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批判盛宴

211 批判盛宴

“精彩絕倫的視覺特效,緊湊有致的節奏控制,幽默風趣的臺詞對話,高/潮連連的情節設置……所有一切圍繞清晰明確的主線故事之上,快速推進,腎上腺素的爆發讓觀影過程變成了一種享受,僅僅只需要放鬆心情,投入這一場暑期盛宴!”

“綜藝”雜誌的專業影評人邁克爾-卡滕巴赫(michael-bach)給出了八十五分的巨大嘉獎,不僅是分數,還有評論,都可以看出他們對這部電影的讚賞。

整個好萊塢最權威的專業雜誌分爲兩大山脈,“綜藝”和“好萊塢報道者”,這兩本雜誌的觀點不僅最爲專業,同時也最集中地代表了業內人士的觀點。每一年在頒獎季之中,兩份雜誌的意見往往能夠代表潮流走向,他們對於圈內專業人士的影響力也是最爲強大的。

當然,除了頒獎季,暑期檔之中人們也十分樂意參考這兩份雜誌的意見。這一次,“綜藝”就給出了肯定的認可。

在深度評論之中,“綜藝”雜誌表示,“蘭斯洛特-施特雷洛在‘上帝之城’之中展現出了他對鏡頭銜接和節奏控制的天賦與才華,這一次在‘後天’之中,他則展示了對大場面調度和情緒掌控的能力。

作爲一部商業電影,‘後天’的發揮空間相對有限,施特雷洛果決地放棄了他所擅長的人文關懷挖掘,集中所有精力投入了節奏控制和全局調度之上,爲觀衆展現了一副世界末日的宏圖,將恐懼與驚慌之中的絕望通過畫面滲透出來,視覺特效與劇情地完美結合,真正地爲溫室效應的危害敲響了警鐘。

與此同時。施特雷洛對於細節的挖掘和勾勒依舊可以感受到他的出色之處,在相對薄弱的劇情主線之下,對政/府的嘲諷、對少數族裔的關懷、對世界格局的暗示等等都在細節之中透露出來。幽默而睿智,這使得電影所營造的世界末日更加具有深度。也更加具有討論價值。

毋庸置疑地,‘後天’是一部成熟的、精彩的、令人歡愉的暑期作品。”

可以看得出來,邁克爾對“後天”的讚揚是全方位的,最後集中體現在了八十五分的評價之上,這對於一部爆米花商業電影來說,着實是十分難得的。不過,正如同觀衆對“後天”的評論兩極分化一樣,“後天”在影評人眼中自然也沒有能夠逃過譭譽參半的束縛。與“綜藝”針鋒相對的是,“好萊塢報道者”對電影則進行了嚴厲的批判。

“好萊塢報道者”的專業影評人米克-拉薩勒(mick-lasalle)在評論之中表示,“甚至不要詢問我們是否應該把‘後天’當做一部值得認真討論的作品,因爲它不值得,完完全全不要把它當真。”

如此簡單粗暴的評論幾乎是將“後天”推向了地獄,僅僅只有二十五分的評價,是首批評論之中的最低評分。雖然樂天派會說,至少還有二十五分,但如此分數,即使是對於一部商業電影來說。也足以令人側目。

“薄弱的故事情節幾乎可以說是支離破碎的,電影上半部分幾乎沒有任何情節可言——即使是一部災難電影,這也是令人難以忍受的——風暴、風暴、風暴。視覺特效猶如龍捲風一般將所有情節攪得粉碎,電腦特效狂轟亂炸地侵犯了大屏幕長達一個小時之後,總算是出現了一些情節可言,但緊隨而來的風暴、風暴、風暴又將所有故事打成了爛泥。

一句話總結‘後天’這部電影:災難來了,災難走了。”

米克幾乎是毫不留情地對電影進行了全方位地批評,就連蘭斯也沒有能夠例外。

“‘上帝之城’讓我們見證了一位天才導演的橫空出世,而‘後天’則讓我們見證了一位天才導演的隕落。這,就是好萊塢。

蘭斯洛特-施特雷洛在他的處女作之中表現出了強大的控制力,成熟而睿智的調度能力令人眼前一亮;但在‘後天’這部商業電影之中。施特雷洛卻淪爲了劣質版的邁克爾-貝,視覺特效與狂轟亂炸的雜糅。宛若一部製作精良的音樂錄影帶,沒有任何劇情的支撐。僅僅只是依靠調度手段將畫面拍攝得花裡胡哨,尋求最爲單純、最爲質樸的視覺快感——而且,施特雷洛玩轉爆炸的功力還遠遠不如邁克爾-貝。

從才華橫溢的天才導演,到拼接鏡頭、粗製濫造的業餘導演,施特雷洛僅僅只用了一部電影的時間,還有一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的間隔。”

米克的批評也無疑是全方位的,不過他也在評論的最後表示,二十五分是贈送給電腦特效製作團隊的,這也是整部電影僅有的亮點。

“綜藝”和“好萊塢報道者”的立場鮮明、針鋒相對可以說是好萊塢的獨特一景,與觀衆的兩極分化交相輝映,成爲了“後天”首映儀式之後的最明顯特徵。事實上,這恰恰是“後天”首批評論的濃縮藍圖!

得益於今年暑期檔的特殊性,在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的協力推動之下,幾乎所有人都把視線聚集在了“後天”的身上,這使得電影在首映之前就已經贏得了超高關注,五月份暑期檔在萬衆矚目之下轟轟烈烈地閃亮登場。

首映儀式結束之後,“綜藝”和“好萊塢報道者”這兩大山脈第一時間撰寫了影評,其實就是一個最直接的寫照。而顯然,這不是展開專業評論的僅有兩家雜誌,各大報紙的各大版面都給予了積極的報道,超過兩百家媒體集中轟炸,讓“後天”終於一舉超過了今年暑期檔的話題焦點“特洛伊”,在五月第一週短暫地成爲了焦點之中的焦點。

在媒體的炙熱關注之中,“後天”的首批專業影評也迎來了一個爆發的小高/潮,包括“綜藝”和“好萊塢報道者”在內,多達十六家媒體在第一時間發佈了影評,紛紛對這部暑期檔開門迎客之作給予了關注,以最高規格的姿態拉開了暑期檔戰幕。

一如爆米花商業電影的特性,“後天”在影評人們的批評聲之中閃亮登場,簡直就是迎來了一場批判盛宴。

“洛杉磯時報”僅僅給出了四十分的糟糕成績,“故事真的太愚蠢、太兒戲、太幼稚了,幾乎讓整個觀影過程無法安定下來,只能像是患上了好動症的八歲孩子一般,根本無法抑制頻繁上衛生間的衝動。”

“舊金山紀事報”的評論也不相上下,四十分的分數搭配上可怕的評論,“很少有一部電影可以做到:如此的壯烈、如此的恢弘、如此的盛大,但卻又如此的徒勞、如此的愚笨、如此的呆滯。”

“西雅圖郵報”的影評則十分有趣,“這是一部十分糟糕的電影,但卻十分愉快;臺詞對話經常讓人昏昏欲睡,卻又不乏睿智幽默的段落。”五十分的評價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中立立場。

“每日新聞報”的分數也是五十分,“就好像布什和切尼的打包一樣,即使是民主黨再聰明,也會輸給這樣‘笨拙’的組合。電影也用這樣的方式告訴我們,即使像拍出了‘上帝之城’那樣的天才導演,也會拍攝出這樣一部愚蠢無聊的電影,就好像是‘獨立日’或者是‘絕世天劫’一般,第二週就即將會沉默的又一部暑期檔‘鉅作’。”

他們不僅調侃了“後天”,還順帶調侃了一下時任的總統和副總統,着實是讓人忍俊不禁。

“美國週刊”的評論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模樣,“就像所有的災難電影一般,鏡頭視角總是鎖定在豐富多彩的個人生活上,彷佛在災難來臨之際,全世界的焦點都在關注這少數的幾個人一般,而其他地方大規模的死亡和逃竄都成爲了陪襯。‘後天’將整部電影的重量都維繫在了丹尼斯-奎德和傑克-吉倫哈爾的身上——顯然,他們兩個人無法承擔起如此重量。

蘭斯洛特-施特雷洛曾經給我們帶來了驚喜,我們也期待着他能夠與衆不同。但可惜的是,他讓我們失望了。”

“美國週刊”的評分也僅僅只有五十五分,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們對“後天”原本有更多更多的期待,但可惜的是,最終超高的期待還是化作了泡沫。

其實,這也是電影上映之前所有人擔心出現的狀況:過度的矚目往往會讓期待值達到一個高標準,這就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電影上映之後達到了預期,那麼將會引爆票房市場;但如果情況稍微不盡如人意,那麼就將會引來雪崩。屆時作品將很難尋求到一箇中間值。

現在的“後天”就是如此,在“綜藝”和“好萊塢報道者”的對峙之後,媒體的批評之聲幾乎鋪天蓋地,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後天”的肩膀上維繫着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在今年暑期檔的特殊情況之下,“後天”更是陷入了一個毫無退路的境地。

不過,正如“綜藝”的絕對權威,他們對“後天”的讚譽顯然也不是勢單力薄的獨木難支,恰恰相反的是,與批評聲音相對應,讚揚支持的聲音達到了難以想象的高度——甚至是遠遠超出預期的,將這部商業爆米花電影的能量徹底引爆!(。)

強烈推薦:

585 火花迸發053 一場夢魘827 懸而未決084 好評如潮205 脣槍舌劍944 影史冠軍349 量身打造089 發行版權121 恍若未聞874 狂暴之路014 滂沱大雨412 天壤之別920 救市之作936 戰爭之子376 雜誌拍攝492 遺憾陪跑729 鍥而不捨085 網絡力量721 至高讚譽979 紮實功底1067 未完待續958 信念堅定181 機緣巧合698 一記悶棍942 風捲殘雲128 各得其所324 三線並進757 一絲不苟462 不速之客036 新手錯誤825 並駕齊驅178 天才之名237 華夏宣傳434 移師德州321 來龍去脈836 趣味構想001 莊周夢蝶355 純粹專業817 開場禮物725 風頭正勁657 改編難題929 如夢似幻611 臭味相投138 發力過猛842 通緝令號850 當局者迷655 興趣盎然195 放手一搏824 凜冽寒冬045 機遇閃光192 純屬意外934 談笑風生328 難解心結574 狠狠敲詐499 引薦邀請508 豺狼虎豹521 心念百轉728 難以置信901 漸入佳境138 發力過猛957 丟盔棄甲216 挑撥離間218 不請自來076 切斷希望769 勇敢告白731 接二連三992 珠聯璧合845 猝不及防017 犯罪小說785 深入層次070 首次亮相1048 萬籟俱靜856 推翻重建1022 順風順水690 柳暗花明995 產權部門1021 焦點不斷109 第一桶金760 壓力陡增632 波瀾再起229 口碑崩盤719 點映轟動113 魅力四射692 大型活動604 誠意十足307 掩蓋秘密092 閉幕儀式049 雙贏之局994 棋局變幻1040 出其不意1025 小心翼翼284 小試牛刀555 先聲奪人557 百倍奉還527 一拍兩散1050 終極懸念295 一劑猛藥959 心不在焉947 慶功派對686 忘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