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丞相已經與我說過了嗎”顧青明知故問。
“回侯爺。”高句麗的這個裨將小聲解釋,“如今高句麗形勢複雜,有些話只能與侯爺單獨說。”
顧青與這個高句麗的丞相拉開距離,對裨將說着,“現在他聽不到了,你說把。”
“是!”裨將開口說道,“如今我們高句麗的王行事無道,禍亂高句麗的子民,還請侯爺向大唐陛下進言,淵蓋蘇文將軍準備推翻舊王室,扶持新王,若是侯爺肯從出手相援高句麗必有重謝。”
“我明白了。”顧青點頭說道,“你放心,我自有考量。”
幾番話說完,顧青送別兩個高句麗的人,看來淵蓋蘇文野心勃勃,而高句麗的王室那些心思也明白。
李治走出說道,“顧青,他們都和你說什麼了?神神秘秘的。”
“那兩個人都說的都不是實話。”顧青笑呵呵,“所以我也沒給他們真正的許諾。”
“那我們要不要出兵支援高句麗。”李治又問道。
“關你什麼事。”顧青拿着摺扇敲了敲李治的額頭。
“怎麼不關我的事了。”李治纏着顧青,“你和我說說,那高句麗人到底說什麼了。”
顧青坐下品茶,“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那兩個高句麗的傢伙貌合神離,高句麗如今的情況就像曹操和劉協,淵蓋蘇文想要控制高句麗,希望高句麗的王可以把王位讓出來,再不讓出來就要動手了,而高句麗的王希望淵蓋蘇文可以主動去世。”
“我們要怎麼辦?”李治接着追問。
“其實高句麗的兵力很弱。”顧青慢慢說着,“他們的兵器沒有我們的厲害,人口更是沒有我們多,眼下他們赤手空拳打的難分難解,若是在這個時候給他們遞上一把刀……”
“我知道了!”李治靈光一閃,“我們給高句麗王室一把刀。”
“錯!”顧青看着李治,“晉王殿下還是想的太片面,給高麗王室一把刀,等着滅了淵蓋蘇文然後平定整個高句麗?那還有我們什麼事。”
李治思索着,“那我們誰都不幫?”
“晉王殿下,你又錯了。”顧青再次說着,“其實吧,這兩方人,我們誰都要幫!給他們一人一把刀,讓他們殺個天昏地暗,海枯石爛,高句麗一旦大亂,我們就有了可趁之機。”
李治認真的點頭,而後又看着顧青。
“晉王殿下爲何這樣看着我。”顧青擺弄着手中的摺扇。
“我在崇拜你!”李治看着顧青。
“咳咳……”顧青整理了一下衣衫,站直身體,“晉王殿下請敬情的崇拜吧。”
“哼!”李治一聲冷哼剝着手中的核桃,“臭不要臉!”
李承乾坐在長孫無忌的府上,知道高句麗的使者去見了顧青,見過第一次顧青作弄倭國的使臣,真的沒有心思在去旁聽,苦惱着,“這個顧青就是在胡鬧。”
長孫無忌無奈苦笑,“顧青的很多作爲常常讓人琢磨不透,有時候他只是率性而爲,有時候他做的事情總有些道理,臣以爲今日太子殿下應該去旁聽。”
李承乾面色古怪地看着長孫無忌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
顧青接見諸國使臣的第三日,南詔的使臣來了,來到陳設新奇的顧家,南詔使臣躬身向顧青行禮,“見過侯爺。”
“不客氣,請起吧。”顧青笑眯眯說着,“不知道南詔此次來朝賀是有何所求。”
“下國希望可以讓我們南詔的學子入大唐第一學府。”南詔使臣直接說出了來意。
顧青打量着這個寒摻的南詔使臣,“你們南詔的稻子是不是一年三熟?”
南詔的使者說着,“我們南詔的糧食一年可豐收兩季,到了第三季收成便會少很多,侯爺對我們的稻子感興趣?”
其實南詔這個小國價值不大,而起南詔居民多在深林中,相對關中的廣袤來說這個年代的南詔還是比較落後的,顧青看着他,“你們南詔對大唐每年的朝貢一直不多,老話說的好禮輕情意重,一直以來你們臣服大唐的忠心我們都看在眼中,不過我們希望你們可以增大對大唐的朝貢。”
“可是南詔貧瘠……”南詔使臣臉色犯難。
“你們南詔的糧食多呀。”顧青走到這個南詔使臣的身邊,“你們南詔一年的糧食收成有多少。”
南詔使臣心中算着,“若是能加上其他部族的糧食聚集起來一季的陽光充足,雨水好的話,按照大唐的度量衡也有五十萬石。”
“五十萬石!一季?”顧青心中思量,“你吹牛的吧。”
“敢問侯爺,吹牛是爲何?”南詔使臣又疑惑了。
“就是一種說大話的意思。”顧青悻悻摸了摸鼻子,“我再問你一次真有五十萬石?那以你們南詔的人口來說,糧食多到吃不完了。”
南詔使臣接着說道,“南詔一帶其實能種稻的地方不少,只是很多南詔子子民都是自給自足,倒是南詔人不會捱餓,很多糧食都會盈餘在田地裡也不打理了,反正都夠吃。”
“那這樣。”顧青心裡有了主意,“不管你們一季稻穀有沒有五十萬石,你們每年朝貢就免了,但是每年要給大唐一百萬石糧食!”
“一百萬石?”南詔使臣又猶豫了。
“如果按照你的估計一季的稻子有五十萬石,一年三季一百萬石,應該不算太多,只要你們南詔的子民能夠勤奮種田就好,對你們來說不虧呀,不用頭疼每年的朝貢,反正你們南詔最多的是稻子。”
“其實我們南詔的蕉也挺多的。”南詔使者說着。
“那個東西可以順帶。”顧青心裡想着,如果南詔成爲大唐的糧倉,即便是關中鬧災,也有南詔這個大糧倉撐着。
шшш ◆ttκa n ◆¢ o
“侯爺,我們的南詔學子的事情……”南詔使臣又猶豫了。
“可以是可以。”顧青回話說着,“只是如果你們南詔學子要入大唐第一學府,但是有一個要求,你們南詔的學子入大唐書院也要入大唐戶,從此是大唐人,至於他們以後會不會回到南詔,也要我們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