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6章 不速之客

第1596章 不速之客

艾倫威爾遜拿出來了一隻手提箱,打開之後拿出來大哥大介紹道,“這將是未來英國通訊發展的成品,雖然不算是多新鮮的產品,但在現在這個時間纔是真正發展的時候,在軟實力方面,初步想法是這樣的,將其移植到香江電影當中,香江電影在亞洲範圍之內有着巨大的影響力,我們要善用這種影響力,對傳統市場來說,我們以此來連通珠港澳三地,這樣說不定還可以爲英國電信公司爭取到建設訂單。”

“如果他們不同意呢?”撒切爾夫人開口反問,“要知道國家通信的構建,並不是只有英國能做。”

“但香江在英國手裡,我們誠心誠意的對待他們,不在歸還上面表現出來哪怕一絲的拒絕,難道連一個工程都不給我們麼?”

艾倫威爾遜聳聳肩道,“這也並不是威脅什麼,他們應該採取更好的態度融入國際社會。”

艾倫威爾遜記得,粵省爲了與港澳實現移動通信接軌,率先建設了900MHz模擬移動電話。

雖然大哥大剛開始對於這個時代的國人來說非常昂貴,月薪普遍三十多塊,大哥大就要兩萬多,但不代表就賣的不好。

這就是老話題了,雖然在數據上某大國和非洲差不多,但其實很多方面不是用數據能夠衡量的,艾倫威爾遜認爲英國的最新產品,應該做到中英同步推出,畢竟國人好面的秉性,是非常吃這一套的。

大哥大很快就得到了當時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的青睞。由於大哥大身軀龐大,使用它的人也多是商界大哥級的人物,物隨主貴,很快成爲身份顯赫的象徵。

這年頭,人們對私家車沒什麼概念,也很少心生羨慕。那時你開一輛寶馬車出門,別人也以爲是公家車,遠遠不如大哥大那麼耀眼。很快人們以擁有大哥大爲榮,開始了一種炫耀攀比式的消費。

“以香江的通訊連通爲理由對吧?”撒切爾夫人點了點頭,今年國內罷工的事實令她不願意在國內呆着,所以制定了很多外交行程,準備對罷工眼不見心不煩,她還真有訪華的行程,談一談具體的事情也好。

“通訊也需要很多配套產業,我不相信這麼多年,他們沒有自己獨到的技術,技術交流說不定也能解決我們的不少問題。而且在資金上英國是優勢的的一方,善加利用我們是佔便宜的。”艾倫威爾遜說到這再次提醒道,“主要是防着點日本。”

艾倫威爾遜絕對相信,大哥大肯定會供不應求的,某大國的情況不能光看數字,現在還是價格雙軌制呢,這裡面的文章可大了去了。

開發新市場,或者說迴歸傳統市場,艾倫威爾遜絕對不是隻顧着英國,還有在法國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們嗷嗷待哺,將經過愛國華僑夏洛建立起來市場聯繫,不過法國輕工業的優勢,也不一定管用,還是要提醒一下才行。

最簡單的,不同人種的身體特徵是不同的,白人穿着好看的衣服,黃種人穿着不一定好看,在進入某大國市場的早期,很多品牌的衣服國人都穿着不合身,過了幾年才慢慢的改變了這種現象。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難道日韓的經驗沒有讓歐美品牌認識到?

這就要說一下,日本和韓國長期是美國單方面開放市場養起來的國家。其國家經濟在這個時代是相當封閉的,就拿耐克來說,是抄襲日本品牌起家的。

日本品牌的成功引起了美國小夥菲爾·奈特的注意,專門飛到日本拜訪鬼冢喜八郎,拿到在美國市場的銷售代理權,並創立了藍帶體育公司。

到了七十年代,鬼冢虎一舉成爲美國最大的跑鞋生產商,百分之七十的運動員將它作爲自己的首選裝備。

就在這個時候,鬼冢喜八郎提出收購要求,否則就中斷代理授權。菲爾·奈特斷然拒絕,雙方八年的合作就此終止。耐克品牌應運而生,並直接把Cortez鞋型帶走了,把井字換成對勾,搖身一變成了後來風靡美國的“阿甘鞋”,雙方爲此還曾對簿公堂。

從這個例子就知道,對於很多歐美國家來說,低端的生產國家知道研究歐美的需求,反過來歐美國家是不會研究這些國家的偏好的。

所以他要提醒一下兩位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不要在這方面走彎路,正好今年的世界小姐選拔,可以在東亞的選手身上好好做一下準備。

在撒切爾夫人爲自己制定滿滿的外交行程同時,艾倫威爾遜仍然和煤炭工會磨洋工,他不準備在廣場協議到來之前把事情搞定。一方面建議美國面對鉅額逆差一定要刻不容緩,希望廣場協議提早出現,他都佈局完畢了,這個協議自然是越早出現越好。

只有廣場協議出現了,他才真的會盡早把罷工平息,哪怕這一次的罷工在他眼中並非不能應對。

煤礦工人缺乏有力的團結,是這次罷工的一大弱點。對於發動這場全國性罷工,煤礦工會和煤礦工人從一開始便存在着嚴重分歧,形成了媒體所習稱的“強硬派”和“溫和派”。

因此,在“溫和派”爲主或佔上風的全國第二大煤礦諾丁漢郡和蘭開廈煤礦就沒有投入罷工工人的行列,從而大大削弱了罷工的聲勢。

就是在“強硬派”起主導作用的罷工隊伍中,兩派在罷工進程中也經常發生意見分歧和摩擦。

而在政府高壓政策的連續打擊下,這一分歧和摩擦還不斷加劇,給罷工鬥爭帶來的負面影響愈來愈明顯了。

在用法院對付了前工業大臣之後,艾倫威爾遜發現法律這種東西確實是好用,於是又用在了煤炭工會身上,要求法院對煤炭工會的財產進行沒收,然後消息自然不出意外的,在不願意透漏姓名的消息人士走漏之下,被煤炭工會知道了。

一邊和工會玩法律,艾倫威爾遜沒忘記通訊的事情,帕梅拉蒙巴頓沒有通訊產業,但不代表不能幫忙,畢竟人脈在這呢。

“你覺得和他們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麼?”帕梅拉蒙巴頓躺在丈夫的腿上,樣子很是安逸的詢問。

“聆聽華人高管的意見,當然現在華人高管沒幾個,我是說以後,尊重他們的意見十分重要。傲慢是做生意最大的敵人。”

艾倫威爾遜之前所說的耐克例子,其實也是日本人覺得已經佔領了市場,不需要美國代理商了。

然後就是被美國代理商教做人,耐克的反噬不獨屬於美國,在世界各地都比比皆是,如果有不要你以爲我要我以爲的想法,哪怕是同文同種也會翻車。

這方面例子最多的就是詐騙島,手機有HTC,汽車有納智捷,那是真的打着同文同種的旗號,不把消費者當人看。

有的時候這種企業都不如純外資,有的外資只是傲慢,而詐騙島的企業打心裡就瞧不起伱,低配還要高價,你不滿就是打壓我。

只要稍微一想,艾倫威爾遜就能想起來無數,詐騙島那種好像婆羅門看到不可接觸者的例子,不過這個世界麼,連韓國都過得不怎麼好,詐騙島面臨的壓力更大,小常公想要去馬來亞招商引資?一看就是馬共的人,想要顛覆大英帝國的皇道樂土,不沉海還留着做什麼?

外交部發出了本年度,撒切爾夫人認爲最重要的訪問邀請,艾倫威爾遜看到了之後不由的嘴角抽動,蘇聯年齡最小的高層,地圖頭夫婦。

可能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掩飾不住,撒切爾夫人見到地圖頭一次就覺得這位蘇聯的後起之秀有發展,刨除撒切爾夫人執政的英國是蘇聯其中一個敵人這個因素之外,這種評價也還算好。

撒切爾夫人在倫敦接見了訪問英國的當時蘇聯的高層米哈伊爾及其夫人賴莎·戈爾巴喬娃。戈氏夫婦首次訪問英國,成爲國際上的頭條新聞,而撒切爾夫人也因此在國際舞臺上刷足了存在感。

艾倫威爾遜坐在內閣辦公廳看電視,他頭一次見到撒切爾夫人笑的這麼燦爛,這種笑容從來沒有在他面前出現過。

這是因爲撒切爾夫人的笑容,總出現在拿捏對手成功的情況下,可見對於這個坐直升機進入蘇聯高層的地圖頭,鐵娘子有着絕對的自信。

約翰·亨特就在艾倫威爾遜身邊,看見了內閣秘書長似笑非笑的表情詢問,“爵士,你覺得這個人領導蘇聯,會不會還延續老路?”

“呃?那真是一場悲劇。”艾倫威爾遜一語雙關的回答,約翰·亨特還以爲艾倫威爾遜說的是會延續對抗,對雙方來說是一場悲劇,他誤會了,悲劇是存在的,只不過單單只是對另外一個陣營。

“不知道兩人會面的時候,會不會談仍然進行的罷工事件,蘇聯人可喜歡在這種事上找存在感了。”約翰·亨特感嘆道。

“最好是不要談。”艾倫威爾遜直接起身道,“時間在我們這邊,不要表現出來過於明顯希望儘早結束的態度,要無可爭議的取得勝利。”

第1561章 和平誘餌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裁員風波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蹭熱度的美國第七百九十二章 四大家族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倫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二章 海得拉巴專員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港督的不滿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港督的不滿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對峙結束第1625章 莫斯科的邀請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未來在手中第1752章 半壁江山第五百四十五章 翹首以盼第五百四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七百七十章 從實力地位出發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七百一十一章 勝天半子第四百六十一章親蘇大本營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編外部長威爾遜第一百六十三章 紅旗歌舞團來訪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國盟友威爾遜第1643章 蘇丹妥協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1687章 掐斷油氣管道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體核戰略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造船業新血液第四百九十七章 衆星捧月麥卡錫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倫敦論鍵第七百九十章 念頭通達第七十五章 關鍵的問題第八百九十三章 圖靈團隊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八百五十五章 上層路線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召集舊部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美國一定會勝利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還有誰?第五百三十六章 盡力恐怕是不夠!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六百四十三章 共同立場第八百九十三章 圖靈團隊第三百七十二章 共同市場共識第一百三十章 奔馳公司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肯尼迪的不滿第1656章 利用團結工會第七百二十章 埃及電氣化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第九百八十三章 石油儲備計劃第三百五十一章 暗爽的巴倫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美國病第七百一十六章 消失的貝利亞第1635章 想回家麼?第1706章 冷戰結束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戰爭源頭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五百七十九章 籤個條約熱熱身第六百九十五章 住房安置條款第七百二十八章 仰光的求助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1752章 半壁江山第九百六十九章 中國白銀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合作成果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大臣樂開花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1554章 不給,你不能搶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四百四十四章 優勢在我第九百五十章 鐵腕舒裡克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三百七十三章 軍事一體化的藉口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大選中的美國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古巴導彈危機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誠信軍火商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半球的革命者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靜觀其變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運動的後果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1545章 靈活的價值觀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三百九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團結的法國第八百一十二章 地鐵晚點第四百八十二章 工廠辯論第八百一十九章 黑人之友威爾遜第四百七十三章 說服首相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五百二十七章 合金管完成第三百七十一章 從電影市場開始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1566章 收穫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