覆羅夫康,在覆文中,哈盛萊表示服從羅夫康的命令,詢問“羅將軍打算何時讓鑲紅旗修築淩河城”,提到修築淩河城很有可能會遭致金軍的來攻,“築淩河城易,守淩河城難”。羅夫康當然讀懂了哈盛萊在覆文中的暗示,他寫信回覆哈盛萊:

至於你們何時派人修築淩河城,我的意見是儘快行動起來,安排好與之相關的一系列的工作。在準備好後,六月應動身去淩河城,修築起來。在築好淩河城後,你們只需守住淩河城,其他的事交由我們來做。我已請求帝王給我們增派援兵,援兵已經到來。現在在阿里斯達城的帝國軍隊已達十六萬之衆。你們築好淩河城若遭敵擊,北方統帥部是絕不會坐視不理的。

羅夫康的答覆,給哈盛萊吃了一顆定心丸。哈盛萊開始籌備重築淩河城的事宜。哈盛萊想着該派多少人去淩河城?派誰當這個頭?哈盛萊又一次想到了樑棟成和他的部下官兵。哈盛萊把樑棟成叫了過來,對他說叫他去築淩河城。哈盛萊問道:“讓你去,你敢去嗎?”

樑棟成回答說:“當然敢去,這有什麼好怕的,我又不是第一次幹這事了。”

“這一次不比上一次,上一次是我們沒有準備。這次不一樣了,北方得到了帝國大兵的援助,即便是金軍來了我們也不會再怕他們了。羅將軍答應我們一定會支援我們的。”哈盛萊說道。“你帶一萬二千人馬去淩河城,先做好準備,等我報請羅將軍同意後,你們就出發。”哈盛萊對樑棟成說道。樑棟成離開之時,哈盛萊又說了一句話:“你一定要相信我們能守住淩河城,相信羅將軍”。

聽到哈盛萊的話後,樑棟成點點頭離開了。

在報請羅夫康,獲得羅夫康同意後,樑棟成和他的一萬二千人馬出發在即。哈盛萊對樑棟成面令說:“你們到淩河城後,把坑道的出口先打通了,打通後派人傳個話過來。我會再派一部分人來淩河城,幫助你們築城。”“兵馬和東西都帶齊了嗎?”哈盛萊問道。樑棟成回答說都帶齊了。“好,那你們出發吧。祝你們一路順風。”哈盛萊說道。

樑棟成和他的兵馬出發了,離開深克利特要塞,前往一片廢墟的淩河城。五年前,哈盛萊和他的將士被迫放棄了這座城市,並炸燬了它。如今哈盛萊的鑲紅旗又回到了這裡,打算重新修築起來。哈盛萊的心緒是複雜的,羅將軍的這一招是險招,很有可能會點燃北方大戰的導火線,到時北方的戰局會呈現何種模樣,哈盛萊的心中十分茫然。哈盛萊只能相信羅夫康將軍,相信羅將軍能信守承諾,挽淩河城於不倒。

樑棟成部衆的離去使在深克利特要塞的一些軍屬家眷憂心忡忡。哈盛萊的妻子問他的丈夫:“是不是部隊又要打仗去了?”哈盛萊答道:“沒有去打仗,只是派一部把淩河城修築起來,上面下的命令。”哈盛萊的妻子擔心地問:“能保住嗎?可不要再像以前一樣了,想起來都讓人不寒而慄。”哈盛萊沒有正面回答,他說道:“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不做又怎麼知道行不行呢。說句實話,修築淩河城也是我想做的一個心願。我不認爲這次我們會失敗。”

哈盛萊不甘心,不甘心自己和鑲紅旗會一直生活在金軍的陰影下。帝國在北方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使哈盛萊對能守住淩河城有了一定的底氣。哈盛萊明白,只要強大的金軍鐵騎一天不滅,戰爭就不會離北方這片土地遠去。和平只是暫時的,戰爭遲早有一天又會來臨。要想制止戰爭的方式就是用戰爭去制止它,以戰止戰,這就是戰爭所要付出的代價。

自打從曼蒂蘭斯特回來後,羅夫康便着手實施重築淩河城的行動。帝王答應給羅夫康的二萬騎兵到來後,阿里斯達的帝國一師的人馬有十六萬之衆,再加上漢弗裡的紐愛爾軍,總共在十七萬以上。這十七萬有騎兵、步兵、炮兵、工兵、特兵隊等兵種,官兵戰鬥士氣旺盛,武器裝備齊全,糧草充足。除此之外,羅夫康還能得到三旗軍的援助,帝國在北方的軍事力量空前強大。羅夫康認爲帝國軍隊與金軍決戰的條件已經成熟,不懼在野外與金軍面對面地對決。

在回到北方後,羅夫康給帝王去了一信,信中羅夫康闡述爲什麼他還要再讓帝王給他二萬騎兵的原因:“我們目前在北方的兵力雖然不少,但是由於慮及金軍的攻城,我們必須把一部分的兵力用在守城上,這使得我們可以機動的兵力大大減少了,在野外與金軍作戰仍會感到不足。正是我軍在北方處在守勢,導致帝國在北方用於進攻敵人的機動部隊在與金軍的對決中,居於劣勢。埃西霍將軍之所以兵敗,主要原因即在兵力上的吃虧,給金軍以可趁之機。我們要想在與金軍的大兵團決戰中獲取勝利,必須得保證進攻的兵力不處於下風,纔有可能達到目的。這就是我向帝王再索要一部騎兵的原因”。

羅夫康知道,埃西霍之所以戰敗,最主要的原因即在於其指揮的機動兵馬遠少於金軍。帝王明威俊同樣也知道。所以他對羅夫康提出的要求是有求必應,就是不讓埃西霍的悲劇在北方重演。莫亞比茲的教訓太深刻了,銘刻在明威俊的心頭。這次明威俊不再熟視無睹,他向北方增派了十六萬人馬,糧草等後勤保障的運輸也十分到位。帝王明威俊在北方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現在明威俊期望的就是羅夫康能率北方的軍隊重振雄風,挽回帝國在北方的頹勢。

在兵馬糧草等硬件一一到位後,羅夫康迅速採取行動,令哈盛萊派部重築他們丟棄的淩河城。當哈盛萊指派他的部下樑棟成和一萬二千人的官兵去修築早已被遺棄的淩河城時,得到彙報的羅夫康去信告訴哈盛萊修築淩河城的鑲紅旗將士,“要帶足一年的口糧,提醒他們要保護好那裡的水源,在修築當中隨時注意敵人動向,保證工期的儘快完成”。

淩河城,這座在地圖上消失了五年的重鎮,在樑棟成和他的官兵到來後,又被重新修築起來。在官兵和民工的日夜辛勤的勞作下,破敗荒蕪的淩河城重新“站立”了起來,煥發生機。就在淩河城又一次屹立在北方的土地上時,羅夫康和哈盛萊等人正密切地關注着來自北方卡布諾尼人傳出來的動向,他們都在等着金軍對淩河城重新修築起來的反應。

第70章 攻擊爲效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8章 同仇敵愾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30章 艱難時刻第37章 始作俑者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60章 曼蒂蘭斯特第131章 穩固防線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75章 門戶洞開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119章 六軍大戰第105章 新的主人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164章 晚成多大器第8章 同仇敵愾第96章 築壘試驗第196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66章 事情改變人第46章 帝國勳章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43章 內外夾攻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26章 一石三鳥第116章 驚天計謀第158章 壯志凌雲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188章 風雲突變第151章 不流血的戰爭第74章 前途未卜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3章 殘陽如血第43章 內外夾攻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117章 巨魔來襲第201章 絢麗的雲彩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37章 始作俑者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95章 困城之策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82章 虛虛實實第198章 目標:金都第89章 禦敵之策第69章 失敗之道第29章 避難之地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87章 強弩之末第46章 帝國勳章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81章 血戰棲潭第74章 前途未卜第41章 無眠之夜第167章 鱷魚的軟腹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145章 在劫難逃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231章 一代女王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42章 戰爭的價值第36章 危急時刻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81章 血戰棲潭第98章 慢慢地陷落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89章 禦敵之策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8章 同仇敵愾第83章 深入虎穴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51章 連環之計第8章 同仇敵愾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74章 前途未卜第132章 重築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