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大選

艾倫威爾遜沒指望過和福爾採娃發生點什麼,對方畢竟是蘇聯代表團的成員。衝破國家禁忌來一點深入交流,可能會把大好的前程搭進去,這對於一心追求進步的艾倫威爾遜來說,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而且對方不好忽悠,現在德國的各國分佔區都是一片殘垣斷壁,西邊英法美佔區遭受過大轟炸,看起來比德國東部的農業區還悲慘。他倒是想要讓蘇聯人見識見識資本主義的繁華,可目前確實是沒有這個條件。

前往英佔區的軍機上,英國代表和蘇聯派來的代表氣氛有些尷尬。終於艾倫威爾遜不得不和福爾採娃說幾句話,至少在表面上大家都還是盟國嘛,日本還沒投降之前就這樣,不利於盟國之間的團結。

到達英佔區蘇聯代表的第一個印象,就是英佔區的德國軍人,福爾採娃不滿的說道,“你們重新武裝了德國軍人?”

“到談不上武裝,只是釋放了戰俘編成輔助力量,維護英佔區的穩定。”艾倫威爾遜承認了福爾採娃的指責,順便把美國拉下水道,“普通戰俘聽從命令作戰,清算也清算不到他們身上,如果蘇聯人對美佔區有些瞭解的話,就知道巴伐利亞州大批德國軍官已經恢復了自由,那邊才更加過分。你們可以派人去看看……”

大英帝國對蘇聯的敵意也就圖個樂,真反蘇還要說是美國人。果然,在艾倫威爾遜比爛戰術的襯托下,蘇聯人的敵意馬上就轉移到了美國人身上。

關於清算德國犯罪組織的事情,艾倫威爾遜舉手贊成,美佔區纔是德國前高官的大本營,希姆萊的漂亮女兒也在那。讓蘇聯人咬美國去吧,大英帝國可以採取友善中立的態度看着。

“大英帝國完全遵守了日內瓦公約,至於你們蘇聯人和美國人會不會遵守,遵守了多少,各國的國情不同,我們也無法干涉。”艾倫威爾遜對福爾採娃暗諷着。

“你的意思是我們蘇聯故意虐待德國戰俘,讓他們自然消失了?”福爾採娃聞言不滿的反問道,“你們這些帝國主義國家就雙手清白嘍?真是笑話。”

“確切的說,我的話僅僅指的是英國,不包括美國在內。讓人消失是你們的自由,但如果是我們操作的話,要經過民主討論拿出決議,最終決定。”艾倫威爾遜一挑眉,這已經是英佔區了,他不用像是在柏林那樣寄人籬下。

英佔區戰俘的生命是得到保障的,這倒也不是壞事,保存足夠的勞動力,英佔區纔有首先騰飛的基礎,這可以讓以後合併的時候,英國佔據更大的話語權。

從基礎上來說,英佔區還是很有優勢的,德國重要的工業區,人口最密集的地方,還是港口最多的區域。只要搶先在其他佔領區首先恢復,形成虹吸效應,英國就會得到很大的好處。

虹吸效應在任何地方都是存在的,哪怕就是在南亞都存在,印度長期都是南亞最富裕的國家,別看在其他地方人眼中印度窮的要死,但印度周圍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各個都比印度還窮。

虹吸效應一旦佔據先手後來者很難追趕。更不要提英佔區本身就是德國人口最多的精華部分,一旦首先擺脫蕭條,就能對美佔區和法佔區產生影響。到時候英國在德國問題上和美國談判的時候,也會更加有底氣。

現在想這些還是略微早了一些,艾倫威爾遜把福爾採娃和其他蘇聯代表帶到了英軍司令部,辦理身份證明。

因爲蒙哥馬利正在歐洲各國享受歡迎和掌聲,在慶祝活動完結之前,他只是一個名義上的英佔區首腦,英軍司令部的具體工作是羅納德·威克斯中將負責。

艾倫威爾遜上次來到漢堡,和羅納德·威克斯中將見過面,對方還留有印象,得知了來意後疑問道,“是蘇聯人?來接收德國的商船船隊?”

“恐怕是這樣的!”艾倫威爾遜聳聳肩無奈的道,“我就是過來協助蘇聯人的接收工作,是美國方面對我們施壓,用德國船隊換取了蘇聯在部分問題上的讓步。”

“美國人就不幹好事。”羅納德·威克斯一聽,臉色也不是很愉快。大家都對蘇聯人抱有警惕之心,不代表這邊美英法就是一團和氣。該有的齷齪一樣不少,只是沒有表現的這麼明顯。

“沒有辦法,蘇聯是明顯的敵人,美國是可疑的盟友,都惦記着我們英國的龐大財產。”艾倫威爾遜說美國的壞話也就見好就收,爲了大英帝國的未來,他還要做出興高采烈的樣子,把德國人的船隊交到蘇聯人的手裡。

現在艾倫威爾遜已經沒有在波茨坦的時候那麼牴觸,其實德國船隊留下來,也僅僅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送給蘇聯人一樣有好處。

英國本土的造船工業發達,德國失去了這些商船,但是德國整個德國的需求還在。說不定對英國的造船業也是一個利好,說不定還會讓英國對英佔區的控制更加深入。

現在英國存留的一千八百萬噸船隊,就算是沒有德國船隊補充,一樣可以講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物產運到歐洲,並不耽誤歐洲的重建。

比起歐洲這邊,對於英國本土的公民來說,戰後的首次大選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大英帝國的榮光固然重要,可戰爭帶來的一系列後果,不是光靠大英帝國的榮光就能沖淡的。

在艾倫威爾遜領着蘇聯人對着德國船隊指指點點的同時,也是丘吉爾首相在波茨坦會議上如臂使指卻力不從心的同時。戰後英國的第一次大選正式拉開了帷幕,一方是帶領大英帝國取得二戰勝利的執政黨保守黨,另外一方則是克萊門特·艾德禮率領的工黨。

克萊門特·艾德禮在英國公民恢復幸福生活,對重要產業實行國有化的主張中,挑戰正在波茨坦會議上的丘吉爾,七月五號,戰後第一次大選開始了。

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種玉米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翹首以盼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阿曼獨立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軍元帥蒙巴頓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熱鬧的一年第1548章 西方八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災害不會連續兩年第三百七十四章 艾倫的專業性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五百零二章 調虎離山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提前大選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趣的艾倫第四百六十五章聖費爾南多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由軍官組織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港督的不滿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第二百七十章 他們寧死不降第三百七十章 內閣秘書的震驚第四百五十二章 看望赫本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轉移矛盾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東京奧運會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歧很大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算無遺策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結果是好的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四百零四章 關鍵的一年第六百二十五章 威爾遜夫婦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1745章 問鼎之路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一百六十一章 圖靈第1712章 以史爲鏡第十章 找一條後路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防守反擊戰略第四百九十五章 影帝演技威爾遜第三百八十章 恢復中的英國第一百四十六章 赫本第1673章 英法有共識第1738章 動手的理由第六百二十八章 這裡面水太深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第六百章 影帝威爾遜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三百三十三章 再次訛詐帕特爾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裡外不是人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獨立承諾第六百六十五章 泛非主義者末日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印度必勝第三百六十章 溫文爾雅威爾遜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對口支援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五百零八章 抵達霍克森第八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花第1631章 塔曼師第五百二十一章 雙話事人嘍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三百一十九章 信得過的富豪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局爲重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1725章 換掉他?第1550章 兩伊戰爭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美人計第七百六十三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五百五十一章 五國聯防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對口支援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罷工談判第1636章 試探性戰略進攻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五百一十一章 羨慕的法國貴族第四百零六章 紐芬蘭總督第一百六十六章 殖民地評估報告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爾遜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外資產委員會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第八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花第三章 世界首富第七百五十三章 艾倫佐夫斯基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六百四十六章 阿里汗到來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爾遜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由軍官組織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李梅的贊同第七百零一章 斯大林病危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