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如何處理印奸

這是這一次公務員會議的主要目的,潛臺詞就是搞錢!實踐着在印度的最後一滴血流乾之前,大英帝國決不投降的使命。

這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大部分的高官都認爲這件事並不難辦,只是孟買省和孟加拉省的高官表示,希望國大黨在這件事上給與明確的表態支持。

孟加拉省自然不必提,孟加拉大饑荒纔過去兩年,支援緬甸的作戰,距離緬甸很近的孟加拉省肯定要承擔重任,這需要印度精英階層的支持。

也就是國大黨的鼎力支持,英屬印度和國大黨的關係並不是很和睦,互相提防和利用,要知道,孟加拉高官伯克還開口道,“實際上印度士兵制造的兵變,雖然都很快就被鎮壓,但這種趨勢不得不令人憂慮。”

早在一九四二年七月,國大黨向英國當局作出了完全獨立的請求,其起草的文件指出,英國如若不同意其要求,羣衆抗命即將爆發。隨後國大黨中央委員會孟買會議通過了“退出印度決議”,標誌退出印度運動的正式開始。這場運動規模宏大,起初通過和平示威、否定權威和削弱英國戰爭成果的方式,接着全印各地爆發大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並號召工人舉行集體罷工。

與此同時,日軍佔領緬甸之後對英屬印度形成了威脅,當時真的把英屬印度的衆多人嚇了一跳,好在最終還是把運動平息下去。

“艾倫,海得拉巴有什麼動靜。”巴倫爵士轉頭衝着艾倫威爾遜,希望從他這裡得到好消息。

“巴倫爵士,根據海得拉巴土邦,以及分管的其他小土邦來看,這些土邦的君主對總督府以及英屬印度的管理仍然是非常支持的,這一點毫無疑問。”艾倫威爾遜站起來,用大小適度的聲音報告道,“我相信大多數土邦也是如此,一直把英屬印度視爲保證南亞秩序的重要力量,他們和國大黨和穆盟是不一樣的。”

巴倫爵士點點頭,隨後約翰站起來道,“朱納加德土邦以及西海岸的土邦,同樣也一片平靜,比起很多國大黨已經建立影響力的地區安心多了。”

“這樣看來事情還不算太糟糕!”巴倫爵士點頭,隨後又憂心忡忡的道,“還有一個問題,雖然還沒有出現,但是我們必須要提防,提早的拿出解決辦法,是總督對我們的期望。如何處理印度國民軍?”

迎接巴倫爵士的一片沉默,勝利曙光已經爲期不遠,可即將出現的問題卻一個比一個棘手,印度國民軍是錢德拉·鮑斯建立的軍事組織,這支軍隊開始時主要由軸心國俘獲的不列顛印軍戰俘組成,後來也有許多日本控制的馬來亞和緬甸的印度人自願加入該組織。

該組織的目標是要從英國手中解放印度,所以在二戰日軍佔領緬甸期間,曾協助日軍在英帕爾戰役中對不列顛印度軍隊的作戰。

錢德拉·鮑斯雖然加入了軸心國一方,確在後世有着極大的聲望,肖像一直是和甘地、尼赫魯掛在一起的,可想而知他本人在印度的地位。

如何面對這支反英的武裝力量,雖然沒有人首先開口,卻心裡都對錢德拉·鮑斯以及整個印度國民軍恨不得殺光。

“現在還是戰爭時期,現在談論這件事爲時尚早,但如果這個問題出現了。使用印度士兵看管這些所謂國民軍的士兵,並不是一個好辦法。”孟加拉省的高官伯克開口道,“很多印度士兵和這些傾向於軸心國的士兵在一起,很可能會助長危險思想的傳播,這對大英帝國是不利的。”

“其實可以讓他們留在緬甸境內,這樣就可以把他們隔絕了。對於大部分的印度國民軍士兵來講,我們完全可以當然們不存在,至於緬甸人怎麼對待他們,我們可以不關心也不過問,等上個幾年時間,就完全和我們無關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這麼多事情,就算是忘記了這些人也是十分正常的,不是麼?”

艾倫威爾遜順着孟加拉省高官的話,轉悠了一圈繼續道,“至於錢德拉·鮑斯本人,我當然希望他直接在戰爭當中死亡,不過戰爭還沒有結束,可以先不管他。”

艾倫威爾遜提議把印度國民軍的幾萬戰俘扔到緬甸自生自滅,根本就不需要押送回印度。對緬甸他還是有些瞭解的,緬甸第一大族羣緬族,還有絕大部分的民族,和印度人根本沒什麼交情,宗教也不一樣,緬甸是佛教,印度是印度教。

不要認爲佛教徒就一定很熱愛和平,中國的佛教徒也是三武一宗和佛教徒深入交流之後,佛教才大徹大悟立地成佛的。緬甸佛教就沒有被滅過,現在一樣的殺人放火。

而且因爲英屬印度的政治地位和人力資源,導致大英帝國在管理殖民地的時候,一般使用南亞人治理其他殖民地,紅頭阿三的大名連魔都租界都知道。更不要提其他英屬殖民地!

英國殖民印、緬時期。佔領緬甸後,把大批印度人遷入緬甸,當時印度人不僅在經濟上佔有優勢,並一度佔據更強政治資源,在宗教、種族及利益上均和本地緬人對立,雙方產生敵意和衝突在所難免。後來脫離殖民後的緬甸政府一直對印度人抱持不友善態度,例如不允許加入軍隊、打壓相關文化習俗等等。

艾倫威爾遜相信,這些印度國民軍的戰俘,一旦落入緬甸人的手裡,只要在做的英國公務員不約而同的把他們給忘了,緬甸人大概率會讓這些大英帝國的敵人生不如死。

巴倫爵士一聽,意味深長的問道,“哦?會出現這麼順其自然的事情麼?”

“也許會吧,當地很多勢力我們都無法全部瞭解,一旦受到挑撥了,可能會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艾倫威爾遜聳聳肩,用不確定的口吻笑道。

“哦,那可真是太意外了。”聯合省高官基恩心領神會的感嘆,帶着幾分輕視不屑一顧的道,“這也算是好事吧,整個印度人都像是蟑螂一樣繁殖,哪怕他們連飯都吃不上,越要一刻不停的交配,走到哪裡都是一望無盡的人羣。”

第一百一十章 首次核訛詐第1756章 貨到付款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要走了第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失望的白人領袖第七章 土邦的立場第1601章 新思維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八十四章 是,首相!第八百九十二章 捲起來了第1662章 捲款跑路第六百五十章 超英趕美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英鎊危機第一百二十三章 波恩(求首訂)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四百九十九章 國際局勢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以色列的核大棒第1570章 勃列日涅夫病故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東京灣事件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五百三十三章 空降馬來亞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首相連任第1727章 赫塞爾廷的耐心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三百八十七章 駐法大使館第八百章 華約成立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戰略定力第四百八十七章 贅婿威爾遜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1606章 靈活的沙特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談了又沒完全談第二百五十一章 興奮的德里克第1676章 英德特殊關係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九百八十四章 歐佩克成立第1687章 掐斷油氣管道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英蘇貿易協定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三十八章 薩爾區問題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種玉米第1552章 什麼事情都沒有第1698章 科爾辭職第1726章 清洗大西洋派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七百二十八章 仰光的求助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斷別人的腿第1616章 有理有據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歧很大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法國也要收縮第五百一十九章 開羅會議召開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八十七章 大英自有國情在此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公投第一百六十章 霧都倫敦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萬維網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五百二十一章 雙話事人嘍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美國病第1752章 半壁江山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五百九十七章 捨我其誰蒙巴頓第三百二十章 舉報信第八百零一章 美國軍界的朋友們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後通牒第八百二十八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七十六章 艾中堂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爭吵第六十五章 英軍在柏林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豬灣事件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九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三十九章 法國女人第一百九十章 女權主義者艾倫第四百八十章 東印度羣島分治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七百八十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美國病第一千一百章 共和黨的錯第三百一十一章 甘地的建議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四百章 中堂大人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了自由世界第七百一十七章 龍騎兵自由了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蘇聯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馬丁路德金遇刺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美人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