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22慷慨淚沾纓1

章22 慷慨淚沾纓 1

“本官傅知仁,乃夏國丞相府道路曹西河巡吏。”傅知仁翻鞍下馬,按照規矩,先向兩個逃人通報了自己的身份,免得他們胡亂猜測。爲了甄別奸細,也爲了使宋國百姓儘快適應夏國的環境,丞相府道路曹專門設立了安置所,在那裡河東逃人也講他們是如何越境的,因此,道路曹對那些神鬼莫察的渡河通道瞭如指掌。

趙行德和李若雪對視了一眼,拱手道:“關東人趙德,這是內子李氏,參見傅巡吏。”傅知仁身穿着灰布袍子,敞着狼皮的坎肩,足踏着適合長途跋涉的厚底靴,騎馬挾弓,鞍側掛着一柄長劍,鞍後綁着毯子行囊。趙行德原還以爲他是巡邊的夏國軍士,誰知卻是丞相府的屬吏。

傅知仁微微一笑,分別對趙行德與李若雪拱了拱手。他早知有一隊關東農人渡河過來,見他們平安無事後,也不着急趕路,就在此歇息了片刻,誰料正好見到趙行德與李若雪渡河的全過程。

“二位爲何冒險從這條鐵索渡河過來?”傅知仁緩緩問道。趙德夫婦斯文有禮,不似爲生計所迫的樣子。不過夏國甄別關東面逃人向來十分寬鬆,傅知仁也只是因好奇而隨口一問。

“嗯,”那趙德和李氏似乎有些尷尬,二人都低着頭,片刻後,趙德才擡頭道:“我二人早有婚約,情投意合,怎奈爲惡人所迫,不得已背井離鄉。”李若雪倚在他身邊,小兩口生死相依的模樣。

“哦。”傅知仁微微點頭。河水早將李若雪臉上的黑灰衝得一乾二淨,膚如凝脂,一望便知並非常年勞作的農婦,而趙德言談也不似農人。他見這二人年貌舉止,早猜測是私奔出來的,只不過趙德說得比較含蓄隱晦而已。

“按照府令,河東來人需先到安置所甄別,並教知曉我國制度。兩位且隨本官走吧。”傅知仁一板一眼地說道。國家制度,柱國府頒佈律令,護國府決斷國策,丞相府制定府令,皇帝詔喻敕令,大將軍府發號軍令,名稱效力各有不同。傅知仁是去年才從禁衛瞟騎軍退役的,當初爲了通過巡吏的考覈,也曾將律法背得頭疼。丞相府的屬吏辦事說話都有一定之規,不可等閒視之。

趙行德扶着李若雪站起身來,還未邁步,傅知仁卻示意李若雪騎到馬上。

趙行德眼中流露出戒備的神情,傅知仁將繮繩交給他,解釋道:“不在戰爭期間,軍士是不會自己騎馬,而讓婦孺步行趕路的。”

趙行德的遲疑道:“你我素不相識,難道就不怕我們奪馬逃走?”

“你可以試試看,”傅知仁笑道,“這匹馬跟我也有七八年了,你便是殺了它,它也不會跟你走。”說完他口中打了一個呼哨,那匹馬似通人性一般,亦打了個響鼻,低下頭在傅知仁的身上挨擦着,一人一馬顯得極爲親密。

二人推脫不過,便尋一處背僻的山石,先後換了衣衫。李若雪在趙行德幫助下騎在馬上,她仍是穿着男裝,只是沒有在臉上塗抹黑脂遮掩容色。

趙行德牽着馬繮在前行走,傅知仁與他並肩而行,沒走多久,只覺道路兩邊林蔭漸密,數人合抱的巨木隨處可見,林間隱約有不少覓食的狐鼠身影,鳴禽悅耳,天上不時有老鷹盤旋,全無趙行德印象中“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的印象。平坦寬闊的田地,大約一多半是農人趕着馬整地,爲月底種植冬麥做着準備,還有一小半田裡長着牧草,時而看見有圈養着百十頭牛羊等牲畜的畜舍和圍欄。

步行不到兩個時辰,已經過七八條清澈的溪流和渠道,狹窄的僅僅供灌溉之用,而較寬的一條則可以行駛小船,趙行德便看見一艘小船上堆滿整齊的石炭,停靠在碼頭上,附近的農戶則趕着馬車買回去做冬季取暖之用。趙行德驚訝地發現有一條木質的軌道直通碼頭的炭場,不斷有馬拉着石炭車停在棧橋旁,又由幾個壯漢將石炭分裝成一包一包的,再裝上小船,由水運到鄉村各處,再由農家趕着馬車運回去。

見趙行德一路上望着那些巨木,傅知仁笑道:“這些大樹生長几乎上百年了。”他指着那運送石炭的船隻道:“爲了避免濫伐木爲柴,丞相府規劃了若干四通八達的渠道運載,關中數百萬人數十年之功,總算讓大部分人家都可以石炭取暖,解除一方生靈之厄運。”他言談裡頗爲驕傲,還未從軍前,傅知仁便在軍士組織下承擔過疏通渠道的勞役,樹林保持水土,渠道是命脈,缺一不可,已爲關中人所共知。

趙行德頗爲感慨地點了點頭,汴梁數十萬家冬天也用石炭取暖,但在這之前,周圍的林木曾經慘遭砍伐。而大部分鄉村地帶與漕運主渠距離遙遠,石炭運輸不便。每到冬天,爲了禦寒之急,百姓連桑榆都會砍伐,朝廷率下禁令仍然法不責衆,現在關東的人煙繁盛處,是很少見到這般粗大茂密的樹林了。

“這石炭價格頗不便宜,普通農家能負擔得起麼?”趙行德沉吟道,以他所知,就算在汴京,開封府每年都要出數十萬斤石炭賣給貧民,饒是如此,冬天凍死人的事情還時常發生。

“用石炭和木柴的價錢差不多吧,”傅知仁想了片刻,解釋道,“石炭從地裡挖出來,價錢大都是運費所累,渠道貫通之後,這一塊已經大大降低。而按照律令,伐木爲柴的話,要先在附近種一棵樹苗,十年之後,長成大樹,方纔能將原先那棵大樹砍掉。有這功夫,還不如買石炭划算。”他頓了一頓,道,“有些做林木生意的商人,能花上十年的時間種樹,取得木材,不過大都用來建屋造器,不捨得燒掉的。”

“禁止隨意伐木爲柴,只怕推行起來甚是艱難。”趙行德嘆道。這時代比後世更加寒冷,宋國也禁止濫發林木取暖,可一遇寒冬,還是法不責衆,甚至皇陵附近的風水林,都有百姓偷偷砍伐,其它地方就更不用說。

傅知仁也感慨道:“是啊,冬日苦寒,伐木爲柴可以解燃眉之急,而遺萬世之憂。以石炭取代木柴,若不是丞相府定策於先,逐年修築渠道,削減運碳的費用,學士府衆先生十餘年教誨百姓其中利害,百萬軍民心悅誠服,還真不容易推行。”

趙行德是關東的士人,傅知仁對他也存着幾分客氣,只要不涉及軍國大事的,都詳細解說給他聽,二人說話間便來到了一片夯土築牆茅草鋪頂的房屋面前,趙行德一眼便看見在他之前渡過黃河的那幾十個農人已經站在院子裡,正排在一張桌子前面做着甄別登記。

“律令不容閒散流民,凡是關東來人,都要登記去向,不得在國內肆意遊蕩。”傅知仁帶着些歉意的解釋道,“我的同僚會根據流人各自的情況和意願,給你們安排去處。”他和趙行德尚算談得來,便又多嘴了一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問話的時候,你可要記住。”

道路曹的胥吏潘少微,生就一副人畜無害的和善臉,他看着面前老實巴交地關東農人,正不厭其煩地重複着問話:“第一個去處,留在關中工坊,管你吃,管你住,幹活兒也簡單,每個月還有銀錢拿。第二個去處,安排你在沿途的田莊工坊做短工掙盤纏,運氣好去石山,運氣不好去小海,說不得要餐風露宿,那邊蠻人燒殺打仗是肯定的,不保你有命還鄉,第三個去處,倘若有一技之長,丞相府、大將軍府便可擇優錄用,或者發給告身,三個月內去都市自尋一條生路,若無法謀生的,則聽從丞相府發落。”

章62供帳遙相望2章94潯陽滿旌旃17章145謂我不愧君5章73國命懸哥舒3章139縈流漲清深1章15學劍翻自哂3章58清歌繞飛樑1章60秩滿歸咸陽3章107良牧稱神明1章109一忝青雲客5章53徵樂昌樂館4章40挾矢不敢張7章31十月到幽州4章128對客小垂手3章14棄之海上行5章59歡悅未終朝13章97徒賜五百金4章112虛對鸚鵡洲8章60秩滿歸咸陽2章84軍師擁熊虎3章158旌旆夾兩山1章110三登黃鶴樓11章101夜郎萬里道12章49逢君聽絃歌6章132江鮑堪動色3章152君登鳳池去2章12將期軒冕榮1章75開門納兇渠4章94潯陽滿旌旃5章111顧慚禰處士3章100翻謫夜郎天13章76公卿如犬羊3章122窺日畏銜山1章9天地賭一擲3章109一忝青雲客2章159飲馬空尤夷1章58清歌繞飛樑7章132江鮑堪動色4章9天地賭一擲4章69草木搖殺氣1章64榮枯異炎涼2章114寥落天地秋3章10未忘卻戰爭3章33君王棄北海4章114江帶峨眉雪6章154桀犬尚吠堯3章149傳聞赦書至3章131主人情未極3章90餐霞漱瑤泉4章130賓跪請休息5章36燕然可摧傾4章155匈奴笑千秋10章150卻放夜郎回3章102西上令人老5章79兩京成丘墟3章94潯陽滿旌旃4章3仙人撫我頂3章153忽棄賈生才4章17劍非萬人敵1章36燕然可摧傾5章84軍師擁熊虎2章91門開九江轉3章53徵樂昌樂館2章138剪鑿竹石開4章86賊勢騰風雨4章59歡悅未終朝10章155匈奴笑千秋1章76公卿如犬羊3章158連雞不得進1章112虛對鸚鵡洲6章81帝子許專征3章54開筵列壺觴1章32戈鋋若羅星5章85人心失去就1章125窈窕誇鉛紅2章68沙塵暗雲海5章97徒賜五百金4章17劍非萬人敵1章61祖道擁萬人5章157常爲大國憂5章123促酒喜得月5章105日月無偏照1章158旌旆夾兩山3章31十月到幽州4章23嘆君倜儻才5章88誠節冠終古3章4結髮受長生1章148飛鳴天上來3章118送此萬里目3章26慰此遠徂徵2章44騄耳空騰驤1章101夜郎萬里道20章132江鮑堪動色3章106何由訴蒼昊5章25開筵引祖帳3章74長戟三十萬4章27鞍馬若浮雲3章46於今亦奔亡5章84軍師擁熊虎2章25開筵引祖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