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帝國軍方,李靖絕對是第一人。
不論是軍事才能,還是爲帝國立下的功勳,都不是其他軍人能相比的。
帝國半壁江山是李靖打下來的。
對外作戰,李靖絕對第一人。
東/突、西突不都是被李靖消滅,或者說,驅逐出帝國境內,朝西方逃竄嗎?
東方與西方的三次戰爭,其實不應該叫東方入侵西方,因爲入侵者,全是被中原帝國打殘的草原民族。
第一次是匈奴人,被中原帝國漢武帝打得丟盔卸甲,南匈奴投降,成爲漢朝附屬子民。
北匈奴殘部直接向西敗逃,然後,又逃到歐洲,把歐洲攪得天翻地覆。
第二次是突厥殘部入侵歐洲。
突厥人被唐帝國徹底消滅東/突厥,然後,又把西突厥打得丟盔棄甲,西突厥殘部逃向西。
這支殘部逃竄到歐洲,也把歐洲打得乖乖的,歐洲人臣服在突厥的鐵蹄下。
東羅馬帝國就是在西突厥的征伐下滅亡的。
西突厥殘部,最後在現在的土耳其,建立了帝國,其影響力極大。
第三次那是蒙古人,直接打得西歐,差點整個歐洲,都成爲蒙古人的農場。
要不是在中原四川,蒙古第四代王戰死,蒙古諸王爭奪王位,估計歐洲淪陷不可避免。
當然,歐洲人所謂的黃/禍論,其實,講的就是這三次東方入侵西方的事。
說實話,與中原華夏民族沒有啥關係,中原王朝同樣與那三個民族仇深似海。
黃/禍論與華夏民族半點關係沒有,華夏民族也是受害者。
呵呵!
扯遠了,咱們回到正題上來。
從杜荷出征,李靖兵團與頡利可汗二十萬鐵騎對峙。
雙方你來我往,打得不亦樂乎。
不過呢?
李靖旗下五萬鐵騎沒出動,只是動用步兵,不僅守住陣地,還把頡利可汗二十萬鐵騎糾纏住,讓其沒辦法分兵南下。
加上,帝國增援趕到,各個南下路口已經封死。
頡利可汗想率兵馬南下硬闖,結局只有一個死翹翹。
何況,李靖兵團允許頡利可汗南下嗎?
此時的頡利可汗,心中後悔無比。
錯失南下機會,現在想要撤退,損失會非常巨大。
畢竟,李靖兵團二十萬唐兵可不是吃乾飯的,一旦頡利可汗撤退,馬上會撲上去。
幾天小規模交戰下來,讓頡利可汗氣憤無比。
步兵對戰突厥人鐵騎,沒佔到半點便宜,反而傷亡數字比唐兵還大。
雙方形成對峙,頡利可汗非常被動。
南下沒門,撤退損失巨大,讓頡利可汗心中鬱悶之極。
李靖在等候戰機,一旦出現機會,李靖兵團會兇殘的撲上去,給頡利可汗重擊。
……
太極殿:
一封封情報到了李二手上。
從開始時的被動,到現在對峙,帝國局勢好了不少。
經過七年的發展,李二對帝國境內的監控更加完善,說是無孔不入也不爲過。
李靖兵團中,發生一丁點事,也絕對隱瞞不住李二。
李二天天收到帝國境內的諸多情報。
象杜荷與侯君集打架一事,第二天就到了李二手中。
弄清楚事情起因,李二微微啞笑。
侯君集被杜荷那小兔崽子暴打一頓!
可能嗎?
李二手中情況不會出錯!
那說明杜荷武力值很強大。
要知道侯君集武力值,在長安城中,絕對進入前十名。
加上跟隨李靖學習過一段時間兵法,在帝國軍方有重要地位,畢竟,侯君集是李二的嫡系。
軍方大佬誰不知道呀!
源源不斷的情報送到李二手中,讓李二驚訝萬分。
杜荷所作所爲,讓李二對杜荷重新有了認識。
奪統帥、出征。
一切均出乎李二意料。
杜荷率兵馬出征,各種情報送到李二手中,心中震撼無比。
至於杜荷殺俘虜、活埋俘虜一事,李二根本沒當回事,象是沒見到似的。
直到侯君集一封彈劾奏摺送到李二手中。
此時,李二纔算明白,杜荷與侯君集二人的關係,貌似有點僵。
不過呢?
對於侯君集上奏的事,李二心中非常不高興。
殺俘虜也好,活埋俘虜也罷,那種事情,軍方大佬不知有多少人幹過。
問題是,沒人挑明說呀!
現在被侯君集挑明瞭,情況有點麻煩。
畢竟,李二表面絕對是一代聖君、明君,不能有污點,有損名聲的事,絕對要制止。
頭疼呀!
李二頭有點大。
隱瞞是不可能的。
侯君集能光明正大的上奏摺,說明此事已經傳播開了。
治杜荷的罪?
出征在外,咋治呀!
再說了,杜荷此時可是爲保大唐江山,爲殲滅頡利可汗,是給李二爭面子。
撤職查辦?
也不妥!
杜荷撤職查辦,關係到帝國3000鐵騎的生死。
雖說軍中有李德秋,不過,李二覺得李德秋還是不成。
在杜荷率領下,帝國3000鐵騎一旦摧毀、殲滅頡利可汗大本營,到時候,突厥只能選擇投降。
唉!
李二長長嘆口氣。
看來,得把手下重臣叫來一起研究一下。
片刻時間,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孔穎達等諸多重臣接到聖意,進入太極殿。
李二把情況簡單介紹一下,讓重臣發表意見。
針對杜荷殺俘虜、活埋俘虜一事,第一個跳出來的不是魏大噴子,是以孔穎達爲首的大儒們。
“陛下,殺俘不吉利,世人皆知。杜荷一個娃娃殺心太重,有違天和。
再說了,陛下要讓四方來賀,必須要讓周邊部落、國家感覺到陛下的仁慈、聖賢。
……
一味以武力不可取,應以教化爲主,武力爲輔。微臣建議,給以杜荷嚴加懲處。”
孔穎達張口就給杜荷下定論。
一翻舉經論典說出來,讓重臣無言,就算李二也無言以對。
有了孔穎達定論,接下來,諸多大儒開始懟杜荷,把杜荷狠狠懟了一番。
意思就是必須制止,一定要嚴懲不貸。
哼!
尉遲恭冷哼一聲。
“一羣酸儒,殺幾個突厥人咋了?難道忘記貞觀初年,頡利可汗率領四十多名小可汗,
一起南下入侵中原,讓帝國承受難以想象的損失,還逼迫陛下籤定了不平等條約。
你們這些酸儒,難道想讓頡利可汗再來一次逼迫嗎?”
尉遲恭沒到前線參戰,心裡鬱悶之極,現在聽到一羣大儒紛紛遣責杜荷,馬上懟起來。
“玄齡,說說你的看法?”
李二點名道。
“陛下,微臣認爲,目前要以消滅頡利可汗二十萬鐵騎爲主,其他必須要讓路。”
房玄齡的意思誰不明白。
那除非是傻子。
在此關鍵時刻,朝中一羣重臣跳出來對將軍、統帥說三道四,絕對不是啥好事。
人家孤軍深入,不殺俘虜咋辦?
釋放!
開玩笑吧!
一旦行蹤泄露,3000帝國鐵騎將陷入困境,誰負責任?
說白了,房玄齡的意思是支持杜荷行爲,只是不能明着來,暗中行事即可。
聽了房玄齡的話,李二心中那個氣呀!
對侯君集這個嫡系有點失望。
不顧大局、肆意妄爲。
只會捅漏子。
李二能不氣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