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問題不是越南

奠邊府的陣地上,面對蜂擁而至的越南士兵,法軍士兵仍然保持着昂揚的鬥志。但氣候已經惡劣到了極點,濃重的黑雲經久不散,空中補給已經完全不能指望。

這對法軍士兵來說比任何事情都可怕,後勤保障是任何戰爭的關鍵,誰都不能餓着肚子打仗,任何不利的條件法國守軍都可以克服,但就這一點不行。

烏雲壓頂,暴雨傾盆,似乎預示着法國守軍的結果,哪怕在樂觀的士兵,面對隨時要中斷的補給,以及惡劣的天氣,心情都不會好的起來。

戰鬥到了現在已經成了一種煎熬,面對已經完全中斷的陸地通道,河內的法軍也辦法不多,而法國人面對的困境,也讓英國感同身受。

“真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麼?”比爾頓將軍也難免想要替法國人想想辦法,好歹大家都是歐洲國家。

“現在除了英軍在東京灣登陸之外,可能沒有讓法軍堅持到底的理由。”艾倫威爾遜雙手一攤,提出了一個英國絕對不會認可的建議“可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我們的陸軍並不一定比法軍更加具有勇氣。不過有一點是真的,從一戰之後法國人打仗就剩下硬拼了。”

現在日內瓦會議召開,法國人都陷在了奠邊府,倫敦怎麼可能同意英軍出動?

雖然英軍在某些地方比法軍更具優勢,倫敦也是不會同意的。

“那倒是真的,我們面對這種情況也辦法不多。但我們不會選擇奠邊府這麼愚蠢的地點開戰。”比爾頓將軍在這一點上和艾倫威爾遜有共識。

“沒辦法,我們在馬來亞的情況和法國在越南一樣,作爲北約成員國,我們對歐洲的安全有義務,不可能全力來亞洲打仗。”艾倫威爾遜嘆了一口氣道。

這也是法國面臨困境的其中之一,作爲北約成員國,對北約負有義務,法國很難向東南亞提供數量充足的飛機,尤其是重型轟炸機。美國本來可以在不大規模捲入的條件下改變雙方的軍力對比,但它拒絕提供空中補給支援。

其實這一點也是艾倫威爾遜認爲,美國目的不單純的原因。美國完全可以提供法國最需要的轟炸機,維持住法軍的控制優勢,最少可以讓法國在佔據優勢的時候,體面的離開。

而提供轟炸機的花費,遠遠比不上美國爲法國提供的軍事援助。美國卻選擇成本更大的軍援,卻唯獨不給最見效的轟炸機,這樣的援助就非常奇怪。

可惜英國的勇士戰略轟炸機,纔剛剛完成了驗收,就算是大方原因和法國共享最新的戰略武器,也需要時間讓轟炸機服役,此刻實在是幫不上忙。

“如果可能的話,服役的戰略轟炸機,應該馬上在馬來亞部署。”艾倫威爾遜通過這一次的戰爭,從法國身上認識到了,空中力量是多麼重要。

“法國現在的困境,還是在後勤上。幸虧我們有強大海軍和海運力量,而馬來亞是一個半島,可以發揮我們英國的優勢。”比爾頓將軍也有自己的看法,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法國的困境。

具體從戰役本身來看,後勤保障無疑是決定性的因素,在這方面越盟顯然佔絕對優勢。除了部分食品和後來法方空投落入越南人手中的物資之外,越盟在戰役中所需要的物資均由中國提供。運送這些物資的路線很難確定,因爲途徑太多,太複雜。

雨季濃厚的雲層還在相當程度上保護了越盟運輸隊免遭法軍飛機的襲擊,同時也嚴重妨礙了法軍準確地空投物資。

“我們應該覺得營運的是,駐馬來亞的英軍是國家公民組成。”艾倫威爾遜還指出了越南法軍的複雜民族問題,而馬來亞的英軍沒有這個問題。馬來亞的英軍至少大部分是英國公民,只有少部分是尼泊爾營的士兵。

尼泊爾士兵管理的難度,可比法國軍營中的北非人容易多了,更別提尼泊爾人並不多。

兩人討論的辦法,最終還是幫助了法國人,討論的根本目的,還是在於不要讓法國現在的困境落在英國身上。

如果法國最終不得不從中南半島撤離的話,還佔據英屬馬來亞的英國,不可避免會覺得勢單力孤。

至於遙遠的歐洲,也在想辦法幫助法國解除困境。這一次美國也是很誠心的,就算美國幫助法國的目的不單純,可爲了自己也要有所表現。

因爲除了越南問題,還有一個朝鮮問題,一場會議上美國不能同時表達雙標。這一次參加日內瓦會議的二十三個國家,理所當然的分成了兩個陣營,朝鮮問題和越南問題同事討論。

華盛頓的態度是,對所謂的全民選舉之類的建議要採取堅決的抵制。不管是朝鮮和越南哪一個問題,都要堅決的否決所謂選舉。因爲以當前的民意來說,選舉就是選擇蘇聯,不管是朝鮮還是越南,真的公平選舉只會讓美國的勢力被趕走。

這一點英國是強烈贊成的,英國還有廣大的殖民地,非常噁心什麼選舉。

英國和美國很快就達成了共識,誰敢提全國選舉決定未來,誰就是政治不正確,誰就是英美兩國的敵人。

雖然越南的局勢更加緊迫,而朝鮮戰爭已經結束,但因爲華盛頓認爲朝鮮問題對美國更重要一些,所以最終的結論是先談朝鮮問題。

國務卿杜勒斯在會上闡述美國的立場:“蘇聯的目的一直是把北朝鮮變成一個衛星國,並且可能的話,將他們的統治擴展到整個朝鮮。而美國不希望美軍無限期地留在朝鮮,美國和韓國簽訂的共同安全條約不含有侵略的目的。所以爲了防止朝鮮變成衛星國的危險,美國保留在當地的駐軍,是爲了朝鮮人民的自由。”

“既然是爲了朝鮮人民的自由,爲什麼不進行全民公投決定朝鮮半島的未來呢?”莫洛托夫不鹹不淡的開口道,“蘇聯記得美國是一個選舉國家,爲什麼不讓朝鮮半島的人決定自己的命運呢?”

“這種蠱惑式的宣傳,是爲了掩蓋莫斯科的真實目的。而美國的駐軍是防止可怕的未來出現,維護世界和平的必要手段。”杜勒斯說完話之後看向自己的支持國家。

很快英法兩國也緊接着表態,連同參加日內瓦會議的十六國表達對杜勒斯的支持。

“我們還記得,蘇聯對東歐國家的控制是怎麼發生的。”英國外交大臣莫里森開口,這個時候英國必須表達對美國的支持。

莫里森迴避了關於全民公投決定未來的建議,衝着莫洛托夫道,“我們無法確定,如果出現了錯誤的後果,以後是否還有機會彌補。杜勒斯的話不是沒有道理,東歐國家現在都是沒有選舉的,如果選舉一次之後恰好變成了蘇聯希望的結果,以後朝鮮人後悔了的話,還有第二次公投的機會麼?當然莫洛托夫先生可以否認,就如同當初芬蘭的麪包籃一樣可信。”

“朝鮮已經停戰,所有的事情都已經隨着停戰有了結果,不需要在進行額外的討論。”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衝着外交大臣莫里森點了點頭,隨即衝着莫洛托夫道,“朝鮮問題已經不需要在討論了。”

隨後澳大利亞、菲律賓、比利時的代表隨聲附和,都表示拒絕莫洛托夫的建議。

“我想既然是沒有共識,不如暫時休會。現在雙方的立場都已經說出來了,都需要時間考慮。”主持會議的外交大臣莫里森不慌不忙的開口,“如果大家都沒有意見的話,就這麼定了。”

很快,各國代表就紛紛離開會場,莫里森召過來外交部常務次長伊斯梅,開口吩咐道,“可以找一個不太正式的場合,和中國人談一談。我們英國本身是沒有矛盾的,當然要言明我們的立場,我們肯定站在美國一邊,但不代表對中國有敵意。”

“是,大臣!”伊斯梅爵士皺了皺眉低聲道,“其實越南問題也需要他們幫忙。”

“我正要和喬治·皮杜爾談談這件事。”莫里森點了點頭道,“這件事也離不開中國。”

朝鮮戰爭已經結束,莫里森也不知道杜勒斯爲何要把朝鮮問題放在前面討論,現在明顯是法國人面對的越南問題更加急迫一些。

可沒有辦法,華盛頓認爲朝鮮重要,這也就算了,可問題是還無法形成壓倒性的優勢。雖然處於一些因素上的考量,大多數國家都堅定的支持美國。可迴避全民公投問題,在這麼重要的會議上這麼雙標,水準也太低了一些。

見到喬治·皮杜爾之後,莫里森也表達了對美國的吐槽。雖然可能換一個場合,他就和杜勒斯譏笑法國了,不過麼,喬治·皮杜爾沒有必要知道這種假設的結果。

“越南的抽身,關鍵在於和中國有一個共識,越南的態度不重要。”莫里森把來自東方神秘力量的言論,告知了喬治·皮杜爾。

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早該出重拳了第一千零七十章 狐疑的法國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工賊里根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西貢見聞第1555章 皇家海軍出擊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三百八十三章 威爾遜在巴黎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八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專家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政治資產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中國光刻機第五百六十七章 帝國忠犬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三百四十一章 甘地是叛徒第五百八十一章 布魯塞爾精神第一百零六章 峰迴路轉第1573章 英沙相向而行第一百零二章 三個問題第六百零一章 億頂王冠第1657章 黃金峽谷行動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產房傳喜訊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五百九十章 獨立調查委員會第四百四十三章 王儲的認可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無上權威的指點第七百九十三章 昨日重現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1597章 首相的平衡外交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看着我的眼睛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九百八十七章 這是德國的機會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六百九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五十四章 把水攪渾第八百零七章 重回自由世界第1569章 總有新熱點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級外交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馬丁路德金遇刺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羅德西亞王室領地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軍費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韓國的動向第二百二十四章 授勳電報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禮花到港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建加核彈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合格的文官長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最懂殖民地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個躬第一百九十四章 接待工作很重要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夕陽產業第1737章 鬧劇般的第一天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書立說威爾遜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向東看的法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爭吵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阿曼獨立第六十三章 要一個傭人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們穩贏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1680章 收買駐軍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一百零二章 三個問題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九十八章 前首相丘吉爾第1711章 廢掉南非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文關懷威爾遜第五百五十四章 軍方和白廳第六百七十七章 鎮壓自由軍官組織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政治也要平衡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八百九十四章 建立駐澳英軍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戰略定力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南亞消息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1565章 停戰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七百六十章 守株待兔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管太多的大臣第二百七十三章 靈活的昂山第九十九章 歡迎新首相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優勢在肯尼迪第八百七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海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甘地之死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間諜交換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愛的深沉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1759章 私人聚會第九十八章 前首相丘吉爾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善良的英國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有煙無傷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南亞消息第七百零七章 舊識艾福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