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 碾壓之勢
首批評論,三十三家媒體,其中三十二家給予差評,媒體綜評是一個糟糕透頂的三十一分。
“撒哈拉騎兵”的首批評論遭遇了血洗,粗魯殘暴的場面即使放在“罪惡之城”的電影畫面裡也令人無法直視。
作爲“撒哈拉騎兵”最有力的盟友,“洛杉磯時報”的評論顯得十分無奈,在不功不過的五十分掩護之下,他們表示,“布瑞克-埃斯納(breck-r),迪斯尼現任首席執行官邁克爾的兒子,曾經跟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學習了一段時間,在史蒂文監製之下執導過一集迷你電視劇‘劫持’,執導了‘撒哈拉騎兵’這部場面壯觀的恢弘作品,但顯然劇本應該更加緊湊一些。”
這篇短評裡一共就只有四句話,其中三句話都是在介紹布瑞克的身家背景,甚至把邁克爾-埃斯納、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這樣的靠山都搬了出來,但對於電影卻沒有給予太多的評價。如此一篇短評,足以讓人尷尬症犯了。
由此可見“洛杉磯時報”的尷尬位置了,彷佛每一個字裡都透露出“我編不下去了”的無奈和絕望。
對比之下,“舊金山紀事報”的七十五分高分就像是光滑額頭上那一顆油光發亮的青春痘,閃亮的紅色,發膿的囊腫,突兀的形狀,輕而易舉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我喜歡這部電影堅持在了自己愚蠢的水平上。”“舊金山紀事報”在評論之中簡單粗暴地說到,簡單言之,就是認可了這部作品的爆米花性質。
這一番評論也讓人無法反駁,它承認了電影的愚蠢,並且認爲商業爆米花電影就應該如此愚蠢——輕鬆無腦、視覺刺激,所以達到了如此愚蠢的水平,自然值得讚賞。這是正確的說法,以一種讓人不愉快的方式。
可即使如此,“舊金山紀事報”也是孤掌難鳴,除了他們之外,最高評分是來自於“西雅圖郵報”的五十八分,除此之外所有評分都低於五十分,刺眼程度猶如海豚灣大屠殺,鮮血淋淋的場面不僅刺激,而且殘忍,以至於許多媒體都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過苛刻了?
“紐約時報”給出了二十分,“華爾街日報”則是十八分,“華盛頓郵報”二十五分,“紐約客”僅僅只有五分,“綜藝”十三分,“今日美國”四十分。
羅傑-埃伯特任職的“芝加哥太陽報”給出了三十分,他的評價也十分有趣,“任何一部有佩內洛普-克魯茲或者威廉姆-h-梅西(william-h-macy)的作品都不會是一塌糊塗,而由克魯茲和梅西共同出演的電影也證明了這一點:不全部都是災難。”
如此評價,搭配三十分,還有兩顆星的推薦,羅傑的評價着實有趣,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在一片轟轟烈烈的差評聲之中,“撒哈拉騎兵”僅僅收穫了三十一分。必須承認的是,這部作品應該還沒有糟糕到如此地步,但想要收穫就必須有所付出。上一週,“罪惡之城”面臨了冰火雙重天的洗禮,九個零分至今都是一個重磅轟炸;所以這一週,輪到“撒哈拉騎兵”迎接屬於自己的評判了,只是可惜的是,它沒有像前者那般殺出一條血路,而是被徹底淹沒在了差評的海洋之中。
媒體綜評僅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爛番茄網、影院分數、imdb也沒有寬容的跡象。
爛番茄網的新鮮度僅僅之後百分之三十八,而媒體評分也只有四點一分,整體情況與權威媒體保持了一致;影院分數則是一個“c”,勉強及格了,卻讓人開心不起來,因爲爆米花指數只有百分之五十一,如此評價對於觀衆來說已經可以說是到達谷底了。
imdb的分數目前只有不到兩千人打分,這着實太過淒涼了,網友們就連吐槽的興趣都沒有,打分人數遠遠低於預期,這也意味着“撒哈拉騎兵”此前的宣傳都沒有能夠成功轉換,就連佩內洛普和馬修的愛情故事也沒有能夠撬動市場,全面慘敗。雖然只有不到兩千人打分,但“撒哈拉騎兵”的分數依舊不容樂觀,僅僅只有剛剛及格的六分,這分數……着實太過尷尬了。
北美市場一直遵循着一件事:爆點纔是票房,簡單來說,極端比平庸更加容易出彩。
要麼讚譽如潮,要麼批判震天,這纔是吸引眼球的手段。“罪惡之城”在十五個滿分和九個零分的加火攻擊之下,贏得了難以置信的票房數據;但“撒哈拉騎兵”卻在及格邊緣徘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完全被卡在半空中,幾乎就註定了不久之後將被遺忘。
這對於西洋鏡影業、對於瑞恩來說,完全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即使瑞恩對電影的評分毫不在意,但看到如此評價,從媒體綜評的三十一分,到爛番茄的百分之三十八新鮮度,再到影院分數和imdb分數將將及格,正當他以爲事情已經不可能更加糟糕了,先是就又一次突破了他的底線。
瑞恩不由自主再次想起了傑森當初的建議,如果他們早一點預料到這一點,勝負最終會傾軋在“撒哈拉騎兵”這一部作品之上,他們是否會更加認真地把所有兵力都集中在作品本身上,那麼現在的格局是否會有改變?
但這個世界沒有後悔藥。
四月第二週的票房爭奪戰緩緩落下帷幕,結局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卻又預想之外。週五票房出爐之後,人們就預料到了“撒哈拉騎兵”的失敗,但卻沒有想到“罪惡之城”以絕對優勢實現了全面碾壓,輕鬆完成了對四月第二週週末票房的統治,如此巨大的差距再次激發了一片驚呼之聲。
“撒哈拉騎兵”經歷了週五的糟糕票房表現之後,週六票房僅僅上漲百分之十五,微弱的漲幅徹底扼殺了所有希望,宣判了這部電影的死刑;隨後週日票房驟然下滑百分之三十,可怕的表現再一次刷新了人們的下限,最終電影首映週末僅僅只收穫了一千五百萬美元的票房數據。
一千五百萬,這一數據甚至比“罪惡之城”上週五首日當天的票房還低,更不要說相對於“撒哈拉騎兵”的鉅額投資了,即使撇開燒錢的宣傳階段不說,一億六千萬的成本也猶如一座沉重的大山狠狠壓在了西洋鏡影業和鮑德溫影業的胸口,讓人喘不過氣來。
當然,這是好萊塢,故事永遠不會結束。次周和第三週的票房跌幅如果可以走出神曲線,力挽狂瀾的案例也不是沒有出現過,即使無法盈利,也可以減少損失;更何況,海外市場還沒有開畫,即使是“特洛伊”,海外票房的不俗表現也讓華納兄弟避免了雪崩式慘敗,和電影口碑無關、和媒體綜評無關,海外市場的表現更多時候與明星號召力有關,與好萊塢領先世界水平的電腦特效有關,在這方面,“撒哈拉騎兵”有着絕對的自信。
馬修和佩內洛普都不算頂尖巨星,但過去半年的密集宣傳卻成功讓他們成爲了目前最受矚目的情侶之一,影響力直逼當初的“本妮弗”,更何況佩內洛普作爲西班牙美女,歐洲號召力獨步天下。
所以,事情遠遠沒有結束。
但,一千五百萬?一千五百萬!如此首映票房數據,徹底擊潰了“撒哈拉騎兵”的信心,即使是雙眼失明的瞎子也可以感受到這部電影糟糕透頂的開局。所有語言都顯得多餘,僅僅只需要看到這組數字,“一千五百萬”,就可以深刻感受到那在血液裡流竄的恥辱和絕望。
唯一可以讓“撒哈拉騎兵”感到安慰的就是,本週同步首映的“極度狂熱”也表現不佳,一千兩百萬的首映週末票房數據甚至比“撒哈拉騎兵”還要差勁,而且這部電影還在三千三百多間院線上映——上映院線甚至比“罪惡之城”還多。
但“撒哈拉騎兵”卻沒有辦法感到太多的慰問,因爲“極度狂熱”的製作成本僅僅只有三千萬美元。
本週全新上映的兩部作品雙雙表現不利,這給予了“罪惡之城”足夠的發揮空間,電影也沒有人失望。在院線場館增加的情況之下,在爭議話題越演越烈的情況下,越來越多對電影沒有任何興趣的人紛紛走進了電影院,期待着觀看完電影之後能夠加入這場全民大討論之中,這不僅使得電影在週末三天席捲了三千四百萬美元票房,同時還在週一到週四期間收穫了兩千三百萬美元票房!
無論是週末票房,還是週中票房,“罪惡之城”的出色表現都將爭議的熱潮推向了極致,上映僅僅兩週,累積票房就強勢邁過了一億門檻,達到了一億零六百萬美元,輕鬆超過了“殺死比爾”的成績,並且即將超過“低俗小說”的票房數據,朝更高的目標發起衝擊。
兩週票房過億,“罪惡之城”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無法挑出任何毛病,完美無缺;與此同時,這也宣告了“罪惡之城”以不容反駁的巨大優勢將兩位對手打擊得潰不成軍,輕鬆完成了北美週末票房排行榜的冠軍蟬聯。
四月第二週,“罪惡之城”兩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