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奮和喜悅的情緒依舊在腦海裡橫衝直撞,大腦有些空白,似乎還有很多很多話想說,卻又似乎無法理清一個思緒,深呼吸一下,在紛亂的線團之中,抽出一條重要的信息,“就在剛纔,來自剛果的瑞秋-瑪瓦贊收穫了獎項的肯定,在這裡,我想要再次向她,以及導演金-諾古依和那些依舊生活在困難之中的孩子們,表達我的敬意。”
話語沒有來得及繼續說下去,現場的熱烈掌聲就打斷了藍禮的發言。他微笑地看向了瑞秋所在的位置,用法語說道,“瑞秋,你是一個充滿勇氣的女孩,希望你可以繼續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那小姑娘還是不明白髮生了什麼,只是露出了羞澀的笑容,滿眼都閃爍着明亮的光芒。
那一抹笑容,卻足以照亮整個世界。
藍禮不由也低低地輕笑了一聲,“’超脫’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孩子的故事,一個關於教育的故事,同樣也是一個關於生活的故事。但整個故事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當你拯救了一個人,你就拯救了一個世界。我們沒有那麼偉大,但,我們也沒有那麼渺小。”
再次,藍禮舉起了手中的銀熊獎,稍稍示意了一下,表示自己的得獎感言到此結束。
掌聲,再一次地,全場響起了掌聲,那洶涌而強大的聲勢甚至超過了剛纔登臺領獎的時刻。又一次,全場觀衆自發性地站立了起來,山呼海嘯般的掌聲在整個空間裡不斷激盪迴響着,彷彿,僅僅依靠這些振聾發聵的掌聲,就可以撼動世界。
託尼用力鼓動着自己的雙手,淚眼婆娑,狼狽不堪,但嘴角的笑容卻肆意綻放。
前所未有地,託尼慶幸着,當初選擇了藍禮出演“超脫”,這位年輕人不僅僅是一名出色的演員,同時還是一名傑出的藝術家。“超脫”這部作品的創作理念和核心意義,在藍禮的演繹之下,得到了發揚光大,對於託尼來說,這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結束得獎感言之後,藍禮退後了半步,正準備退場。然後就看到了全場第二次起立鼓掌的盛況,沸沸揚揚、浩浩蕩蕩,完全沒有預料到,震撼之餘,腳步就停了下來,有些走神,以至於忘記了自己原本想要幹什麼。
眨了眨眼,回過神來,左右看了看,卻迷失了方向:他應該走向側臺,離開舞臺?還是從舞臺旁邊的臺階,直接走下去,回到座位?
站在一旁的傑克完全沒有預料到如此場面,原本應該由他上前引導藍禮,但第一時間居然也有些發愣,遲疑片刻,他這才連忙迎了上前,邀請藍禮一起從側面的樓梯離開,無需回到後臺,可以直接回到自己的座位。
這一個小小的插曲,讓觀衆們紛紛鬨笑起來,爲莊嚴肅穆的氣氛增添了些許輕鬆。
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頒發完畢之後,這也宣告頒獎儀式進入了最後的高/潮:金熊獎的頒發。
本屆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團主席邁克-李親自走上了舞臺,這位英國的導演大師向來擅長在紮實的劇本之中隱藏自己的鋒芒,或幽默或苦澀或哀傷或甜蜜。今天也不例外,“我本來還期待着傑克能夠留在舞臺上陪伴我完成這項任務,但顯然,藍禮更加需要他。”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現場的笑聲就再次響起來,然後自然而然地切入今晚最後的主題。邁克沒有故意製造懸念,乾脆利落地揭曉了今晚最後一個獎項。
“凱撒必須死”,這部由保羅-塔維安尼和維克托里奧-塔維安尼執導的意大利電影,成功登頂第六十二屆柏林電影節,力擒金熊獎。
有趣的是,塔維安尼兄弟早在1986年就領取了威尼斯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現在二十六年過去了,兩兄弟贏得了自己導演生涯的第一座金熊獎獎盃。
又是一年柏林電影節落下了帷幕,不同於去年“一次別離”的一家獨大、橫掃千軍,今年的柏林,冷門有之,但更多還是四平八穩的波瀾不驚。
“凱撒必須死”作爲一部探索藝術邊界與深度的作品,登頂金熊獎,這也再次證明了柏林電影節在藝術道路上堅定而毅然的決心;另外,“凱撒必須死”、“戰地巫師”、“超脫”等作品都採用了紀錄片或者僞紀錄片的拍攝手法,模糊現實與藝術的界限,這也反應了評審團主席邁克-李一直以來堅持的藝術理念: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最後又迴歸生活。
在這之外,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雙雙爆冷,頒發給了年輕演員,這在歐洲三大電影節裡也是破天荒的頭一遭,在藝術創新和展望未來的道路之上,柏林又一次走在了前列。
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中,戛納主打商業,藝術的追求猶如法國人的隨性和浪漫一般,水平始終飄忽不定;威尼斯主打歷史,自我定位一直在苦苦掙扎,嘉獎意大利本土電影與通過好萊塢電影吸引關注的天平,始終未能摸索出平衡之道,藝術考量也浮浮沉沉、從未安定。
與之相對應,柏林的關注度和人氣度正在經受嚴峻考驗,並且越來越艱難;但藝術堅持卻不曾改變,在政/府的官方支持之下,漸漸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可以預見的是,德國電影正在緩緩復甦,未來可期。
對於藍禮來說,不僅僅是歷史上第二年輕的影帝銀熊獎得主那麼簡單,更爲重要的是,“超脫”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和追求,在柏林引發了討論,而藍禮作爲一名演員的堅持和鑽研,則得到了認可。這是一個開始,卻是一個重要的開始,在歐洲這片大陸之上,藍禮的首次登場,成功贏得了滿堂彩。
在北美本土之上,奧斯卡是具有明顯“地域歧視”的一個獎項,英語系演員的得獎機率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目前歷史上,憑藉外語演技收穫影帝或者影后的,僅僅只有三位;但在歐洲本土裡,三大電影節卻敞開心扉,接納來自世界各地的演員,不僅僅是歐洲和美國的演員,亞洲、非洲、南美洲等其他不同語言、族裔、階層的演員都多次得到認可,比例甚至遠遠超過了英語系演員。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兩個地域對待藝術、對待文化的態度和觀點。
當然,正是因爲如此,任何一名演員想要在歐洲站穩腳跟,這都是無比困難的。不僅是同行競爭更加激烈,而且影評人和觀衆也更加挑剔。
“超脫”作爲藍禮首次登陸歐洲——又或者說迴歸歐洲——的作品,一座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嘉獎,意義遠遠超出了獎項本身。
經歷了“活埋”、“愛瘋了”、“抗癌的我”等作品的證明之後,“超脫”真正成爲了藍禮作爲演員在藝術追求道路上的蛻變和轉折,在世界影壇之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當然,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就好像瑞秋-瑪瓦贊或者盧-泰勒-普奇一樣,歐洲三大電影節爆冷勝出的演員不在少數,後續的作品能否進一步延續強勢,又或者是持續取得突破,這纔是重點。
但至少,四部藝術電影作品的嘉獎和肯定,這使得藍禮在Y世代年輕一輩的演員之中,漸漸開始累積優勢——即使是和娜塔莉-波特曼相比較,藍禮現在也不落下風。
作爲Y世代演技的領軍人物,娜塔莉先是憑藉着“偷心”,在歐洲打開了局面;而後又依靠着“黑天鵝”,證明了自己。但目前爲止,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中,娜塔莉還沒有任何斬獲——當年“黑天鵝”在威尼斯電影節上,評審團嘉獎了米拉-庫妮絲,而不是娜塔莉。
不知不覺中,藍禮已經聲勢兇猛地後來居上。Y世代演員的聲勢,終於不再勢單力薄,而是漸漸形成了團體優勢,對於各大媒體來說,他們自然是盡情歡呼雀躍的,張開雙臂歡迎年輕世代的搶班奪權。
也許,藍禮還有希望更進一步:在今年的北美頒獎季大混戰之中,每一位提名者都有機會,藍禮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說,柏林電影節對奧斯卡的影響力着實有限,過去這十年,柏林影帝影后與奧斯卡重合的時刻僅僅只有一次,“女魔頭”的查理茲-塞隆;但,“超脫”的勝出,還是隱隱地推動了藍禮的聲望,在沸沸揚揚的學院公關之中,憑藉着柏林銀熊獎,藍禮的名字理所當然地出現在了各大媒體的報紙版面之上,惹人注目。
面對業內烏煙瘴氣的惡意炒作和毀謗污衊,一座銀熊獎再次將人們的視線拉了回來:歸根結底,藍禮又一次證明了自己的絕對實力,不僅僅是天賦,也不僅僅是努力,更是始終腳踏實地地在打磨自己的演技。
最直接的證明就是:繁忙的頒獎季之中,所有人都腳不沾地地忙碌着學院公關,但藍禮卻躲在遙遠的大西洋彼岸,全身心地投入電影拍攝之中,並且憑藉着一部實驗性質十足的藝術作品,收穫了柏林電影節的影帝頭銜。
事實勝於雄辯,更勝於狡辯。這似乎就是最好的證據。
在一團關注和一團喧鬧之中,事件的主人公終於搭乘航班,返回北美本土,加入這場刺刀見紅的學院公關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