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米恩-查澤雷,這位年輕的導演無疑是美國年輕一代最值得關注的一位,他是1985年出生的,僅僅比藍禮年長四歲而已,今年二十八歲,不過,嬰兒肥的娃娃臉和不修邊幅的宅男打扮,卻總是洋溢着一種初出茅廬大學生的青澀感。
2007年,達米恩從哈佛大學畢業之後,他就開始籌備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片,“公園長凳上的蓋伊和瑪德琳”,這部獨立作品沒有能夠引發太多討論,卻初步展現出了他對鏡頭調度和色彩構圖的靈動想法。
隨後達米恩開始在紐約打轉,以編劇的身份執筆了“最後一次驅魔2”和“大鋼琴”的作品,後者由約翰-庫薩克和伊利亞-伍德主演,可以算是獨立電影領域的“大”製作了,這些微薄的收入支撐着達米恩的藝術追求生涯;後來他還參與了備受好評的“科洛弗道10號”劇本的撰寫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達米恩的父母都是高學歷知識分子,母親是作家,執教於新澤西大學;而父親則是計算機科學家,執教於普林斯頓大學。
不過,優渥的家境並沒有成爲他追逐藝術生涯的資金來源,他還是前往了洛杉磯自力更生。但卻培養了達米恩的創作才華,除了導演之外,作爲編劇,他的能力也備受肯定,和克里斯托弗-諾蘭一樣,他還是更加中意執導自己撰寫的劇本。
自從2009年的第一部長片以來,足足四年時間裡,達米恩都在籌備着自己的第二部作品,“爆裂鼓手”。
可惜的是,這部作品選擇了以音樂作爲切入點,在當代電影市場裡,音樂電影基本已經死亡,除了青少年音樂劇之外,幾乎沒有電影公司願意投資製作;而且,劇本之中的一衆角色着實不討喜,甚至是令人厭惡,無法引起製作人的興趣。
於是,兜兜轉轉了將近四年時間,達米恩終究還是山窮水盡,不得不出此下策,前來奧斯卡之夜碰碰運氣。
站在2017年的節點來看,達米恩依舊是新生代導演之中最受矚目的除了處女作之外,他另外只有兩部長片作品,一部是“爆裂鼓手”,一部則是“愛樂之城”。
後者在2016年上映之後,引發瞭如潮般的讚譽,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之上,席捲了十四項提名,並且摘下了其中六座小金人,重現了音樂電影的輝煌曙光;而典禮之上,因爲失誤而導致了最佳影片的烏龍,更是見證了達米恩的失落和無助。
不過,年僅三十一歲就收穫了奧斯卡最佳導演,達米恩依舊成爲了業內最炙手可熱的年輕導演。
在“愛樂之城”之前,“爆裂鼓手”就已經向人們展示了他的才華。這部作品講述了一名音樂學院的大學新生,渴望成爲一名頂尖鼓手,但音樂導師地獄式的訓練,卻在身體和精神方面狠狠地折磨着他,爲了成就偉大,他正在一點一點地走火入魔。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部講述了“不瘋魔不成活”的作品。
2010年,一部“黑天鵝”就生動詮釋了瘋魔成活的奧義,當藝術達到完美的境界時,表演和真實就徹底模糊了界限,如同飛蛾撲火一般,灰飛煙滅地衝向了極致,娜塔莉-波特曼憑藉着這部作品成功登頂奧斯卡影后。
某種意義來說,“爆裂鼓手”和“黑天鵝”的核心奧義是一致的,簡潔明瞭的故事,卻在漸漸失控的鼓點節奏之中一點一點陷入失控的瘋魔狀況,帶來了難以言喻的極致觀影體驗,從心理懸疑和顫慄層面來說,遜色於“黑天鵝”,但視覺衝擊力卻更加強悍。
在達米恩的鏡頭之下,藝術的偏執感和極致感酣暢淋漓地迸發了出來,甚至有種血腥的殘忍感,以別樣的角度切入之後,漸漸脫離了藝術領域,單純地詮釋出一個“追求完美”的核心奧義,真正有種驚心動魄之感。
也許這部作品並不完美,但它卻能夠留下濃郁恢弘的一抹色彩。
如果是“醉鄉民謠”講述的是一個流浪者的詩意夢想,卻終究困在了原地,無所適從,折射出了整個時代的浪潮;那麼“爆裂鼓手”則是將時代濃縮在一個小人物身上,如同鑽牛角尖一般,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不管不顧地達到了極致,最後以自己一個人的肩膀來對抗全世界。
一個是放大,一個是縮小;一個是加法,一個是減法。
但兩部作品的優秀都毋庸置疑。
在當年奧斯卡之上,“爆裂鼓手”收穫了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以及最佳音響效果等五項提名,並且斬獲了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和最佳音響效果三項小金人,其中“小最佳影片”最佳剪輯的登頂,無疑是對這部作品的重要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爆裂鼓手”真正地將兩位主演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
在故事之中,圍繞着男主角安德魯和老師弗萊徹展開。
弗萊徹就是一個惡魔老師,形象脫胎於達米恩高中樂隊的老師,一言一行乃至於一個眼神就足以讓人瑟瑟發抖的真正惡魔。但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角色形象,他不是傳統道德層面之上的“正義和邪惡”,而是拋棄了道德基準,爲了藝術、爲了目的、爲了利益而不折手段,骨子裡的執着和堅毅是正面色彩的,但表面上的手段和方式卻是極度黑暗的。
觀影結束之後,每一位觀衆都恐懼他、厭惡他、排斥他,但這就是達米恩的意圖。他成功了。
曾經在“蜘蛛俠3”、“朱諾”等作品裡諸多作品裡飾演配角的J-K-西蒙斯(JK-Simmons)成功詮釋了這一角色,那種令人不寒而慄的暴戾和狠辣,成爲了大屏幕之上最閃耀的一道光芒,甚至搶走了主角的風采,成爲當年頒獎季之中的最大爆款。一路橫掃千軍地問鼎了最佳男配角小金人。
安德魯則是學生,但他同樣不是一個善茬,惡劣粗暴,自私自利,狂傲自大,一個徹頭徹尾的小壞蛋,但他和弗萊徹一樣,爲了達到目的不折手段,而鼓手就是他的夢想,對待自己,他比對待任何人都更加殘忍,真正地把自己逼上了絕路,最終在藝術的臨界點之中完成了突破,如同“黑天鵝”一般,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完美。
同樣,觀影結束之後,這位主角也讓人喜歡不起來,即使這是一部充滿勵志感的作品,但安德魯身上的黑暗氣質卻足以令人心生排斥。
這是正常的。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專注於自己世界裡的天才,他們往往都是不被世人所理解的;更進一步,那些在藝術之中走向瘋癲和狂熱的天才,他們更是這個社會排擠冷落嘲笑打壓的對象,歷史之上相似的案例着實太多太多。
因爲他們的偏執往往會令人恐懼。
遠的不說,藍禮就是如此。“活埋”劇組,“速度與激/情5”劇組,“抗癌的我”劇組,藍禮的渾身上下都散發出生人勿進的氣息,對於工作人員來說,他們看待藍禮的情感也是矛盾而錯雜的。
新人演員邁爾斯-特勒(Miles-Teller)出演了安德魯這一角色。在“爆裂鼓手”之前,邁爾斯就一直在獨立電影之中打磨自己,2010年和妮可-基德曼合作的“兔子洞”是他的第一部作品,而後出演了新版“渾身是勁”、“X計劃”、“美好的現在”等小衆作品。
邁爾斯不是一個帥哥,典型和非典型的都不是,但他的表演有一股原始的粗糲感,無論是“分歧者”還是“爆裂鼓手”,亦正亦邪的氣質都賦予了角色靈魂。不過,客觀來說,他的表演還是缺少層次和變化,而且表演細節也往往流失於平淡之中,經常介於面癱和生動之間,無法保持一個平穩的水準。
邁爾斯之所以能夠得到安德魯的角色,就是因爲他的打鼓經歷。十五歲開始,他就開始擊打架子鼓了,掌心還有老繭,試鏡“爆裂鼓手”時,他二十六歲,足足有超過十年的打鼓經驗,這對於角色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實際表演之中,邁爾斯的所有風采都被西蒙斯搶走,在西蒙斯那氣場強大的演出之中,邁爾斯的所有表演似乎都陷入了對方的陰影之中,那些細節和深度全部都流逝在了鏡頭之中。
相似的角色,娜塔莉-波特曼憑藉“黑天鵝”登頂,而邁爾斯在整個頒獎季之中卻一個提名都沒有。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導演鏡頭的鎖定是有加成作用的,但整體而言,邁爾斯依舊沒有能夠詮釋出安德魯的靈魂。
儘管如此,“爆裂鼓手”的整體質量依舊令人驚豔,絲毫沒有被表演拖後腿,這就是達米恩的功力,從鏡頭調度到後期剪輯,從氣氛營造到光影構建,達米恩呈現出了一個完美的舞臺,然後交給演員來詮釋演繹,深厚的內功展現出了與年齡不符的老練和沉穩。
無論是“爆裂鼓手”,還是達米恩-查澤雷,這都是藍禮個人非常非常喜歡的對象——上一世“愛樂之城”的光影之夢,至今在腦海之中依舊栩栩如生,沒有想到,今天卻在路邊巧遇了一把。
雖然人人都說,洛杉磯就是一個充滿奇蹟的城市,街頭隨處都可以遇到機遇,但真正相遇時,藍禮還是覺得頗爲有趣,這算是……路有拾遺嗎?
如果是,達米恩就是——流浪的捲毛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