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

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壽四年,楊廣弒父殺兄登基執在江都被殺的隋煬帝在江都被殺的隋煬帝政後,又窮兵黷武征伐高麗,並大興土木,修宮殿,鑿運河,修馳道,把社會經濟推向絕境。史稱“黃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掬爲茂草”。“百姓困窮,財力俱竭,安居則不勝凍餒,死期交急,剽掠則猶得延生,於是始相聚爲羣盜”,最終演變爲全國各地風起雲涌的農民起義。

在山西,大業十一年至大業十三年之間,農民起義達到高潮,先後有六七支起義隊伍轉戰各地。由於李淵的姨母是隋文帝獨孤皇后,深受重用,曾任刺史、太守等職位。隋煬帝即位後,因社會上流傳着“李氏當爲天子”的謠言,楊廣對李姓官員多有猜忌,但是李淵通過以權謀私,稱病放棄手中的權力,遠赴太原,消除了隋煬帝對他的猜忌。

大業十二年七月,隋煬帝南下江都之前,派遣了王威、高俊雅爲副將,實際上是監視李淵。於是,唐國公李淵爲了逃避不必要的責難,乾脆來個“金蟬脫殼”,軍中之事很少插手去管理,全部都是由隋煬帝派遣而來的兩員副將一手遮天。

當初,李淵答應李逍遙將李靖弄到太原軍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辦成,至於李靖一直在軍中官職不斷地攀升,完全歸功於李靖自身的軍事才能。李逍遙又派遣幾名組織的成員讓他們前去輔助李靖,使得李靖在軍中的威望越來越高,可是王威與高俊雅兩人卻有些不樂意,想盡一切辦法讓李靖離開軍營中,每次都安然無恙地度過危機。

因此,李靖與王威、高俊雅兩人得矛盾傳遍整個太原軍。就連坐在府中的李淵都有所耳聞。他知道李靖是他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王威、高俊雅兩名副將則是由隋煬帝親自委派的,代表着兩個不同利益的團體,李淵痛恨隋煬帝派人監視自己,卻又無可奈何,沒想到李靖的出現打亂了王威、高俊雅兩人的步調,使得形式趨向於他們這一方。

此時,全國的政治格局已發生大的變化,農民起義軍已基本摧毀了隋王朝的統治力量,隋朝的官僚地主也紛紛打起反隋的旗幟割據一方。太原乃是天下精兵處,隋朝自建國以來,對晉陽城軍需物資的儲備一直十分重視,經多年的積蓄,城中已是府庫盈積,太原糧餉可支十年。

作爲太原郡守李淵,他深深知道晉陽城內的物資儲備到底有多少,以及整個太原軍的兵力到底有多強大。多年的壓抑今朝爆發使得李淵非常贊同李逍遙的提議,決定起兵共舉大事。其實,這個想法在他的心裡早有謀劃,只不過這件事一直被他隱藏在心裡,李逍遙的提議使得李靖心裡的那道枷鎖徹底消失不見。

次日,李淵召集衆人聚集一堂共商大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逍遙,李淵的四位兒子也一同參與,至於李玄霸實在是沒有這個興趣,只是在外面放風,以及李淵自己的心腹大將,衆人全部都聚集在一起。

納言劉文靜、晉陽宮監裴寂皆爲李世民的密友也成爲這次會議的座上賓、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右屯衛大將軍竇琮、左翊衛大將軍柴紹、內史侍郎唐儉、吏部侍郎殷開山、鴻臚卿劉世龍、衛尉少卿劉政會、都水監趙文恪、庫部郎中武士彠、驃騎將軍張平高、李思行、李高遷、左屯衛府長史許世緒。

李淵擡頭凝望着衆人,沉聲道:“諸位大部分是跟隨着老夫南征北戰的大將軍,有些則是有功之臣,對於李家的貢獻老夫銘感於心。今日,召集諸位坐在一起相信諸位應該猜到一些苗頭,你們之中也有一些人也是如此的想着,老夫告訴你,你們想的沒錯,李家將乘勢而起,起兵爭奪天下!”

“煬帝楊廣南下江都前,親自任命兩員副將穿插在晉陽軍中,明面上說是輔助,替我分憂解難,實則監視。近兩年時間,老夫從不過問軍中之事,就是以防他們上奏朝廷,到時候諸位與我共進退的將領難脫干係。在此,老夫向諸位說聲抱歉。”

“老夫身爲太原太守,真正掌握在我手中的兵力甚少,唯有諸位乃是老夫的真正心腹。煬帝楊廣弒父殺兄登基爲帝,且窮兵黷武征伐高麗,並大興土木,修宮殿,鑿運河,修馳道,使得天下黎民百姓怨聲載道,以致大隋王朝岌岌可危,然楊廣無動於衷,仍然每天飲酒作樂,實在是讓我寒心不已!”

“大業十四年三月十一日,煬帝楊廣自刎於寢殿內,宇文化及這個老匹夫居然有弒君的膽子,實在是出乎老夫的預料。當初,煬帝楊廣登基時,社會上流言蜚語,凡是李姓官員均受到楊廣的猜忌,老夫雖爲唐國公,手中握有兵力最受皇帝的猜忌,整天提心吊膽的不知何時項上腦袋會離開身體。”

“=如果老夫沒有猜錯的話,宇文化及必定會率大軍西歸關中。畢竟,驍果軍的家鄉大多數是關內之人,到時候十幾萬兵力進攻太原的話,恐怕以我們這點力量就算與他鬥得旗鼓相當,也會死傷慘重,時間一長就不一定能堅守的下去了。”

“山西太原自開國以來便是天下精兵集中之處,而且軍需物資充沛,是兵家必爭之地。老夫是太原郡守,晉陽軍的統帥。無論是誰得到天下,首當其中的必定是太原這處軍事戰略要地,再說宇文化及與我同朝爲官,我們兩人的政見不合,且矛盾甚多,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現在,楊廣一死,宇文化及便可以強行用兵圍剿李府,到時候李家以及相關人士皆會受到株連。”

“當初,老夫爲了大局着想不得已將手中的權力全部交給了王威、高俊雅兩位副將,可是最後他們被突厥擊敗,反而沒有事情。將一切的罪責全部往老夫的身上推,使得老夫蒙受不白之冤。老夫已經受夠自己的命掌握在別人的手中,決定起兵共舉大事。”

“大隋王朝的江山有一部分是我等生死兄弟一同打下來的,爲了天下穩定,與我們同生共死的兄弟死傷無數,爲了這片江山我等付出了多少血和淚。衆多兄弟與我南征北戰,立下無數的赫赫戰功,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反而被調離原來的職位,永遠被孤立起來。”

“即日起,老夫便起兵共舉大事。若是有不願意參加者,老夫絕對不會強逼諸位與我一起冒險。畢竟,此事並非是我單方面的事情。如果有不願意起兵之人,現在就起身離開此地,我李淵絕對不會強人所難,也不會事後算賬,你們可否願意與我一起共舉大事?”

李淵娓娓道來,洋洋灑灑地將自己起兵共舉大事的姻緣一一交代清楚。衆人均是沉默不語,誰也沒有立即回話。畢竟,起兵謀反乃是謀逆之罪,以下犯上按律誅滅九族。在座的都是有家室之人,他們必須要慎重的選擇才行。

隋煬帝楊廣未死,或許他們還有所顧忌。畢竟,在歷史上記載的絕對不會是光輝的一筆。只不過這件事就像是賭博一下,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一律壓上,只能成功絕對不能失敗。成功者可以享受一世榮華,失敗則死無全屍。

縱然李淵沒有強迫他們參與其中,此次參與其中他們又不能半途退出。他們大部分都與李淵相交莫逆,知根知底。他們深深地知道李淵是什麼樣的人,絕對是算得上是一位梟雄人物。如果真的起身離開,他們相信李淵絕對不會秋後算賬,也不會事後追究,但是這一輩子絕對不可能再有出人頭地的機會,還未走出國公府,就會被李淵囚禁起來。

再說,起兵謀反乃是大事。即使,隋煬帝楊廣自刎而死,可是他親自委派的兩員副將與李淵不合,在軍中乃是人盡皆知地秘密。若是將他有反叛之心告知於王威、高俊雅兩人,他們必定會採取雷霆的手段圍攻李府,事情後果很嚴重。如果不處理好的話,或許李府將成爲歷史人物。

這件事換成任何人都不會冒這麼大的風險,即使李淵沒有強迫他們。衆人權衡利弊後,異口同聲地回道:“我等願意與元帥共同進退,誓死效忠元帥!”

李淵見衆人一致決定與自己共同進退,微微一笑點點頭,鄭重其事地說道:“既然諸位兄弟與我願意共同進退,起兵共舉大事,老夫非常的欣慰。現在諸位有何良策能夠讓我們安然的起兵,不受王威、高俊雅兩人的限制,突破他們的阻礙!”然後他又將目光看向了納言劉文靜,笑着問道:“不知劉大人有何高見,不妨說出來?”

“唐公這是在公報私仇啊!”劉文靜苦笑地望了一眼李淵,沉聲道:“乘虛入關,號令天下!”

李逍遙目不轉睛地瞥了一眼劉文靜,見他說出了‘乘虛入關,號令天下’眼神微微一變,這正是歷史上李淵起兵謀反的戰略。他是第一次認真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二哥李世民的座上賓,李府的納言劉文靜,暗暗地想道:“果然有些本事,難怪被二哥選中!”

劉文靜,字肇仁,京兆武功縣人,唐朝宰相、開國功臣。早年因父親戰死,襲任父職,授儀同三司。隋朝末年,劉文靜擔任晉陽令,與時任晉陽宮監的裴寂結爲好友。由於玄感之亂中李密參與其中,劉文靜與李密有姻親關係受到株連,被關進太原郡獄。

李淵次子李世民見天下大亂之時,就曾經對父親言明,讓他起兵共舉大事,只不過被李淵義正言辭地拒絕,而且還受到李淵的一堆批評。當初,李世民接到父親召集衆人共商大事時,他還有些疑惑,不知父親到底是何意,直到看見五弟李逍遙坐在父親的身邊,他才知道是李逍遙出面說服了父親改變了初衷,心裡一陣不舒服。他又聽聞父親所言,然後又徵詢了劉文靜的意見,心裡一陣‘咯噔’。

當初,李世民認爲劉文靜是可以共謀大事之人,便去獄中探望。之後又與劉文靜暢談了一番,發現劉文靜確實有真才實學,而且對當前的局勢分析的有條有理,還將自己的看法及意見說給李世民聽,李世民當即決定將他釋放,收納於自己的門下,成爲幕僚。

劉文靜見李世民後,便認爲他年紀輕輕,卻是天縱之才,能夠與漢高祖、魏太祖相提並論,又加上李世民將他從獄中釋放,因此願意與李世民暗中籌劃起義,準備待機而起。劉文靜擔心李淵不同意,便聯絡裴寂讓他幫忙勸說,就在李淵被冤枉入獄時,他們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還是被李淵拒絕。

李淵見劉文靜說出的‘乘虛入關,號令天下’八個字,皺着眉頭,想了許久仍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沉思道:“劉大人,不知這幾個字是代表什麼意思?”

“其實,國公所擔心之事無非是王威、高俊雅兩員副將從中作梗,晉陽軍中出現反對的聲音。以在下之見,國公擔心的太多了。在下可以肯定的說,晉陽軍中絕對大部分跟隨着國公的腳步走。畢竟,他們之中許多士兵都是與元帥出生入死得兄弟,他們一定會支持元帥的選擇!”

“再說,軍中有了李靖坐鎮,對於他們兩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我敢肯定地說少有也有萬餘人跟隨着元帥共同進退,再說這兩人現在沒有任何靠山,楊廣一死對於他們來說更是如坐鍼氈,終日提心吊膽的。”

“在下早就調查過,他們二人早就與突厥勾結。既然他們能夠借用突厥的手打擊我們,我們又爲何不能反利用呢?只要我們藉助突厥人的手,就可以解決這兩人的危險,又能將突厥驅逐出去,到時候太原定能安靜一段時間,到時候我們起兵的時間足夠了。然後,再攻佔長安城,以此作爲皇宮。那時候,帝業可成!”

劉文靜意氣風發地解釋道,從容不迫地神情使得衆人相信。劉文靜早就有謀反之心了,將一切都提前準備,而且這個戰略確實不錯。衆人皆是稱讚的點點頭,劉文靜終於有機會將自己所學的才能全部施展出來了。

李淵拍手稱快地大笑道:“好,就用這個戰略!”

於是,李淵便與衆人商議其中的細節,一擊將王威、高俊雅兩人殺死,而且又不傷任何兵力,李淵正式起兵不遠矣了。

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65章 敬德從軍(二)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62章 伍家滅門第52章 淵源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175章 鴻門宴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52章 淵源第134章 曉之行動(二)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173章 瓦崗內亂(五)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9章 途中救人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61章 鐵匠借錢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246章 解甲歸田第4章 指點明津第265章 甦醒第237章 征戰四方(一)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264章 窮追不捨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115章 師出同門(二)第124章 各奔東西(一)第165章 鐵血柔情第108章 刺殺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4章 指點明津第87章 霸王現世第275章 真相大白第166章 自立爲帝(一)第196章 大軍抵達第116章 藥王(一)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133章 曉之行動(一)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103章 李代桃僵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54章 未雨綢繆第7章 錦囊妙計第13章 聖旨到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97章 少夫人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4章 商議對策第9章 途中救人第275章 真相大白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20章 玄感反隋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18章 大隋第一勇士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119章 虯髯客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134章 曉之行動(二)第256章 王府遇刺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66章 泰山比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