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

bookmark

登上了窟說島,這座龐大的島嶼,簡直就是另一個大陸。

經過商船的粗略測量,島嶼南北長兩千裡,寬三百里,規模極其龐大,作爲黑水都督府,完全是可以的。

而且,窟說島與大陸最窄處僅僅只有幾公里,所以島嶼上的窟說部缺衣短食了,就去大陸劫掠,而大陸上的靺鞨人又不善於游泳,所以這種單方面的優勢,讓沿海的靺鞨人苦不堪言。

只有規模較大的郡利部憑藉着人數,絲毫不懼,反而與窟說島交易糧食等。

所以,陳兵一行人先去了郡利部,找到了一些嚮導,然後迫不及待地登上了窟說島。

窟說島比大陸更加的荒蕪,青草稀少,苔蘚較多,就見到一羣馴鹿、捕魚爲的牧民,他們身着只是簡單的毛皮,戳了幾個洞,套在身上。

而他們身上帶着骨頭充當裝飾,簡陋不堪,甚至比大陸上的靺鞨人還要窮困,至少人家還有寶石黃金啥的。

除了穿着以外,其他方面也是不如,比如,他們腰上竟然都是骨刀,住的地方,也不過是用幾根木頭搭建起來的棚子,爲了躲避風雪,棚子下面還挖了洞,不至於大雪壓頂,人被壓死。

或者說,窟說部的人最大的財產,只有馴鹿,以及一些羊,畢竟苔蘚比草多。

有了嚮導,充當商人,一行人就來到了部落中,用木頭和石頭圍成的小寨子,約六尺來高,可以抵禦一些野獸。

特產也有一些,不過是海東青、貂鼠、水獺、海豹皮、黑兔、黑狐、貂皮、獵鷹、白兔、皁雕、鹹魚等,價值還是可以的,陳兵也不見外。

交易完成後才知曉,他們是窟說部的分支,約有三百帳,平日的生活困苦,連野獸也少,只能以捕魚爲生。

但有一好,就是沒有爭鬥,窟說島寬闊無比,地盤相差無幾,犯不着爭鬥。

除窟說部外,還有郡利、和莫曳等其他部族,大家相安無事。

“窟說部纔是整個島上最大部族!”陳兵心中想着,隨即手中的動作也是快速。

深夜,他不顧白日裡友好的氣氛,直接動手,將整個部落給俘虜了。

於是,按照規矩,他將所有人貶爲俘虜,然後聚集在一起,就行宣講大會:

“我是受到唐人的皇帝,天可汗的旨意,前來這裡重新建立黑水都督府,統率黑水靺鞨十六部,爾等若是向我效忠,即可免除奴隸身份,甚至還會劃分牧場與爾等,擺脫飢勞的處境!”

話剛說完,比較有見識的頭領就很識趣,率先服從,不到片刻後,整個部落就成了黑水都督府的第一批領民,只是一夜的功夫。

再從一些人中,挑出一些壯年組織軍隊,黑水都督府大軍又突破了兩千人。

兩千人的軍隊,而且大半又是披甲持刀的,在整個窟說島而言,就是無敵的存在,不消一個月的功夫,黑水都督府的領民,就突破了六千戶,幾乎將北窟說島所有的牧民收入囊中。

不過,最大的困難就來了,糧食不夠。

窟說島貧瘠且苦寒,越是北部,越是荒蕪,無奈,陳兵將整個北窟說島,劃分成一塊塊的草地,以十戶爲保,設保長,亦軍亦政,發放大量的羊、馴鹿,千畝的草場養之,足夠繁衍生息了,綽綽有餘,並且劃分界碑,規定,不許越界,越者殺之。

這樣,就散去了兩千戶。

剩餘的四千戶,除了口糧,還有大量的牲畜需要供養,只能依靠商隊每個月送來糧食,濟州島還是能供養的。

這四千戶丁口,陳兵也不放過,北邊苦寒,他往南遷徙,來到一處島內河流處,也是與大陸相近海峽地帶,準備建立了一座大城,要與金山城一般繁華。

“這座城池,將寬五里,長五里,高一丈六尺,擁有兩座城門,將會容納五千戶,這將黑水都督府的駐地,名曰:窟說城。”

隨着北上商船的支持,終於在邁入秋冬之前,建設完畢,而且,爲了抵禦嚴寒,皇帝陛下親自設立,讓這座城,成爲整個北方第一個擁有火炕的城市。

燒炕,成爲漫長冬季的生存的法寶。

北方的黑水都督府滿是苦寒,而南方的占城都護府,則是炎熱了。

雖說幾乎每天雨水不斷,但悶熱的天氣,依舊讓範隸苦不堪言,他早就拋棄了長袍,而選擇了短衫。

與交州都護府大半都是漢人不同,占城都護府極其複雜。

占城都護府面積較小,但管理的地盤卻很大,不只是周邊的小王,還有一些林中的蠻夷,更大的威脅則是高棉帝國,時刻虎視眈眈。

所以,團結一致,纔是占城都護府的主流,光是依靠占城港萬把人是不夠的,位於統治下的其餘占城人,也是助力。

而把這羣信仰婆羅門教的土人板正過來,卻是首要問題。

“阿彌陀佛,範都護辛勞了!”占城港三十里外的一處村落,一座規模宏大的寺廟聳立起來,耗費了一千人三個月的功夫,光是材料,就耗費了數千貫。

“主持客氣了,施行教化,還是依靠主持,這些是某應該做的!”

範隸雙手合十,笑着說道,這些僧人都是從嶺南遷徙過來的,嶺南限制佛寺規模,這些僧人只能來到海外之地,混口飯吃。

這是整個占城都護府的第三十七座寺廟,機會每千人,就會有一座寺廟,將那些信仰婆羅門教的土人,轉化爲佛教徒。

爲了推行佛教,抑制婆羅門,除了興建寺廟外,範隸還以信仰婆羅門加稅的模式,強迫民衆信仰佛教。

而在占城港內,則以儒、道爲主,佛教爲輔,興建了十所官學,普及儒家學問。

城內通行漢字,流行說漢話,以穿袍衫說漢話爲榮,嶺南的袍衫也經過改良,袖口更窄了,更貼身了。

占城港內,流行的基本上都是漢地的建築,現在絲毫看見以前的婆羅門模樣,所遵循的法律,也依從《大明律》。

“占城大治,佛恩浩蕩,儒學昌盛,皆賴都護之力!”占城官吏都如此誇讚。

範隸卻不欣喜,他還年輕,想回到嶺南去,大展身手,在這裡,着實不舒服。

看着嶺南的方向,他望眼欲穿。

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十二章雜事繁多(下)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兩百二十三章宮闈之事(修)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一百一十六章暗流不止(上)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一章我有嘉賓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二章不速之客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十二章雜事繁多(下)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三百九十八章潛移默化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兩百零五章陰謀進行(下)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兩百三十四章大興科舉(下)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六章邕州衙內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七章赫赫李府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一百零九章奇恥大辱第五章意外之人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兩百六十七章心癢難耐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七十章白沙港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修)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一百五十二章揚眉吐氣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一百七十章無題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