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

唐朝呢?選擇了融入到政策,事實上,他也是成功的,也是失敗的。

發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是胡人,但聽從皇帝去平叛亂的哥舒翰,也是胡人。

這是北方平坦,寬闊,而南方的山嶺遍地,崎嶇不平,廣大的蠻寮如同珍珠一般,散落在羣山之中,小者數十,大者上千。

就如同祖先一般,從東夷到山越,再到現在的蠻寮,從北到南,從平原到山嶺,蠻寮們已經習慣了自由,習慣了野性,唐朝的強硬政策,讓嶺南的蠻僚們反叛不定,小規模的反叛更是不計其數。

南漢朝廷就聰明瞭,實行互不干擾的和平政策,從而可以招募蠻兵,供其驅使,穩固天下,幾十年來,不見有多少亂,後來的北宋也是一如既往的實行。

滿清的政策,讓難控的蠻夷,成爲了手中的刀槍,但卻依舊奈何不了西南蠻寮,改土歸流對於這裡而言,一直很困難。

所以,如果對於蠻寮進行強行的管控,那麼嶺南安定的一面就將逝去,叛亂遍地就會成爲事實。

以蠻治蠻,纔是長久之策。

編戶齊民,此時還不行。

也不要忘了這羣蠻兵,是自唐朝以來沐浴漢化的熟蠻,幾百年的成果,還有大量居於羣山的生蠻,這些人不要說招兵了,接觸都是困難的。

漢人,熟蠻,生蠻,從東向西的局勢。

生蠻後,就是大理國,以及吐蕃。

將熟蠻掌控好了,就是一柄極爲鋒利的槍。

“熟蠻雖然久沐漢化,但依舊以利爲先,若是沒有足夠的錢財,臣哪怕有天大的本事,也御使不動!”

“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面對大好的江山社稷而言,些許錢財又算得了什麼,既然他們嗜好錢財,那麼就滿足他們的需求,以利驅使!”

李嘉無所謂地笑了笑,只要別搶奪我的天下,些許錢財土地又算的了什麼?只是忠心難持,今日因利而來,明日就會因利而反,這纔是最難的。

щшш▲ ttκá n▲ C○

“生蠻居住在窮山惡嶺之處,生存已是困難,這些熟蠻們,則已經學會了耕種,只是兩廣瘴氣襲人,良田難尋,較之漢人,也是困難的!”

這羣熟蠻怎麼來的?就是因爲羣山生存在難了,人丁滋長,只能迫不得已遷徙出山,尋一些薄地,一邊打獵,一邊耕種,不時的聽從朝廷的招募賺取賞錢,從而過活。

之所以更爲貪財,何嘗又不是生活逼迫?一把刀,一雙鞋,就能讓其拼命,何其憐哉!

“與其逼迫他們下山,不然讓他們自己下山!”李嘉計上心頭,福至心來,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

“這……”潘崇徹自問也算是瞭解蠻寮了,他們對於漢人有天生的警惕,又怎麼會下山呢?這對於他們而言,不是羊入虎口嗎?

“恐怕難矣!”潘伯爵嘆了口氣:“取信於蠻寮,已是極難,更何況讓他們遷徙下山,可謂是難於上青天!”

“爲什麼難?這羣熟蠻可是會耕種的,山底下那麼多肥沃的土地,總比山上的那些薄田收成多上不少!”李嘉笑道。

“可是,山下的良田都是有主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些許良田土地,對朕而言,算不了什麼,既然能賞賜給禁軍,自然也能賞賜給這些蠻人了!”

“陛下,這,這……”潘崇徹立馬驚了,連忙說道:“這羣蠻寮若是下山,對於漢民來說可是一場災難哪,其貪婪成性,若是劫掠州縣,百姓苦矣,朝廷難矣!”

“劫掠,只是那些窮困潦倒的人才會做的事,你可見那些家財萬貫的人下身劫掠的?”

“有恆產者,有恆心!”李嘉嘆了口氣,說道,說到底,還是對於蠻寮們有歧視心理,打心底裡不把其當人。

人心都差不離,若是蠻寮們在山下有大豪宅,幾百畝地,糧食滿倉,又怎麼會造反呢?劫掠州縣呢?

“最瞭解對手的,往往是自己人!”李嘉沉聲說道:“咱們大唐丁口與中原,以及其他列國相比,也是極少的,自然軍隊也是少有的!”

“而,蠻寮有多少?湖南之地,西南皆是蠻寮,近半之地而無漢兒!嶺南也是,本就兵力不足,若是用漢兵壓之,豈不是浪費了?”

“只有以蠻殺蠻,以蠻御蠻,收蠻而用之,才能爭奪天下,復興大唐!”

“以蠻寮之頭,使蠻而富,賜予豪宅、奴僕、田地,數年後,數千戶蠻寮下山,其刀下,蠻寮之魂已也有十數萬!”

“待其豪宅美酒無數,再厲害的蠻寮,也會腐朽,下一代,就是漢人了。”

總結來說,李嘉的這一番就是陽謀,讓蠻寮互相殘殺,從而死傷十數萬人,征服雲貴之地,造就一批蠻寮的富豪階級,不費漢兒之力,而徒有云貴。

這樣的計策,漢武帝時也有,漠北之戰,使漠南無王廷的十萬漢兵,大半都是匈奴人,自然弓馬嫺熟;蒙古南下,征服南宋的,大半是漢人;滿清南下,剿滅南明的,大半還是漢人。

自古以來,這樣的“自己人”不會少,利用“自己人”,也是最好的政策。

聽到這樣一番大計,潘崇徹驚了,他的思維完全被顛覆的,皇帝竟然想讓蠻寮變爲財主,來消滅蠻寮,簡直是異想天開,天馬行空。

而且,太過於殘酷血腥,人頭堆積的財富,令人心顫,儒家文化浸染的世界觀,讓他心中瞬間就拒絕了這樣的計策,有傷天和。

雖然鄙視蠻寮,但人頭滾滾的滅族之策,着實太難以接受了。

“蠻軍還剩多少人?”不顧潘爵爺蒼白的臉色,李嘉問詢道。

“約有六千左右!”潘伯爵脫口而出。

“將他們重新劃分!”李嘉直接吩咐道,並讓一旁的文吏提筆記下:

“六千人分爲四旗,爲正黃、正紅、正白、正藍,各爲一千五百人,各設三名佐領,各統五百人,佐領之下,設百戶,統兵百人……”

“各兵卒,以奴僕事其上官,百戶可持兵之生死……”

第兩百零五章陰謀進行(下)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十二章雜事繁多(下)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兩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四百章捉拿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兩百二十九章露不報捷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兩百四十三章收穫不定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二章不速之客第兩百二十九章露不報捷第兩百二十九章露不報捷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一章我有嘉賓第兩百零五章陰謀進行(下)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兩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修)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兩百三十四章大興科舉(下)第一百一十六章暗流不止(上)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