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隆!”
……
常言道:人到一萬,無邊無沿,人到十萬,徹地連天,五六十萬人一起行進,又該是何等聲勢呢?
只見漫山遍野、人影如潮,無數雙腳掌踩踏大地,揚起了漫天塵土,就像一條土黃色的巨龍在吞雲吐霧,還有如雷的戰鼓聲,以及無數迎風飄揚的旗幟!
原來閬中整頓之後,難民隊伍稍微正規化了一些,還設置了很多旗鼓,戰鼓都是沿途劫掠來的,實在找不到戰鼓的,就用銅鑼、銅盆、木魚、梆子湊合着,反正能敲出聲音就行了。
旌旗更是自制的,講究點的錦緞彩繡,粗糙的白布黑字,胡亂舉一塊破布充數的也很多,反正十幾個人就打出一面旗幟,看起來旌旗飄揚、鋪天蓋地,也能起到驚嚇敵人的作用!
其中還有數百面、仿製的金狼頭大纛旗呢,自然是那些‘賽蕭郎、鐵蕭郎、小蕭郎’的旗幟了,真虧得他們打聽的清楚,旗幟做的惟妙惟肖,幾乎能夠以假亂真了。
可是誰又能想到,就是這些仿製的金狼頭旗幟,在未來的幾天之中,給他們帶來了殺身之禍呢?
難民隊伍緩緩東進,逐漸逼近了巴中城,蕭逸則帶着心腹人,登上了附近一座高坡,準備俯瞰周圍地形,進而制定作戰計劃!
“大河如龍、羣山似虎,雄關漫道、氣勢磅礴,真是一片金戈鐵馬之地啊,就不知這裡的黃土,要掩埋誰的屍骨了?
你們幾個好好看一看,記住這的山川地勢,以後中原出兵吞併巴蜀,這裡是必經之地、更是必爭之地,金牛道的防禦太堅固了,正面強攻難以奏效,將士死傷也必然慘重!
不如從米倉道出兵,先拿下巴郡全境,封鎖住三峽口,把巴蜀、荊州截爲兩段,令其首尾不能呼應,再從東北向西南包抄過去,來一個大縱深包圍圈,最後緩緩壓縮,必得其志!”
…………
“徒兒們謹記在心!”
每到山川險峻之處,蕭逸都會習慣性的、講述一些戰略戰術,兒子、徒弟們則認真聽着,牢牢地記在心中,姜維最是認真了,還取出筆紙繪畫起來,拿回去慢慢的研究……而這份簡陋的草稿,若干年後成了滅蜀的戰略方針,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從地形上來看,米倉山-西接摩天嶺,東連大巴山,形成了一條天然分界線,把益州分成了巴蜀、漢中兩個部分,而米倉山地形獨特,山體靈秀、森林浩瀚,更有一條銀帶從中流出--巴水!
巴水起源於米倉山南麓,向南流經巴中、平常、渠縣……最終注入渠江中,全長八百餘里,貫穿了巴中郡全境,而且河面寬闊、水流湍急,既是巴郡的母親河,也是一道天然軍事屏障!
五六十萬的難民,如今就聚集在巴水西岸,對面就是巴中城了,如果是平常時候,這條波濤滾滾的河流,就足以阻擋難民隊伍前進了。
好在天氣寒冷,河面結了厚冰層,人馬、車輛都能暢通無阻,不過西南春天來的早,再過上十幾天,冰雪就要逐漸融化了,到時候沒有大型舟船幫助,誰也休想渡過巴水!
東北方向就是米倉道,正處於米倉山的最狹窄處,南北不過百餘里,道路又比較挺直,如果全力奔馳的話,四天左右就能通過了。
可是巴中城就像一道鐵閘門,牢牢的封住了米倉道南口,根本沒有偷渡的可能,而在米倉道里面,還有七八處隘口,由老將嚴顏統兵把守,同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就算難民們傾盡全力,用屍體堆平了巴中城,恐怕也通不過後面的米倉道,那裡的地形太狹窄了,兵力無法展開,人多非但不是優勢,反而成了一種累贅呢!
與此同時,龐統率領六萬人馬,日夜兼程的追趕過來,距離巴中城不過三四天路程了;還有廣漢郡、蜀郡、犍爲郡的七八萬人馬,也聚集在了一起,從巴水下游殺奔過來,形成了大合圍之勢!
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內無糧草、外無救援,就以兵家之道看來,難民隊伍已經陷入絕境中了,就算是孫武、白起復生,恐怕也無能爲力了。
不過嗎,統帥這支難民隊伍的,不是孫武、白起,而是更加狡猾、兇狠的蕭逸,一個善於在絕境之中,找到出路的傑出統帥!
“啓稟師父,大師兄傳回消息,劉封同意反水了,還送來了一封效忠書,以及巴中城的佈防圖!”
“士載幹得漂亮,我們掌握了巴中城,這局棋就能轉死爲生了,再好好的謀劃一下,或許讓龐士元吃了大虧,哈哈!”
看過了效忠書、佈防圖,蕭逸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既是天助自己,更是自助自己,早在八年前,烏林撤退戰之中,自己就生擒了劉封一次!
卻沒有殺了他,而是巧施反間計,又故意放他逃走了,正是有了當初的因,纔有了今日的果,所以說戰爭中沒有僥倖,只有深謀遠慮!
當然了,劉備扶植親子,剷除義子的心態,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凡他對劉封好一點點,後者也不會生出叛逆之心了。
不過控制了巴中城,還不足以脫離險境,要想順利回到漢中,還要對付米倉道的守軍,以及後面的追兵……
“告訴吳質,帶領隊伍渡過巴水,把巴中城包圍住,要圍而不打、日夜騷擾,一定要把聲勢做起來!
不過渡河之前,收集西岸所有船隻,集中起來全部燒掉,還有方圓百里之內的樹林、竹林、房屋統統燒光,一塊木片也不準剩下!
隊伍過河之後,派人向後營傳消息,就說龐統率領二十萬人馬,三天之後殺到巴中城下,讓後營做好以死相拼,血濺巴水的準備!
再派人偷偷的進城,把計劃告訴你們大師兄,讓他一定盯緊了劉封,以免這小子中途變卦,若有變故,立下殺手,千萬不要心慈手軟!”
……
“諾!”
根據天時地利、形勢變化,蕭逸摩擦着小黑臉,很快構思出一個大計劃,一個能反敗爲勝的大計劃!
不過這個計劃嗎,陰險了一點、缺德了一點、也狠辣了一點,還需要一點點的原材料!
……………
“踏平巴中!--踏平巴中!--咚!咚!”
一聲令下如山倒,在震天的吶喊聲中,數十萬難民跨過了巴水,把巴中城團團圍困住了,而後按照蕭逸吩咐的,圍而不攻,只是騷擾!
西岸的大火也燃燒起來了,烈焰沖天,濃煙滾滾,把半邊天空都遮蓋住了,船隻、小舟、木筏、樹林、竹林全都化成了灰燼,大地都烤的乾裂了,估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巴水西岸都見不到植被了。
另一邊,劉封在鄧艾的授意下,一連發出了兩封求援信:
一封是給嚴顏的,稱巴中城被圍困,賊兵日夜攻城不止,守城將士死傷慘重,漸有不支之勢,請老將軍率本部兵馬火速來援!
另一封是給龐統的,言辭就大爲不同了,說難民們渡過巴水之後,已經是精疲力竭、糧草耗盡,其成員紛紛四散奔逃,一日夜逃走數千人之多!
自己的兩萬五千人馬,牢牢守住了城池,難民們休想越雷池一步,而且在交戰過程中,隱見賊兵隊伍之中,有金狼頭大纛旗閃動,且有一人縱馬馳騁,督促難民們奮力死戰……
兩封截然不同的書信,一封是引蛇出洞,另一封則是示敵以弱!
…………………………
“駕!--噠!噠!”
蕭逸帶着心腹人也過河了,卻沒有到巴中城下,而是一路向北而去,也不是要逃之夭夭,要完成自己的大計劃,還需要一樣重要道具--井鹽!
原來巴蜀位置偏僻、遠離大海,吃鹽一直是個大難題,一石粗糙的海鹽粒子,就算混上半數沙子,只要從沿海販賣到了巴蜀,都能獲得幾十倍,乃至上百倍的暴利!
豪門大戶,還能勉強承受的住,貧苦百姓們就不行了,吃不起高價海鹽,只能飲獸血補充鹽分,或者像野獸們一樣,舔食雜質很多的岩鹽,其中滋味,苦不堪言,對身體更是傷害極大,鬚髮皆白者不計其數,佝僂無力者比比皆是!
直到漢初之時,有巴蜀百姓挖掘深井,結果不見清水,反出滷水,經過過濾、熬煮之後,從中提煉出了食鹽,解決了巴蜀百姓的吃鹽問題,這就是井鹽了!
原來古老的地質時期,巴蜀盆地曾經是一片海洋,由於地殼運動,四周山脈隆起,中間成爲盆地,困在裡邊的海水,經過億萬年的持續蒸發,鹽分大量的沉澱,又與地下水混合,形成一個巨大的滷水層!
而滷水熬煮出的井鹽,質地潔白,細膩如沙,口感更在海鹽之上呢,與蜀錦一起成爲巴蜀兩大支柱產業,每年賺取無數的錢財呢!
直到蕭逸主政徐州,從粗糙的海鹽裡面,提煉出了上等精鹽,以巨大的產量,便宜的價格,取代了井鹽龍頭老大的位置,不過在巴蜀地區,仍有很多地方挖井取鹽,產量也是年年攀升!
“哈哈,找到了,就是這個地方,真是天助我也!”
閒言少敘,書歸正傳,蕭逸帶隊一路向北,奔馳出了四十餘里,終於找到了一座山谷,谷口還有兩個大字--鹽谷!
原來井鹽遍佈巴蜀各地,有井眼數千口之多呢,而巴中地區也有一些,質量雖不是最好的,卻勝在埋藏層比較淺,開採容易,產量巨大!
‘赤眼蜂’潛入巴蜀各地,收集軍政情報的同時,也調查地勢地貌、風土人情、礦藏產出……綜合彙總之後,再傳回曹營之中,以供高層們決策之用!
蕭逸詳細看過資料的,其中包括巴中地區的,根據記憶尋找過來,果然找到了這座鹽谷,不禁高興的哈哈大笑。
“師父找鹽井做什麼,咱們沿途劫掠了不少東西,隊伍裡也不缺食鹽啊?”
“不清楚,大概另有妙用吧!”
孫紹、姜維等人卻很不解,如今局勢危機,已經到了生死關頭,師父不坐鎮大營中,好好的排兵佈陣,跑來找鹽井做什麼?
難道說,要用這些井鹽,把敵軍活活的齁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