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內閣秘書的擔憂

接到杜魯門總統電報的艾森豪威爾將軍,心中也鬆了一口氣,他終於有機會解決這個桀驁不馴的刺頭部下了,出於潘興將軍的關係,如果是平時的話,艾森豪威爾還真的對這個比自己軍銜低的部下沒什麼辦法。

從這一點來說,艾森豪威爾將軍甚至覺得難民越境的事情,倒也不完全是壞事。只要保證之後的事情,不牽扯到自己身上。

所以對於英國方面對這件事的定義,純粹是一個巧合的孤立事件,艾森豪威爾表示贊同,並且心裡已經認定,這就是整件事的真相,不用也沒有必要展開對這件事的調查。

把巴頓將軍解職就是最好的結果,所有人都非常高興!不得不說艾森豪威爾將軍身上政客的一面起到了主導作用,非常理解總統杜魯門的想法。

在杜魯門到達歐洲之前,艾森豪威爾將軍宣佈了新的任命,以巴頓將軍對內政不擅長的名義,解除了巴頓將軍巴伐利亞州行政長官的職務。

美國第三集團軍司令的職務得以保留,然而這只是一個暫時保留,等到適當的機會,艾森豪威爾會想辦法讓巴頓到一個養老的位置,沒有機會再從自己面前添亂。

截止到巴頓將軍被從巴伐利亞州行政長官的職務上解職,這一場因爲難民越境導致的事端,各方爭相參加的甩鍋大賽,終於有了背鍋之人。

從資歷和名聲上,巴頓將軍都是當仁不讓的候選人,誰讓他碰上了一個政客屬性濃厚的直接上級艾森豪威爾將軍,還有一個迫切需要在一場重要國際會議上露臉,擺脫羅斯福總統影響的新總統。

新總統的翻臉無情,加上直屬上司撇清嫌疑的舉動,導致了巴頓將軍成了背鍋之人。

而且巴頓將軍也是最合適的人,一般人是背不起這個黑鍋的。就算是艾倫威爾遜願意主動站出來承認自己瀆職,蘇聯人也只會認爲,這是英美沒有誠意,弄出來一個臨時工敷衍蘇聯,所以說有時候地位不高也不是壞事。

在偉大的首相和尊敬的外交大臣到達柏林之前,外交官們還在進行最後的準備,讓大英帝國在這一場談判爭取自己的利益。

內閣秘書愛德華·布里奇斯在旁聽,讓外交部秘書亞歷山大卡多根主持會議,他則在一旁給予指導意見,類似的會議在過去的歷史當中,並非沒有參照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美英法三國的巴黎和會,就和現在即將舉行的波茨坦會議類似,聽着亞歷山大卡多根和衆多外交官們對即將開始的會議展開討論,愛德華·布里奇斯慢吞吞的開口道,“要找準大英帝國的定位,可以從巴黎和會其他兩方的態度上,來判斷美蘇兩國的態度。”

“那麼現在和法國處境類似的是誰呢?”亞歷山大卡多根轉頭看向等待的外交官們。

“在本土鏖戰數年,國內遭到嚴重破壞,和法國情況類似的是蘇聯。”艾倫威爾遜回答了這個問題,停頓了一下道,“我們可以從巴黎和會上法國人的態度,推測蘇聯的態度。”

“巴黎辦事處那邊說,這幾天巴黎報紙根本沒有報道波茨坦會議的消息。”艾福爾提及了這個消息道,“有數的幾家報紙報道了,似乎也並不友好。”

“法國人嘛,不意外!這一次的會議沒有法國人的角色,他們心裡可能不舒服了。”亞歷山大卡多根把話題收了回來,“可以認爲,蘇聯對德國的態度,和一戰之後法國對德國的態度類似,而我們的態度,是不能讓一戰之後德國捲土重來的悲劇重演。”

說完之後,亞歷山大卡多根把目光放在了愛德華·布里奇斯的身上,後者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表示這就是內閣全體成員的意思。

波茨坦會議面臨的局面與巴黎和會有着極大的相似度,區別就是原來的法國換成了現在的蘇聯。由於前車之鑑,美國和英國都非常擔心悲劇的重演。美國認爲,一戰後解決德國賠償問題的方案存在嚴重問題。

“道威斯計劃”雖然減輕了德國的負擔,但是卻忽略了英法也欠美國鉅額債務的事實。

等於是美國爲德國支付賠款進行融資賠償給英法,英法再拿它來支付給美國。因此,德國賠償絲毫沒有幫助歐洲復興,相反加劇了歐洲的政治動盪。

英國與美國存在着相似的看法,但是角度有所不同。英國的觀點集合了經濟發展和戰略謀劃,出於對蘇聯向西歐擴展的擔憂,英國與一戰後一樣,不希望德國被過分削弱,因此重建德國勢在必行。

就是說英國比美國重建德國的心情還迫切,只不過現在沒錢。

“也就是說我們當初怎麼對待法國,現在就怎麼對待蘇聯。”艾福爾感覺自己已經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實際上美國是當初我們大英帝國的角色,蘇聯處在法國的環境當中,但在實力上可能我們這一次和巴黎和會的法國更加合適一些。”愛德華·布里奇斯搖頭,指點着這些外交官,“這種情況下,平衡美蘇雙方的意見,是非常考驗能力的一件事,好吧,先散會。”

會議室人去樓空,亞歷山大卡多根陪同着愛德華·布里奇斯離開,亦步亦趨的跟隨在後面道,“愛德華爵士,這些外交官頭一次面對這樣的重要國際會議,一些事情想的不周全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可以理解!”愛德華·布里奇斯腳步不停,頭也不回的道,“你認爲我是擔心他們經驗不足麼?那不重要,我擔心的是我們的首相,還以爲這不過是巴黎和會的簡單重複,不顧國內現在的情況,一味的對蘇聯人進行逼迫。”

“你剛剛說的我們現在更像是之前的法國人,指的是首相?”亞歷山大卡多根有些訝異,他還真沒有想到這一層。

“不然呢?你不會認爲巴黎和會是首相和外交大臣,每天從早到晚的開會吧。”愛德華·布里奇斯用一種你很不專業的目光回頭道,“還不是我們這些外交官去談的,只不過談成了給了政客一個簽字的機會。”

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第五百五十四章 軍方和白廳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文化沙皇的訪問第六百五十章 超英趕美第七百七十四章 鸚鵡螺號核潛艇第四百一十五章 殫精竭慮的總督第五百五十四章 軍方和白廳第一百六十四章 如臨大敵的艾倫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建加核彈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英國仍然在反抗第七百零九章 任何人都有價格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對準法國第1698章 科爾辭職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提前大選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國第九百五十三章 這很雅各賓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一百零八章 內閣秘書的認可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對峙結束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翹首以盼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聯蘇抗美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注資路虎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伽利略系統第六百八十六章 駐德大使伯吉斯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對錢沒興趣第1675章 昂納克的訪問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改組內閣第1542章 首相背後的男人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提前大選第1675章 昂納克的訪問第四百五十一章 提交方案第九百零二章 五年計劃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雙贏第二十四章 召回總督府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圖靈的作用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汽車戰略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賺錢印度花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四百一十章 勘探合同第四十九章 溫和的外交官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三百零一章 好弟弟艾倫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默契球第一百一十八章 四階戰術爵士版第1573章 英沙相向而行第九百四十二章 討要轟炸機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呼喚緬因號第一百八十八章 要勞逸結合第四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第1586章 星球大戰第1659章 人心思變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間諜交換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失去的勝利第1662章 捲款跑路第六百九十五章 住房安置條款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英絕不躺平第1635章 想回家麼?第三百七十二章 共同市場共識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四百六十一章親蘇大本營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以色列的核大棒第九百五十六章 暗中觀察的英國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出訪英聯邦第六百七十一章 威脅摩薩臺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八百四十五章 支線客機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七百五十二章 全都是演員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八百九十三章 圖靈團隊第一百零八章 內閣秘書的認可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友邦驚異第1692章 布什的若干問題第一千零六十章 英鎊的結算份額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度的富豪們第三十四章 奧薩瓦根行動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七百五十章 帝國主義兄弟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九百九十六章 後座議員撒切爾第三百七十章 內閣秘書的震驚第五百六十五章 沙撈越開發銀行第1552章 什麼事情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