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

bookmark

對於整個唐國來說,鄂州的民亂,根本就不成氣候,話說,哪個朝廷沒有造反的,只要縣城不亂,就只是土匪。

巡檢營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一天時間,就大破了豪族,數千亂民席捲一空。

伴隨的,就是十數萬畝土地,礦產,家財,都進了鄂州上下的手裡,武昌縣甚至因此擴充了數千納稅百姓。

升官發財,皆大歡喜。

射聲司雖然是這個時代領先的情報機構,但也擺脫不了侷限性,打探的七七八八,已然算是了不起了。

所以,呈現到皇帝面前的,就是豪族勾結宋兵,企圖顛覆鄂州,而鄂州武昌縣上下,及時捕獲書信,巡檢營又快速集合,花費數日功夫,就將這起民亂給鎮壓了。

“看來巡檢營還是有點用處的!”李嘉不知詳情,看了一眼,笑道。

“陛下聖明,裁撤地方團練,新設巡檢,戰力強上數籌,些許亂民,手到擒來!”田忠難得有機會伺候皇帝,連忙拍起了馬屁。

“歸根結底,還是巡檢營中有退下來的禁軍支撐,不然與團練兵並無不同!”

李嘉頗爲得意,他感覺設置巡檢營,簡直是神來之筆。

地方孱弱的團練兵裁撤,再加上一些禁軍將校,足以成爲鎮壓地方的基石。

地方巡檢營,縣三百,州五百,錢餉只有三百錢,隸屬於地方,但卻歸屬五軍都督府管轄,訓練只差禁軍一籌,戰鬥力自然不容小覷。

而且,巡檢營,還可以安置那些年歲大的禁軍,以及退下來的軍官將領,不僅提高戰鬥力,也可以讓這羣人得到恰當的歸宿,不至於一退下來就當土匪。

畢竟當兵殺人慣了,真讓他們種田,還難爲人,落草爲寇非常正常,這也是爲啥古代兵卒終身制的緣故,朝廷寧願養到死,也不想讓他們回到地方禍害。

如今有了巡檢營,也算是有了退路。

得意片刻後,李嘉作爲皇帝,天然疑慮又起來了:鄂州刺史可以指揮數千巡檢營鎮壓民亂,那麼豈不是也可以造反?

而知府是刺史的上司,是不是可以說直接集合全府,上萬巡檢兵,進行其他的操作呢?

安史後的地方割據,可不能小覷。

畢竟巡檢營就是靠地方財政過活,某種意義上,就是地方的自留軍。

“看來,得在地方設置統管機構,與州縣一同管轄,亂時,也可以齊整軍隊鎮壓。”

由於沒了縣尉一職,某種意義來說,巡檢營就是縣尉,只是沒了統帥地方民壯的權力。

況且,這次鄂州縣巡檢營,其實並沒有上下等級之分,只是品級等差罷了,縣是從六品,州也不過正七品罷了,統軍大將由州巡檢擔任,其實並不合格。

“縣、州、府,打仗有衛軍,鎮壓民亂的巡檢營,也需要一套自上而下的統率系統,明確的上下等級之分。”

李嘉嘀咕着,地方權限,總歸有劃分了,明朝的地方三司不錯,只不過,到他這,則是四司了。

負責賦稅徵收轉運使司、負責地方軍隊的都指揮使司、負責司法的按察司,以及地方行政的布政司。

四司平日互不干涉,但明清的教訓卻告訴他,到了緊要時,這種分權的行爲,會導致條條分割、運轉不靈,最後還得設置巡撫進行分而統之。

權力就是這樣,從分而合,再到分,總是持續不斷的。

傷腦筋啊!

罷了,建立都司後,巡檢由地方與都司一同兼管吧,一個管日常,一個監督。

隨後,李嘉招來了軍機處的李淮,將自己的設想講與他聽,讓他進行完善。

“以臣愚見,縣巡檢,可爲從六品,州巡檢爲從五品,以府設都指揮使,從四品,略低與知府,同知二人,再有輜重司管後勤、憲兵司管軍紀、經歷司,管籌公文往來,如此,每府添置的人員不過數十人,就可讓巡檢營上下協調,遇事則有主張!”

李淮聽到皇帝的話,哪裡不曉得,這是鄂州事件後,皇帝心中大起疑慮,警惕心迸發的結果,這也是君主的特有的對權力的敏感,是在所難免。

他腦海裡轉溜一圈,瞬間就參照軍隊,進行分權,將平日的憲兵、輜重都加了上去,保證都司的分權與統一。

而且,他將州縣巡檢,品級調到只比地方縣令、刺史低半級,雖然受其節制,但依舊有不小的自主權。

這就是權力的對立與統一了。

這一下子,地方軍權就清晰明瞭,權責各分,鄂州刺史一聲令下,全州巡檢營集合聽命,任其拿捏的情況,就不再成爲事實了。

說白了,就是巡檢營也是有組織的人了,調兵遣將,總要手續和步驟的,不再是刺史、知縣的一言堂。

“此事可行,你寫個條子,去往政事堂吧!”李嘉思量片刻後,感覺這是文武界限徹底的劃分,了結,文武殊途,可以更好的集權,州縣爲國的情況,可以得到很好的緩解。

他實在難以理解,地方百姓都要爲州縣主官避諱,這何嘗不是地方割據的殘留呢?

“喏!”李淮鬆了口氣,他看了一眼沉思中的皇帝,猶豫片刻,言語道:“陛下,微臣覺得,此次民亂,確實有所蹊蹺!”

“這與荊南府那次不也一樣嗎?頂多是發生在江西鄂州,勾結宋軍罷了,哼,宋人賊心不死,老子遲早要收拾它,沒耽誤秋收最好不過了!”

李嘉不以爲意搖搖頭,江西去年剛納入,造反很正常。

“可是,據臣所知,漢陽軍也不過區區數千人,哪有膽量,宋國也一樣太平無事,東京依舊歌舞昇平……”

李淮擡起頭,目光炯炯。

“你是說?”李嘉瞬間醒悟,他心中無名的起了一陣火,連忙喊道:“讓射聲司把漢陽軍的動靜,以及鄂州,尤其是武昌縣這幾個月的情況,找出來!”

這個時代沒了計算機,儲存數據只能靠紙張,吳青折騰了大半天,才一身灰塵地走過來,直接跪下:

“臣下有罪——”

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1212章于闐王第1235章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1229章戰略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姐妹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七百二十章探討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1332章射聲司的驚喜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1342章驚喜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1386章就藩第1294章印刷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1214章遺民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八百八十三章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八百八十六章溫末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勝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九百三十四章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1348章第1408章孝順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五百七十九章蓮峰居士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一千零四十五章鹽引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四百六十七章林仁肇第1189章拿人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1252章無題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1151章野望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七百六十三章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1353章民艱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第1399章大動作第七百一十章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1179章忽悠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1274章伴當第1216章忌憚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1178章高麗來使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四百一十章軍械第九百六十五章支援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九百七十四章賞賜第七百一十六章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六百三十二章