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

整個二月,天下各國都忙着處理內政,對於征伐都不太熱衷,難得出現一片和諧的場面。

嶺南,藉由州縣合併,開始重新對嶺南數十州進行人口清查,以及土地丈量,裝了幾年的李嘉,終於開始對地方開始下手。

而這口子,第一個就開在了建武鎮,皇帝自己的老家。

皇帝親自命令下,邕州李氏直接交代出了一千多戶隱戶,以及兩千典故,土地則有三百多頃,按照納稅額標準,一次性就得繳納三千多石的糧食,光是李氏,就能讓邕州財政富裕一陣子。

有的皇帝帶頭,自然無人敢放肆,再加上建武鎮是李嘉的大本營,自然瞭解一清二楚,那些大戶豪強一個個都被點了名,轉運使司衙門與射聲司一起上門,誰受得了?

由此,光是建武鎮,檢地而出約百萬畝,新增戶籍(指隱戶)約兩萬戶,預計每年賦稅新增十餘萬石,建武鎮成爲承天府外,第二大納稅戶。

爲此,李嘉按照規矩,新設嶺西,以邕州爲首府,轄邕、桂、容三管,西北十數州,基本上以唐時的嶺西節度使、邕管經略使的地盤,與現代廣西相差不離。

而既然有了廣西,廣東自然也就不遠了。

於是,李嘉又設嶺東府,除了承天府外,以奪於湖南的賀州、連州,以及封州以西,數十州爲一府,府治設在廣州,畢竟是京畿之地,需要嚴加管控,如河北於北京,既不能革新,也不能太傳統,拱衛京師爲要。

說實話,新設的兩府,基本上是以現代的爲基本盤,地方雖然大,但人口卻很少。

以南平爲核心的荊南府,人口就達到了七八十萬。

如果按照合併州縣後的估計,嶺西嶺東兩府,各有十數州,去處承天府的三十多萬人,每府的人口至多與荊南府差不多,嶺南之地,新增人口能多個二三十萬。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春耕時分,耽擱不得,所以必然要出動,走出家門,隱藏不得,不然荒了半年,就得餓肚子,藉着天時與朝廷的壓力,雖然人口編戶困難重重,土地丈量艱難險阻,但依舊緩緩地開始進行。

百姓們有的忙,朝廷也有的忙,但李嘉卻不得閒,他準備完成多年的夙願,開始修路。

有句話怎麼說來着,要想富,先修路,在和平時期,的確有道理,但戰略上,卻是極爲重要的。

一般在王朝末期,承平日久,兵卒戰鬥力自然衰落,但再怎麼衰落,也比普通百姓強,所以一開始的起義部隊,是對付不了官兵的,畢竟是物資規模都比不過。

後來之所以壯大,則是清剿不利,逐漸坐大,明末就是如此,沒錢維持驛道,自然道路廢馳,行軍困難,往往還沒到,人家就轉移了。

比如,邕州與廣州相距上千裡,若是出現亂匪,如李嘉起事時調虎離山,地方兵弱,只能出動中央,往往卻難以及時趕到,於是只能加強地方,但又會導致地方坐亂。

所以,從秦朝開始,每個新建的王朝都是大規模的修路,重視驛道系統,這是朝廷的血管,只有崇禎沒錢,纔敢裁撤,一般的朝廷也只是廢馳罷了。

比如,安史之亂爆發後,范陽至長安相隔三千里,6天后叛亂的情報即傳至長安,可見驛站傳送速度之快。

扯遠了,迴歸正題。

在古代,修路一般是夯土,把土砸實,亦或者用熟土,像秦始皇兵馬俑那,都是把土用火炒一遍,這樣不會有蟲或草,保證了土的質量。

當然,若是在重要的道路,比如御道,則是青磚而壘,格外的重視。

但這些姑且不說人力,但成本都比較高,而且如夯土、熟土等,又容易損壞,修理也難,當然,只要不計成本,如秦馳道一般,上百年都難壞。

但,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在漢代,就有像現在的地板磚一樣的地磚,也是用黃土燒製,很硬,古代沒有什麼重型車輛,完全能滿足日常使用。

而且修築成本、維修成本都比較便宜,缺一角就補一塊磚,下雨也不容易泥濘,起風也沒有風沙。

關鍵是動用的人力物力少,燒磚只需幾百人,格外的方便,不需要挖山取石什麼的。

因此,總結一番後,李嘉決定以磚路爲要,開始大規模的燒磚鋪路。

以磚鋪路,再添上細沙和石子,可不就完美了那?

計劃中,有府道與縣道之分。

從邕州至廣州,從廣州至長沙,一橫一縱,跨府道路,稱之爲府道。

而州縣相通,又稱之爲縣道,標準自然大爲不同。

府道是大動脈,要求高,標準基本是寬十丈(三十米),兩邊種樹,修有明渠,路上每隔一里埋一塊石碑,標明所處位置,每隔三十里,設驛站,每個一百五十里,設大驛站。

縣道自然不需要那麼寬大,三丈就夠了,驛站也是如此設置。

驛站主要是供公務人員出差時投宿用,不接待一般百姓,也兼顧了兵站、倉庫、物流、郵遞的任務,分別有不同部門負責,還暗藏了監督各地的情報人員。

當然,爲了便利百姓,每個驛站鄰近的土地,交給商人開鋪子,或者旅店,或者酒肆,哪怕經營皮肉生意,只要付租稅了,都可以經營,其錢財用來維持驛站自身的日常,維護道路。

“駕部郎中、員外郎掌邦國之輿輦、車乘,及天下之傳、驛、廄、牧官私馬、牛、雜畜之簿籍,辨其出入闌逸之政令,司其名數”。

對此,李嘉不敢苟同,官僚主義對於驛站的侵蝕,都是有目共睹的,自然而然,浪費消耗頗多。

皇帝一改唐法,直接讓少府監管轄驛站,以貨殖之法,讓驛站保持獨立性,長久性。

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一章我有嘉賓(修)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兩百二十三章宮闈之事(修)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修)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修)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修)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修)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四百零六章考場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兩百一十二章利慾難安(上)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修)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兩百六十七章心癢難耐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瞞下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六十九新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