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意見,孫權向來重視,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最終還是接受了。
雖然接受,但真到出借江陵城的時刻,孫權還是有些猶豫。
孫權猶豫,劉備卻是雷厲風行,一看孫權點頭,立馬說道:“那好,細節的談判,我全權委託給孔明。我自己則要馬上趕回江陵,積極備戰。”
孫權驚訝道:“這麼快?再過幾天,就是三少跟小妹的大喜日子,你不留下喝杯喜酒嗎?”
劉備搖頭道:“大事要緊,相信三少會理解的。”
黃順笑着說道:“玄德公儘管忙你的去。今晚我們就給你踐行。”
孫權很彆扭的說道:“那咱們之間,不需要寫個什麼東西?”
劉備說道:“我們之間,若連這點信任也沒有,寫了東西也是沒用。再說,有三少在這裡作見證,比什麼白紙黑字都好使。”
孫權嘆口氣,說道:“那好吧,就按三少說的,今晚,我們給你踐行。”
劉備生怕孫權反悔,暗地裡給諸葛亮遞了一個眼色,就匆匆帶着龐統離開了。
劉備一走,黃順一想,自己也不必在這裡待着了,孫權要談,就讓諸葛亮跟他耗着吧。於是,黃順與劉備一前一後,緊接着也離開了。
大事都談妥了,細節上的小事,哪還需要孫權親自談?再說,四族那邊的陸琳、張圖等人,可還在等着他呢。於是,孫權也緊接着走了。
最後走的是諸葛亮,與其他人走的匆忙不同,他走的也最瀟灑。
黃順回去,把江陵城的結果告訴白雪、程瑤她們,自然引發她們強烈的不滿,紛紛說話,鄙視食言的孫權。
白雪看着黃順,問道:“被人擺了這麼一道,我怎麼沒看出你有什麼憤怒呢?”
黃順笑道:“我仔細想過了,這事,對我們來說,未必不是好事。我們夏吟坊,畢竟還是做生意的,佔據極具戰略地位的江陵城,難免引來食肉的豺狼。
此前我們就想到過,一旦得到江陵城,襄陽的曹仁,肯定會有大動作。雖然我有相當的把握,能穩住曹仁,但畢竟要費一番周折。而且還存在着穩不住曹仁,因此與曹氏鬧僵的可能。這是我們萬萬接受不了的。
現在好了,江陵城還是江東的,我們不過是爲了做生意方便,在那裡設一個分舵,這樣,曹仁也說不出什麼,我們也不用擔心因此影響與曹氏的關係,多好。”
程瑤看着黃順,說道:“雖然如此,我的印象裡,你可不是這麼好說話的人。就算並不吃虧,那孫權食言,總是事實,你沒有趁此機會,狠狠宰孫權一把,實在令我意外。”
黃順哈哈大笑,說道:“我是突然想到別的,心裡一高興,就把這事忘了。你放心,明天,我一定補上,不會如此輕易放過孫權的。”
“你又想到什麼了?”呼延康她們搶先問道。
黃順鄭重道:“孫權是當今天下,與曹操並駕齊驅的梟雄,我在他面前,總感覺如臨深淵,深不可測。存有這樣的心理,與孫權打交道,我就總是束手束腳,生怕着了他的道。
但通過這件事,讓我發現,原來孫權,也不是那麼高大上,也是有他的短板。這讓我的自卑心理,瞬間消失不見。
你們想,既然我能看出孫權的短板,那就起碼說明,我的水平,至少,也是與孫權持平的!
曹操、孫權、劉備,是當世最爲巍峨的山峰。我能與他們並肩而立,不落下風。這說明什麼?說明我也具有了馳騁天下,縱橫四海的能力。這可是對我最大的認可。我高興還來不及了,哪還想到別的。”
白雪問道:“通過這件事,你發現孫權的什麼短板了?”
黃順說道:“江陵城雖然重要,卻是現在的江東消化不了的。江東的急務,是在合肥方向。
此前孫權同意就江陵城與劉備展開談判,非是他看到了這一點。那時的孫權,爲江東內務所困,無力對外。換句話,他根本顧不上與劉備爭奪江陵城。
孫權一旦從內務中抽身,馬上又盯上了江陵城,甚至不惜自我食言。這說明,孫權放不下江陵城,還想着把江陵城控制在己手。
這一點,孫權就遠遠比不上魯肅。江東上下,在戰略眼光上,真是無人比的上魯肅。
魯肅早就看明白,並明確的向孫權指出了未來江東的出路:打通合肥方向,穩固江東正面防線。江陵城,有機會可以爭取,沒有機會,不能強求。
正因爲魯肅懂得取捨,所以魯肅才被稱爲江東第一戰略大家。可惜孫權即使在魯肅的再三提醒下,仍然放不下江陵城,一有機會,還是想着把江陵城據爲己有。只想着得,卻不懂得舍。這樣的人,難有大成就。”
白雪點頭道:“人生取捨,本就是最難之事。你以此要求孫權,是不是過於求全責備了?”
黃順說道:“當世尚有曹操、劉備,孫權並不是一枝獨秀。要在這種勢均力敵的大局中生存下來,並最終獨佔鰲頭,取與舍的抉擇,就至關重要。
就譬如江陵城對於我。這是一塊大肥肉,我若得到江陵城,聲勢自然大漲。但我看得明白,得到江陵城,會給我帶來哪些風險。權衡之下,我還是認爲,不要江陵城,纔是我最好的選擇。
這說明,取與舍的抉擇,我不像孫權,亟亟於取,不懂得舍。只這一點,我比孫權強。
此前的荊州大戰,曹操已經兵不血刃拿下荊州,再進一步就是奪佔江東。曹操只看到了進取的收益,卻沒想到進取的風險,沒有選擇舍。結果,孫劉聯軍,再加上四族與十姓,能團結起來的力量全部團結起來,共同送給曹操一場敗仗。
現在,我在孫權身上,又看到荊州之戰時曹操的影子。只要日後江東戰場得志,孫權斷不會懂得收斂,一旦江東的鋒芒威脅到劉備和曹氏,劉曹聯盟對付孫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曹操在荊州的昨天,就是孫權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