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首次核訛詐

男人可以有槍不用,但是不能沒有槍,這種心態正是杜魯門總統現在的真實寫照。

甚至杜魯門心裡有些懊悔,怎麼波茨坦會議這麼順利,把絕大部分問題都談完了,讓自己現在沒有用武之地,心裡再也全無之前熱切盼望蘇聯開啓對日作戰的焦急。

可波茨坦會議這麼大的事情,每一天都佔據各國報紙的頭條,每一天的進展都被全世界知曉,該談的都已經談完了,他現在也無可奈何。

爲了讓蘇聯參戰,美國同樣和英國一樣出賣了不少國家的利益給蘇聯。

現在雖然手中有了核彈,自覺已經底氣十足,和在全世界的見證下直接和斯大林翻臉。對於一個政治人物來講,這個風險還是非常的高。

尤其是現在的美國,美國目前一定要表現出來比其他國家更高的道德感才能收買人心,從英法手中把世界霸權接收過來,順便完成壓制蘇聯的任務。

想的是簡單,可是做到這一切需要時間慢慢調整,國內的共識和輿論上的支持缺一不可,當了總統的杜魯門,可不想第一次在全世界媒體上的刷屏,是以一個翻臉無情的面目出現。

杜魯門還是年輕了,如果是二十一世紀的懂王,肯定不會有這麼多的顧慮。

因爲種種原因,杜魯門不可能推翻之前的決議,但是找一個場合給斯大林一個下馬威還是可以的,杜魯門隱藏在鏡片後的目光,充滿了躍躍欲試的色彩。

在會議召開前,杜魯門見到斯大林與丘吉爾時表現得非常興奮,就好像年輕的孩子突然看到心儀的偶像一樣,忘記了他現在也是三大巨頭之一。

但是現在,手中握有核彈這種前所未見武器的杜魯門,認爲自己可以搬回一局了。

說到底波茨坦是在德國的蘇佔區,在波茨坦會議進行的時候,大多數的供給都是蘇聯提供的,斯大林本人爲丘吉爾和杜魯門舉行了多次國宴,當然後來英國的代表換成了新首相艾德禮。

隨着種種議題已經談完,各國代表之間的緊張氣氛漸漸放鬆,蘇聯國宴反而越加的頻繁起來,似乎也是爲了慶祝即將到來的勝利。

晚間時分,塞琪琳霍夫宮燈火通明,三巨頭斯大林、杜魯門以及艾德禮,加上英國顧問丘吉爾都在,大廳當中更是一片燈紅酒綠,英美蘇三國的外交官紛紛舉杯,和多日以來的談判對手碰杯展現友好和團結。

艾倫威爾遜也沒有避免胡吃海塞,既然是敵國蘇聯提供的供給,他就不客氣了。眼睛餘光一閃見到了處在蘇聯人羣當中的福爾採娃。

不得不說福爾採娃雖然已經三十多歲,可站在那裡仍然顯得十分出衆,有些鶴立雞羣的感覺,在這之前已經讓幾個美國想要做蒼蠅的外交官遠離。

“呵,美國人!就算失去了一個只有猩猩的地方,我都不懷疑美國人會來一場跨越物種的交流。”艾倫威爾遜對着艾福爾小聲嘀咕,引起後者的偷笑。

“艾倫,不然你去試試?”艾福爾帶着鼓弄的口吻開口道,“讓美國鄉巴佬知道,大英帝國的紳士和他們絕對不一樣。”

艾倫威爾遜深深的看了一眼不懷好意的辱法先鋒,心裡祝願對方早日在駐法大使館有一席之地,卻挺直腰板走向了蘇聯人那裡,“尊敬的女士,你是如此的令人着迷,我已經見到了好幾個美國認從你這碰了釘子。”

福爾採娃本不想搭理艾倫威爾遜,可是這種場合她也不好搞太僵,只能堆起笑臉和艾倫威爾遜有一搭沒一搭的聊着,艾福爾所在英國代表人羣當中,發出一陣鬨笑當做是給艾倫威爾遜助威。

另外一邊,杜魯門找到機會開展自己總統生涯的第一次訛詐,對象則是在全世界人心中擁有巨大威望的斯大林,找了一個話頭,杜魯門故作神秘卻掩飾不住得意的道,“尊敬的大元帥,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們製造出一種新型炸彈。這種炸彈不同尋常,它的破壞力難以想象。”

杜魯門開口說了斯大林的軍銜,又說出了這樣一番話,面對人類歷史上首次核訛詐的斯大林面色不變,卻已經對核試驗成功的事實心知肚明,帶着誠懇的口吻笑道,“那應該把他用在日本人身上,早日結束戰爭。”

杜魯門一愣,苦笑着搖搖頭看向丘吉爾,也許斯大林根本不知道核彈的威力,自己又怎麼能夠指望對方驚訝呢?

這兩個笨蛋!斯大林眼中閃過一絲輕視,雖然表面不動聲色,但他已經確定剛剛杜魯門就是在訛詐他,眼看着杜魯門已經不是會議剛開始時候的尊敬模樣,他就明白美國現在已經變了,同時也慶幸蘇聯的對日作戰早已經開始。

元首們之間的交鋒,已經對工具人有所心得的艾倫威爾遜自然是不知道,他還在圍着福爾採娃打轉,“我相信這兩年我們幾個國家的友誼是不會變的,不知道福爾採娃小姐對英國瞭解嘛?”

“費雯麗女士在蘇聯有很高的知名度。”福爾採娃回想了一下,似乎一下子想到了什麼,“如果真的有機會見到她,我相信自己會非常興奮。”

戰前,費雯麗與奧利弗雙雙出演《漢密爾頓夫人》,影片在美國大獲好評,在蘇聯也獲得了成功,福爾採娃也看到過那部電影。

不愧是文化部長,說來說去還是貼上了本行。雖然心裡這麼想,艾倫威爾遜則認可的點頭道,“如果有一天女士來到英國,相信費雯麗也非常願意和你認識的,這說不定是我們兩國之間的一件樂事。”

兩個相談甚歡的小蝦米,自然是不知道就在談文化上事情的時候,人類歷史上的首次核訛詐已經出現了,如果艾倫威爾遜知道,沒有見到名場面也不會後悔,核彈不一定會讓他低頭,同樣毛妹也是不一定,所以這個公式大概是一核彈約等於一毛妹。

波茨坦會議已經進入尾聲,英美蘇三方已經開始草擬公報,等到幾天後公佈。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爭吵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九百六十一章 窺視神器的大臣第八百五十五章 上層路線第三百章 先分個贓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離開白宮第三百七十三章 軍事一體化的藉口第一千零五十章 誰的責任?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安德羅波夫第七百六十八章 遺產的歸屬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麥卡錫參選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1962第1689章 搞定蘇聯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赫斯第九百九十二章 英屬大洋洲領地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運動的後果第三百八十七章 駐法大使館第五百五十七章 戰爭帶來需求第九十八章 前首相丘吉爾第五百二十四章 1950第1747章 表決結果第1648章 處理日本的建議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兄弟不馬來亞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英德金融峰會第1555章 皇家海軍出擊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胡格爾別墅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合縱長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1542章 首相背後的男人第二百七十章 他們寧死不降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轉移視線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母子團聚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是小丑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戰爭源頭第三章 世界首富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英國的戰略定力第一百四十章 嘔心瀝血的艾倫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夕陽產業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四百四十七章 聲東擊西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八十九章 這一次賣誰?第五百二十六章 怒斥英國第1679章 經貿版小協約國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全小將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七百九十六章 第一海務大臣第1699章 活在它的影子裡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赫斯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體核戰略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功進步第九百五十六章 暗中觀察的英國第一百零三章 伊朗問題第1731章 沒人喜歡他第九百六十一章 窺視神器的大臣第四百九十章 南半球的陰謀第二百八十六章 倫敦回覆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失去的勝利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破窗效應第八百八十四章 巔峰時代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混亂是階梯第七百五十一章 精神建設工作第八百六十一章 有能量的小圈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今日辱英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一百七十五章 鄉村姑娘第二百四十七章 印度資源多嘛?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五百四十章 沙撈越王宮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英國仍然在反抗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六百四十二章 走私是不存在的第九百六十五章 常務次長的重拳第四百六十八章終結配給制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國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由軍官組織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條約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家庭風波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石油禁運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