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電臺,方不爲還要處理商行的其他事務。
從美國回來之後,方不爲就將星洲商行和四海商行提前做了安排。
全面抗戰開始後,日軍第一時間封鎖了海岸和內陸運輸線,唯一能對外通行的,只有通向越南海防的滇越公路和通往蘇聯的蘇蒙公路。
至於抗佔時期最有名氣的抗日物資運輸線:滇緬公路,要到三九年纔會開通。
他將在上海的星洲商行總部遷到了南洋,並着手在香港,越南海防籌建分行。
而四海商行的車隊,船隊,馬幫,也逐步開始移往廣洲,雲南和西北等地。
除此外,方不爲力排衆議,將星洲洋行近一千五百萬美元的流動資金,全換成了汽油等需要進口的軍需物資。
而且只囤不賣。
這是這一年多以來,星洲洋行靠販運汽油等緊俏物資賺來的。
爲此,方不爲還讓於二君派人,在重慶買了半座小山,專門用來修建倉庫。
這不是方不爲想囤積居奇,而是離全面抗戰越來越近,一旦兩國開戰,這些東西想買不到。
包括於二君,司徒美堂在內,都不太理解方不爲的用意。
方不爲只解釋說是未雨綢繆。
既然知道一些關鍵的節點,方不爲怎麼可能不提前做出應對。
好在他是大股東,而且於二君,司徒美徒等人對他都很是信服,所以才由他一言而決。
方不爲在上海待了三天,敲定商行與剩餘物資的轉移計劃後,又馬不停蹄的回了南京。
中共雙方的細節談判斷斷續續,每一次錢大均都會派方不爲去旁聽。
方不爲早就知道結果,但嘴上卻不敢說出來,只好繼續去當他的小透明。
往返幾次之後,看沒有什麼效果,談判便暫停了。
雙方談判人員都知道,主動權還在委員長手裡,委員長不同意,繼續談下去也只是在浪費時間。
方不爲一天一天的數着日子。
六月四日,周先生一赴廬山,與委員長會談,委員長還是寸步不讓:紅軍不得設總部,須服從中央政府的所有命令。
毛朱二人必須離開紅軍,出國留洋……
雙方不歡而散,史稱第一次廬山談判。
正當雙方約定好,周先生準備第二次赴廬山之時,盧溝橋事變爆發了。
七月七日傍晚七時許,華北駐屯軍的一箇中隊(相當於一個營),在盧溝橋附近演習。
晚十一夜左右,日軍稱一個士兵在演習中失跑完,要強行進入二十九軍駐地搜查。
開什麼玩笑。
二十九軍再不受中央政府待見,名義上也是民國政府的正規部隊。
再一個,因爲之前的《何梅協定》等一系列事件,大半個華北讓給了日本人,二十九軍上下快成了漢奸的代名詞,宋喆元不想被人罵成張少帥第二,就絕對不會答應。
冀察政府與日軍商定,次日可協同派員調查。
失蹤的士兵其實已經找到了,但日軍隱而不報,在八日清晨時分,炮擊駐守盧溝橋的中國士兵。
其實中日方雙方都未想到,這起事件會成爲全面抗戰的導火索。
而日軍起先的目的,也只是想如去年,前年一般,主動挑起事端,向國民政府施壓,逐步蠶食華北地區,讓國民政府承認東北及華北有獨立性。
日本人只以,這一次的二十九軍和國民政府,也肯定會像上一次的《何梅協定》前的一系列事變一般,當即退讓,尋求和解。
但日本人忘了此時國內國外的形式。
西安事變剛剛發生才半年,委員長臉皮再厚,情商再低,也不敢將說過不久的話當空氣。
再要敢退縮,提出過聯合抗日的這些地方軍閥就敢聯合反蔣,英美蘇等國也會對他產生懷疑。
二十九軍司令部電令前線軍官: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
中共通電全國:“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纔是我們的出路!……不讓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寸土……爲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
各地紛紛響應。
還在廬山的委員長致電二十九軍“宛平城應固守勿退……盧溝橋、長辛店萬不可失守”。
並通電全國:“不屈服,不擴大,不求戰,必抗戰!”
方不爲總覺的這句話像是在說:別逼老子,不然和你同歸於盡……
日軍也沒有想到,國民政府此次竟然這般強硬?
看一時攻不下宛平,日本人耍起了就在談判的把戲。
一是想借談判給中央政府施加壓力,二是想若國民政府不退讓,便想趁機拿下平津。
軍政部有人提到過這一點,但何英青等人一直不大相信,甚至是宋喆元都以爲日軍絕不會大規模的擅起戰端。
二十九軍錯過了最好的佈防機會,一直拖到關東軍集結完畢才反應過來。
方不爲很想去華北,但沒有一個人同意。
一是他的份量不夠,二是他沒有理由。
二十九軍與西安事變中的十七路軍一樣,都是馮玉祥的西北軍改變而來,根本不受中央政府和委員長待見。
華僑援助的餉款和物資,人家二十九軍連根毛都沒見過。
而宋喆元登報罵委員長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雙方的矛盾很深。
此時再派個有特務性質的特派員,剛到地頭,怕是就會被二十九軍拿來祭旗。
哪怕是他想去華北偵測日軍動向也不行。
馬春風沒有明說,但谷振龍罵方不爲目中無人,當陳公樹的華北區是擺設不成?
方不爲只能咬着牙,天天巴着脖子,等華北方面的戰報。
十一日,由何英青主持召開統帥部會議,後報清委員長批准,對華北事變做出應對。
這一次,國民政府的反應不可謂不快。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統帥部決議,即日起向華北調運戰炎儲備,糧秣儲備等,至少可供二十萬人足有三月之久。
同時報請委員長,請求調動部分德械師北上。
除此之外,統帥部還調派第二師補充旅,秘密進駐上海市區,防守機場等戰略要求。
這是怕被日軍抄了後路。
怕二十九軍擅自妥協,統帥部派時任參謀本部總務廳廳長熊斌赴保定,向二十九軍做出一系列承諾:要槍有槍,要糧有糧。
這是怕宋喆元成了第二個張少帥。
他一退,華北就會成爲第二個東北。
方不爲覺的這一招有點神來之筆的意味。
熊斌還沒到保定,宋喆元就和日本達成了第一次協議……
當然,稱不上割地賣國,不過是延照中央政府的一慣風格,答應了部份日本人的條件,同意日本人派人進入盧溝橋以內的宛平搜查。
其實就連宋喆元也沒想到,這是日本人的緩兵之計,剛過了三天,日本人就主動撕毀了這份協議。
宋喆元白白背了一次罵名。
但除了方不爲,誰都不知道日本人的真實意圖,南京統帥部有點慌了。
二十九軍一妥協,日本人就能騰出手來,對上海和南京下手,到時候就會成爲腹背受敵的局面。
在七月十四日的統帥部會議上,當既有人提出封鎖長江,並派海軍駐防吳淞口……
這是要全面開戰的架勢,誰都做不了主,只能報請委員長定奪。
委員長半信半疑。
到這個時候,他還是不太本信,日軍會全面化開戰。
直到日本的軍艦開到了下關,關東軍各師團陸續往華北集結的消息傳來……
“中華民族已到了最後的關頭,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惟有犧牲的決心,才能博得最後的勝利……”
方不爲終於知道這句話的出處了。
委員長與周先生匆匆見了一面,發表了著名的《廬山抗戰聲名》,在二十日時,回到了南京。
二十一日,委員長親自主持了統帥部戰略會議,蔣百里呈委員長一文中提出“日必將趁此機會全面開戰,我方應對日展開持久戰”的大戰略方針。
但被委員長當場拒絕不說,還在會上批駁了一頓。
方不爲沒有資格參加會議,他是從谷振龍的片言隻語中聽到了一些,察覺到不對,纔想法設法的將蔣百里將軍提出的戰略方針弄到手。
看完之後,方不爲驚爲天人。
這不就是八年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對日抗戰的總方針麼?
“以空間換取時間,相機予以打擊,戰力預置華東,引敵由東向西,軸向攻防……”
蔣百里還建議:由淞滬開戰,並擴大之,引誘日軍沿江而上,將決戰戰場放在上海,集中主力殲滅日軍的有生力量,而後且戰且退,各線陸續往後方調動。
前期肯定勝不了,要做好打敗仗,甚至是打大敗仗的準備。目的是拖長戰線,拖死日本人……
熊式輝補充: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移民清物,堅壁清野;避實擊虛,晝伏夜動。
是不是很熟悉?
這一主張當時被稱爲《持久戰》,後被收錄入蔣百里將軍的《國防論》中。
華北失陷後,上海保衛戰,南京保衛戰均執行的是此戰略。
方法是好的,但用到具體人的手裡,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兩次會戰,均以委員長的猶豫不決,優柔寡斷,前後命令反覆,以及指揮官指揮失當,做戰部隊將領棄軍而逃等等因素,將計劃中的且戰且退,打成了大面積的潰逃。
會天天都在開,相應的佈防也在做,但架不住日本人的動作太快,而且狡猾。
從九號開始,日軍與二十九軍談判了三次,最後均以日本單方面撕毀協議而告終。
直到二十號以後,得知日軍集結在華北的部隊已達六萬人以上時,宋喆元和南京政府才知道,他們全被日本人耍了。
調動主力部隊根本來不及,甚至是二十九軍都根本沒有做出開戰的準備。
宋喆元只能咬着牙打。
不打,他就是張少帥第二。
自二十八日起,至三十日,短短三天,北平天津相繼失守,華北徹底淪陷。
副軍長佟凌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玉壯烈殉國。
……
方不爲一直怕,因爲他的存在,歷史可能會在關鍵的時候拐彎。
所以他纔會跑到美國,躲開王兆名遇刺和西安事變。
歷史確實沒拐彎,和前一世沒有任何的差別。
但此時的方不爲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方不爲總感覺,老天和他開了個大玩笑。
他想改變的時候,卻發現什麼都改變不了。
就算知道關鍵的節點又能如何?
作戰廳不止一次提出,日本人使的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把戲。
方不爲也不只一次請命,請求率反諜股的精銳,赴東北至華北沿線,調查日軍的動向。
但誰都不答應。
谷振龍甚至勸過他,就算他能偵察到關東軍在向華北集結,也起不了大的作用。
因爲大多數的人,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會相信日軍會全面開戰。
包括委員長和宋喆元。
方不爲明知道谷振龍說的有道理,就算咬碎了牙關也無可奈何。
別說現在,哪怕是南京淪陷之時,委員長都在幻想以戰促合,英美等國出面調停。
所以纔會在上海保懷戰和南京保衛戰的時候,均下達前後矛盾的軍令,致使指揮官失措,軍心大失。
特麼的,大不了死在戰場上。
方不爲暗暗的咬着牙。
最多半個月,上海保衛戰就開打了,他無論如何也不能錯過。
方不爲開始謀劃,如何才能把自己派到上海。
爲此,他還偷偷給於二君發了一份電報。
各地華僑在上海均有產業,一旦開戰,肯定會請求國民政府予以保護,到時候就是最好的時機。
方不爲的電報剛剛發出去,正想着給谷振龍吹吹風,谷振龍卻先來找他了。
出大事了!
華北淪陷,使委員長再一次的死了心,他決定執行蔣百里的“持久戰”,計劃佈署“淞滬會戰”。
二十八日,委員長在統帥部會議上佈署了封鎖長江,清剿日軍軍艦和日本商船的計劃。
但僅僅過了一天,江陰要塞都未來的及佈防,原本停在下關,一副隨時都會炮轟總統府的日本軍艦,竟然瘋了一般的逃到了上海?
然後又是日本商船……
等情報傳回南京,長江上的日方船隻基本上絕跡了。
民國政府上下再蠢,也知道佈署計劃被人泄密了。
委員長大發雷霆,恨不得把所有的知情人全部抓起來,嚴刑拷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