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

bookmark

地方的衛軍,其實是從禁軍抽調過去的,索性就直接蹲守地方,成立軍都司。

軍都司雖然有一萬五千人,但卻要分守各關隘、州縣。

百人爲都,五百人爲營,兩千五百人爲軍,一萬五千人爲衛,設其首爲總兵,副手爲副總兵,親自指揮兩千五百人,其餘兵馬則由各軍主指揮,戰時接受統轄。

總兵位置重大,一般由勳貴、都督、都督同知、儉事擔任,數年一換,各軍主也是如此。

像李信這般,他坐鎮金陵,親自指揮整個一萬五的衛軍,可以說憂患甚大,若是不分權,後果不可預料。

而李嘉總不可能把他調走,因爲江寧需要有人坐鎮,但又不能直接削權,那樣容易離心。

所以,就間接的來,改革地方兵制,設立了軍都司,弄個總兵來讓他擔任,名正言順地進行分權,他也說不出話來。

親自指揮一萬五千人,和指揮兩千五百人,不可同日而語。

一府的兵馬就是這些,而若是多府作戰,則設招討使、部署使,亦或者都統使,進行多方面作戰。

潘崇徹與李淮二人,這樣一聽,立馬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雖然只是改換了名稱,有點脫褲子放屁的嫌疑,但實質上卻是更改地方軍制,進行分權制衡。

衛將的權力,實在太大,若是不分權,就真的容易釀成憂患。

“陛下聖明!”兩人思量片刻,就弄清楚了實質,皇帝這種體諒的行爲,讓人感動,雖然麻煩些,但比單刀直入的削權好太多。

“如此一來,清剿匪患,就有巡檢司,兵亂就有軍都司,各司其事,遊刃有餘,地方也能安穩許多!”

李嘉輕笑道。

如此一來,知府居中調和,通判(司法)、轉運使(錢糧)、總兵(軍)、巡檢(警)、學政(學),各自爲政,權力散,但因爲知府確是正四品,品級上高半級,可以進行拿總。

若是沒有知府拿總,那地方的內耗可了不得,啥事也辦不成。

而知府權雖大,卻有通判進行監督,大小制衡,也算是強幹弱枝到了極限了。

總兵雖然有權,但各軍平日各自爲政,知府還拿捏着巡檢司的錢糧,也能勉強在軍權上進行制衡。

平衡與制衡,可以說運用地越發的嫺熟了。

設立出這樣一套法子,雖然終究不可避免會過時,但對於經過藩鎮割據時代後,可謂是極爲適宜的,比其北宋那種恨不得把權全部集中在中央的制度,中和太多。

“五軍都督府,每軍對應兩府,正好可以直接管轄監督,也是輕便直接許多。”

李嘉頗爲得意。

“地方軍隊歸爲一致,中央各軍也應該調整一二了!”

皇帝見兩人很懂事,心情也發得好了:“之前在嶺南時,禁軍分的很散,去羽林軍,龍虎軍等等,到了湖南後,又弄了練兵大營,一股腦地全部溶練,全部稱之爲禁軍,部隊番號,也就模糊了。”

“長久以來,沒了繁華,兵心就會渙散,這般卻是不好的。”

“陛下所言甚是!”潘崇徹感同身受,他迫切的說道:“臣這些時日入值都督府,有的軍爲羽林軍,有的且以指揮使名代稱,雜亂至極,各軍分置各營,還算好些,若是有仗可打,那就真的亂套了!”

八萬禁軍,分別安置在長沙府各地,每萬人設一大營,只有都指揮使(兩千五人爲一軍),而沒有總指揮,防止生亂。

這種制衡還權可以,平日裡誰有不服誰,有五軍都督府進行協調,倒是安生的很,到了出征時,則設立招討使,或者總指揮,直接就可以統轄了。

不過,有的軍,依舊用羽林軍左廂,等軍號,有的軍卻是新組,只能以某某大營李某軍代替,極爲不方便。

“這倒是我的疏漏!”

李嘉倒是毫不羞恥,直接承認道:“沒有番號,也提振了不了兵卒的士氣,也是時候設置一番,不然兩萬兵來了,又得麻煩了。”

“依臣所見,每軍不過兩千五之數,若用羽林軍、龍虎軍等,總有些頭大了,不符合編制,而且這且軍,禁軍怕不是數十個之多,番號過多,也是不好!”

軍機處就是軍事參謀處,李淮高屋建瓴,自然看得更深設些,他言語道:“不如以目前的營爲號,每營四軍,或爲前、後、左、右,若是蜀兵來了,也用不着設軍號,直接用營號就可以了。”

“這倒是可以!”李嘉聞言,認可道。

這不就是縮小編制嗎?

深得吾心。

像之前的羽林軍等編制,一軍分左右廂,人數兩三萬,而如今以營爲號,則不過萬人,看上去也沒那麼嚇人。

潘崇徹略帶深意地看了一眼李淮,這也是削兵權的手段,文人可真是狠啊!

“如今八大營,就以各府城爲號吧,如長沙營、金陵營、江陵營等,每營設提督一人,副提督兩人,每大營設前、後、左、右四軍,如此一來,倒是格外的簡潔明瞭!”

李嘉很滿意,這簡單的編制,看上去入眼多了,他又對着潘崇徹道:“你貴爲左軍都督,責任重大,就負責荊南、湘西、巴東三府吧,軍都司的人手,也要進行補充,調派,不可馬虎!”

“是!”潘崇徹大喜過望,五軍都督府,終於要進行擴權了,而不是處理日常庶務。

可是,皇帝后面的話,就讓人沒那麼開心:“過上幾日,調遣李信、李威、張維卿、黃陽四人歸京,五軍都督府準備好替代的人員。”

“諾!”潘崇徹低聲應下,他曉得,五軍都督府既然擴權了,那麼這幾個人回來,肯定會分別掌管其他四軍,分權制衡,皇帝倒是玩的很溜。

“陛下,這幾萬禁軍又如何?”

李淮謹慎地問道。

“禁軍就不歸屬五軍都督府了!”

李嘉聞言,看了一眼李淮,這問題提的好。

他這是在提醒自己五軍都督府權力太盛,禁軍可不能也讓其掌控了。

“禁軍這數萬人,就由軍機處直管吧!”

李嘉的一句話,讓李淮大驚。

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1195章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兩百三十四章大興科舉(下)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一千零一十七章關中藩鎮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1332章射聲司的驚喜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八百一十章大朝會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六百七十八章淫祠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弟1119章瓜州第八百一十三章第1237章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1276章實踐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1209章白眼狼第1277章第1328章第四百三十章水賊第九百零九章疲軍第1150章安北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三百八十七章經濟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九百七十四章賞賜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一千零六章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四百章捉拿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六百七十九章二郎神廟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八百三十六章告廟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1142章第八百零二章賤戶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七百八十二章崇福司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1219章異議第1321章皇事第兩百零五章陰謀進行(下)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一千零四十章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心思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四百三十八章試射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一千零三十七章溫末歸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兩百一十二章利慾難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