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是那種木然的表情,孩子從出生就開始等着去工廠勞作,甚至沒有人想着去讀書識字,都成了工廠的傀儡,工廠成了他們賴以生存的一切,那會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局面。”薛稽想到這裡有些後怕的說道,“閻叔,你不知道那種寂靜的場面有多可怕,那些木然的表情有多麼讓人疾病發涼。”
“直到我回想起大唐書院裡孩子們純真的笑容,在書院裡求知的眼神與充滿活力的笑聲,我心裡纔好受一些。”薛稽苦笑着,“或許對倭國人來說大唐實在是太美好了,這次隨我們回來的還有當年倭僧混進來的探子,我是故意放他們進來的,我也知道這些人終究會離開倭國,來到大唐之後他們一輩子都不會想着回去。”
“因爲只要他們去了長安,他們就知道如今的倭國會有多麼的可怕。”薛稽低語着。
“你的意思是顧青從一開始在倭國引爆阿蘇山開始到如今讓倭國子民臣服來工廠勞作顧青就是爲了達成你說的目的?”閻立本問道。
薛稽緩緩點頭眼神中露出一種對顧青的畏懼,“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人有多麼的可怕,都說顧青殺人不眨眼,我看都是輕的,殺人不過誅心,顧青從來就想要倭國人好過,從一開始顧青就沒把倭國人好好看待,可能當初引爆了阿蘇山那座火山開始,顧青就已經有了要倭國從此消失的決定,他對倭國從來沒有一丁點的仁慈。”
“這種從想法,從思想上讓倭國人成爲傀儡,當初倭僧想要勸住自己倭國子民不要去工廠勞作,可是倭僧這麼做卻成了倭國人摒棄的對象,誰敢攔着倭國人去工廠掙錢,誰就是全倭國人摒棄的對象,連讀書對他們來說都是厭惡的,能夠在工廠裡簡單的力氣活掙得收益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我不知道爲什麼倭國人會變成這樣,軟刀子割肉,骨頭上剔肉,溫水裡煮着青蛙,我一直想不明白這些倭國人是怎麼想的,他們永遠不知道知識的重要,他們就一直會被我們被這樣奴役着。”薛稽苦笑,“要是我的話,我會覺得這比讓倭國亡國滅種更加可怕,這是一種常理上的改變,心智上的改變。”
“殺人不過誅心。”閻立本也感嘆。
“顧青是我見過最可怕的人,他可以讓大唐富有,他更可以毀掉一個國度,他到底是何方神聖。”薛稽說出這話語氣帶着顫抖。
閻立本陷入沉默。
整個港口也因爲海船的歸來陷入了狂歡,海船回來了帶來的是更多的財富,這裡面有這三大船燒製出來的琉璃,還有新制成的橡膠,還有磚石,礦石等等。
閻立本也下令港口修整兩天,兩天後送船隊返航長安。
薛稽吃了飯洗了一個熱水澡就睡下了,狂歡之後閻立本看着港口的安靜,深夜的港口很安靜,不少人歸來的船員都躺下了,閻立本吩咐着人說道,“叫醒那些睡在地上的人,讓他們誰牀去,不要着涼了。”
“是。”
薛稽一直睡到了第二日的傍晚,洗漱之後好好又吃了一頓,這纔開始對海船上的貨物開始分類,準備組織返航長安。
閻立本也在記錄着船上的貨物,爲了保證貨物到了長安之後沒有缺漏,港口也要做一份記錄送往長安,薛稽帶着閻立本一起覈對着。
“這些黑乎乎的東西就是橡膠?”閻立本對琉璃已經不足爲奇了,對這個見所未見的橡膠倒是很好奇。
“燒製這個東西指出廢了不少周折,知道了方法之後這個東西就可以很快做出來,不過燒製的時候有黑煙,很刺鼻我們的人不靠近都是倭國人在做。”薛稽說話道,“我也不知道黑乎乎這個玩意兒有什麼用,好像對顧候爺很重要。”
“怎麼硬邦邦的?”
薛稽拿出一塊橡膠,在手中用力掰彎之後放開之後它由恢復的原型,笑着說道,“這個東西作用就是這樣,據隨行來工廠的人說這個是做發動機不可或缺的東西,現在工廠都不敢做太多,這些都是倭國在做出來的。”
“嗯嗯,想來顧青在幾年前就開始摸索這個東西了。”閻立本說道。
“是吧。”薛稽說道,“倭國的無花果樹不多,我們能做出來的也只有這一船艙,現在倭國不少地方都種起了無花果樹,我試過用別的植物的漿汁也行,不過也沒有無花果來得好。據工廠的人說顧候爺當初無意間提到過一種叫做橡樹的作物,那種東西用來提煉橡膠更好,只是這個東西中原沒有。”
“顧青他倒是什麼都知道。”閻立本苦笑。
幾日後的長安,顧青也收到了從港口快馬加鞭傳來的消息。
“家主。”範健拿着七八封信說道,“船隻已經進入港口開始返航了,這是從東吳沿途港口傳來的信件,最近的是岳陽,想必船隊已經過岳陽了,不出三日就可以到長安。”
顧青看着一封封的信。
範健接着說道,“想來江南那幫商客當初答應修建水道還是很用心的,現如今船隊可以這麼快行進。”
顧青也是微微點頭,又拿過一封信這封信是東吳的吳王李恪,信上寫着關於如今東吳的江東地帶正在試種南詔的稻子,今年開始試種,話裡話外還在恭喜自己船隊回來,說了一堆恭維的話,對李承乾的作爲又對自己說了不少寬慰的話語,還問了問種植南詔水道會不會成功。
顧青看完之後拿起筆開始書寫着關於南詔水稻的種植技巧,糧食作物的種植與氣候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南詔一帶的光照與氣候和關中的區別很大,南方的作物移栽過來需要注意光照的長短,其實江南的糧食一直收穫也不錯,甚至可以收穫兩季,可以嘗試一下,要多考慮水土和氣候,光照長短的問題,最好派人去南詔實地看看南詔的氣候。
寫完之後顧青交給範健,“把這封信交給都吳王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