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

“打仗的時候,你們可以不站在最危險的地方,但是不能站在最安全的地方,你們說的對,軍隊確實需要指揮,你們也確實不能只把自己當普通士兵用。

但你們不能忘了,你們也是軍隊的一份子,你們的舉動時刻影響着大家的榮譽士氣。仗打了這麼久,大家時刻與生死擦肩,士兵們都很疲憊,你爲什麼不到最前線去看看大家?是你不敢站在危險的地方嗎?如果是這樣的話,你馬上從這個位置滾下來!”

圍攻太原的佈置已經基本準備完畢,就在昨天,光軍已經進行了一輪炮擊,但是效果只能說是差強人意,火炮確實對城牆有很大的破壞作用,但是和高俊想象中那種雷霆萬鈞摧枯拉朽還差得很遠。

趁着這個功夫,高俊也開始重新整軍,前段時間收編了大量的義軍、紅軍部隊,軍官們大多數沒有經過光軍的整訓,作風上還保持着舊軍隊的習氣,必須進行整軍經武,讓他們變成合格的光軍軍官。

高俊也是做了很多妥協和讓步的,指望着將軍們打完天下就收拾包袱回老家,樂呵呵的一輩子爲人民服務不現實,高俊除了對現役軍官厚加封賞之外,也通過各種渠道安排他們的子女。

二代子弟們可以輕易的上最好的學校,除此之外高俊也給他們參軍做官大開方便之門,只不過,想要爬到最高層還是要各憑本事。

對於軍官本人,高俊先在軍中辦一些光軍軍官早已非常熟悉的培訓班,讓這些原本的義軍頭領們一邊帶隊伍一邊學習,等到戰事稍微緩和的時候,可能還要將其中的可造之材送入武學中去。

現如今,原本設在淄州的武學已經培養出了先後三批畢業生總數共計一百五十多人,充實了各部隊,反映意見都是誇讚。

高俊本人對武學也是非常滿意的,隨着火炮和火槍列裝軍隊,對軍官的要求也在逐步增加,騎兵將領們還主要是依賴嫺熟的個人武藝和敏銳的戰場直覺,培養渠道還是參軍之後老兵帶新兵這麼一點點爬上去。而步兵軍官和工兵軍官已經相當程度上需要依賴理論。

那些建功立業想要提拔的士兵,那些初出茅廬的將門之後,都要首先去認真學習本兵種的理論知識,纔有可能勝任軍官的職位。

一方面要擴大武學,另一方面由於現在條件不夠,各軍還要經常性的辦軍事培訓班,短則一個時辰,長則十天半個月日,軍官們天天去聽課,學習新的陣法知識,並完成佈置的作業。

現在高俊就是來不及將這些義軍和紅軍的首領們送進軍校,所以乾脆在太原城下繼續開培訓班,讓這些曾經爲抗擊蒙古立下過汗馬功勞的人跟上進步速度。

一天的教學下來,高俊已經發現有一些年輕的紅軍將領們確實是可造之材,心裡面感到很高興。

“陳世賢、譚坤書、範紹光、李汝增,你們四個表現不錯,以後要繼續保持。”高俊面前這四名年輕軍官纔不過是二十歲的年紀,都是南家的貧苦人,陳世賢是淮河岸邊的貧苦農民,譚坤書是走贛江的漿手,範紹光和李汝增則是四川稻兩淮增援的軍兵,個個過得都是苦日子,跟着紅軍揭竿而起之後渡淮來投奔高俊。

他們各自原本都帶着拖家帶口兩三百人的隊伍,精簡之後都成了軍使,但是高俊對這四個人格外刮目相看。

但是,有乾的好的人,自然也就有不少落後的。不少將領本來只是各地的豪強,憑着一腔熱血揭竿而起,帶隊伍四方轉戰,也許有經驗,也許靠運氣,總之沒有被蒙古人鐵蹄踏破,一直活到現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但是這些人的學習能力實在不敢恭維,也根本不可能達到光軍軍官的水準,對於這些不合格的人應該怎麼處理,高俊也必須仔細籌劃。

留在軍隊是絕對不可以的,光軍是根據地的命根子,不可能因爲要賣一幫老人面子就損害軍隊的戰鬥力。而讓這些人直接捲包袱回家,那也不是事兒,不但對這些曾經出生入死的人不公平,而且也會讓其他將領心寒。

這些掉隊將領的問題已經成了高俊的一塊心病,他和徐規商議後,還是決定要堅持原本的整軍經武路線,這些軍官全部清退到地方去,要麼去管理民兵,要麼轉爲民政幹部,要麼就乾脆領一筆豐厚的賞金之後解甲歸田,反正打完盂山戰役,光軍光現銀就繳獲了兩萬多斤。

自然有很多人不滿意,不理解,拍着桌子反對,但是全無用處,高俊也耐心的勸導他們,現在回家雖然少了不少戰功,但是戰場上刀劍無眼,誰能幫助你撈到的一定是戰功呢?既然跟不上軍隊的進步速度,早點回家也是好事,免得自己情面上更加受損。

具體的人事安排高俊也不願意親自來做了。應由長史來安排,現如今王澮先生還在修養,所以他移文給趙永和董俊二人,讓他們負責這一事業。總而言之,不合格的軍官通通清退,有多少退多少。

不能大搞政治酬庸,不能降低軍官素質,不能放鬆士兵訓練。在基本信條的激勵下,太原戰事一面還在繼續進行,而大多數軍隊則集中在太原盆地中進行軍事整編。這些天,河東的居民們算是看夠了光軍的英姿,他們看到士兵們井然有序的在田邊野地裡修築起十分講究的營房,往往是依山而建,有望樓有建塔有柵欄,有排水溝和廁所,裡面有演練的校場,也有儲存武器的兵庫和儲存糧食的糧庫。

軍官們每日親自帶隊訓練,士兵們校場上操練武器,此外還要練跑和練拳,前者增強體質,後者活動手腳。

近些天來,軍隊還在推廣新的鍛鍊器材,高俊依據自己的健身經驗,針對不同兵種的特徵也算是搞了些針對性的訓練用具,主要還是槓鈴和啞鈴,士兵們每天按照規定做幾組動作,稱之爲練操。以上三練逐漸成了光軍的基本功。

軍官們不斷的迎來送往,接受新的任命,軍隊再一次的大型整頓,與此同時,標準化的盔甲用具也在源源不斷的供應入軍隊,高俊已經張榜安民,並且請太原城周邊的居民幫助按照光軍的標準制作軍用器具,軍隊一律按市價收購。

到此,高俊、李銘、馮達三個師共計十七個陣,總營數由原本的52個營提高到57個營,原本缺編的弓兵和騎兵也被大量補充進入。

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十二章 人(下)尾聲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尾聲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九章 戰鼓鼕鼕(上)第十二章 人(下)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尾聲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八章 血鐵(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十章 燕(下)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全書大結局(迫真)第十五章 豬(上)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十三章 彙集四方猛銳(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六章 合(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十一章 人(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