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摩洛尼之戰結束後,第二紀元隨之落幕,第三紀元開始了。第三紀元的早期,伊曼魯努的國王達迦?伯斯力瓦做了一件重大的決定,把都城由聖列斯哥遷到提麗亞託娜斯。伯斯力瓦覺得聖列斯哥太小,已無法展現伊曼魯努帝國的強大,他打算另造一座宏偉大氣的王城。伯斯力瓦下令建造提麗亞託娜斯。伊曼魯努人對提麗亞託娜斯的建造花了三年的時間。按照國王伯斯力瓦的構想,提麗亞託娜斯依然沿襲一部分伊曼魯努帝國原有的建築風格,整座王城以白色爲主色調,屋頂用灰泥塗抹或藍色圓頂蓋住。與舊王城聖列斯哥不同的是,新的王城提麗亞託娜斯要比舊王城高得多。國王伯斯力瓦要把新王城建成巴拉達努上最高建築物。伊曼魯努的建築師、設計師、能工巧匠們按國王的要求,齊心協力,把提麗亞託娜斯打造成了一座高約三百米的圓錐狀建築物,圓環狀的城牆,城牆內是一棟棟房屋逐層拔高,房屋與房屋之間是四通八達的道路,一直延伸到主城的最高處,王城的宮殿,國王的住地。
站在提麗亞託娜斯宮殿的觀望臺上,國王伯斯力瓦一眼望去,底下的景色盡收眼底。作爲巴拉達努上的統治者,伯斯力瓦對眼前的一切甚感滿意,滿意於自己的統治,陶醉於君臨天下的豪情萬丈之中。漸漸地,伯斯力瓦開始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當歲月爬上了他的心頭,年邁體衰的老國王的心中滋長出了渴求長生不老,益壽延年的想法。於是,在伯斯力瓦得知在西面的密林中有一座住着巫師的古城堡,那裡有長壽的秘方時,伯斯力瓦動用了手中的王權,派出他的軍隊發動了一場西征,去尋找那座古老而又神秘的古城堡。
伯斯力瓦沒能等到他的軍隊找到古城堡就病逝了,但是在他後面的國王卻沒有停止尋找古城堡的努力,終於西征的伊曼魯努軍隊找到了那座古城堡。城堡內並無巫師,它已被廢棄很久了,沒有巫師也就沒有長壽的秘方。西征的將領把發現的情況報告給了國王。國王下達了指示,既然有古城堡,肯定會有想要的結果,耐心等待,總有新的發現。西征的將士就照國王的命令守着這座廢棄的古城堡。後來,國王又下了命令,叫西征的將士再抽出一部分繼續深入,尋找巫師的蹤跡。[注]
漫無目的的尋找,苦苦的等待,在叢林中的邪惡生物的不斷侵襲下,伊曼魯努帝國的力量就這樣白白消耗在國王病態的思想上,直到伊曼魯努人再也支撐不住了,才奪路而逃。在這場持續時間達幾百年的西征中,伊曼魯努帝國在西邊茂密的叢林中損失近五萬人馬,傷殘十多萬,耗資無數,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麼也沒得到。
伊曼魯努人能結束這場漫長的西征,還得得益於克里斯蒂人的進攻。正是古老的伊曼魯努帝國感受到了新興的克里斯蒂國的威脅,爲了對付克里斯蒂人咄咄逼人的攻勢,伊曼魯努的國王才決定停止西征的行動,全力應對克里斯蒂人的挑戰。
克里斯蒂人起源於何時,無從得知。不過我們知道的是早在第三紀元的前期克里斯蒂人就生活在了巴拉達努的土地上了。克里斯蒂人生活的流域由於跟伊曼魯努帝國隔着布拉哈山脈,彼此間互不通氣。在伊曼魯努的史書中,伊曼魯努人是越過密哈拉比峽口,深入到斯波爾摩流域,才發現那裡有人居住,他們就是克里斯蒂人。彼時的克里斯蒂人原始落後,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住的房屋都是茅屋。克里斯蒂人處在一個鬆散的原始部落的狀態中。
克里斯蒂人文明程度的提高得益於伊曼魯努人的言傳身教。在伊曼魯努人的幫助下,克里斯蒂人有了自己的文字。克里斯蒂人的文字是在伊曼魯努人母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伊曼魯努語的衍生物和進化品。有點類似於甲骨文和現代文字一樣,是同宗同源,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麼克里斯蒂人能夠讀懂伊曼魯努的古老的語言。伊曼魯努人教克里斯蒂人建造磚石混凝的房屋,製造鐵器,提高農業耕作生產的效率。當然,伊曼魯努人手把手教克里斯蒂人這麼多有用的好東西並不是沒有目的的。伊曼魯努人對克里斯蒂人的諄諄教導是建立在伊曼魯努人對克里斯蒂人的統治的基礎上的。伊曼魯努人對克里斯蒂人的開化是有目的的。伊曼魯努人不斷從克里斯蒂人那裡攫取他們想要的資源、糧食、礦產資源,如鐵、銅、銀、金等,漁業資源等。可以說,伊曼魯努人在提高了克里斯蒂人的文明和科技水平的同時也從克里斯蒂人那裡拿走了不少東西。
克里斯蒂人的文明和科技水平在伊曼魯努人的幫扶下不斷提高。當一個民族的文明和科技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原先的鬆散的部落的原始落後的形態顯然漸漸無法適應現狀。在克里斯蒂人心中逐漸有了要成爲一個大集體的統一部落的形態,而這個大集體的統一部落的形態即是國家的雛形。就在這時,一個叫昆德?尼夫安豪的克里斯蒂人的部落首領順應了全體克里斯蒂人的要求,對統治他們的伊曼魯努人道出了克里斯蒂人的呼聲:把所有的克里斯蒂人組織在一起,建立一個統一的大集體。
昆德?尼夫安豪沒有把話直接向伊曼魯努人挑明,他採用了一種比較機智的說法。昆德?尼夫安豪對管理他們的伊曼魯努長官說:“當前的克里斯蒂人組織鬆散,彼此互不照應,這樣一直持續下去,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對你們的徵收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如果能把這些克里斯蒂人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大集體,這樣你們對我們徵收各樣東西,不僅徵收的效率大大提高,徵收的產量也會增多。所以,我認爲,把克里斯蒂人組織在一個集體內,對你們來講是非常適合的,也是有利於你們的。”伊曼魯努的官長聽了尼夫安豪的話後,覺得尼夫安豪說得很有道理,遂同意了尼夫安豪把克里斯蒂人組合成一個大集體形態的請求。
克里斯蒂人組合成一個大集體後,定名爲克里斯蒂集落,推昆德?尼夫安豪爲集落道領。克里斯蒂人成立集落後,依舊臣服於伊曼魯努人,滿足於伊曼魯努人在克里斯蒂人土地上的索求。這樣的狀況維持了一百多年的時間,直到韋勒?加夫貝默當上克里斯蒂人的首領後。韋勒?加夫貝默認爲克里斯蒂人沒必要繼續匍匐在伊曼魯努人的腳下,聽從伊曼魯努人的召喚。而克里斯蒂人若想擺脫伊曼魯努人的統治,就必須把伊曼魯努人趕出去,並停止供給伊曼魯努人的索求。
韋勒?加夫貝默決定採取二步走,第一步先把伊曼魯努人從克里斯蒂人的土地上請出去,然後再走第二步,切斷對伊曼魯努人無償的利益輸出。韋勒?加夫貝默爲了實現自己的“第一步”走,對伊曼魯努的長官說道:“我有一個想法想跟你說一下,如果伊曼魯努人不想勞累地把大量的物品資源搬運到提麗亞託娜斯,我們可以爲你們效勞,親自把你們要的東西送到你們的手上,這樣就少了你們的舟車勞頓,不知你們意向如何?”伊曼魯努的長官聽韋勒?加夫貝默這麼一說,心裡自然感到高興,就把克里斯蒂人的這個想法傳遞給了伊曼魯努的國王。國王點頭同意後,那些在克里斯蒂人地上負責辦理此事的人員全部回去了。加夫貝默的第一個目的基本達到。
加夫貝默把伊曼魯努人“請”出克里斯蒂人的土地後,沒有立即與伊曼魯努人翻臉,而是依舊維持着原有的關係。加夫貝默知道克里斯蒂人無法一下子切斷與伊曼魯努人的關係,很多克里斯蒂人對伊曼魯努人懷有感激之情。是伊曼魯努人爲克里斯蒂人創造了文字,提升了克里斯蒂人的文化水平;教克里斯蒂人門類俱全的工藝製作,提高了克里斯蒂人的科學技術。加夫貝默認爲伊曼魯努人爲克里斯蒂人所作的貢獻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伊曼魯努人傳授給克里斯蒂人的好處不是無償免費的,克里斯蒂人也給了伊曼魯努人大量他們想要的東西。克里斯蒂人從伊曼魯努人身上得到了許多,可也付出了不少,所以加夫貝默覺得克里斯蒂人並沒有欠伊曼魯努人什麼。
加夫貝默不滿意伊曼魯努人在克里斯蒂人頭上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他感到伊曼魯努人在奴役克里斯蒂人,想要克里斯蒂人聽命於伊曼魯努人的話,加夫貝默感到了不平等,他不願克里斯蒂人一直在伊曼魯努人的管控之下。克里斯蒂人應該獨立自主,擺脫伊曼魯努人的控制,與伊曼魯努人平起平坐。
加夫貝默要實現自己的夢想,他首要做的便是說服他的同僚改變對伊曼魯努人的看法。加夫貝默對他的同僚們說道,伊曼魯努人之所以會把很多東西教給我們,爲我們帶來好處是有目的的。他們這麼做是想控制住我們,攫取我們土地上他們想要的東西,伊曼魯努人是在奴役我們。加夫貝默不停地向他的同僚們灌輸伊曼魯努人是在奴役克里斯蒂人的思想,來改變他們對伊曼魯努人的看法,從思想上切斷他們對伊曼魯努的情繫。前後過了十多年的時間,加夫貝默感到內部的條件已經成熟,便於第三紀元一二○八年正式告於伊曼魯努人不再無償進貢,並與同年八月,建國立都。
加夫貝默建立克里斯蒂國,把克里斯蒂人組成了一個國家,立都城於塞亞浦斯,加夫貝默爲克里斯蒂國的第一任國王。克里斯蒂人建國立都的消息傳到伊曼魯努國王那裡,伊曼魯努國王也薩?埃裡扎建認定克里斯蒂人絕無立國的權力,因爲克里斯蒂人的土地是伊曼魯努帝國的一部分。也薩?埃裡扎建發誓要給韋勒?加夫貝默點厲害瞧瞧。埃裡扎建要加夫貝默牢記教訓,只有伊曼魯努人才是他們的主人。
伊曼魯努國王埃裡扎建派出三萬軍隊討伐加夫貝默。伊曼魯努帝國的出兵正中了加夫貝默的下懷。因爲加夫貝默對克里斯蒂人說過,如果我們成立國家,伊曼魯努人是不會贊成的,他們會派兵攻打我們,原因很明確,伊曼魯努人不想我們統一富強,伊曼魯努人想繼續奴役我們。事實正如加夫貝默所說的那樣,伊曼魯努人不會聽任克里斯蒂人立國,與他們平起平坐,果然派兵來攻打克里斯蒂人了。大敵當前,克里斯蒂人變得空前團結,尤其是跟隨加夫貝默的那些戰士長官,更是緊緊團結在加夫貝默的身邊,萬衆一心,迎接伊曼魯努人的進攻。
加夫貝默知道這一仗的成敗與否直接關係到克里斯蒂人能否擺脫伊曼魯努人的控制。加夫貝默派出一支小部隊引誘伊曼魯努的軍隊進入到他預先埋伏的戰場。伊曼魯努軍輕敵大意,中了加夫貝默的誘敵深入之計,在花崗墩之地遭到克里斯蒂軍隊的圍攻,死傷大半,狼狽而逃。
加夫貝默打退了伊曼魯努軍的進攻,使克里斯蒂國的建立得到了鞏固,也無形提升了加夫貝默在克里斯蒂人心中的威望。在成功保衛克里斯蒂國後,加夫貝默在密哈拉比峽口修築了一道壁壘,並以此爲基礎,修築了一座堅城,用來抵禦伊曼魯努人的進攻。
爲了進一步消除伊曼魯努人對克里斯蒂人的影響,加夫貝默下令克里斯蒂國所有子民今後的名字都改爲四個字以下的名字,不能少於兩個字。國王韋勒?加夫貝默把自己的名字改爲明仲功。之後,克里斯蒂國的國王都姓明。爲什麼克里斯蒂國的國王會把自己的姓氏取爲“明”字?大概是“明”字,它的左偏旁是個“日”,右偏旁是個“月”,有日月交相輝映,永照大地之意吧。
伊曼魯努軍討伐克里斯蒂人失敗後,伊曼魯努國王也薩?埃裡扎建當然不會善罷干休。他把這次出兵失敗歸爲偶然,強大的伊曼魯努帝國怎麼會降服不了落後的克里斯蒂人呢。也薩?埃裡扎建相信,他的軍隊能征服克里斯蒂國這個落後部落的民族,征服克里斯蒂人只是時間的問題。只是也薩?埃裡扎建畢生都沒看到他的軍事征討迫使克里斯蒂人向他臣服過。埃裡扎建派出去討伐克里斯蒂人的伊曼魯努軍都被擋在密哈拉比峽口修建而成的那座堅固的壁壘之外,克里斯蒂人在家門修築的“籬笆”使伊曼魯努的人馬不得而入,被擋在“門”外。
眼見克里斯蒂國的安全有了保障,加夫貝默信心大增,他宣佈正式建國立都,定都於塞亞浦斯,建國號爲克里斯蒂國。在巴拉達努的疆土上,一個興起的克里斯蒂國出現了,只是沒人料到它會發展到何等的規模。伊曼魯努人無法阻止克里斯蒂國的出現,但是他們心有不甘,不甘心失去這塊肥沃富饒的土地。克里斯蒂人在密哈拉比峽口築起了一道堅實的壁壘,只有鐵騎,缺少攻堅重武器的伊曼魯努軍隊對眼前的深壘高壁無可奈何。伊曼魯努國王迪克?託雷姆博吸取了伊曼魯努人攻城失敗的教訓。託雷姆博認爲伊曼魯努人強在鐵騎,勝在野外作戰上,只有在空曠的土地上與敵人交戰,才能最大程度發揮伊曼魯努軍隊的威力。由於缺乏攻堅的重武器,攻擊敵人的堅固壁壘,實是在用自己的短處來攻擊敵人的長處。因此,託雷姆博改變了前任國王埃裡扎建的進攻思路,放棄攻打克里斯蒂人在密哈拉比峽口築建的壁壘,把進攻的方向改向南,越過蘇雷佩蘭爾特,從克里斯蒂國的背後發起進攻。
蘇雷佩蘭爾特,即是以後的關西隘口,它是伊曼魯努帝國通向南方的一扇大門。走出這扇“門”,在那片廣闊的土地上林立着一個個小國,他們的風俗、生活習性、言談舉止跟伊曼魯努人有所不同。在文化水平和軍事力量上也遠低於伊曼魯努人。早在伊曼魯努人管控克里斯蒂人的時候,伊曼魯努帝國就跟這些毗鄰的國家,建立起主僕的依附關係。現在,伊曼魯努的國王迪克?託雷姆博知道是到利用他們的時候了。
有時,託雷姆博在想他的父王埃裡扎建爲何不能早早想到從南邊出發,也能打到克里斯蒂人的國土上。只不過多走了一些彎路。由於克里斯蒂人再也無險可守,在空曠的野外,剽悍的伊曼魯努鐵騎定能叫克里斯蒂人吃不了兜着走。一想到這裡,託雷姆博感到自己英明的同時對自己父王的昏聵也是頗有微詞。
伊曼魯努國王託雷姆博派出十萬軍隊,其中騎兵佔半數,穿過蘇雷佩蘭爾特,借道淮唐國和薩里特,從伏洛加攻打克里斯蒂國。當伊曼魯努大軍南下的時候,克里斯蒂人在合併了益甘豐州和海州後,逐漸向南發展,開始把自己的勢力滲透到伏洛加的小國裡頭。伊曼魯努軍和克里斯蒂軍在伏洛加迎面相逢,伊曼魯努軍隨即向克里斯蒂人發動了進攻,克里斯蒂人根本抵擋不住伊曼魯努鐵騎的衝擊力,被打得丟盔棄甲,五萬克里斯蒂的將士只有一萬多人渡江逃回來。
聞知捷報後,伊曼魯努國王託雷姆博高興不已,總算是讓克里斯蒂人嚐到伊曼魯努人的厲害了。克里斯蒂人也想開疆拓土,擴張自己的領地,他們也配!託雷姆博心裡憤憤想着。他感到克里斯蒂人也太狂妄自大了,必須得狠狠教訓克里斯蒂人,讓他們知道誰纔是巴拉達努的主宰者。託雷姆博下令大將斯內丹雷率部乘勝追擊,掃蕩克里斯蒂人的地盤。大將斯內丹雷領命後,率部挺進,直到看到一條大江橫亙在他們面前,才被迫停止前進的腳步。這條大江是克里斯蒂國最大的江,名叫沽羅布達江,發端於布拉哈山脈,從海州流入大海。面對着眼前的大江,斯內丹雷和他的將士因沒有渡江的船隻,只好望江興嘆。
由於伊曼魯努國土上連條像樣的大河也沒有,所以伊曼魯努人沒有橫渡大江的大型船隻,更不會有在江上作戰的戰船。惟一能幫助伊曼魯努人渡過沽羅布達江的就是海州人了。可是海州人已被克里斯蒂人拉到他們一邊。沒有大型的渡江船隻,斯內丹雷和他的將士就無法深入克里斯蒂人的領土。
在國王託雷姆博的催促下,斯內丹雷命屬下從當地採集徵收船隻,準備渡江。伊曼魯努軍的渡江準備搞得江對岸的克里斯蒂人人心惶惶,風聲鶴唳。面臨嚴重軍事威脅的克里斯蒂國國內的政權發生更迭,政權的主導者安萊瑙大將被趕下臺,王權又重新回到明姓的王族人士手上。明義健上臺後,迅速採取穩定危局的措施。明義健認爲伊曼魯努人不善於在江河上作戰,而海州的艦隊則聽命於克里斯蒂人,沒有制江權的伊曼魯努軍想要渡江恐怕不會輕而易舉。明義健叫海州的艦船控制住伊曼魯努軍渡江的江面,同時從北邊抽調精銳部隊趕到南面的江岸,堅守江岸防線。明義健把大量的兵力集中到沽羅布達江江邊,決心利用大江的天險全力守住這條關乎克里斯蒂國生死存亡的防線。
斯內丹雷的部下徵集到了幾百只渡江的船隻,斯內丹雷見此,下令渡江。沒有渡江作戰經驗的斯內丹雷不知道,在沒有制江權的情況下,強渡就是等於自殺。在江上載有伊曼魯努戰士的船隻紛紛被克里斯蒂人的戰船擊沉,船上的伊曼魯努士兵一個個落入水中,沉入水底淹死。見此情狀,斯內丹雷下令停止渡江。克里斯蒂人和伊曼魯努人就這樣隔江對峙着。
沒有攻城的重武器,伊曼魯努人拿密哈拉比峽口的堅城沒轍;沒有渡江的大型船隻和戰船,伊曼魯努人無法渡過沽羅布達江。克里斯蒂人憑藉着這兩道天險構築的防線擋住了伊曼魯努軍凌利的攻勢。但是伊曼魯努軍並非沒有機會深入到克里斯蒂國的腹地,一些將領曾提議大軍翻越布拉哈山脈攻入克里斯蒂人的領地。可惜,這些翻越布拉哈山脈進攻克里斯蒂國的計劃一個也沒真正準備過。國王託雷姆博覺得這樣做太冒險了。託雷姆博應該知道軍事行動是要冒風險的,也許託雷姆博覺得這樣做的成功性不大,不夠穩妥,很有可能導致失敗。國王託雷姆博的保守無作爲促使伊曼魯努國與克里斯蒂國長期對峙,而這恰恰給了克里斯蒂國喘氣發展的時間。
南邊無法擴張,西邊是強大的伊曼魯努帝國,東邊是大海,克里斯蒂人的領土只能向北延伸。克里斯蒂人先後把紐愛爾、尼洛泊、弗裡聖多、塔勒木、盛哥昂冷、脫布涅頓等北方諸小國併入他們的版圖,成爲一個個聯邦自治區。克里斯蒂人與這些聯邦自治區簽訂互惠條約,克里斯蒂人無償給這些自治區的軍民提供他們所需的食糧等必需品,爲他們建造宜居的城鎮,而北方的聯邦自治區則爲克里斯蒂人提供剽肥的戰馬,必要時響應克里斯蒂國國王的應召出兵參戰。克里斯蒂人從北方得到所需的戰馬後,自己也開始培育這一適合作戰的優良馬種,組建了一支支騎兵部隊。
正當克里斯蒂國蒸蒸日上的時候,伊曼魯努帝國卻每況愈下,如同蹺蹺板,一頭上揚,另一頭就下降。本來伊曼魯努人的軍隊是有徵服克里斯蒂國的機會的。如果不是伊曼魯努人把大量的兵力用在徒勞無功的西征上,若能集中全部兵力在兩條戰線上同時開戰,克里斯蒂人決難守住一南一北這兩條防線。要知道爲了守住南邊的江岸防線,當時的國王明義健把北邊密哈拉比的守軍精銳部隊抽調過來,這就說明當時的克里斯蒂國的兵力無法同時應付兩面作戰。伊曼魯努帝國錯失了一個又一個可以征服克里斯蒂國的機會,坐視克里斯蒂人漸漸變強。等到克里斯蒂國的騎兵不遜色於伊曼魯努人的時候,伊曼魯努帝國獨霸巴拉達努的好日子也算是到頭了。
克里斯蒂人決心主動對伊曼魯努軍發起進攻,收復沽羅布達江南岸被伊曼魯努人侵佔的土地。克里斯蒂軍隊乘船渡過沽羅布達江,對伊曼魯努軍發動了進攻。伊曼魯努軍在克里斯蒂軍的攻擊下節節敗退,克里斯蒂軍不僅收復失地,還奪取了伏洛加和薩里特,伊曼魯努軍退到淮唐國,與克里斯蒂軍對峙。
克里斯蒂國國王明建傑認爲伊曼魯努人的輝煌已經過去了,克里斯蒂人的時代到來了。正是伊曼魯努人的愚蠢造就了克里斯蒂人的今天。伊曼魯努帝國在慢慢衰落,克里斯蒂國在漸漸變強。此消彼長,克里斯蒂國的軍隊已經有了打敗伊曼魯努軍的實力。對自己軍隊實力的估計使明建傑開始展望起有朝一日打敗伊曼魯努帝國的那一天,做起了一統山河的美夢。
注:那座被伊曼魯努西征的將士發現的古城堡,以前是否住過巫師,這不得而知。不過根據西征的倖存將士的所述可知,他們有時能從那座廢棄的古城堡中看到巨魔的光環。一批批的獸人在這裡集結,伊曼魯努的將士與獸人之間不斷爆發衝突,最多的一次獸人集結了幾千兵力,進攻伊曼魯努西征軍在古城堡不遠的駐地,被西征的駐屯軍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