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 一條血路
從“紐約時報”到“洛杉磯時報”,從“電影評論”到“電影威脅”,從“綜藝”到“好萊塢報道者”……似乎所有權威媒體一夜之間都失心瘋了,要麼一百分,要麼零分,沒有中間值,沒有商量餘地,旗幟鮮明地表明瞭自己的立場,即使對於一部邪典電影來說,如此景象也讓人瞠目結舌。
如此局面,就連新聞媒體自己都沒有預料到。
奧斯卡之後,蘭斯正式進入了利益角力圈子,他爲某部分人贏得了利益,勢必就將傷害某部分人的利益,所以當初“基督教真理報”和“奧斯汀紀事報”就主動挑起了事端,試圖給蘭斯一個教訓。可惜的是,後續手段還沒有用上,“波士頓環球報”的新聞事件就爆發了,這讓蘭斯悄然躲過一劫——蘭斯甚至就連風聲都沒有聽到。
現在,機會再次來臨了。“罪惡之城”本來就是具有爭議的一部作品,媒體們根本不需要費勁就可以抓住蘭斯的痛腳,利益團體們悄然就再次站在了同一陣線上,“西雅圖郵報”、“舊金山紀事報”、“好萊塢報道者”等等,在首批評論之中就出現了九個“零分”,如此罕見的一幕,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出現了。
一般來說,邪典電影出現零分是十分正常的,但約莫四個、五個就已經十分多了。因爲任何一部電影都是有可取之處的,零分不僅意味着一無是處,而且還意味着對整個劇組的全盤否定。媒體打出一個零分,需要的不僅是勇氣,還有承擔責任的義務——他們很有可能就毀掉了整個劇組的未來。但現在卻有九個零分,足足九個!
Wшw▪тт kān▪c○
這也是人們看到如此局面引發瞭如此震撼性反應的原因。
“罪惡之城”還不是一部普通的電影,蘭斯是拿過奧斯卡小金人的導演,僅僅只需要三個零分就足以成爲他職業生涯無法抹殺的一個醜聞了,但現在卻出現了九個;布魯斯、米基、傑西卡等人背後都有着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他們的經紀人勢必不會放任自己的藝人就此沉淪,媒體在打零分之前務必三思而後行,滿分一百分給出十分的評價就足以表達批判立場的情況下,何必打出零分,傷了彼此和氣呢?
顯然,媒體們是打算聯手給蘭斯一次震撼教育,然後把責任都推到蘭斯身上,讓布魯斯、米基、傑西卡等人背後的勢力也都譴責蘭斯。湯姆-克魯斯在過去小半年時間裡一直爲蘭斯背書,蘭斯的圈內地位得以快速提升,但如果這一次計劃成功,蘭斯接下來的日子勢必沒有那麼好過,甚至可能遭到圈內部分小團體的排斥和鄙夷。
一旦成功了,這次震撼教育就足以讓蘭斯沉寂一年到兩年時間了。倒不是說就此沉淪,畢竟蘭斯是奧斯卡小金人得主,而且還有兩部兩億作品傍身,再加上湯姆的鼎力支持,還有馬丁-斯科西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等人的友誼,蘭斯重新贏得機會只是時間問題罷了;但這一兩年時間之內,蘭斯的發展卻會磕磕絆絆、跌跌撞撞、煩不勝煩。
這就是沒有背景、沒有根基、沒有靠山的無根浮萍在好萊塢舉步維艱的現實。
可是現在,事情明顯出現了偏差。九個零分按照計劃引起了討論狂潮,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但結果卻遇到了十五個滿分的狙擊,讓計劃不可控制地朝着一個未知方向發展。
有人想要給蘭斯一次教訓,但也有人想要將蘭斯扶植起來。正如馬丁又一次錯過了奧斯卡最佳導演小金人,美國東海岸的勢力日漸式微,伴隨着百老匯的江河日下、嘻哈音樂百花齊放,東岸勢力的高冷形象深入人心,人們不由敬而遠之,朝着更加親民、更加平民、更加友好的西岸遷徙。全世界範圍內,矚目視線都在逐漸朝着西海岸偏移。
東岸十分滿足自己“高冷”的路線,“知己一名足以,盲從萬名嫌少”,這就是他們一貫的行事準則,他們也沒有打算做出改變。但不可否認的是,藝術得不到商業的拓展和支持,他們將會缺少繼續發展的動力,新生代藝術的孕育也將會逐漸斷層——甚至更可怕的是,那些藝術人才都朝着西海岸前進,沾染了那些低俗的商業氣息。簡而言之,現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
所以,東岸不想改變自己,但卻又需要做出更多的廣告,他們需要更多像馬丁這樣的旗幟人物站出來。顯然,橫空出世的蘭斯是一個不錯的人選,更何況,伴隨着“罪惡之城”的問世,蘭斯的犯罪三部曲也完成了最後一塊拼圖,這更是讓東岸歡呼雀躍,這不僅展現了蘭斯的創作才華,更展現了蘭斯骨子裡對藝術的追求——即使是“罪惡之城”這樣商業氣息濃厚的漫畫作品,最終也在蘭斯的鏡頭之下綻放出了迷人的藝術人文氣息。
於是,十五個一百分出現了,與九個零分針鋒相對。比起零分來說,媒體的一百分倒是屢見不鮮,只是在如此極端與極端的對比之下,兩個極致的觀點就碰撞出了難以想象的火花。無論是零分勢力,還是一百分勢力,都沒有預料到這樣的結局。
冰火雙重天的對峙,徹底引爆了議論狂潮,讓人產生了一種“暑期檔提前到來”的錯覺,即使是那些對電影毫無關心的普通觀衆也不由自主投來了視線,對“罪惡之城”充滿了好奇和興趣,希望能夠走進電影院,親自觀看之後,發表屬於自己的觀點——也許是尋找志同道合之輩,也許是與朋友火藥味十足地據理力爭。
這,着實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不是嗎?
在一百分和零分之外,首批評論的另外十六家媒體,評論雖然不極端,但立場卻依舊鮮明而對立,將這一場口碑大對決浩浩蕩蕩地延續了下去。
“華爾街日報”打出了九十一分,“‘罪惡之城’有太多東西值得觀看:暴力,殘忍,不可救藥的邪惡。但它身上那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卻是來自於故事的內核——就像是一個我們世界投影在鏡子裡的扭曲呈現。”
“奧斯汀紀事報”的評分只有二十五分,“‘罪惡之城’是一個向舊時代舊精神致敬的作品,充斥着一種粗魯無禮的大男子主義,還有暴力至上的扭曲觀點,彷佛所有的美好、所有的女人都將成爲他們情感發泄的載體。”
“紐約客”給出了九十分,“‘罪惡之城’是今年目前爲止主流電影之中最具特色、最具個性、最具突破的作品,電影身上充斥着一種傲慢而原創的精神,是一部惡毒、艱難、有趣的小電影,充斥着諷刺意味的黑色幽默,但其中卻包含了意味深長的藝術探索和思想回潮。”
“新聞日報”的評分足足有三十三分,“這是一部充斥着無情的暴力、剝削的殘酷的b級電影,‘罪惡之城’是一部極不平靜卻又極爲平庸的——卡通。如果你喜歡卡通的話。
“芝加哥論壇報”的評分是八十九分,“一部與衆不同的電影,弗蘭克-米勒的漫畫在黑白風格的構圖之下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蘭斯洛特-施特雷洛的作品則讓漫畫改編上升到了藝術高度,賦予了畫面靈魂,同時也賦予了故事靈魂。”
“洛杉磯週刊”的評分則止步於三十分,“花費了半個小時對着那精彩的視覺景象流口水之後,我發現這部電影的每一個細節都在令人作嘔,正如創作者的意圖一般,扣除那些武打動作之後,電影達到了這樣的目的。”
一如既往地,即使給出了相對“客觀”的分數,評論也依舊是兩極分化,要麼讚不絕口,要麼嗤之以鼻,讚揚的分數沒有低於八十五分的,批評的分數沒有高於三十五分的,中間值就彷佛蒸發了一般,根本尋找不到。
雖然說,此前“後天”和“借刀殺人”兩部作品,蘭斯或多或少都遭遇了這樣的情況,但相較而言,那兩次都根本不算什麼,“罪惡之城”纔是真正地面臨極端化的評論,就好像所有人都失去了理智一般,將濃烈的情感推向了極致,這對於一向以冷靜客觀、公正公平著稱的影評人來說,着實是一件十分難得的怪事。
但令人驚奇的是,讚揚分數始終佔據了上風,從數量到質量上,都是如此。最後“罪惡之城”的首批評論在冰火雙重天之中,媒體綜評居然來到了不可思議的七十七分。遠遠比“七宗罪”要更加出色的分數,甚至還邁過了七十分的門檻,對於一部邪典電影來說,對於一部商業電影來說,如此成績簡直是驚世駭俗的,尤其是考慮到媒體兩極分化如此鮮明的評論,七十七分就越發難得了。
“罪惡之城”成功地頂着邪典電影的名號,在風格化影像的保駕護航之下,殺出了一條血路,以七十七分的驚愕媒體綜評強有力地宣告了自己的存在感,如此發展局面恐怕是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爛番茄網、imdb也呈現出了相似的發展脈絡,將“罪惡之城”的討論熱度進一步推上了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