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

bookmark

軍功獎賞方面,李嘉借鑑了一下秦朝的軍功爵制,但,這只是獎賞方面,這比現在單單的獎勵金錢還要好。

而不像是秦軍,每一個等級,就享受了必要的待遇,從吃食,着裝,宅院,田畝,乃至於說話上,都有區別。

這次的改革,不在於制度,而在於獎賞,首先,它明確了什麼級別,擁有什麼獎賞,讓士兵們明白,升官獎賞都有例可尋的,而不是一味的操控在主官的手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算繼續削減軍官的控制,某種程度上來說幫助小兵擺脫人身依附。

散階,則相當於軍銜了,南漢繼承了唐朝的武散階,從最低等的副陪戎校尉,到最高等的從一品驃騎大將軍,十六階,三十一轉。

李嘉則簡化到十六階,保留正階,副階則省略。

可以說,漫漫軍途路,何其長也?

但,軍隊又僅次於科舉的寒門晉升渠道,粗鄙,流氓,嗜殺等詞彙,就在此時加在軍隊身上的。

不是說軍閥執政不好,只是相對於文人而言,有良知的比較好,無論說儒家有多垃圾,但它勸人向善這一點,就是好的。

五代時期,對於軍人則是賞過厚,罰太輕,所以軍人驕橫日盛,百姓愈苦。

談到了軍制,就不得不說已經崩潰的府兵制,當天下沒有田地可分時,就是它的末日,李嘉的這個也是如此,當沒有土地的時候,就是軍隊解散的日期。

但,土地可能會沒有嗎?蒙古高原雖然耕田不行,但牧場分配下去也是可以的;東北雖然太冷,只能收穫一季,但只有土地多,都不是事!

分配的土地,都是有目的。

比如,此時對於禁軍中勤王軍士的獎賞土地,基本上都在興王府周邊。

因爲李嘉想要讓興王府成爲自己的基本盤,擴大擁護人數則是至關重要的。

右龍虎軍營,都指揮使黃勇。

校場中,早已經準備好的一盆盆熱菜,已經擺放在地上,以都爲單位,二十五支隊伍排列地整整齊齊,端着分發的碗筷,不發一言。

“今日的菜不錯,有肉,有魚,還有青菜豆腐湯,我可得多吃幾碗!”

李春歪着腦袋張望着,肚子咕咕叫,聞着香味,興奮地很。

“可以,沒有山蛇吃,那可是鮮美的很呢!”

“就知道吃,作爲隊正,就以身作則……”黃軍主穿着鎖子甲,胸口一個護心鏡,金光閃閃的,極其耀眼。

哪怕別人說數次,無需在平日裡穿着這般,但他仍舊喜滋滋地穿着,每天回去擦拭一遍又一遍,第二天繼續穿着。

別說,穿着這身鎧甲,黃勇彷彿得到了莫大鼓舞,昂首挺胸繼續巡視着。

待看到李春這小子東想西望,不由得出聲呵斥道:

“你小子與都督從邕州千里而來,成了隊正,大小也是個官,注意影響!”

“嘿嘿,咱不就是好吃嗎,也就別無他好!”李青不以爲意,嘿嘿一笑,歪着腦袋,仔細地聞了起來。

“李隊正,你乾脆去輜重營算了,天天有的吃!”見此,都頭都忍不住打趣道。

“嘿,輜重營舒服,咱要不是怕辜負郎君的信任,早就去了!”李青撇撇嘴,瞅着這兩人,肆無忌憚地說道。

都頭也是邕州來的,隔了幾個村,對此笑了笑,不再言語。

拍了拍他的肩膀,黃勇也笑了笑,繼續巡視着,他這個都指揮使一向不拘泥禮節,在軍士之中,人緣也是可以的。

很關鍵的一點則是,兩千五百人的右龍虎軍中,近兩百人來自邕州,組成所謂的從龍派,雖然人數少,但這部分人又大部分作爲軍官,輔助黃勇控制軍隊。

雖然黃勇只是漢化蠻人,但在他們眼裡,在這個異鄉,就是自己人。

通過維持邕州派和原禁軍派的關係,黃勇控制了整個軍隊。

這時,還是憲兵司與都督府,以及輜重營的人也來了,開始對右龍虎軍進行宣讀獎勵規則。

“黃勇,勤王有功,正六品上昭武校尉,獎勵熟地一千畝……”

“衛東,勤王有功,獎勵五十畝……”

“諸位,此地不允許私下交易,只能以市價賣與都督府,否則視爲無效……”

“這些地,需要納稅嗎?”李青壯着膽子問道。

“當然,這地是賞給諸位的,自然要繳納賦稅,哪怕是宰相,都督府,也不得例外——”

於是,整個軍隊很快地就分爲了兩部分,一部分是邕州派系,一部分是原禁軍派系。

邕州兵很快地就排成了隊,第一個接受獎賞的,就是黃勇,授了散階,賞了千畝田,對於後來者而言,激勵很重。

隨後,營正基本上是百畝,都頭是五十畝,隊正三十畝,夥長和伍長,都是五畝,普通士兵則是兩畝。

數目懸殊,但卻沒辦法,這是潛規則,主官必須佔據大頭。

光一個右龍虎軍,今日就發出了近兩萬畝的土地,基本上都相鄰,可以互爲助力,李嘉甚至準備等這羣人退下了,成立民兵。

李青很高興,自己作爲隊正,竟然分了三十畝地,雖然都是生地,但只不過是久不耕種罷了,養個幾年,就是熟地了。

在這一瞬間,他就來到了輜重營,準備讓家人搬到興王府,經營好自己的那份土地。

等他來時,輜重營密密麻麻擠滿了人,都是相熟的邕州兵,也同樣寫書信的。

排了半個時辰,終於輪到他了。

“姓名,地址——”

“李青,家在邕州宣化縣上李村,就寫一些報平安的話,再言一聲,讓我阿耶和阿母,以及兄長都跟着商隊搬過來,咱在興王府,有三十畝地了……”

這一刻,他興奮極了,又有些恐慌,參了軍,遲早得上戰場,這些土地若沒有看護,可能會被人竊取。

很快,一封百來字的書信就寫好了,他瞧了瞧,這才滿意地點點頭。

字,他還是識得的,但是太醜了,寄家書未免不合適,所以還是找輜重營最好。

從口袋中掏出十枚銅錢,作爲費用交給管事,然後把書信扔到了寫着邕州的箱子裡,隨後自然有人將其交給李氏商隊,轉移到邕州。

有了田地,他心中莫名的有了盼望,那些黃澄澄的銅錢,似乎也不再可愛了。

他準備掛掉存了許久的銅錢,買一些鐵犁以及耕牛,三十畝地,可不容易伺候。

第兩百四十二章千里迢迢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三十三章飛龍軍成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三百八十七章經濟第兩百四十二章千里迢迢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女日常(屏蔽重發)第八章家長裡短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兩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八章家長裡短第一百五十一章皇城司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兩百零五章陰謀進行(下)第兩百六十六章初掌蠻軍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兩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兩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修)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兩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兩百三十四章大興科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