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

徐子先是在別院正門接的委狀和讚揚他的堂札,能叫政事堂下堂札也是極爲不易了。

大魏二十三個路,十多個府,四百多州,兩千一百餘縣,北方以京師爲主,故燕古都,居於北方平原形勝之地,以長城爲界,將諸胡分而制之。

北虜,也就是蒙古諸部,曾經煊赫一時,在大魏開國前後也曾南犯,被大魏太祖一路殺敗,未能得逞而返,其後逐漸衰落,現在已經淪爲二流角色。

東胡,其是遼東諸部的集合,遊牧與漁獵民族的集合,新興勢力,彪悍絕倫,曾經的強國渤海國被其滅了大半國土,只餘半島殘土,苟延殘喘。

西羌,以羌人,原本的西域各國,還有吐蕃殘部的鬆散聯盟,有少量的精銳騎兵和大量的遊牧輕騎,無力攻魏,卻常與北虜一道犯邊,令大魏的河東路,永興軍路,秦鳳路,都是因其而疲憊不堪。

除了北方諸路,軍,還有成都府,江陵府等大府,淮東,淮西,江南東路,江南西路,荊湖北路,荊湖南路,福建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雲南北路等諸路。

大魏國土,以徐子先的瞭解,是收復了燕雲和西夏大半國土,加雲南一部份,算是強化版的北宋。

百姓則在一億五千萬人之間,大魏不禁兼併田畝,工商海貿發達,軍制較爲嚴密,中央禁軍和地方廂軍規劃齊備,各路並無總督,巡撫之設,還是以文制武,但武將的地位也並不算太低,這得益於太祖定下的祖制,設武學堂,考武舉人,武進士,到崇德年間,將領十個有九個都是武科出身,便是宗室爲官,一般來說都要鎖廳考試,且是有文有武,所以武官地位,並不爲低。

賦稅來說,也是並不在少數,只是四面受敵,開支浩繁,仍然漸有不支之勢。

這般大的國家,二十多路等若二十多省,幾百軍州,兩千餘縣,億萬臣民,政事堂是一個左相,官職是中書省中書令,一右相,尚書左丞,三到四名參知政事,並無門下省,設御史臺,某參政會兼御史中丞。

再有樞密院,掌軍事,六部中的兵部尚軍務,地方上的情形也差不多,比如帥臣安撫使掌軍事,衝要地方設大都督府,比如江陵大都督府,廣州大都督府,福州大都督府,以掌地方軍務,協調廂軍守備配合爲要,各處的大都督府,也是朝廷在要緊地方制衡安撫使司的配置,否則地方軍政大權儘管帥臣,象江陵,福建,兩廣這些人口稠密,外貿工商發達的地方,一旦爲人臣所把持,局面就相當危險了。

宗室要出來辦事,爲國效力,與大臣形成制衡,這也是祖制,太祖的治國心術,從在大魏的實際效用來看,明顯比把宗室當廢物養着要強的多,只是崇德年間,對大臣更加倚重,對宗室多有防範打壓,這也是因爲天子是外藩出身,對宗室較爲提防,放心不過的原因。

想想也是,以外藩繼位,理法上是小宗繼承大宗,難免有些宗室會有異心,既然趙王府可以,別家爲什麼不行?

以血脈來說,趙王那一輩皇子有十幾個,或封王,或是公侯,哪一家都有資格。

皇帝的提防和打壓,也非由來無因。

好在,徐子先算是自己爭氣,斬首七十多級,殺掉悍匪的功勞是誰也壓不住,報到政事堂上,右相徐夏商替他力爭,不僅升爲三品勳位的昭武將軍,還得以未襲爵的世子身份歷練軍政,加上防盜之事,得授福州府團練使實職,在最近這幾十年,已經是朝廷罕有的封賞,堪稱爲異數了。

四周觀看者衆多,看到徐子先在五開間的別院大門前接了堂札,長揖拜謝,再接安撫使司的委狀,一時間爆竹聲響,歡呼聲也接連響起來。

“看來明達在別院這裡頗得人心。”徐行偉大感欣慰,笑着誇讚了幾句,又對李儀等人道:“侯府的諸位大人,先生,也是出力不小。”

李儀等人當然遜謝,別院在鎮上確實還算不錯,徐應賓就不講排場架子,也是沒錢。除掉李誠父子後,對官莊丁口不管是正戶還是隱戶,頗多照顧,侯府收入減了不少,但此前這筆收入是李誠和背後的岐山盜拿走了,現在這筆收入歸於侯府,孔和等人還在算細帳,但一年好幾萬貫的收入是跑不掉了。

有這麼一筆收入,對侯府來說是相當大的助力,比起徐應賓和第一代南安侯都強的多,南安侯府,可謂是揚眉吐氣。

但說來也是可憐,一年幾萬貫,說起來不錯,但積年公侯府邸,哪一家沒有這個收入?家底有幾十萬貫的也大有人在。

當然窮困的府邸也有,多半是揮霍無度,有再多的資產也禁不起子孫浪擲,江陵,京師的宗室家族,不比福州這裡務實,破產的侯府比比皆是,若是宗室都擅長積累,個個家資鉅萬,人力財力充足,怕是朝廷又要不安了。

因爲侯府善政,不少正戶隱戶都減了負擔,徐子先的聲望一下子便起來了。

而任用李儀,孔和等人也很得力,加上新上任的莊頭都挑的謹慎老實之輩,欺男霸女的事也是絕跡,如此一來,徐子先聲望更高。

加上文章傳揚,殺滅匪盜,要論威望,現在的徐子先可是把徐應賓都蓋了過去,更是遠遠壓過其沒有出息的祖父了。

“現在說什麼都爲時尚早。”徐子先也是沒有想到,齊王居然是保舉他當了團練使。

這個職位在唐宋時全稱爲團練守捉使,地位在節度使之下,藩鎮是以觀察使兼之,州是以刺史兼任,主要職責就是統率地方守備兵馬,唐時初設,到後來爲都團練使,再以都團練使爲節度使,這就是節度使的由來。

大魏立國之後,團練使主要職責是訓練地方鄉兵爲後備,一旦有戰事警情,團練守捉使可以率部出戰,以爲正兵的後備。

後來國朝大體鼎定,團練使漸無軍務,後來逐漸成爲虛職,只在一些有戰事的地方設立,也有給一些宗室勳貴子弟鍛鍊的機會而授之,隨着局面轉變,連這種情形也少見了。

有了這個正五品的官職,徐子先可以堂而皇之的在南安澤鎮和水口,谷口一帶招募民壯來練成強兵,防禦海盜,安靖地方,倒是真的公私兩便。

對徐子先來說,可以把別院爲中心,附近幾個商旅繁多的鎮子,加上幾百個村莊都納入到侯府勢力之下,漸漸打造成風雨難進的地盤,這一下等於有了起家的本錢,非常合算,比他原本的想法還要快捷省事的多。

徐子先漸漸有所發覺,本朝不設總督巡撫之類的差遣官,這使得地方權力較重,雖不說漸成藩鎮之勢,但地方官權力大,包括軍權在內,都比明清之季要大上許多。

很多事,包括徵辟部屬,不僅宗室能做,官員也能做,表面看來福建風平浪靜,政令通達,但從外部威脅和內部流民都無人過問的情形來看,現在的平靜不過是在表面,事實上政出多門,內爭不休,各方勢力現在還是文鬥,一旦中樞無力,比如京師對地方的控制越來越薄弱,文鬥很可能瞬間變成武爭。

這也使徐子先憬然而悟,看來自己前世想事情真的是相當淺薄,很多事只能看到表面,不能深入肌裡分析。

“有此一職,明達能大展所長。”魏翼跟着徐子先等人往院內走,看一眼大門和正院廳堂,未見小妹身影,不免有些失望。當下還是對徐子先笑道:“不知道明達打算募多少兵馬,什麼時候開始?”

“千頭萬緒,一時真的不知道怎麼做?”徐子先想了想,說道:“總得募三營兵,再立一都騎兵。”

“好傢伙。”徐行偉是知兵的,當下嘖嘖連聲,說道:“替你算算帳吧。兩營兵一千五百人,每月吃食開銷最少兩貫,就是三千貫,因爲是團練不是正兵,但要叫人來訓練當兵,兩貫錢一個月最少不過,就又是三千貫,再有一都騎兵,最少得一千五百貫養着,再加上雜費開銷,一個月八千貫最少,一年九萬二千貫。請問,這錢你打算怎麼籌?”

徐行偉說到最後,自己也是面色凝重。

想了一想,見四周並無外人,便是小聲道:“林鬥耀批文下來時,詢問齊王,趙王,是否按月撥付軍餉,趙王府的李谷早就給趙王出了主意,藉口團練衛護鄉里,就給你就地籌餉的權力,向商家大戶攤派。這事鬧不好就會捅馬蜂窩,錢弄不到,被蜇的滿頭包。”

徐子先微微點頭,他知道那個李谷,有名的縱橫家,也是趙王最倚重的謀士,其也以諸葛武侯自詡,當然這是較爲犯忌的話,李谷自己從未說過,只是旁人從他的言談和態度中揣摩出來而已。

向例團練守捉是爲了地方防盜,管理的也是地方兵馬,大魏初定時,各地均有團練,是從地方稅的牙契,門攤稅,契約中提出錢來負責這筆開銷。

如國家正賦,不管是錢還是糧食,都是在常平倉裡放着,由常平使負責管理,沒有政事堂和聖旨是動不得的,這些錢和糧食多半是中樞三司使負責提調,在福建路負責發放禁軍和水師軍餉,包括官員俸祿也是從這部門扣除。

原本還有各衙門的公費,近幾十年來國用日多,稅賦不足,三司使留給地方的錢越來越少,前一陣楊世偉和鄭裡奇,韓炳中等人爭幾萬貫錢鬧的不可開交,要是在百年前地方也很富裕的時候,傳揚開來會成爲笑談。

地方稅,負責的就是地方上的事,比如廂軍的日常開銷,修橋補路,修理衙門,衙前那些公人不在編制的也由地方收入來開銷,以福建的地方還算富裕,地方上契約牙稅收入不少,然而軍興浩繁,幾十個營伍加上地方支出,每年開銷在三四百萬貫,這樣也是把地方收入用的光光。

不要說趙王在大都督府有意爲難,就算不爲難,想支幾萬貫給徐子先來辦團練,這也是絕無可能的事。

允徐子先在地方攤派,就是包藏禍心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四百零五章 決意出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五十章 慶功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