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1)

儘管全國上下一片“宣傳華國鋒”,爲華國鋒歌功頌德,但是華國鋒的真實身世仍鮮爲人知。華國鋒其實姓蘇不姓華。他是怎樣由山西南下成爲家鄉的“父母官”,他又是怎樣得到的垂青,以至被指定爲接班人的呢?

華國鋒姓蘇不姓華

走筆行文至此,該探究一下華國鋒走過的道路……

華國鋒其實不姓華。

華國鋒本姓蘇,單名鑄。1938年參加游擊隊時,蘇鑄取了個化名“華國鋒”——

取義於“中華民族抗日救國先鋒”。後來他以“華國鋒”這一化名聞名於世,以至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蘇鑄。如今,華國鋒的子女仍用蘇姓,並不姓“華”。

華國鋒與中國在同一年誕生——1921年。因此,他可以說是“的同齡人”。

順便提一句,的長子毛岸英生於1922年,比華國鋒小一歲。在1921年,28歲的在上海出席一大時,華國鋒不過是個剛呱呱墜地的嬰兒。所以,華國鋒與是兩代人。

2009年9月10日,筆者走訪了華國鋒的故鄉山西交城縣。交城縣在山西中部,太原西南,文峪河上游,呂梁山區,是個山多林密的地方。

1921年2月16日(民國十年農曆正月初九),華國鋒出生在山西交城縣城天寧鎮永寧南路46號。那是一座典型的晉中農家小院。

華國鋒祖籍河南範縣蘇家堡。

華國鋒的父親蘇慶惠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出生於交城縣城天寧鎮南面不遠的杜家莊。交城當年號稱“皮都”,從清朝起就是晉商中“皮毛幫”的大本營,縣城裡擁有皮坊、皮店上百家,皮工一萬多人。交城甚至還有美國、德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等46家外國洋行,人稱“交城皮毛甲天下”。蘇慶惠不識字,在15歲的時候,進縣城隆盛裕皮坊當學徒。

1941年,華國鋒20歲,參加抗日戰爭王酋。五年後滿師,蘇慶惠在城裡租屋成家。他迎娶縣城東關武建元的次女爲妻,婚後不久武家次女病亡。武家又以三女許配蘇慶惠,婚後不久又病亡。

東家王酋見蘇慶惠老實能幹,便將次女王二女嫁給蘇慶惠。蘇慶惠租了永寧南路46北屋。王二女在婚後連生四子。據華國鋒在1948年親筆填寫的《幹部成分調查表》上所載:“我兄弟原四個,我三哥生下時,我大哥死。我生下時,我二哥死。”因此最後能夠成人的只有華國鋒和他的三哥。三哥名叫蘇鉷。

華國鋒的父親蘇慶惠自從成爲東家女婿之後,升爲隆盛裕皮坊的二掌櫃。所以華國鋒在1948年填寫的《幹部成分調查表》中,家庭成分一欄寫了“商人”。華國鋒還在《幹部成分調查表》中寫及:

我7歲上,我父親死。父親名分下在杜家莊有墓子地兩三畝,無勞動力,由我叔伯兄弟們無代價種着(負擔我家亦不管)。還有一間房子,亦是叔伯兄弟住着。我家在城裡租賃房子住。我三哥小學畢業後,到本城大順永當學徒,二三年後被開除,又到合聚永當學徒,事變前提升爲記賬的,他的名字叫蘇鉷。現我家有母親、嫂嫂、2個侄女及我三哥4口人(引者注:似應爲5口人)……

華國鋒所說的“事變”,即1937年7月7日日軍侵華的“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按照華國鋒自述,他7歲時,也就是1928年,父親蘇慶惠去世,終年54歲。從華國鋒親筆填寫的《幹部成分調查表》,可以真實地瞭解當時他的家庭情況。

鄉音難改,華國鋒後來一直講一口濃重的山西話。

1928年,7歲的華國鋒入交城縣南關小學。

1934年,13歲的華國鋒畢業於南關小學。

1935年,14歲的華國鋒入交城縣“商業職業學校”,學習到1937年。所以,華國鋒後來在填寫履歷表時,“文化程度”一欄總是寫“中學文化程度”。

交城地處晉綏邊區,很早就有黨組織活動。在華國鋒上中學的時候,離學校不遠處住着兩個地下工作者。華國鋒在那裡看了一些進步書刊,思想傾向革命。

1938年初,17歲的華國鋒離開家庭,上山參加了交城縣犧牲同盟會抗日遊擊隊,從此改名華國鋒。

自從改名華國鋒起,華國鋒就走上了紅色之路。

1938年10月,由文(水)交(城)工委民運部部長李伯林(陝西人,老紅軍)做介紹人,17歲的華國鋒加入中國。

翌年,18歲的華國鋒擔任抗日根據地晉綏邊區第八專區汾陽縣犧盟會特派員,在汾陽的峪道河、開垣莊、鰲坡一帶,開展抗日遊擊工作。

1940年初,19歲的華國鋒在山西交城縣擔任了工、農、青、婦、武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主任。

1945年,24歲的華國鋒擔任了交城縣黨委書記、縣武裝大隊政治委員。從此,人們稱華國鋒爲“華政委”。

筆者採訪了華國鋒的老上級——武光。

那是在1996年初夏,筆者穿着長袖襯衫在北京步入武光的住處,84歲的他竟只穿一件汗背心。他是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居然每天還去上班呢!

武光出生於1912年,河北深澤縣人氏,1930年加入中國青年團,1931年加入中國。他是“九一八”事變後的北平團委書記,而當時胡喬木是北平團委宣傳部部長。在抗日戰爭時期,武光擔任北平市委書記。

武光說,他認識華國鋒時,華國鋒還是個小夥子。那時候,武光擔任晉中區黨委副書記。所謂“晉中區”,是指山西太原周圍的幾十個縣,而華國鋒自1947年起擔任山西陽曲縣委書記兼縣武裝大隊政委,屬於晉中區黨委領導。這樣,華國鋒便成了武光的下屬。周小舟擔任晉中區黨委宣傳部部長,華國鋒在這時結識了周小舟。後來,從1953年10月起,周小舟被任命爲湖南省委第一書記,成爲華國鋒的“頂頭上司”。

筆者問起武光當時對華國鋒的印象,武光如實地說:“華國鋒是個老實人,好同志。那時華國鋒給我的印象便是正派、老實。”

在1948年冬,中央決定從華北抽調5萬名幹部準備隨軍南下,以便接收南方的城鄉。武光回憶說,當時華北的幹部差不多是“走一半,留一半”。武光和華國鋒都是屬於“走”——南下的。

當時的晉中區委一分爲二,一半走,一半留。武光奉命把走的幹部組建成6套地委班子,每套班子都包括黨、政、武裝部、工、青、婦六方面的幹部。這樣,便於南下時可以接收、成立6個地委。

南下時,幹部們差不多都往上升一級。1949年1月,28歲的華國鋒擔任晉中第一地區委員會宣傳部部長。這樣,他就由縣委級幹部升爲地委級幹部。

這時,華國鋒與韓芝俊結婚。

從華國鋒最初的經歷來看,他確實屬於“根正苗紅”的幹部。他在呂梁山打游擊,先是打日本軍隊,後是打國民黨軍隊,經歷了幾十次大大小小的戰鬥。那時,年輕的華國鋒在戰爭的烽火中成長,踏實、誠樸、吃苦耐勞,應該說是不錯的基層幹部。不過,在華國鋒成爲“英明領袖”之後,在“宣傳華國鋒”的中,卻刻意把華國鋒“塑造”成在那時就已經是“學習著作的模範”。種種報道、回憶文章充滿對華國鋒的這樣的宣傳:

1940年初,他擔任了交城縣工農青婦武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主任。爲了發動羣衆大打抗日的人民戰爭,華國鋒同志身披破羊皮襖,懷揣一本毛邊紙印刷的《論持久戰》,冒着生命危險,走村串戶地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簡明通俗地講解持久戰的三個階段。

在另一篇文章中,是這樣宣傳華國鋒在戰火中刻苦學習著作的:

交城地處呂梁山區,是晉綏邊區八分區的前哨,鬥爭尖銳複雜,環境艱苦。當時,爲了奪取革命戰爭的勝利,華國鋒同志總是抓緊一切機會,認真學習著作。他的挎包裡經常裝着用麻紙印的的光輝著作《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論持久戰》《組織起來》《祝十月革命25週年》……還有中央晉綏分局對於鞏固與建設晉西北施政綱領等小冊子,走到哪裡學到哪裡。一次,華國鋒同志等從科頭村出發到王文村檢查工作,登上一座山頂,大家感到很累,就找了一個隱蔽的地方休息。華國鋒同志不顧疲勞,見縫插針,打開了著作學了起來。晚上,沒油點燈,他就用交城山區特產的松油柴照亮,經常學習到深夜。有時,臉被松油煙燻黑了,他也不在意。有段時間,他病了,同志們勸他注意身體,他說,在戰爭年代更應當多讀的書,把的著作學好了,纔有本領,才能戰勝敵人,打開局面。

當時的報道如此刻意宣傳華國鋒在20來歲時就已經成了“學習和實踐思想的光輝典範”,其實是爲了塑造華國鋒“一貫忠於”的形象,證明華國鋒是的忠實接班人。

成爲故鄉的“父母官”

華國鋒參加了武光所率的南下工作團。

武光記得,他們是在1949年“五一”勞動節前夕出發南下的。來自老區的幹部大約3000人集結於石家莊。本來,還有2000北平的學生跟他們一起南下,只是後來由於北平學生要先進入華北革命大學短期學習,然後才南下,所以沒有與幹部們一起出發。

武光帶領南下工作團從石家莊到了河南開封,那裡是中原局所在地。中原局書記鄧子恢熱情地接待了他們。

鄧子恢告訴武光,南下工作團被安排前往湖南接收。不過,鄧子恢向武光透露說,湖南省省委、省政府的幹部都已經配齊,因此,南下工作團的幹部們到了湖南,恐怕只能“往下壓”。

什麼是“往下壓”呢?比如,武光原本是安排爲省級幹部的,“往下壓”爲地委級幹部;華國鋒原本安排爲地委級幹部,“往下壓”爲縣委級幹部。

果真,南下工作團到了長沙,“往下壓”了:武光被任命爲長沙地委書記,地委機關設在湘潭。

華國鋒也被“往下壓”。1949年8月2日,華國鋒被任命爲湖南湘陰縣第一任縣委書記、縣武裝大隊政治委員。對於華國鋒來說,從山西南下,來到的故鄉湖南工作,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關鍵一步。

從此,華國鋒在湖南工作了20多年。

後來,當華國鋒成爲“英明領袖”,一提到湖南,總是這麼宣傳:“偉大領袖的故鄉,英明領袖華主席工作過的地方。”

湘陰位於洞庭湖南岸。當時的湘陰,“四害”橫行。所謂“四害”,也就是水災、蟲災(血吸蟲病)、土匪、惡霸。華國鋒來到湘陰,領導全縣人民進行了減租退押、清匪反霸、土地改革。這時,華國鋒步入“而立”之年。

在湘陰,華國鋒爲烈士塔題寫了這樣的詩句——華國鋒平時從不寫詩,這是難得見到的華國鋒詩:

爲我人民事,

犧牲命和家。

繼承先烈志,

建設新中華。

華國鋒在湘陰工作了不到兩年,在1951年6月調離湘陰,到湖南湘潭縣擔任縣委書記。這時,擔任湘潭地委書記的是宋惠。

雖說華國鋒在湘陰縣的工作時間不長,但是在1977年“宣傳華國鋒”的中,人民文學出版社專門出版了《華主席在湘陰的故事》一書,收入關於華國鋒在湘陰的故事28篇。這些故事仍十分注意突出華國鋒學習著作的精神。例如,一篇題爲《打菩薩的故事》,寫及縣交通班的小張、小裴拿了大木棒去城隍廟砸菩薩,華國鋒得知後,找小張、小裴談話。故事這麼寫道:

政委給他們分析,在這解放初期,人民覺悟還不高,清匪反霸正在緊張地進行的時候,打菩薩會帶來什麼樣的不良後果。政委分析得那麼深透,小交通員們聽得那麼入神。是呀,在這個時候打菩薩,就會干擾當前的清匪反霸運動,給敵人造成可乘之機啊!事情不是擺得很明顯嗎?有些落後羣衆聽了敵人的造謠,對人民政府產生了誤解嘛!

“可是菩薩還要不要打呢?”一個交通員提出了新問題。華政委說:“當然要打的。但不能由我們代表羣衆打,要讓羣衆覺悟了自己去打。”

說着,就從懷裡掏出一本書,翻到其中一頁,指着一個地方說:“你們看,是怎麼說的?”小交通員們的眼光隨着華政委手指的移動,輕聲念起來:“菩薩是農民立起來的,到了一定時期農民會用他們自己的雙手丟開這些菩薩,無須旁人過早地代庖丟菩薩。”

的話說得多麼好啊!就彷彿是針對小交通員們說的。小張把華政委手裡的這本書接過來,一看封面,《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幾個字閃閃發亮。“華政委,我們再不打菩薩了。”小張和小裴慚愧地說。

1951年6月,當華國鋒從湘陰縣調到湘潭縣擔任縣委書記時,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湘潭縣委書記的特殊的重要性——正是湘潭縣人!

1949年8月15日,打着紅旗的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的家鄉湘潭縣韶山沖。當時一篇題爲《的故鄉——韶山沖解放了》的報道這樣寫道:

每個人的步伐比往日走得更快,眼睛瞪得格外大,大家都知道今天的宿營地是我們敬愛的領袖的家鄉——湘潭縣韶山沖。隊伍剛剛經過一座小山嶺,突然燈籠火把齊明,火光下,照見一個木牌上寫着:“此處離的家十五華里。”從這裡起到韶山沖的東茅塘與上屋場,沿路站滿了提着燈籠端着茶水的老鄉們,遠遠望去就像一條漫長的火龍。到處響着清脆的鞭炮聲,就像過年一樣……

午夜三時了,前面傳來命令:“三連今天就住的家裡。”三連的同志高興得跳了起來。

1950年5月,委託他的長子毛岸英前往故鄉探望。毛岸英不坐車,不騎馬,步行了30多裡山路來到韶山沖,使那裡的鄉親們感動得流下熱淚。

1950年秋,《人民日報》刊載消息《湖南湘潭修繕故居》。

華國鋒在擔任湘潭縣委書記之後不久,1952年春,他第一次前往的誕生地韶山沖。那時,的故居經過初步修繕,正堂屋門上方掛着“中國人民領袖的家”金字橫匾。在“宣傳華國鋒”的熱潮中,韶山區委員會寫了《緊跟華主席,永遠向前進》一文,內中這麼記述華國鋒初去韶山的情形:

當時,土地改革運動已經基本結束。在推翻封建生產關係之後,中國農村向何處去?向資本主義,還是向社會主義?黨內存在着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偉大領袖代表着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導億萬農民走“組織起來”的道路,向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則代表地主資產階級利益,極力鼓吹“鞏固新民主主義秩序”,大搞“四大自由”,妄圖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

華國鋒同志堅定不移地站在的革命路線上,帶領我們走社會主義道路。他滿腔熱情地支持韶山沖裡新出現的社會主義萌芽性質的互助組;同時,親自帶頭深入到各個屋場,調查土改以後農村階級關係的新變化,用本地的具體事例,啓發教育廣大農民羣衆,只有聽的話,“組織起來”,才能真正得到解放,逐步改變貧窮落後狀況,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

以上的記述顯然受當時文風的影響,寫得空洞、乾巴,而且以後來想當初,把“批判”之類都“提前”到50年代初。不過,這段記述畢竟還是反映了華國鋒早在1952年春便已經揹着揹包前往老家,深入瞭解那裡的農民情況。

第66章 華國鋒的“淡出” (1)第51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2)第43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4)第30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1)第33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4)第3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2)第29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5)第13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1)第36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7)第17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2)第9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4)第51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2)第49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6)第34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5)第46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3)第62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2)第18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3)第31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31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32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63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3)第28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4)第36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7)第64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4)第65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5)第49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6)第42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3)第34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5)第22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1)第4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3)第5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4)第23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2)第39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18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3)第40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1)第12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3)第38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7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2)第49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6)第19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4)第59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5)第23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2)第33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4)第29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5)第52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3)第4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3)第55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1)第52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3)第40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1)第5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4)第13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1)第61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1)第28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4)第12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3)第34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5)第54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5)第17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2)第54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5)第12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3)第34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5)第22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1)第15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3)第7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2)第19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4)第59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5)第31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12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3)第10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1)第18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3)第33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4)第26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2)第34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5)第50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1)第63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3)第45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2)第56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2)第45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2)第56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2)第48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5)第41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2)第29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5)第45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2)第43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4)第11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2)第42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3)第15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3)第47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4)第7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2)第28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4)第52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3)第62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2)第56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2)第40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1)第53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4)第56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2)第46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3)第9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4)第22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