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壽四年,楊廣弒父殺兄登基執在江都被殺的隋煬帝在江都被殺的隋煬帝政後,又窮兵黷武征伐高麗,並大興土木,修宮殿,鑿運河,修馳道,把社會經濟推向絕境。史稱“黃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掬爲茂草”。“百姓困窮,財力俱竭,安居則不勝凍餒,死期交急,剽掠則猶得延生,於是始相聚爲羣盜”,最終演變爲全國各地風起雲涌的農民起義。
在山西,大業十一年至大業十三年之間,農民起義達到高潮,先後有六七支起義隊伍轉戰各地。由於李淵的姨母是隋文帝獨孤皇后,深受重用,曾任刺史、太守等職位。隋煬帝即位後,因社會上流傳着“李氏當爲天子”的謠言,楊廣對李姓官員多有猜忌,但是李淵通過以權謀私,稱病放棄手中的權力,遠赴太原,消除了隋煬帝對他的猜忌。
大業十二年七月,隋煬帝南下江都之前,派遣了王威、高俊雅爲副將,實際上是監視李淵。於是,唐國公李淵爲了逃避不必要的責難,乾脆來個“金蟬脫殼”,軍中之事很少插手去管理,全部都是由隋煬帝派遣而來的兩員副將一手遮天。
當初,李淵答應李逍遙將李靖弄到太原軍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辦成,至於李靖一直在軍中官職不斷地攀升,完全歸功於李靖自身的軍事才能。李逍遙又派遣幾名組織的成員讓他們前去輔助李靖,使得李靖在軍中的威望越來越高,可是王威與高俊雅兩人卻有些不樂意,想盡一切辦法讓李靖離開軍營中,每次都安然無恙地度過危機。
因此,李靖與王威、高俊雅兩人得矛盾傳遍整個太原軍。就連坐在府中的李淵都有所耳聞。他知道李靖是他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王威、高俊雅兩名副將則是由隋煬帝親自委派的,代表着兩個不同利益的團體,李淵痛恨隋煬帝派人監視自己,卻又無可奈何,沒想到李靖的出現打亂了王威、高俊雅兩人的步調,使得形式趨向於他們這一方。
此時,全國的政治格局已發生大的變化,農民起義軍已基本摧毀了隋王朝的統治力量,隋朝的官僚地主也紛紛打起反隋的旗幟割據一方。太原乃是天下精兵處,隋朝自建國以來,對晉陽城軍需物資的儲備一直十分重視,經多年的積蓄,城中已是府庫盈積,太原糧餉可支十年。
作爲太原郡守李淵,他深深知道晉陽城內的物資儲備到底有多少,以及整個太原軍的兵力到底有多強大。多年的壓抑今朝爆發使得李淵非常贊同李逍遙的提議,決定起兵共舉大事。其實,這個想法在他的心裡早有謀劃,只不過這件事一直被他隱藏在心裡,李逍遙的提議使得李靖心裡的那道枷鎖徹底消失不見。
次日,李淵召集衆人聚集一堂共商大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逍遙,李淵的四位兒子也一同參與,至於李玄霸實在是沒有這個興趣,只是在外面放風,以及李淵自己的心腹大將,衆人全部都聚集在一起。
納言劉文靜、晉陽宮監裴寂皆爲李世民的密友也成爲這次會議的座上賓、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右屯衛大將軍竇琮、左翊衛大將軍柴紹、內史侍郎唐儉、吏部侍郎殷開山、鴻臚卿劉世龍、衛尉少卿劉政會、都水監趙文恪、庫部郎中武士彠、驃騎將軍張平高、李思行、李高遷、左屯衛府長史許世緒。
李淵擡頭凝望着衆人,沉聲道:“諸位大部分是跟隨着老夫南征北戰的大將軍,有些則是有功之臣,對於李家的貢獻老夫銘感於心。今日,召集諸位坐在一起相信諸位應該猜到一些苗頭,你們之中也有一些人也是如此的想着,老夫告訴你,你們想的沒錯,李家將乘勢而起,起兵爭奪天下!”
“煬帝楊廣南下江都前,親自任命兩員副將穿插在晉陽軍中,明面上說是輔助,替我分憂解難,實則監視。近兩年時間,老夫從不過問軍中之事,就是以防他們上奏朝廷,到時候諸位與我共進退的將領難脫干係。在此,老夫向諸位說聲抱歉。”
“老夫身爲太原太守,真正掌握在我手中的兵力甚少,唯有諸位乃是老夫的真正心腹。煬帝楊廣弒父殺兄登基爲帝,且窮兵黷武征伐高麗,並大興土木,修宮殿,鑿運河,修馳道,使得天下黎民百姓怨聲載道,以致大隋王朝岌岌可危,然楊廣無動於衷,仍然每天飲酒作樂,實在是讓我寒心不已!”
“大業十四年三月十一日,煬帝楊廣自刎於寢殿內,宇文化及這個老匹夫居然有弒君的膽子,實在是出乎老夫的預料。當初,煬帝楊廣登基時,社會上流言蜚語,凡是李姓官員均受到楊廣的猜忌,老夫雖爲唐國公,手中握有兵力最受皇帝的猜忌,整天提心吊膽的不知何時項上腦袋會離開身體。”
“=如果老夫沒有猜錯的話,宇文化及必定會率大軍西歸關中。畢竟,驍果軍的家鄉大多數是關內之人,到時候十幾萬兵力進攻太原的話,恐怕以我們這點力量就算與他鬥得旗鼓相當,也會死傷慘重,時間一長就不一定能堅守的下去了。”
“山西太原自開國以來便是天下精兵集中之處,而且軍需物資充沛,是兵家必爭之地。老夫是太原郡守,晉陽軍的統帥。無論是誰得到天下,首當其中的必定是太原這處軍事戰略要地,再說宇文化及與我同朝爲官,我們兩人的政見不合,且矛盾甚多,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現在,楊廣一死,宇文化及便可以強行用兵圍剿李府,到時候李家以及相關人士皆會受到株連。”
“當初,老夫爲了大局着想不得已將手中的權力全部交給了王威、高俊雅兩位副將,可是最後他們被突厥擊敗,反而沒有事情。將一切的罪責全部往老夫的身上推,使得老夫蒙受不白之冤。老夫已經受夠自己的命掌握在別人的手中,決定起兵共舉大事。”
“大隋王朝的江山有一部分是我等生死兄弟一同打下來的,爲了天下穩定,與我們同生共死的兄弟死傷無數,爲了這片江山我等付出了多少血和淚。衆多兄弟與我南征北戰,立下無數的赫赫戰功,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反而被調離原來的職位,永遠被孤立起來。”
“即日起,老夫便起兵共舉大事。若是有不願意參加者,老夫絕對不會強逼諸位與我一起冒險。畢竟,此事並非是我單方面的事情。如果有不願意起兵之人,現在就起身離開此地,我李淵絕對不會強人所難,也不會事後算賬,你們可否願意與我一起共舉大事?”
李淵娓娓道來,洋洋灑灑地將自己起兵共舉大事的姻緣一一交代清楚。衆人均是沉默不語,誰也沒有立即回話。畢竟,起兵謀反乃是謀逆之罪,以下犯上按律誅滅九族。在座的都是有家室之人,他們必須要慎重的選擇才行。
隋煬帝楊廣未死,或許他們還有所顧忌。畢竟,在歷史上記載的絕對不會是光輝的一筆。只不過這件事就像是賭博一下,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一律壓上,只能成功絕對不能失敗。成功者可以享受一世榮華,失敗則死無全屍。
縱然李淵沒有強迫他們參與其中,此次參與其中他們又不能半途退出。他們大部分都與李淵相交莫逆,知根知底。他們深深地知道李淵是什麼樣的人,絕對是算得上是一位梟雄人物。如果真的起身離開,他們相信李淵絕對不會秋後算賬,也不會事後追究,但是這一輩子絕對不可能再有出人頭地的機會,還未走出國公府,就會被李淵囚禁起來。
再說,起兵謀反乃是大事。即使,隋煬帝楊廣自刎而死,可是他親自委派的兩員副將與李淵不合,在軍中乃是人盡皆知地秘密。若是將他有反叛之心告知於王威、高俊雅兩人,他們必定會採取雷霆的手段圍攻李府,事情後果很嚴重。如果不處理好的話,或許李府將成爲歷史人物。
這件事換成任何人都不會冒這麼大的風險,即使李淵沒有強迫他們。衆人權衡利弊後,異口同聲地回道:“我等願意與元帥共同進退,誓死效忠元帥!”
李淵見衆人一致決定與自己共同進退,微微一笑點點頭,鄭重其事地說道:“既然諸位兄弟與我願意共同進退,起兵共舉大事,老夫非常的欣慰。現在諸位有何良策能夠讓我們安然的起兵,不受王威、高俊雅兩人的限制,突破他們的阻礙!”然後他又將目光看向了納言劉文靜,笑着問道:“不知劉大人有何高見,不妨說出來?”
“唐公這是在公報私仇啊!”劉文靜苦笑地望了一眼李淵,沉聲道:“乘虛入關,號令天下!”
李逍遙目不轉睛地瞥了一眼劉文靜,見他說出了‘乘虛入關,號令天下’眼神微微一變,這正是歷史上李淵起兵謀反的戰略。他是第一次認真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二哥李世民的座上賓,李府的納言劉文靜,暗暗地想道:“果然有些本事,難怪被二哥選中!”
劉文靜,字肇仁,京兆武功縣人,唐朝宰相、開國功臣。早年因父親戰死,襲任父職,授儀同三司。隋朝末年,劉文靜擔任晉陽令,與時任晉陽宮監的裴寂結爲好友。由於玄感之亂中李密參與其中,劉文靜與李密有姻親關係受到株連,被關進太原郡獄。
李淵次子李世民見天下大亂之時,就曾經對父親言明,讓他起兵共舉大事,只不過被李淵義正言辭地拒絕,而且還受到李淵的一堆批評。當初,李世民接到父親召集衆人共商大事時,他還有些疑惑,不知父親到底是何意,直到看見五弟李逍遙坐在父親的身邊,他才知道是李逍遙出面說服了父親改變了初衷,心裡一陣不舒服。他又聽聞父親所言,然後又徵詢了劉文靜的意見,心裡一陣‘咯噔’。
當初,李世民認爲劉文靜是可以共謀大事之人,便去獄中探望。之後又與劉文靜暢談了一番,發現劉文靜確實有真才實學,而且對當前的局勢分析的有條有理,還將自己的看法及意見說給李世民聽,李世民當即決定將他釋放,收納於自己的門下,成爲幕僚。
劉文靜見李世民後,便認爲他年紀輕輕,卻是天縱之才,能夠與漢高祖、魏太祖相提並論,又加上李世民將他從獄中釋放,因此願意與李世民暗中籌劃起義,準備待機而起。劉文靜擔心李淵不同意,便聯絡裴寂讓他幫忙勸說,就在李淵被冤枉入獄時,他們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還是被李淵拒絕。
李淵見劉文靜說出的‘乘虛入關,號令天下’八個字,皺着眉頭,想了許久仍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沉思道:“劉大人,不知這幾個字是代表什麼意思?”
“其實,國公所擔心之事無非是王威、高俊雅兩員副將從中作梗,晉陽軍中出現反對的聲音。以在下之見,國公擔心的太多了。在下可以肯定的說,晉陽軍中絕對大部分跟隨着國公的腳步走。畢竟,他們之中許多士兵都是與元帥出生入死得兄弟,他們一定會支持元帥的選擇!”
“再說,軍中有了李靖坐鎮,對於他們兩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我敢肯定地說少有也有萬餘人跟隨着元帥共同進退,再說這兩人現在沒有任何靠山,楊廣一死對於他們來說更是如坐鍼氈,終日提心吊膽的。”
“在下早就調查過,他們二人早就與突厥勾結。既然他們能夠借用突厥的手打擊我們,我們又爲何不能反利用呢?只要我們藉助突厥人的手,就可以解決這兩人的危險,又能將突厥驅逐出去,到時候太原定能安靜一段時間,到時候我們起兵的時間足夠了。然後,再攻佔長安城,以此作爲皇宮。那時候,帝業可成!”
劉文靜意氣風發地解釋道,從容不迫地神情使得衆人相信。劉文靜早就有謀反之心了,將一切都提前準備,而且這個戰略確實不錯。衆人皆是稱讚的點點頭,劉文靜終於有機會將自己所學的才能全部施展出來了。
李淵拍手稱快地大笑道:“好,就用這個戰略!”
於是,李淵便與衆人商議其中的細節,一擊將王威、高俊雅兩人殺死,而且又不傷任何兵力,李淵正式起兵不遠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